今天是教師節,我站在今日頭條這個講臺上發言。
我所要講的內容有這麼三個關鍵詞:第一、感恩,第二、熱愛,第三、堅持。
請各位想想,或者在手心裡劃一下「恩」字。作為一個寫作者,我很喜歡琢磨那些讓我有所思索有所感念的漢字。
「恩」字,上面是「因」,下面是「心」,內心的因由,是「恩」,因為外界的一切事物的觸動,心懷感激,是「恩」。
懂得感恩的人,在他的眼裡,一片在風中舞蹈的葉子,一朵在陽光下微笑的小花,一抹天邊嫣紅的雲霞等等,都會看做是大自然饋贈給自己的禮物,他就會饒有興趣地觀察它們,與它們對話。
懂得感恩的人,他的眼睛隨時都會捕捉到親人鼓勵關愛的眼神,表情,動作。會捕捉到你遇見的感興趣的人,他的眼神,表情,動作。
記得有人說的這樣一句話:你的心裡裝的什麼,你的眼裡就看到的是什麼。
想想看,一個心中裝滿感恩的人,他一定對自己所看到的人和物,發生濃厚的興趣,會傾注自己的情感。這麼一來,就有了豐厚的積累。
我平時在生活中就常常是這樣一個感性的人。
記得有一次行走在石河子的街道上,忽然發現綠化帶多了一些裝滿土種滿花的花盆或者花盤。有些地方還有造型獨特的小車之類的種滿花的器具。內心盈滿了感動,為我們的園林工作者點讚,由此又聯想起我們這座年輕的城當前的建設者們以及尋根溯源想起當年最初在這片曾經滿是石頭的戈壁灘上的墾荒者。於是一篇文字的萌芽便誕生了。後來寫成了散文《石城街景》在石河子日報發表了。
再比如,有一個春天,帶著學生們去棉花地扣苗。坐在行進的大巴車上,孩子們非常興奮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我一直往車窗外望著。車窗外有什麼,有一塊塊平整的條田,棉花的幼苗剛剛從土裡鑽出來,但又被保溫保溼的薄膜覆蓋著。我想難得以車上這個角度這麼從容觀看春天的棉花地呢,索性看個夠吧。看著看著,發現一對麻雀在飛,一會兒一上一下,一會兒一左一右,我便天馬行空地開始想了:這是一對母子,趁著這大好春光,老麻雀帶著小麻雀出來透透氣,這可是在窩裡憋屈了一個冬天的快樂飛翔啊。要不,這是一對正在談戀愛的麻雀,他們盡情享受這陽光明媚,和風習習。我大聲問喧鬧不休的學生們:你們誰往車窗外看了?聽我這麼一問,車內一下子安靜了,大部分都搖頭,有幾個學生答說看了。我問:看到什麼了沒有?有幾個回答:棉花地。有幾個回答:棉花地,陽光。只有一個回答:棉花地,地裡扣苗的人,陽光,還有飛著的麻雀。我對這一個學生說,太好了,如果你經常這麼觀察,寫作文你是最不用發愁的那一個啊!
我對學生們說,如果回去寫一篇關於春天的作文,注意觀察和思考的同學肯定有內容可寫了。而只知道在車內閒聊的同學就很遺憾地錯過了。
我們常常提筆頭痛,為自己沒有思路頭痛,為自己手中沒有寫作文的材料頭痛,原因在哪裡呢?就在於沒有注意觀察體驗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沒有懷著感恩的心,去欣賞一切事物。注意,我把觀察事物中的「觀察」換成了「欣賞」。
說到這,就要涉及到第二個關鍵詞「熱愛」了。
我們知道,你之所以欣賞某一個人,某一處景物,某一件物品,就是因為你熱愛它。
以我的一篇散文為例。
一個春天一棵花樹
春天,滿眼溫暖的晴光裡,校園中這株叫榆葉梅的碩大花樹,滿枝頭舉著明豔的粉色花朵。
不知怎的,儘管年年如是,可我還是覺得她開得突兀,仿佛是我一眨眼的瞬間,猝然盛放。
盤曲的虯枝構成的樹冠,飽滿、堅挺,如一把巨大的傘,可以從容地抵擋風雨。
我不知道這棵花樹,是在什麼時候,被一雙怎樣的手栽植的。校園裡來來往往的人,也不會有誰特意去打聽她的來龍去脈的。不會的。
然而,這並不妨礙她的春去春來,她的花開花謝。
我喜歡上了這棵花樹。
當這個意識湧上心頭,就連我自己也有些驚詫:不是早已過了玩浪漫的年齡了麼?
浪漫,早已隨著那件結婚時愛人給買的大紅色連衣裙壓進了箱底。
然而,這棵花樹,撩撥起了蟄伏心底的特別情愫,它,輕輕地迂迴著,那麼近,近得可以觸摸到。
空氣裡彌散著春天裡甜潤略帶泥土溫暖芬芳的氣息,徜徉在花樹下,靜聆花枝上千百隻蜜蜂的嚶嚶嗡嗡,粉色的花瓣,在風中飛落,樹下黑褐色泥土上已經鋪的滿滿。
這樣的時候,我總要吟詠女詩人席慕容的詩句:如何讓你遇見我 /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 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 陽光下慎重開滿了花 /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 當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 朋友啊 /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
我是真的喜歡這棵花樹。
眼前的這棵花樹,冬日裡,卸掉雍容的華衣,抵抗著肆虐的寒風,坦然裸露著皸裂的傷口,孤絕,蒼涼,但毫不懦弱。夏季,只披掛蔥蘢的綠,寂寞在遠離熱鬧的花壇的一隅。秋季,鋪一地碎黃的落葉。從來都是一副淡定的模樣。隨遇而安,安恬,沉靜。
過盡千帆,經過歲月的錘鍊而業已成熟的女子莫非就是這樣?
是的,經過歲月沉澱的成熟女子,內心是非常強大的。
仍記得少女時代,初遇席慕容這些美麗句子時的心悸和感動。可是眼下,這些心悸和感動似飄落於沙漠裡的雨點,蹤影全無。
甚至還會反駁得擲地有聲:沒有人遇見,怕什麼,美麗不只是給別人看的;盼望落空了,難過什麼,花兒謝了,明年還會一樣地開;愛被辜負了,憂傷什麼,愛情很短,人生卻很長啊!遭遇挫折,頹廢什麼,只要活著,就可以從頭再來。
光陰的涼意裡,已然小半生的我,願意刪繁就簡,摒棄瑣碎。願意把塵世喧囂的聲浪擋在門外,安詳地守住一點寧靜,一些簡單,不受一絲侵擾。
就如校園裡這棵花樹,即使是春天花開的時日,全然不理會人們的喜與不喜,見與不見,她就長在那裡,綠在那裡,花開在那裡。
這篇散文就講了我熱愛自己所見事物的熱愛。我們知道,若心裡沒有熱愛,那就會對自己所見事物,麻木,沒有感覺。
年年春天來臨之際,我所在的校園花壇邊上栽植的那棵榆葉梅都如期盛放。我最初被它的高大所吸引,被它滿樹數也數不清的豔麗花朵所吸引,後來就想知道這棵花樹是什麼時候種的,是誰種的,於是,我專門站在樹下去看看那些花朵,聞聞樹周圍散發的氣味,而且多次帶著相機拍了照片。初放,盛放,直至凋落,甚至長出新葉,我都特意到樹下去看。看著,看著,便和這棵花樹,有了交流,有了情感,有了想法,有了感悟。便有了想要表達的衝動,於是一篇文章便順利寫成了,恰巧,學校「三八」婦女節舉行朗誦創作比賽,我朗誦了自己創作的這篇作品,獲得了成功。事後,校園裡邊的那棵花樹,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每每開放的時候,就有人會指著樹說:瞧,那就是王老師寫的那棵花樹啊!
比如,我們從開始學習寫作文起,經常寫到自己的親人,體現親情。「親情」這是個永恆的話題。我們成長著,變化著,親情也成長著,變化著。可是在咱們體現親情的作文裡,見不到新鮮的東西,總是那些寫爛了的事情:發燒了,爸媽或者爺爺奶奶背著送醫院,或者守在床前眼睛都熬紅了,過生日了,吃蛋糕了,收到想要的禮物了等等。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你天天和親人們生活在一起,親人們為你做的一切,你覺得是理所應當的,時間久了,便麻木了,根本沒有注意到親人們為你做任何事情時發生的一切細節。
記得傳得很廣泛的這麼一個故事,說是一個孩子,和爸媽吵架後負氣離家出走了。經過了一段時間,身上的錢花光了,肚子餓得難受。街邊一個小食店裡的老闆給了他一碗麵吃。孩子吃完面,對老闆千恩萬謝。老闆了解情況後,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啊,我和你素不相識,僅僅就吃了我一碗麵,你就感激成這樣。想想你的爸媽你的親人們為你做了多少事情啊,你長這麼大,單給你煮麵,怕是都數不清吧。你卻因為一時的不如意,就離家出走,太不該了。孩子趕緊回家吧。
由此可知,一個人心裡若是缺少了熱愛,會忽略掉多少珍貴的東西啊。一顆心,會變得麻木,感受不到親人們細緻入微的愛,一雙眼睛,會蒙上灰塵,看不見親人們的微笑,看不見為你做事時的一舉一動,聽不見親人們暖心的話語。因此,寫起親情文,搜腸刮肚,不知如何下筆,實在覺得沒有什麼可寫的,乾脆就亂編亂造。試想,一篇連自己都不動情的很勉強的文字,能感動你的讀者嗎?
同學們,每天,你行走在熟悉的路上,走向熟悉的學校,遇見熟悉的同學和老師,你覺得這一切熟悉得都讓你感到乏味,心如一池靜水,不會泛起半點漣漪。那一時,那一刻,停下匆匆的腳步,換一種心情,用熱情的眼睛,多看看,多想想,蹲下來撫摸那朵路旁的小花,把你無處訴說的心語講給它聽,或者,站在校園的操場邊上看看那些正在打籃球的同學,可以重點關注一下那個頻頻進球的高個男生,看他打球的表情,看他運球的動作,也可以看看周圍觀賽同學的表情,動作,還可以聽聽他們在說什麼,哪怕是在你認為沒有什麼新奇的教室,注意看看課間十分鐘時間裡同學們和老師是什麼狀態,注意選擇你關注的一個,描寫他的表情,動作,語言等等。
每天,你和父母、親人生活在一起。你和親人們彼此熟悉到沒有了別的異樣的感覺。這一時,這一刻,放下自我,換一種心情,用熱愛的心靈,去承載親人們的喜怒哀樂,去感受親人們一個動作或者一個眼神裡做包含的細如毫髮的關懷和愛憐,去刻印親人們的淚眼或者笑顏……
有眼睛多好啊!隨時隨地可以看到想看到的一切!
這個時候,你儘管貪婪一些吧,用一顆熱愛的心,把你能夠看到的盡收眼底。你就是一個富翁,你就擁有了很多的「米」。有了「米」,何愁不能做「巧婦」?
有了感恩,有了熱愛,想要在寫作的路上走得更遠一些,那就得堅持了。
我在讀初中時,養成了隨手寫日記的習慣。每天寫完作業之後,端坐在桌旁,就開始在那本有著塑料封皮的日記本上寫下自己當天所見,所思。現在翻開珍藏的日記,透過文字我看到了一個留著麻花辮子的我,一個因為媽媽太忙顧不上及時做鞋而穿著一雙有點擠腳的我,一個作文競賽獲得一張刻印著力爭上遊字樣的硬卡紙的我,一個作文得到語文老師盛讚的我。這完全得益於我的堅持。
2006年我家有了電腦以後,我幾乎天天寫,把自己的文字放在網上,也就是博客。起初是敏思博客,接著是搜狐博客,再後來是新浪博客。一寫就是將近三年。寫著寫著,水平提高了,寫著寫著,觀察事物的眼光銳利深刻了,寫著寫著,生活和內心充實了。2008年,我出版了自己平生第一部散文集《冰蓮花》。寫著寫著,我的語文教學水平提高了,我成了教學能手,我成了優秀教師。2018年,我出版了第二本散文集《風煙俱淨歲月安好》。第三部《此生只向美低頭》書稿已經整理完畢。
2016年1月5日,我重新開始寫起詩歌(最初寫作發表作品是詩歌),給自己規定每天寫一首,發布在微信裡邊。起初定名為「一詩一畫」,後來改為「每日詩畫」。
目的在於,鍛鍊自己的堅持性,為文字而堅持。
同學們,今天你們能聚集在這裡,聽我講這些,是懷著願望,懷著掌握寫作文的方法來的。那麼,就捧著一顆感恩熱愛之心,拿起筆,開始吧。從一朵花開始。從一聲鳥叫開始。從一張笑臉開始……用文字,寫下它們。也許開始你寫得並不順,但練習久了,你會越來越得心應手。就像畫家的運筆,一筆下去,線條就出來了。你將會在記錄中發現,一些原本不在意的事物,竟有著別樣的動人。你會從中學會感動,感恩,世上一切存在,這是多麼令人感激的事啊!
以我的一首《走著走著花就開了》的詩歌作為結尾吧。
其實
每個人
在冰雪印下串串腳印之後
就距離春天不遠了
冬天的上空
太陽就是一朵金色薔薇
溫暖眼睛
沿著她的芬芳
可以抵達春天
走啊
傾聽風吹啜飲露水
剩下自己的時候
用歌聲趕走孤獨
走啊
走著,走著,草就綠了
走著,走著,花就開了
與同學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