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上上下下有五千多年歷史的一個國度,她的文化源遠流長,舉世聞名。其中,筷子文化可以說是中國古代長期發展的一個成果。筷子又被人稱為古代四大發明外的另一個大發明。其巧妙的運動了物理中的槓槓原理在餐桌上大顯身手,它既代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也代表東方文明的象徵,是中華文化的精華!
侵刪
筷子,是東亞、東南亞餐桌上普遍的餐具。它的由來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禹王時代。那時候最早把筷子稱為「箸」,而箸的繁體字是「筯」。不難看出,這個筯字意思是用竹子做成的筷子幫助我們進食。關於筷子的發明有許多傳說。其一傳說是禹王為了節省時間去治水,用樹枝去撈取沸水中的熟食而發明了筷子;其二傳說是妲己為討好紂王的歡心而發明用玉簪作為筷子等等。其實不管筷子有多少傳說,它還是中華文化的產物,好的文化產物我們要把他發揚光大。很多外國人都非常羨慕我們會使用筷子,為什麼?他們看到我們輕鬆夾起任何一道菜而他們又是刀又是叉的把一塊事物搞來搞去,費時又費力,到頭來還吃不飽。所以說,筷子的發明大大的方便我們了進食。
侵刪
筷子不僅僅是為了方便進食,它還有其他的優點。筷子在使用的過程中牽動人體的30多個關節和50多條肌肉,刺激神經系統的內在活動,有助於人的動作靈敏、思維敏捷。所以,它既能鍛鍊身體又能鍛鍊腦力,簡直一舉兩得。同時筷子的使用姿勢也是非常的講究,手拿筷子不可過高不可過低,食指不可對著人等等。 不得不佩服筷子的發明者,真是一個偉大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