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常德籍運動員打破世界紀錄!央視《新聞聯播》報導

2020-12-12 澎湃新聞

6月6日上午9點

2020中國陸上賽艇極限挑戰賽

在山東日照開賽

常德籍運動員

2019年賽艇世錦賽冠軍張亮

在42.195公裡陸上賽艇極限挑戰賽

男子鐵人挑戰賽中

以2小時19分20秒7的成績

打破了滑軌陸上賽艇

30—39歲年齡組的世界紀錄!

是世界陸上賽艇

男子全程馬拉松劃得最快的人!

央視《新聞聯播》進行了報導

▲《新聞聯播》視頻 | 中國選手創造陸上賽艇挑戰賽新紀錄

同時,張亮超過的三項世界紀錄分別是無滑軌陸上賽艇男子馬拉松世界最好成績;有滑軌陸上賽艇男子馬拉松世界最好成績;無滑軌陸上賽艇30-39歲年齡組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

張亮,1987年1月出生,身高194cm,曾獲得2010年廣州亞運會賽艇男子雙人雙槳冠軍、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賽艇男子單人雙槳冠軍。2019年9月1日,在賽艇世錦賽中,張亮/劉治宇組合在男子雙人雙槳決賽中以6分05秒68奪冠,並為中國賽艇隊贏得了該項目的2020東京奧運會入場券。2019年11月,在東京奧運會選拔賽北京站中,張亮以7分08秒53的成績獲得男子單人雙槳冠軍。

本次比賽由中國賽艇協會、山東省體育局、日照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山東省水上運動管理中心、日照市體育局承辦。

據了解,陸上賽艇又名測功儀,是以訓練為目的,用來模擬水上賽艇運動的機器,可以測量運動者在運動中消耗的力量。運動時手握拉杆,蹬腿挺胸,調動手臂、腿、腰腹、背部等全身90%的肌肉參與,動作雖然簡單,但對選手協調性、耐力、體力都是極大的考驗。

你只有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這句話用來形容張亮打破陸上賽艇馬拉松世界紀錄的過程再貼切不過。一個多月的備戰,張亮經歷了大運動量的訓練,中國賽艇隊在訓練計劃、後勤保障、飲食營養等方方面面都做了充分的準備,才最終有了張亮2小時19分20秒8的驚人紀錄。

結束42.195公裡的長劃,張亮很興奮,怒吼著拉開了完全溼透的運動服,站起身跳下測功儀。對比挑戰半程馬拉松結束後幾乎直接倒地的女隊員,張亮似乎不那麼力竭。其實張亮說那只是自己強撐,因為不喜歡把累癱的樣子展現在別人面前,「終於劃完了,那個時候是有點興奮到爆點,但是很快就覺得累了。」張亮說。

賽後的興奮劑檢測,張亮連喝了十幾瓶水都沒能排尿。這場極限挑戰實際上已經透支了張亮,平時幾分鐘就能入睡的人,晚上幾乎一夜沒睡。「有點興奮,又有點疲憊,肌肉有些酸痛,就是躺床上睡不著。」張亮說,「比賽的最後階段真的是透支了,肌肉完全是僵硬的,而且衣服完全溼了,貼在身上不透氣,心臟壓力很大。」

最後階段,張亮幾次拉開運動服想透氣。「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徐領隊讓我穩住、堅持,我都知道,但是沒法說話。」直到第二天,張亮依舊覺得很疲憊,手上幾個碩大的血泡非常顯眼,證明這場挑戰賽的艱苦。

陸上賽艇儘管是中國賽艇隊日常的主要陸上訓練手段,但運動員平時進行的大量訓練也多是3×6公裡之類的分段訓練,單次長距離訓練也通常只有10公裡左右。「42公裡,想都不會想。」張亮說。但是挑戰陸上賽艇馬拉松,張亮也想檢驗和證明自己。

備戰的一個月時間,中國賽艇隊成立了一個小團隊,包括總教練、男子組總教練、中方教練、科研人員、物理治療師等,制訂了詳細的訓練和後勤保障計劃。中國賽艇隊領隊徐權介紹說,「訓練的時候我們始終沒有讓張亮完成全馬這樣的距離,一是怕造成一些傷病,另一個也怕造成心理上的壓力。」

備戰期間,張亮每周有兩次30公裡的測功儀訓練,最多的一次劃了37公裡,還是他自己超出訓練計劃練的。科研團隊對每一次身體指標進行了數據採集,中國賽艇隊科技總監資薇博士說:「我們看了張亮的血乳酸指標,分析下來張亮是可以完成全馬挑戰的,甚至還能再快一點。所以挑戰前心裡還是比較有底的。」

也正因如此,張亮的挑戰目標其實並不是有滑軌陸上賽艇30至39歲年齡組男子馬拉松2小時51分01秒5的原世界紀錄,他一早就瞄準了陸上賽艇男子馬拉松的最好成績2小時21分08秒7,這是無滑軌陸上賽艇19至29歲年齡組男子馬拉松的紀錄。

陸上賽艇分為有滑軌和無滑軌兩種,大多數人使用的都是無滑軌測功儀,相對而言器材穩定,更容易操控。有滑軌測功儀目前還很少,也僅供專業賽艇運動員使用,划動過程模擬賽艇在水上的運動,動作更流暢,但對運動員要求更高。因此有滑軌測功儀的成績都慢於無滑軌測功儀的成績。張亮卻選擇用難度更大的有滑軌測功儀挑戰。賽事執行公司奧緣體育訂製的第一臺中國風測功儀也在挑戰中由張亮使用。

6日的挑戰一開始,張亮的速度和槳頻就比事先教練組制訂的計劃要快。「自己的狀態比較好,而且也確實想有更好的成績,所以速度快了一些。」張亮承認說,「賽前的計劃就是前一個小時不能有太明顯的肌肉反應,畢竟後面還有一個多小時。」挑戰全程,張亮都戴著墨鏡和耳機,墨鏡是為了防止場上的燈光影響自己,「央視轉播的燈光特別亮,而且現場是比較吵的,所以必須戴墨鏡和耳機。」說起耳機裡的音樂,張亮說都是一些比較有節奏感的英文歌,專門建了個專輯,抗幹擾,同時也為了應對漫長的挑戰。

為了保證張亮的馬拉松挑戰順利進行,中國賽艇隊做了大量的後勤保障工作。資薇博士介紹說:「張亮要劃兩個多小時,這個過程中的補鹽、補液都非常重要,我們也想了很多方法,試了杯子裡插吸管不行,又換成了水袋。裡面的東西是我們專門找了北京體育大學的曹建民老師,他是運動營養方面的專家,為張亮設計了一套營養補充方案,從備戰到挑戰當天需要補充的營養素都有,隊裡的營養師也專門列了食譜,給張亮開小灶。」

據了解,僅挑戰當天為張亮準備的飲品就有三種,一種是清水,一種是包含碳水化合物的營養液,另一種是專供賽後張亮喝的運動飲料。資薇博士也表示,此次圍繞張亮的後勤保障工作也給隊伍的奧運備戰提供了許多經驗。

將世界紀錄提高30多分鐘,張亮此次挑戰可謂佔盡天時地利人和,而天時是非常重要的環節。眾所周知,比賽時的溫度和溼度對於運動員能否正常發揮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平時隊裡的測功儀訓練,都是在有遮陽條件的開闊空間進行的。

此次挑戰由於有現場直播,安排在了日照訓練基地體能館的二樓,相對密閉的空間,又因為轉播需要布置了大量的燈,現場非常悶熱。中國賽艇隊因此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每天的溫溼度監測,組織人員在場地模擬等等。「運動員發揮水平最適合的溫度是18至23攝氏度,20攝氏度左右最好,不能超過23攝氏度。」徐權領隊介紹說。

一開始隊裡的方案是裝空調,但由於場館太大,空調採購需要時間,不可能滿足需要。經過多方研究,決定使用冰塊加風扇的方式。「冰塊其實更好,沒有空調直接吹那麼涼,又可以大量布置,加上電風扇可以使空氣流動起來,運動員的體感會舒適一些。」

天公作美的是,4日還是高溫38攝氏度的日照,5日開始降溫僅有23攝氏度。6日凌晨4點,挑戰現場就開始布置冰塊降溫,並限制人流,最終保證了挑戰的順利進行。

張亮在成功打破陸上賽艇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後說,這是對冬訓成果最好的檢驗,其實這不僅僅是一次冬訓的成果,而是張亮十幾年如一日訓練的結果,也是中國隊狠抓體能惡補短板的成果體現。

原標題:《驕傲!常德籍運動員打破世界紀錄!央視《新聞聯播》報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本臺報導 : 黑河有機大豆亮相央視《新聞聯播》
    本臺報導 : 黑河有機大豆亮相央視《新聞聯播》 2020-08-03 12: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3次登上《新聞聯播》!央視報導中交集團重點項目復產進展
    央視網、央廣網對公司海外員工抗疫事跡等進行報導。《新聞聯播》近4日內,公司3次登上央視《新聞聯播》欄目。4月9日,央視《新聞聯播》播放公司北京至雄安新區高速公路項目河北段路基填築作業畫面,報導公司南京長江五橋項目南邊跨合龍,預計今年6月底實現主橋貫通。
  • 歷屆央視新聞聯播女主持人盤點
    自1978年1月1日開始CCTV新聞聯播開播以來,屈指一算42年了,央視新聞聯播一直是收視率最高的,也是國家對外的窗口。所以,對新聞聯播主持人要求非常高,今天我們共同看看這些年有哪些人做了主持人,盤點一下新聞聯播女主持人。
  • 世界體壇無法打破的五大紀錄:博爾特百米9秒58,第一是中國驕傲
    雖然有人熱愛體育並有幸的成為了一名職業的運動員,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他們就可以一定在體育職業中創造多麼傲人的成績,畢竟有的天才已經將體育運動發展到無人能敵的境界了。世界體壇中,這五大紀錄至今無人可打破,創造紀錄的運動員都是大神,其中博爾特的百米9秒58 驚為天人,而排在第一位的運動員可是我國的驕傲!五、張伯倫在世界籃球界,不僅有喬丹的天賦驚人,也有其他球員的實力和天賦同樣讓人嘆為觀止,張伯倫就是其中之一,他可是NBA聯盟裡的得分大神。
  • 中山登上央視《新聞聯播》
    中山登上央視《新聞聯播》!
  • 福建師大學子鄧薇勇奪奧運金牌,打破世界紀錄!
    ▲鄧薇挺舉147kg打破世界紀錄北京時間8月10日凌晨,在裡約奧運會女子舉重63公斤級比賽中,我校學子鄧薇發揮出色,以抓舉115公斤平奧運紀錄,挺舉147公斤破世界紀錄,總成績262公斤打破世界鄧薇挺舉成功挑戰147kg,一舉打破63公斤級女子挺舉和總成績兩項世界紀錄!恭喜鄧薇!這是中國軍團在裡約奧運會第二次打破世界紀錄,也是福建省歷史上第一枚女子舉重奧運金牌!鄧薇的奪冠,是繼2000年陳曉敏之後,時隔16年中國隊在女子63公斤級上的再次奪魁。
  • 南昌楊護士,央視《新聞聯播》找你!
    南昌楊護士,央視《新聞聯播》找你! 2月28日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以新聞特寫《尋找楊護士》為題,以患者尋找的方式報導了我區支援湖北醫療隊員楊輝利用心用情照顧患者、激勵患者的事跡。
  • 昨晚 小康集團又上央視新聞聯播了
    原標題:昨晚,小康集團又上央視新聞聯播了   11月17日,央視新聞聯播播出的「十三五」聚焦巡禮欄目中,報導優化
  • 偉大的短跑運動員尤塞恩·博爾特,以及兩項不敗的世界紀錄
    偉大的短跑運動員尤塞恩·博爾特,以及兩項不敗的世界紀錄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個短跑運動員,這位短跑運動員,可以說在短跑這個體育領域是非常的厲害的,他就是尤塞恩·博爾特,博爾特在2016年英國廣播公司裡約熱內盧的比賽中,以史無前例的100米、200米和4x100米三連冠的成績,提升了他本已具有傳奇色彩的奧運地位,
  • 央視臺長楊偉光:用6分鐘突破新聞聯播規則,讓央視走向黃金時代
    作為"中國政壇風向標"的央視《新聞聯播》,每天晚上都會準時準點向大家播報熱點新聞,成為我們了解時政的重要渠道,備受大眾歡迎。在這種萬人追捧的成功背後,自然離不開這樣一位眼光獨到、勇於創新的人,他便是楊偉光。
  • 璧山再次登上央視《新聞聯播》
    本報訊(記者 黃瑞)3月29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在「補『斷點』通『堵點』多措並舉穩發展」欄目中,對我區通過網絡招聘,積極引導本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所取得的成效進行了報導。隨著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大批務工人員迎來返崗高峰,我區出臺專項穩崗、補貼政策,支持企業招募本地員工。
  • 滕州:CCTV-13央視《新聞聯播》報導滕州!
    3月29日,央視新聞聯播欄目以《天氣回暖,春耕備耕正當時》為題,報導了由我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採制的滕州春耕春播期間利用智慧農業,提高作業效率的經驗做法,向全國人民展示了滕州智慧農業的新亮點。智慧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
  • 央視新聞聯播報導並點讚中歐班列長安號
    央視新聞聯播:    陝西:開拓開放新通道西安:對外開放的前沿  隨著中歐班列持續釋放    始於西漢,興於盛唐的古絲綢之路    再次繁榮於今天    2018年    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首超    24日19:00《新聞聯播》節目    報導並點讚中歐班列長安號
  • 央視新聞頻道改版基本完成 《新聞聯播》配短評
    本報訊 (記者易東方)從年初開始醞釀改版以來,央視新聞頻道一直備受外界關注。昨天,央視新聞頻道透露,此次改版已基本塵埃落定,砍掉了《社會記錄》等節目,新增了直播新聞評論節目《新聞1+1》。很多眼尖的觀眾已經發現,《360°》《社會記錄》《人物新周刊》等節目已從螢屏上消失,而《新聞1+1》於3月24日正式亮相。
  • 新聞聯播熱點解讀 5月6日央視新聞聯播內容回顧文字版
    【用奮鬥的青春告白祖國】冮皓:90後第一書記深扎脫貧一線  5.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近一周每日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均低於10例  6.央視快評:團結就是力量 團結就能前進——抗疫鬥爭的中國精神之二
  • 常德桃花源一天7次登上央視,其中1次還是《新聞聯播》
    桃花源一天7次登上央視屏幕,其中1次還是《新聞聯播》5月3日,CCTV-1綜合頻道《新聞聯播》以「做好景區疫情防控 旅遊市場有序恢復」為題報導了中國湖南常德桃花源。CCTV-1綜合頻道《新聞聯播》報導:桃花源景區在取消室內封閉節目表演的基礎上,推出了漁鼓、三棒鼓等室外民俗節目。隨後,新聞頻道又2次播報了中國湖南常德桃花源新聞。
  • 央視《新聞聯播》為湖湘師生點讚!
    央視《新聞聯播》為湖湘師生點讚! 《新聞聯播》報導《「我和我的學校」網絡微視頻接力唱響「追夢2035」》。《我和我的學校》未完待續……往期精彩回顧「我和我的學校」網絡微視頻接力活動在湖南各大校園聯動上演滬、湘、陝三地大中小學師生接力講述:用奮鬥擦亮青春底色 | 我和我的學校·追夢2035④來源:教育部政務新媒體「微言教育」(微信號:jybxwb)、央視新聞原標題:《《我和我的學校》火了!
  • 蘇州上了央視《新聞聯播》頭條!
    蘇州上了央視《新聞聯播》頭條! 昨晚(12月6日)播出的《新聞聯播》頭條以「長江經濟帶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為題總結了區域協調發展的階段性成果▼蘇州吳江對接融入上海
  • 德國極限運動員空中走繩索230公尺,打破世界紀錄
    極限運動員詹德克(Jens decke)在未藉助平衡杆情況下,走過體育場兩座燈光架所系的繩索,距離長達230公尺,打破了世界紀錄。 這位28歲的極限運動員在完成這項挑戰後表示,「走過230公尺長繩索,最大難點在於保持注意力。因為高度緊張肌肉容易僵持,走到後來會有一點恍神,好像你自己不在那裡。
  • 俄羅斯舉重肌肉女娜塔莉亞·特魯克西納私照 多次打破世界紀錄
    俄羅斯舉重肌肉女娜塔莉亞·特魯克西納私照 多次打破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