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糖尿病小患者,自己扎針測血糖-糖媽媽的故事感動朋友圈!

2021-01-09 中國網科學頻道

今天,我們來傾聽一個7歲小糖友媽媽卓婭的故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母親的慈愛、偉大,令人無限動容。

(小糖友的家在雲南永善一個偏遠且風景秀麗的小鎮上)

2016年5月22日,這一天讓我終身難忘,也給全家人帶來了一個致命的消息:馬上7歲的兒子確診為1型糖尿病。

「早期症狀沒有注意」

兒子一直有尿床的習慣,但是從4月底開始,兒子每晚都要起來排尿3-4次,尿完之後還要喝水。由於我們的疏忽,當時沒把這些事放在心上。因為兒子從出生以來,從沒生病過,連感冒藥也沒吃過,所以根本就沒想到會發生這樣不可思議的事情。

時間一晃就到了5月22日,那天是禮拜天,想帶孩子去醫院看看。我們先是給一位醫生朋友打電話說明孩子的情況,朋友聽後建議帶孩子做個檢查。現在想想,這位醫生朋友可能當時心裡已經有底了。

「確診1型糖尿病」

在醫院先查了尿常規,顯示酮體(3+)、尿糖陽性,醫生看後又安排護士查指尖血,這時我才意識到情況不好了。接著醫生安排抽靜脈血化驗,最後醫生說:「可能是1型糖尿病,帶孩子去重慶兒童醫院再確診一下吧」,我聽後眼淚直往外流……

第三天,我們帶孩子來到了重慶,只掛到了第二天的號,就在醫院附近找了家旅店住下。那一晚才真正體會到了孩子的難過:一直說口乾,喝再多的水也口乾;總跑廁所,尿不完的尿;吃東西怎麼吃都吃不飽…….回想起之前的那段時間,送他上學半路上吃兩個包子,走到校門口又說餓;每天放學都說口乾,家裡煮的白水菜,孩子幾下就把湯喝完了;爸爸看他吃飯的胃口不錯,還很高興,甚至鼓勵他吃多點…..

那一晚我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在衛生間悄悄地哭。我清楚得記得,那晚兒子21:22-03:30,去了5次廁所,最後他說:「媽媽,我乾脆不睡了,太煩了」,沒過幾分鐘,也許孩子真的太累了,睡著了,這一覺睡到了七點半。

在重慶兒童醫院查了尿常規,醫生說:「住院吧,是1型糖娃,不過這裡床位緊張,你們當地要是方便就回當地吧」。

於是我們火速回到了宜賓,入院,進搶救室抽血化驗、輸液,還有心電監護,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我們都快崩潰了。2天後,血糖和酮體才降下來,轉入普通病房,餐前餐後都查指尖血、打胰島素。那幾天血糖不好控制,凌晨血糖低時讓加餐,早餐前又高,以後出院了孩子怎麼辦。後來我和老公商量,東拼西湊買了一臺胰島素泵,控制血糖就方便些了。住院的那13天,感覺就像地獄般,度日如年!

「兒子比我想像得堅強和樂觀」!

回到家,別人問起時,我有時避而不談,有時大概說幾句,因為自從得糖後,兒子一直和我在一起,我不想傷害孩子。然而我的擔憂似乎是多餘的。孩子回來後,和往常一樣與小朋友玩遊戲、跳繩,這件事絲毫沒有影響到他。看到孩子這種狀態,我釋然了很多,兒子比我想像得堅強和樂觀!

剛開始的一個月,控糖確實艱難,糖尿病就好比認識一個新朋友,慢慢地接觸,了解他的脾氣後,要像對待客人一樣,哄他高興,不讓他亂來。

這學期,孩子上一年級了,老師和領導特別關照他,給了很多我們想要的方便,很讓我感動。我和老師說「不能給孩子特殊,不要讓他覺得自己和其他小朋友有不同的地方」

接觸糖尿病家庭調養這個平臺純屬意外,很慶幸買了一套餐具(量卡糖尿病專用餐具)認識了營養師糖糖,以前早餐一直控制不好,經過她的指導,血糖一下子就乖啦(非廣告)。

這個病,主要就是培養孩子們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以前我是很沒耐心的人,現在才感覺到做父母是多麼的不易,剛開始,成天拿著手機,看群裡人的聊天記錄,不理解的就說,一天就拿著手機玩,怎麼怎麼的,很難聽,很想打人或抓住人家狠狠的罵一頓才解恨。

現在,因為這群孩子,讓我們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更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前兩天,因為某些原因,連續兩天孩子血糖從晚餐二以後就開始猛升,追加胰島素,一個小時半個小時看走勢,看著那雙小手全是針眼,心是那樣的痛



(懂事的卓婭每天自己扎針,自己測血糖)

那天看到電視上那個關於一型的專題,有人說用了一大捲紙,有人說父母哭得稀裡糊塗(稀裡譁啦)的。而我,說實在的,只是鼻子有一點點酸,我沒掉淚,我不想再讓孩子看到我傷心難過,以勉對他造成影響。

(其實)他們吃的食物比沒糖的更健康,我有一次出門了,叫鄰居幫忙給他炒菜,回來發現還有很多沒吃還蠻生他的氣,他卻說,這麼多油,怎麼吃,吃了血糖又高你又麻煩

這孩子長大了更能體貼父母

看到有的小朋友還沒斷奶就發病,想想我們還是幸運的,至少大一點了,懂事了,飲食上都要好料理

孩子對自己的病應該很清楚了,每次碰到熟人給他東西吃,他都說我不能吃,可以吃的他就說不能亂吃的,他可能已經接受了這個終身陪伴他的朋友

孩子自律性還是蠻強的,不能買零食,給他的零花錢幾乎都買文具了。

有的糖爸媽因為工作不能整天照顧孩子,就叫老人幫忙打針,我記得有一天,他的外婆把本該兩單位的量用成了8,結果,那一個晚上孩子和媽媽整晚沒睡覺了,不停吃東西,如果沒發現,後果不堪設想。

像這樣晚上睡不好覺是我們這種家庭的家常便飯了,每個人的手機上都有半夜要起床的鬧鐘。

查血糖,說真的,剛住院買了血糖儀,他們送過來其實都教我們怎麼操作,但過後幾天,我一次都不會用,都是孩子自己動手,看到這些難過,我總是慚悔,為什麼我的父母能給我健康的身體,而我卻做不到。

「樂觀、陽光的心態才是最好的應對方式」

人家都說這個病嘛,得到了就不要到處聲張,我覺得也不一定,我孩子全校老師都知道,因為每天午餐我都送飯到學校,既然大家都知道了,別人看他的眼神也就不特別了,得了這病不怕被人知道,萬一在學校血糖低了,誰發現了可能都知道該怎麼急救。

我兒子有一個同學給他很要好,那個男孩聽我兒子說他的尿尿是甜的,總想嘗嘗,我也是有一次掃地發現礦泉水瓶裝了一瓶,以為是汽油,後來他才說是給同學裝起來的,他說可以當飲料喝的。

如果還有爸媽因為得這個病整日(愁眉不展),那何不把狀態調整好,陪孩子一起控制血糖,給他一段新的人生,不要悲觀,多看看有勵志的資料,收集到一起,現在看不懂總有一天能看懂。

這個病不是某一個家庭在孤軍作戰,如果這樣,可能就沒有每年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了

糖尿病人有一本書《甜蜜一生由自己》,這本書真的很好,很有幫助。(糖友尤其是1型糖友可以看看)

每個人都要生病,心態好,樂觀能殺死癌細胞,有的病無藥可治的,糖尿病就不算什麼病,只要你肯學習,有什麼可怕的呢。

孩子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全靠父母摸索規律,說難聽點,醫生只能診斷出來,他們可能還不能像我們這樣透徹的了解食物對糖尿病的影響。

我從孩病了第二個月開始,我就沒哭過,給我家孩子安泵的說,他見過有了兩年病的還在哭,他說我為什麼接受能力這麼強,我說要麼接受孩子就要接受糖尿病,他們現在就是一個整體。

如果我不接受,我孩子的心態肯定就不像這樣,成天開開心心。

後記: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題是「共同關注糖尿病」。讓我們一同關注糖尿病這個話題,因為這不是某一個人的挑戰,而是隨著老齡化和社會發展可能會關乎我們每個人的問題。關注糖尿病不應該是「特殊的照顧」,而是公平的對待。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但比併發症更可怕的是無知和忽視。學習糖尿病知識,下面介紹最近糖友最為火熱的一本書。

相關焦點

  • 從基礎款血糖測試儀,到血糖、尿酸一機雙測,糖尿病患者應如何選擇?
    在智能血糖測試儀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相對亮眼的新進展。以糖護士SPUG血糖尿酸測試儀為例,在外觀上,相對於以往的血糖測試儀,糖護士血糖測試儀小巧得多。其大小尺寸僅僅只有38mm×28mm×7.5mm,縮小體積的同時重量也下降至僅僅10g,易於攜帶。
  • 扎哪個手指測血糖較為準確?如何預防糖尿病?方法都在這裡
    我國一直被稱為是糖尿病大國,糖尿病很容易患上,卻很難治癒。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有太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無論是日常飲食、服藥、做檢查等等,都是有一定的講究的。為了能夠及時的了解自己血糖的變化,很多人家中也自備了血糖儀,那麼測量血糖的時候,用哪一根手指測出來比較準確呢?
  • 糖媽媽看過來:糖尿病患兒的血糖監測頻率是多少?
    如今,糖尿病在兒童及青少年之中發病率不斷提高,這些糖寶的媽媽也陷入了煎熬。醫生常會要求糖寶媽們為患兒每日多次測量血糖。尤其是診斷初期、生活規律有變化時,需要密切檢測血糖,觀察其規律。l 血糖忽高忽低意味著血糖波動較大、控制不佳,這種情況可能會增加得併發症的機率。糖尿病的併發症包括:糖尿病眼底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等。
  • 通過「紋身」來測血糖 糖尿病患者不用扎針了
    糖尿病患者可以完全免去扎手指測血糖的麻煩和痛苦,即便現在市面上販賣的簡單掃描即可讀數的小型可穿戴傳感器也不需要,通過觀察紋身從藍色到棕色之間的變化就能知道自己當時的血糖是不是超標。類似的,想知道自己身體是不是缺水了,或是PH值是不是正常的人也只需要觀察自己的紋身顏色就行。
  • 早預防:妊娠糖尿病患者 近40%產後血糖仍然異常
    專家認為,其實不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分娩後仍有30%—40%的人血糖異常。這部分患者大部分屬於糖尿病前期,如果及早進行幹預,可避免發展為糖尿病。37歲得糖尿病禍根竟是七年前埋下阿蓉今年37歲,最近體重下降明顯,容易疲勞,到醫院檢查發現血糖併合酮症,診斷為「糖尿病」,因血糖太高並發酮症(因糖代謝紊亂加重,脂肪分解加快
  • 還在扎針測血糖?讓皮下植入血糖儀來幫忙!
    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17日報導,美國醫療器械公司Senseonics研發的Eversense皮下植入式血糖監測系統已在歐洲獲批准。糖尿病患者可通過使用該設備監測血糖值,以代替頻繁且痛苦的扎針測試。Eversense設備可將血糖數據傳輸至智慧型手機,如果患者血糖出現問題,他們可以在手機上收到警報,根據情況通過服用胰島素降低血糖,或補充糖分提高血糖。此外,如果手機關機或沒有信號,設備也能振動發出警報。
  • 60.7%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 教你如何控制好血糖!
    也就是說有60.7%的糖尿病患者因為自己沒有去醫院檢查而疏忽了病情,他們沒有採取任何的治療措施,直到出現併發症後才發現,噢,原來自己已經有很嚴重的糖尿病了。另外,根據保守估計,糖尿病前期也就是血糖存在糖耐量異常的人群約有1.4億人。
  • 降血糖最好的5個方法,糖尿病患者注意了!
    3、學知識:動員全家學習糖尿病知識 糖尿病患者以及糖尿病患者的家屬,都應該了解糖尿病的基礎知識,用藥知識等等 這樣糖尿病患者才能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糖尿病家屬才能更好的督促糖友執行控糖計劃,並且自己也能儘早預防糖尿病。
  • 血糖與尿糖 糖友必須要知這些真相
    血糖與尿糖是糖尿病人最常作的兩項檢查。在不少糖尿病友眼裡,兩者的臨床意義沒什麼大的區別,為了節省開支,同時免受扎針測血糖帶來的皮肉之苦,許多病友常年使用尿糖試紙來監測病情。這種做法是否妥當?血糖與尿糖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究竟能不能相互取代?下面就重點來談談這方面的問題。
  • 1歲男童患糖尿病一天要扎十幾針 手腳布滿針眼
    每天都要扎針測血糖,孩子的手上、腳上都是針眼河南商報記者 侯建勳/攝她是「小糖人」,是我省的兒童糖尿病患者中的一名為了治療,她一天要扎十幾針來測血糖、今天,我們關注「小糖人」這個群體,希望社會能對他們消除偏見,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講述】一天最少測8次血糖注射4次胰島素好幾次給孩子扎針前,宋麗都要試著在自己手上扎一針。「想試試孩子到底有多疼,我真是恨不得替她受了。」話沒說完,宋麗的眼淚就吧嗒吧嗒往下掉。
  • 糖尿病患者血糖居高不下如何應對?
    一旦被確診為糖尿病,以下2招糖尿病患者要掌握,還要「活學活用」:1、多和糖友溝通,借鑑控糖經驗。糖尿病患者得病後,一開始很難接受,心態和情緒也會很不穩定,對未來也充滿了迷茫。2、飲食用藥多方面做好,控制血糖達標。糖尿病患者的五駕馬車此處不再贅述,重點在於「達標」2字。我們知道,糖尿病並不是最可怕的,而是血糖長時間控制不佳引起的各種糖尿病併發症,只有血糖達標,才能避免更嚴重的情況發生。
  • 正常人的血糖是多少?怎樣診斷糖尿病?如何穩定控糖?醫生告訴您
    這時候可以進行糖耐量測試,進一步觀察診斷,以便排除糖尿病問題。第三個是糖化血紅蛋白,國外用的較多,不過近幾年我國一些醫療機構也在逐漸使用,其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標準,糖化血紅蛋白代表患者三個月內的平均血糖值,正常的標準是在6%以下,一般人都會在5.7%以下,如果發現數值超過6.5%,則可能患糖尿病。
  • 隨便測了個血糖是8.7, 我是不是得了糖尿病嗎?
    【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三十多歲的王先生周六早上起了個大早,在菜市場買菜的時候,正趕上社區為居民進行便民健康檢查,正好也沒吃早餐,王先生就順便測了一下血糖,結果是8.7mmol/L,檢查人員告訴王先生說他可能得了糖尿病。
  • 一機雙測,智能化控糖——糖護士SPUG血糖尿酸測試儀體驗分享
    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除了治療,日常最重要的就是控糖,血糖儀成為必備的設備。不過,市面上的血糖儀功能都比較單一,尤其是在智能化記錄和分析方面,更是非常簡陋。糖護士SPUG血糖尿酸測試儀在前代的基礎上,新增尿酸檢測,而且是一次採血,兩次檢測。智能化方面,相比前代產品也有了很大的進步。這樣一款智能化的血糖檢測設備,究竟會給糖尿病患者帶來怎樣的體驗升級呢?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來進行回答。
  • 糖尿病人不知這些小細節,血糖白測了
    試紙要匹配陳大爺患了糖尿病後一直堅持打胰島素,血糖控制一直很好,可最近血糖值卻很不穩定,忽高忽低。陳大爺心想自己生活習慣和藥物治療都無改變,為什麼血糖值控制不好了呢?直到兒子打電話來問買的試紙是否用完,他才忽然想起查看兒子給買的試紙的批號,發現這批試紙的批號與自己原來的批號不相符。
  • 測量血糖空腹與餐後哪個更準確,測血糖前要注意些什麼?
    第一,測量血糖空腹與餐後哪個更準確?去醫院檢查過血糖的人們應該都知道空腹測血糖,那麼什麼是空腹測血糖呢?空腹測血糖其實真正意義上指的是晚上禁食8-12個小時後,早晨八點前測血糖,超過12個小時測的血糖就不再是空腹血糖了。那麼血糖究竟是空腹測更準確還是餐後測更準確呢?
  • 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比血糖高還可怕!
    李阿姨今年65歲,在昨天晚上8點多,突然全身出汗,後來意識逐漸喪失,家人嚇壞了,趕緊將她送到醫院。經過醫生檢查,發現李阿姨的餐後血糖僅為13mmol,屬於嚴重的低血糖,最後李阿姨被確認患了2型糖尿病。低血糖並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血葡萄糖水平的降低,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低於2.8mmol,或者糖尿病患者血糖低於3.9mmol,就可以診斷為低血糖。低血糖的危害以「秒」計算。夜間低血糖一般出現在凌晨1~3點鐘左右,患者會感到心慌、顫抖、飢餓、並多汗、做噩夢。如果夜間無症狀低血糖沒有及時發現、處理,就可能引起隱匿性心腦功能損害,造成嚴重後果。
  • 男童患糖尿病上學不敢說病情躲廁所打針 手上腳上肚臍都是針眼
    每年幾萬元的治療費也給家裡帶來沉重負擔 家長最大的願望,是把兒童糖尿病納入醫保    [講述]  一天最少測8次血糖  注射4次胰島素  好幾次給孩子扎針前,宋麗都要試著在自己手上扎一針。  她懷裡1歲的孩子,3個月前檢測出了糖尿病。  在鄭州市兒童醫院,和宋麗的孩子同樣在住院的,還有5個孩子,都是一歲多。  該測血糖了,鄰床上1歲1個月的亮亮,一看到護士過來就躲進媽媽懷裡,拼命扭動身子,把小手往身後藏,嘴裡不停喊「不」。  他還小,會說的不多,只能用哭喊反抗。
  • 患有妊娠糖尿病的二胎糖媽媽是如何做到順產的?
    >糖尿病,而且年齡又大了5歲,血糖更糟糕了,當然這並沒有阻擋我要給大寶生個伴的決心。同時我也感謝我的倆寶,讓我提前知道自己的胰島功能不夠好,要提前注意跟血糖相關的一切事項,或許我老了會得糖尿病,但現在看來,我至少能比很多人發病晚,因為我從30歲就開始控制了。
  • 空腹血糖或餐後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嗎?醫生:很多人被誤診為糖尿病
    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不斷升高,近年來「糖尿病」這個詞也頻繁出現在各大網絡媒體之中,公眾對糖尿病也不再陌生。但對於糖尿病的診斷,許多人只記住了空腹血糖大於7.0,餐後血糖大於11.1,一旦發現自己的血糖高於上面數值,就以為自己患了糖尿病,甚至開始使用降糖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