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命運不好,往往是這6種因果導致的!

2020-12-20 蓮荷居士

佛家有句話,叫做「福禍無門,惟人自召」,我們凡夫被無明愚痴障礙,希求自己命好福深,卻不知好運福報也不離因果。善惡有報,如影隨形,福報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是能求來的。而厄運不是誰對你的懲罰,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所謂「厚德載物」,德不配位,必受其殃。德,就是福德,《大乘義章》云:「依智起福,依福起報。」真正的福氣,從智慧而生,靠歪門邪道得來的,終究不能長久。一切法從心所生,心有多好,命就有多好。反過來說,命運不好,多是因為自心不淨,身口意造作惡業,由下文六種因果導致的。

其一、愛抱怨。

古人常說:「行有不得者,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個人吃飯個人飽,個人因果個人了,別人的再好,那是他人的因果,自己不能代為享樂;自己的再差,也是自己的因果,別人不能代為受苦。凡夫愚痴,時常想得瓜得豆,卻有不去栽瓜種豆,最終只能竹籃打水,落得一場空。

尤其是身邊有逆緣時,很多人喜歡發牢騷,愛抱怨,甚至用粗鄙的言辭咒天怨地。《華嚴經》中說:「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自心充滿負能量,情況只會越來越差,一切埋怨的因果,最終都會落到自己身上。

其二、貪心重。

貪心為種種煩惱習氣之根本,譬如貪而不得生嗔,貪而不欲他有生妒。我們凡夫所貪著的,無非「財色名食睡」這世間五欲,所謂欲令智迷,利令智昏,貪心一重,安樂就再也難覓。

人在幼年時為一件玩具就能異常開心,及至成年,儘管擁有了更多的財和物,卻不如幼年時開心。因為,此時貪心更重了,有了房子、車子,卻想擁有更好的,不然與人相處就「沒面子」,也就是貪著「名」。貪心重就如飲鹹水止渴,永難滿足,知足常樂,首先從不貪開始。

其三、善嫉妒。

嫉妒心是修行者的大障礙,危害遠勝貪心,善嫉妒者甚至可能永無證道機緣。《大乘造像功德經》中說:「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於有之人而生憎恚,是為嫉妒。」善於妒忌的人,不同於貪心者想擁有一切,而是只想自己獲得名利,卻不願他人也擁有,若見到已經有用的人,就會心生憤恨。

由此可見,嫉妒心是極重的「我執」,屬於自私自利之心。古往今來,有關嫉妒之害的例子,可謂舉不勝舉。故而,佛陀為眾生施設「隨喜」法門,見到好事皆讚嘆,善緣皆隨喜,這就是擁有好運的秘訣。

其四、犯邪淫。

「邪淫」,乃五戒之一,它是在家人應當受持的戒律。佛門本來允許在家人持戒正淫,而凡夫受自身習氣驅使,貪著邪淫的片刻樂受,卻不知千劫的苦厄。《壽康寶鑑》中有言,凡夫於非時、非處,及配偶之外的眾生行淫,都是犯邪淫。

祖師常說,消福祿名利,邪淫最甚。世人求財者,因邪淫而財散人去;求功名者,因邪淫而成庸碌之輩;求高位者,因邪淫而被人輕賤。由此看來,邪淫果報非常慘重,不斷除邪淫,命途堪憂。

其五、常妄語。

《法句經》云:「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人嘴兩片皮,好壞都是你,生在社會中,言語是我們與人交流的工具,但凡工具都有兩面性,乃至有「一言興邦,一眼喪邦」之說。

所謂妄語,又包括兩舌、惡口、綺語、大妄語。在佛家看來,語言有著更深廣的含義,最容易積口德,也最容易造口業。良言一句三冬暖,惡口傷人六月寒,「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為人若不知敬畏,口無遮攔,毫無顧忌,常常引火燒身。

其六、造殺業。

世人造業殺生,多是為滿足口腹之慾,殊不知,「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大智度論》中說,諸餘罪中,殺生為最;諸功德中,放生第一。六道眾生,各因業力而有差別,但一念心性,卻與佛及眾生無異。由此看來,殺生與殺未來佛無異,也是最損善根福報的。

佛典中有載,昔日釋迦族人,竭澤而漁,將池塘中的魚兒盡數捕撈。最終果報現前,釋迦族被琉璃王率軍屠戮,即便被譽為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都無法改變。神通不敵業力,遭此大難之際,佛陀亦示現「頭痛三日」的果報。戒殺護生者,得種種福利善果,造業殺生者,種惡因結孽緣,因果何曾饒過誰。

「有緣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集世間」,命好福深也有它的因緣。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此刻的萬般不如意終會過去,未來必定可期。願大家法喜充滿,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更多佛經解讀、佛門典故,請關注蓮荷居士。

相關焦點

  • 佛教:改變命運,有3種方法,屢試不爽,效果顯著
    談到「命運」就要對因果有所了解,佛教認為,世間一切現象皆是因緣和合產生的,有因必有果,無因不成果。命運的好壞是結果,造成結果的原因,都是自己的行為思想。佛教講,因果通三世,從這個切入點去了解命運,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對於祈福改命,人們往往會去燒香拜佛,祈求能夠得到菩薩的護佑,然而菩薩也是無法改變因果的,所以求福還需自求,當然「菩薩」作為助緣也會加持我們。在生活中,改變命運,有3種方法,屢試不爽,效果顯著,大家不妨一看。
  • 佛教:人不要去算命,人生是自己掌握的,努力才能改變命運
    其實在佛教裡面我們是不提倡算命的。先不說算命的準確不準確,就算你算出來結果了,你不去有作為,你不去勞作又有什麼意義呢。知道了後果又能怎樣?正常的行走路線是對的,但是你提前知道了結果,可能會鬆懈,一鬆懈就導致結果不是對的了。佛教告誡我們,人生是自己掌握的。我們現在吃的果是我們前世所種的因,我們現在種的因是下世才出果。有什麼好算命的。
  • 佛教:生活中出現這五種跡象時,說明你將要苦盡甘來了!
    佛教:生活中出現這五種跡象時,說明你將要苦盡甘來了!什麼是「命運」?佛法中認為,命運分為兩部分。三分是命,是由累世善惡因果所決定的,也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世間萬事萬物皆有因果,佛說「萬法皆空,唯有因果不空。」因果業力是真實不虛的,一切最終都會兌現在我們的身上。當我們感覺到生活不順之時,一切都是業障使然。這個時候消業培福是我們最應該做的。佛教中認為,多行善事、真心懺悔、樂善好施等廣結善緣,都是在培植我們的福田。我們的福報就是來自於我們的福田,想要福報深厚,那麼就要多修福、多積福、多惜福。
  • 因果定律,六道輪迴,命運的由來!
    因為這些高手在研究周易的過程中,認識到有種神秘的力量在支配著人生的命運。後來發現:因果定律是真實存在的。逐漸,他們都深入佛法,並成為了虔誠的佛教徒!問:為什麼有的人命好,有的人命不好?為什麼有的人那麼漂亮有的人那麼醜?為什麼有的人那麼聰明有的人那麼笨?為什麼有的人一出生就家財萬貫,有的人努力一輩子還是窮困潦倒?有的長命百歲,有的英年早逝?你想過為什麼嗎?是天定的嗎?
  • 佛教:禍事來臨前,會有這4種徵兆,要小心了!
    但是,人的福報是求不來的,如果人人都到佛前求佛菩薩慈悲,那將置因果何在?世間萬般皆是因果,不論是聖人還是凡夫,都須遵循因果。因果即命運,「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命運的好壞不是上天定的,而是自己行為善惡之報應。佛菩薩只成就人的善緣,永遠不會加持一個行為不軌、惡行昭昭的壞人,佛教也從來不是世人逃避因果懲罰的「臨時抱佛腳」之地。
  • 為什麼經常算命,命運依然不好?佛教高僧:做好這三件事快速改命
    >作為一門學問,是對現有事物規律的一種總結,根據規律演算出過去已發生的事情和未來即將發生的事情,算命能算出來的就不算天機,因為作為平凡的人類,天機不會讓一個平凡的人算出來;算命就像給人檢查身體,如果能及時檢查出病情,說明還有挽救的機會;「算命」就是讓你明白自己的運勢走勢,做好有利的準備,做到趨吉避兇,擇良機而行事,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管你出生先天命理有多不好
  • 佛教:「禍事」來臨前,會出現這3種不好的跡象,要注意了!
    「福禍無門,唯人自召」,人們往往認為災禍是上天安排的,其實大多數所謂「天災」其實都是「人禍」,是人自身的業力所感召的,背後都是有因緣的,並非無緣無故。所謂「命」,其實也都是個人的「因果」。常言道: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好事做多了,人人恭敬你;壞事做多了,人人厭惡你。「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行善的人自有天佑,作惡的人自作自受、自討其苦。
  • 如果你真的信佛,這3種話請勿去說,因果不饒人!
    這就好比,最初我們並不知曉「因果」一樣,但聽聞之後,明白之後,就會「相信因果」一樣。《太上感應篇》中雲「福禍無門,惟人自召。」一個人的福禍,其實從一個人的嘴中就能知曉。若一個人喜歡說一些傷害他人,引導他人作惡的話,那麼他的惡果和災禍,自然比別人多。為何呢?因為「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 佛教通史 006-因果的河流-十二因緣
    任何一個宗教,這四部分應該劃分得非常清晰。要清楚哪些是歷史的佛教?哪些是文學的佛教?哪些是哲學的佛教?哪些是神學的佛教。因為在宗教方面,很多佛理只要一沾上神學,信徒們就不讓討論了,這跟基督教非常一樣,只要討論一些哲理性的東西,或者佛教義學的東西,跟神學一旦混上,就沒法談了。所以,要談我們的課程是什麼?
  • 佛教:有這3種面相的人,往往命好福深,看看有你嗎?
    一個人的命運如何其實都呈現在臉上,佛門裡也說「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內心什麼樣,呈現在臉上的就是什麼樣。一個人的起心動念是會呈現在相貌上的,也是內心活動的映射,掩蓋不了。好命還是苦命,觀相即可知。欲修好相貌,先修好己心,心正了,命自然就好。當然,有福報的相貌不是刻意修出來的,不是靠外物,而是內秀。
  • 佛教:這三個命苦的人,往往是業障深重,有沒有你?
    佛家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一個人的生活就是自己的因果報應,也是自己業力的反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個人的生活怎麼樣,也就看出一個人的命運好不好,以及自己的因緣果報。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事,今生作者是;你種下了什麼因就會得什麼果,要想有好的命運和福報,就要存好心,做善事,積功累德,才會有好的命運和結果。
  • 因果是佛教的根本
    對於「因果」的觀念,一般人多認為是佛教的老生常談,並不算什麼,但其實也正因為是老生常談,才顯示它的重要性。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法,叫作「一代經」;一代經教的一貫道理是什麼呢?就是「因果」兩個字。所以因果是佛教的骨幹和根本,離開了因果的道理,也就沒有佛教。講經說法的人,如果不知道因果,他就不能講經說法了,因為他所講的就會離開因果,也就離開了佛法。
  • 佛教:命好的人,身上往往有這五大特質,你都有嗎?
    但命運就像曲線,高低起伏,人在旅途,也隨之或喜或悲。然而,佛經早就告訴世人,所謂命運,實際就是因果和業力。種善因得善果,諸事順遂,趨吉避兇;種惡因得惡果,往往感召諸事不順,人生多災厄。命運好不好,別人說了不算,它就掌握在每個人手中。命好福深之人,他們身上往往有五大特質,看看你都有嗎?
  • 佛教:因果不饒人,生活中有3件事,不要亂說
    所以人這輩子,在有限的生命裡,一定要過好自己的生活,若能給自己的靈魂創造無限的價值,也不白來一場。佛教講,得人身不易,有個比喻說,六道眾生得人身者,如大海中盲龜浮木。所以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我們不是因為偶然才來到這個世界的,而是為了美好的夢想而來,為了繼續偉大而來。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創造,佛教講,種善因得善果,因緣果報,真實不虛。
  • 佛教:學佛後,出現這3大跡象,說明你走對路了,恭喜!
    就像學佛,許多未曾進入佛門的人往往會將其視為迷信思想,覺得佛教就是搞崇拜神靈,這是大錯特錯的,也是對佛學的嚴重誤解。佛教與迷信根本是兩回事,佛是覺悟的人而非神靈,學佛是學智慧,而不是搞神通,這一點我們要搞清楚。佛家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佛家經典很多,但歸咎一點就是要明了「因果」,要想通過學佛改變命運,就應知命運的真相就是個人因果的顯現。
  • 佛教:這2種動物不能吃!因果真實,果報明顯,請快快改正
    在佛教的五戒中,雖然並沒有說不能吃肉,只是設立了「不殺生」戒。但是慈悲為懷的學佛人還是勸導我們少吃肉為妙。因為持不殺生戒,一是為了不讓我們種下惡的因果;二也是為了培養我們的慈悲心,積極地與眾生結下善緣。
  • 佛教:這4種話,千萬要少說,因果報應很大!
    佛教說人的業力分為三種,即身業、意業和口業。要想人生吉祥,就要懂得做好事、存好心、說好話。一個人業力不清淨,人生就難以順遂。口業重的人,最明顯的表現莫過於相貌的不端莊,就是相貌粗鄙,使人難以親近,和邪淫的果報一致。因為「相由心生」,心裡刻薄,自然言語尖酸,相貌醜陋。
  • 佛教:這2種人「業障深重」,容易導致家庭不寧,要及時懺悔
    種瓜不可能沒有瓜的種子,憑空變出瓜來,也不可能以瓜的種子種出豆來,只有瓜的種子種下,加上土壤、陽光等外界因素慢慢才會長成瓜果。  這是佛教所說的「因緣和合」,萬法皆是因緣和合而成,福禍也不例外,所造之業經過演變,慢慢形成人生中的福與禍。
  • 在佛教醫學中有「因果病」一說 你需要注意這些病相
    對呀,這就是六氣變化失常的狀態,抵抗力差的人,很容易就因為沒跟上變化,就病了,什麼頭痛啊,喉嚨痛啊,鼻塞啊,等等。乃至其他雜七雜八的生理方面出現的雜病。  還有情志病,這類自己的心情不好引發的一些病症。還有一些,是因為不良習慣導致的病症。  冤業病  這個呢,有時候,聽到有人說一些怪病或者精神分裂症似的。
  • 佛教:佛渡有緣之人,這3種人佛也渡不了,看看有你嗎?
    佛教有四大禁忌,即無緣不能渡、因果不能改、智慧不可賜、真法不可說。有些人很好奇,不是說佛菩薩慈悲,眾生平等嗎?怎麼還「無緣不渡」,區別對待呢?這並不是區別對待。雖然所有眾生都有佛性,都是未來的佛,但因為每個人的業力和根本機制不同,不是每個人在今生都會有福報和善緣與佛陀結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