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效仿美國建安全局 安倍加強外交國防掌控權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22日電 一份旨在設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簡稱NSC)的法案很可能在日本國會獲得通過。美國媒體22日刊文分析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意圖用更多餘地來加強對日本外交和國防政策的掌控。這個擬議中的機構將提升首相官邸在制定安全政策和收集情報方面的指揮功能。

  日本國會將通過旨在設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簡稱NSC)的法案,NSC一旦設立,安倍晉三將定期與內閣官房長官、外相及防衛相會面,利用從政府各部、各機構獲得的信息,就安全問題進行討論。

  文章分析稱,日本成立NSC並不是新想法。早在2006年安倍晉三首屆首相任期內,他就呼籲成立一個類似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機構,但由於他上任一年後突然下臺,這一計劃泡湯。

  文章指出,日本成立NSC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政府各部與警察廳之間的管轄權障礙。此前,這些障礙妨礙了安全相關信息的收集效率。通過整合信息流以及提供快速的分析,NSC希望能加快安倍晉三在各項與國防相關的議題(包括外國的軍事打擊以及其他嚴重的緊急狀況)上的決策過程。這一新機構也將負責與其他國家(包括日本的緊密盟友美國)對應機構共享情報。

  安倍晉三曾在10月末對國會表示,隨著日本周邊的安全環境變得越發具有挑戰性,絕對有必要建立NSC來強化首相官邸對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指揮職能。

  文章認為,近年來,參考美國模式建立NSC的想法在日本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支持,而日本經歷的一系列與國家安全事件已經促使其增加國防開支和國防力量。

  在今年1月份的阿爾及利亞人質危機中,與蓋達組織有聯繫的恐怖分子所殺害的人質中就包括10名日本天然氣廠的工人,分析稱這凸顯出日本政府高層作出合理決策的重要性。

  東京智庫PHP研究所(PHP Institute)主攻國際戰略研究的高級研究員金子將史(Masafumi Kaneko)說,在制定國家安全決策方面,各部與各機構間的政策協調和有效收集信息已成為日本政府的一個難題;成立NSC可以讓這一過程變得更簡單,加速決策過程。

  NSC聘請了來自不同領域的60位安全專家,文章認為這將較現有的安全委員會大幅升級。現有的安全委員會於1986年成立,一直因太過官僚主義、在長期戰略方面缺少決策權威而受到批評。

  日本版NSC包括「總括」(註:總管之意)、「戰略」、「情報」、「同盟國家•友好國」、「中國•朝鮮」、「其他地區」6大部門。而負責整體協調的「總括」部門為核心牽頭部門,準備起用防衛省日美防衛合作科長增田和夫。

  安倍任命已經內閣官房參事谷內正太郎出任「國家安全保障局」局長、首相助理礒崎陽輔出任國家安全保障擔當助理。

  谷內正太郎本月早些時候在東京的一次講話中稱,NSC將成為日本外交和國防的控制中心,他解釋稱,NSC的成員將從日本外務省、警察廳和私人部門招募。

  文章同時指出還有人擔心NSC能否正常運轉並達到其目的,還是會失去其實質意義,成為又一個效率低下的官僚機構。

  Japan Forum for Strategic Studies的國防研究人員Grant Newsham表示,僅憑NSC一個機構無法保證能取得任何改善。更關鍵的因素是NSC的工作人員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以及NSC是否是一個很好的情報收集系統。

相關焦點

  • 安倍「地球儀外交」能讓日本「正常化」嗎?
    安倍所推行的「地球儀外交」,是經過精心策劃的一場外交大公關,最終目的是使日本重新成為一個「正常國家」,擁有完全自主的國防和外交,並進而推動日本成為政治和軍事大國。為此,日本右翼認為需要改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國內體制,核心是對和平憲法進行修改,擺脫憲法對日本行使武力的限制。還認為要扭轉東京審判史觀,淡化日本曾經的侵略歷史。  外交是為內政服務的。
  • 「安倍外交學」與「安倍經濟學」一體兩面的戰略互動關係(全文)
    文章指出:「安倍外交學」 與「安倍經濟學」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前者是後者的靈魂、精髓和前提,後者是前者的最終戰略指向,兩者呈正比關係。日本以東亞大變局和美國重返東亞為契機,利用其慣用的傳統地緣政治戰略和嫻熟的外交手腕,試圖通過製造新的對立和衝突,將日本獨一無二的地緣政治優勢,非常巧妙地轉化為強大的地緣經濟優勢,以重溫舊夢,再次崛起。
  • 日本版國安會6年前醞釀 權力向首相集中
    這個由安倍政府提案的日本版國安會效仿美國,旨在打破各部門的垂直分割,由首相主導危機管理、外交、安全等政策,應對朝鮮緊急情況、釣魚島等問題,以及其他相關危機情況。  11月26日上午,安倍在他剛剛推動成立的眾議院「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特別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安會特委會」)上就「強化對洩露機密公務員的懲罰」的《特定秘密保護法案》政府提案,親自接受質詢答辯。
  • 安倍展開「俯瞰地球儀」外交攻勢 難掩內心焦慮
    中新網5月22日電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22日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為推進自身主張的「俯瞰地球儀的外交」,6月份他將赴比利時參加G7首腦峰會,並訪問義大利等國家。此外,安倍目前正在考慮7月份後訪問澳大利亞等大洋洲國家及中南美各國。  報導指出,安倍打著「俯瞰地球儀的外交」旗幟,積極推進首腦外交,到目前為止已經訪問了37個國家。
  • 修憲、外交、經濟、奧運:安倍壯志未酬,日本站到十字路口
    國民民主黨議員小澤一郎直言「安倍政府破壞了國家的倫理和道德」,並一一列舉了安倍任內遭檢舉的「森友學園和加計學園」醜聞、「賞櫻會」風波等一系列問題。社民黨黨首福島瑞穗甚至要求安倍在身體狀況好轉之後,親自說明前司法大臣夫婦「賄選案」的詳情。  日本之外,其他國家及國際組織領導人也迅速表態,俄羅斯、韓國、英國、澳大利亞、歐盟方面先後發聲,肯定安倍在發展外交關係上的努力,並祝願他身體健康。
  • 透視日本版「國家安全委員會」(圖)
    會議主要討論有關國防基本方針、防衛計劃大綱和其他與國防有關的問題。自衛隊的最高領導人統合幕僚長不是會議成員,但是可以參加會議陳述意見。  到了2006年,安倍第一次內閣期間,為了加強首相官邸的權限,他設想參照美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NSC),把日本的「安全保障會議」改名為「國家安全保障會議」,這就是所謂的日本版「NSC」,安倍內閣還向國會提出了法案。
  • 安倍成日本「任職最久」首相 專家:是時勢造就也有個人努力
    據日本共同社19日報導,安倍的自民黨總裁任期將持續到2021年9月。這意味著,在自民黨保持執政黨地位的前提下,安倍的首相任職時間還將繼續延長。《日本經濟新聞》稱,安倍之所以能長期執政,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大力推進「安倍經濟學」,使日本經濟創下自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的最長連續增長。
  • 大前研一:安倍「跪式」外交,成就不及前首相腳丫!
    安倍幹了什麼?據日本媒體news-postseven網站5日報導,日本評論家大前研一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談、以及訪問珍珠港等系列事件展開分析,評價安倍的現有外交政策是「屈從美國,成就不及前首相中曾根腳丫」。
  • 參考智庫舉辦「'後安倍'時代日本政治及外交走向分析」主題研討會
    『後安倍』時代日本政治及外交走向分析」研討會。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相關專家,共同就「後安倍」時代日本政治及外交走向等議題進行研討。與會學者認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辭職對日本政治衝擊巨大,但不至於造成日本政壇結構性變化:日本政壇仍將保持自民黨「一黨獨大」的局面,出現較大在野黨可能性不大;自公聯合執政格局仍將保持穩定。
  • 71歲菅義偉將出任日本新首相 一直是安倍左膀右臂
    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共有9人坐過首相大位,其中僅菅直人一人可以稱之為真正的「平民首相」,而諸如小泉純一郎、麻生太郎和安倍晉三等人,無一不是來自政治世家。在政策的未來走向上,菅義偉已明確表示,將繼承安倍內閣時期的內政外交政策,深化日美同盟關係,尋求在防控疫情和重啟經濟之間找到兩全之策。但與擅長首腦外交的安倍相比,在外交經驗方面,菅義偉仍有很大差距。
  • 後安倍時代,日本政治格局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外交方面,正如安倍晉三在記者會中的表態,在「與俄羅斯籤訂和平條約、修改憲法、朝鮮綁架日本人質」這三個政治課題沒有得到解決的情況下就辭職,「心情悔恨至極」。雖然安倍「俯瞰地球儀」也取得了不錯的外交成果,但是在其任內作為重點課題的日俄和約問題、朝鮮綁架日本人質問題都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 日媒對比安倍與小泉外交政策異同:都因拜鬼致中日關係降溫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前首相小泉純一郎被外界視為「師徒關係」。日本共同社5月26日對兩人的憲法觀以及經濟、外交政策進行了總結和對比,在日本輿論看來,安倍與小泉的立場有不同之處,但在外交政策方面,兩人均因為參拜靖國神社而導致中日關係降溫。
  • 日本新首相開啟密集電話外交模式,菅氏太極怎麼打?
    莫裡森和川普,這一回莫裡森被佔了先菅義偉已表示,接下來將通過與各國領導人舉行電話會,來加強合作。這架勢,看上去菅義偉已開啟密集電話外交模式。從他第一通、第二通電話,倒也看出一些日本新首相的新外交思路。
  • 目標震懾中國,日本距離「能發動戰爭的國家」已越來越近
    國際媒體也紛紛強調日本防衛預算對中國的針對性。美國彭博社稱,在與中國就東海爭議島嶼緊張關係持續的背景下,日本內閣就明年4月開始的新財年批准5萬多億日元的創紀錄防務預算。法新社22日稱,面對朝鮮核武器和飛彈威脅以及同中國的領土糾紛,安倍領導的內閣周四批准了日本史上數額最高的年度防務預算。這是日本防務費連續第五年增長,反映出鷹派的安倍加強日本軍力的願望。
  • 為拉攏日本,美國對俄羅斯出狠招了,這對中國或是利大於弊
    1951年,日本籤訂《舊金山對日和平條約》後,又放棄了南千島群島及庫頁島南部的所有權利和請求權。如今,俄羅斯實際控制南千島群島,島上居民主要為俄羅斯人。但是,日本政府依然不肯放棄收回南千島群島的主權,並堅稱其為北方四島,行政規劃上,日本將北方四島劃歸北海道根室振興局,並得到美國官方單方面的承認。
  • ...的建築內,這些執法人員中有2人自稱來自美國國務院外交安全局...
    【外媒稱 美國執法人員破門進入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據「今日俄羅斯」報導,在當地時間24日下午5點前,多名美國執法人員使用破門工具,進入了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此前辦公的建築內,這些執法人員中有2人自稱來自美國國務院外交安全局。
  • 安倍跑去印度求「熊抱」,這倆人在背後搞什麼鬼呢?
    = 當之無愧「真·開了外掛的民族」…聽說莫迪為安倍沿路安排了28處舞臺,準備了長達8公裡的路演…(所以他們是一路站了8公裡???)而且路途上都是這樣的「奇妙」風景…在「熊抱外交」和「花轎外交」之後,緊跟著的是「宴會外交」。
  • 安倍稱要奪回「強大日本」 總務大臣新年拜鬼
    而一旦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脫離戰後體制,邁向軍事大國,後果難以設想。  安倍還談及2013年12月啟動的統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強調「日本將對世界和平與穩定發揮超出以往的積極作用。積極和平主義才是我國應該擔負的21世紀的招牌」。  對於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等安全環境的變化,安倍表明將堅決保衛日本的領土、領海和領空。
  • 安倍創新詞「Jai」形容日印親密,專家:兩國關係有天花板
    雙方達成多項合作協議14日,在安倍和莫迪會談之後,印度外交國務秘書蘇傑生在古吉拉特邦甘地訥格爾對一眾媒體記者表示,從國家層面到莫迪總理與安倍首相的個人層面,印度和日本的關係都是「實質性」的。在防務和安全合作以及對話,兩國計劃開展包括馬拉巴爾海上軍演在內的多項聯合演習,在監控和無人系統和國防工業等領域展開防務設備和技術等合作。在通訊技術和太空探索等領域,兩國也將加強合作。
  • 日本中文導報:安倍再上路 或展露政治靈活性
    日本眾院全體會議24日舉行首相指名選舉,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正式當選為第97任首相,第三屆安倍內閣正式啟動。     中新網12月31日電 在一場毫無懸念、動用了700億日元政府開支的國政選舉中,日本執政黨如願奪得日本第47屆國會眾議院選舉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