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揭秘美國留學生真實生存狀況

2020-09-05 雅思天后劉薇

中國孩子到國外留學(課程),究竟怎麼樣?作為一個南京媽媽,黎銘歷時180天,走訪了包括哈佛、耶魯、斯坦福、牛津等24所世界知名大學,探尋中國孩子的求學現狀。她把這些孩子的故事寫成了一本書——《聽說》。「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故事,有人在國外很成功,適應很好;也有人感到沮喪,甚至有人因留學得了抑鬱症。我希望這些故事,讓我們更了解國外教育,也能夠給我們自己的教育有所啟示。」

現在還在美國的中國籍留學生,都在親身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疫情風暴。危機感從病毒開始,但不止於公共衛生。這次美國的疫情對各位留學生生活都帶來了什麼影響?他們又是如何應對的?


揭秘留學生真實生存狀況

有的學霸初到國外不適應

遭學校處罰後重燃鬥志

打遊戲、喝酒、掛科、想家、哭泣,這是上海小夥子王田初到UVA(維吉尼亞大學)的混亂生活。

王田說,自己到UVA後麻煩接踵而至。作業、醫保表格甚至汽車違章罰款都沒有按時交,連高中IB學分也沒有按期轉,一連串的滯後給王田的學習、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終於,申請學校時他所獲得的「特權學者」身份被取消了,而這一下子燃起了曾經也是學霸的王田的鬥志。

「這個孩子及時確定了自己的目標,注重時間管理,把掛科的科目都補了起來,現在很好。不過在我看來,誰的青春不迷茫。」說到這裡,黎銘顯得很寬容。

有人因學習壓力大得了抑鬱症

回國找回自信後「再度徵戰」

帝國理工的工程,與牛津的文科、劍橋的理科在英國教育界堪稱「三足鼎立」。無錫男孩王陽曾因被帝國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專業錄取而一時被羨慕妒恨。

「我到帝國理工採訪,王陽就成了幫手。而當王陽面對我的鏡頭說『因為抑鬱症,我休學了一年』的時候,當時我真的很震驚。」王陽告訴她,自己就想把這段經歷說出來,讓大家了解抑鬱症,更了解留學的孩子。「王陽告訴我,自己當時不愛說話,把自己關在房子裡,整夜失眠。而究其原因,王陽覺得一是留學到了新的環境,二是世界頂級大學的學業壓力比較大。」

王陽坦言,自己去看了醫生,但藥物不能根治他的狀況。「他在父母的支持下休學一年回國治療。讓人欣慰的是,他在家鄉的修理廠做學徒修車,情況竟慢慢好轉了。後來,王陽再次回到大學,並積極參加學校各種活動,成績也保持在二等水平。」


揭秘留學生真實生存狀況

有的學霸初到國外不適應

遭學校處罰後重燃鬥志

打遊戲、喝酒、掛科、想家、哭泣,這是上海小夥子王田初到UVA(維吉尼亞大學)的混亂生活。

王田說,自己到UVA後麻煩接踵而至。作業、醫保表格甚至汽車違章罰款都沒有按時交,連高中IB學分也沒有按期轉,一連串的滯後給王田的學習、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終於,申請學校時他所獲得的「特權學者」身份被取消了,而這一下子燃起了曾經也是學霸的王田的鬥志。

「這個孩子及時確定了自己的目標,注重時間管理,把掛科的科目都補了起來,現在很好。不過在我看來,誰的青春不迷茫。」說到這裡,黎銘顯得很寬容。

有人因學習壓力大得了抑鬱症

回國找回自信後「再度徵戰」

帝國理工的工程,與牛津的文科、劍橋的理科在英國教育界堪稱「三足鼎立」。無錫男孩王陽曾因被帝國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專業錄取而一時被羨慕妒恨。

「我到帝國理工採訪,王陽就成了幫手。而當王陽面對我的鏡頭說『因為抑鬱症,我休學了一年』的時候,當時我真的很震驚。」王陽告訴她,自己就想把這段經歷說出來,讓大家了解抑鬱症,更了解留學的孩子。「王陽告訴我,自己當時不愛說話,把自己關在房子裡,整夜失眠。而究其原因,王陽覺得一是留學到了新的環境,二是世界頂級大學的學業壓力比較大。」

王陽坦言,自己去看了醫生,但藥物不能根治他的狀況。「他在父母的支持下休學一年回國治療。讓人欣慰的是,他在家鄉的修理廠做學徒修車,情況竟慢慢好轉了。後來,王陽再次回到大學,並積極參加學校各種活動,成績也保持在二等水平。」

有中國學生遭遇惡作劇

勇敢維權讓肇事者被開除

在BU(波士頓大學)大三的吳奕格是高考(精品課)失利倉促準備出國的一個例子。他來到了鮮有亞裔的美國愛荷華大學。而在那裡,吳奕格向黎銘坦言自己「遇到了種族歧視」。

「當地學生會因為好奇開始一些惡作劇,有時候會用馬克筆把他宿舍的貓眼堵上或者套住門把手,還會出言不遜。吳奕格勇敢向學校匯報,維護了自己的權利,惡作劇的學生被開除。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利用學校保護好自己是吳奕格初來美國的最大體會。」

吳奕格非常努力。他成功轉學BU以後,高昂的學費促使他去打工。就在別的孩子春假去旅行的時候,在房產中介打工的吳奕格卻在帶著客人看房子。吳奕格現在已經有能力支付自己的部分學費並且能邀請父母去美國旅遊。「他掙到的不僅僅是學費。」

這些都是真的嗎?

哈佛圖書館凌晨4點擠滿人?

只有考試前才這樣,平時沒這麼多人

凌晨4點的哈佛圖書館,究竟是怎樣一番景象?

南京外國語學校優秀畢業生、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研究生許吉如在受訪時這樣告訴黎銘:「我大三的時候,交換哈佛大學一年。凌晨4點的哈佛圖書館的確燈火通明,人頭攢動,不過那只是考前複習的階段。」

而哈佛大學一年級李同學更是坦白告訴黎銘:「哈佛大學圖書館下午4點是比較空的,大家都在運動或者課外運動。很多學生是很晚才去圖書館學習,所以才會待到凌晨。不過凌晨4點的哈佛圖書館,味道真是不好聞。」在尋訪中意外得到的這一答案,讓哈佛學生苦讀的神話在黎銘心中有了更為真實的「落地」。

有人能「混」進當地「兄弟會」?

經歷嚴格考驗後,中國學生確實能進去

畢業於上海大同中學的羅昉芊是以兄弟會「網紅」的身份介紹給黎銘的。不過羅昉芊卻告訴這位南京媽媽,自己剛來到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時候並不開心。

原來羅昉芊從小到大都是學校風雲人物,所以剛到異國他鄉總沒有歸屬感,這一情況直到他進入一個創業兄弟會後才改變。

羅昉芊介紹說,這個團隊有50多個UCLA的成員,經常在一起玩樂,探討各種問題。不過想進會可不容易,羅昉芊需要通過各種任務考驗。在經歷了一個學期地獄般繁忙的日子以後,他如願以償入會。

羅昉芊告訴黎銘,這是一個職業兄弟會,最初讓大家聚起來的就是對創業的熱情。「這個孩子確實『混得好』,就連隔壁學校的學生都經常會關注他曬出來的各種活動。不過我想說的是,不要只看到這些留學生PO出來的吃喝玩樂,沒有看到他背後的努力。」

「做飯社交」頗受歡迎?

做做飯、聊聊天,比喝酒跳舞的「美國趴」好

不過中國留學生的社交方式還有很多,比如party就是大學生活的一部分。在NYU讀數學經濟的杭同學就詳細介紹他們學校的幾種聚會。

一種是美國同學舉辦的,會去酒吧聽聽歌跳跳舞,門票由邀請的同學負擔,飲料自己買;一種是中國同學舉辦的,大家AA,一起出去吃吃飯;還有美國同學會去一間別墅開Party,和美劇上看到的一樣,這樣的聚會會發生很多事。

杭同學告訴黎銘,他不喜歡那樣的Party社交,而是分享了他的「做飯社交」;即和同學們一起做做飯,聊聊專業,因為自己燒的一手好飯菜。

一些留學生表示,剛到美國時,會努力和美國人混在一起,但新鮮感過了,共同話題就會少了,大多數中國留學生會慢慢發現,最後還是願意混「中國圈」。

怎樣考慮「未來」?

有人想報效祖國

也有人想國外創業

「未來」,也是很多中國留學生踏上留學那天,就在考慮的問題。

回國創業:用美國經驗為中國做事

「我會選擇回國工作。」畢業於杭州外國語學校的嚴世喬直言不諱地告訴黎銘。

「我訪問他時,這個孩子正在學校附近的勞倫斯實驗室帶薪實習。他說,他會在美國發展幾年積攢經驗,但最後要回國工作。原因很簡單,父母送自己出國讀書,享受藍天、白雲和空氣;自己學成回國,為父母的藍天、白雲和空氣做些事情。」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畢業的方震告訴黎銘,他在大學時期就是學校的中國學聯主席,很有能力。現在自己創立了「鄰客美國公司」。不過他坦言正處於最困難的時候,公司前期無法盈利,又要支付很多費用,而他最不想的就是和父母借錢。

相關焦點

  • 在澳中國留學生生存狀況調查 呼籲關注疫情下的留學生處境
    近日,由澳大利亞華語辯論協會等機構聯合推出的《澳大利亞中國留學生白皮書》就疫情期間在澳中國留學生的生存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根據調查,近67%的受訪學生在疫情中存在明顯的不安感。學生整體上對澳聯邦政府實施的防疫舉措持接受態度,但物資緊缺使他們在一段時間內感到焦慮。
  • 調查報告:疫情之下在韓外國勞動者生存狀況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導致韓國經濟衰退,企業停工破產,就業人口減少。由於韓國出入境政策限制,有近3萬名已經辦完籤證的外籍勞務人員難以入境,大量期滿勞務人員和非法滯留者不能順利出境。疫情之下,在韓外國勞動者生存狀況如何?在韓外國勞動者人數及構成情況2020年12月21日,韓國統計廳和法務部公布了《2020年移民滯留狀況與就業調查結果》。
  • 疫情之下的低齡留學生,該何去何從?
    他們的狀況更加複雜,可能不是這幾個問題就能解決的。英國疫情及低齡留學生概況所謂低齡留學生是指,初中畢業或者高中畢業,還未成年就被家長安排出國留學的學生。相比於成年留學生,低齡留學生孤懸海外。他們生存能力更低,抗壓能力更弱。再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會更加手足無措。低齡留學生目前面臨的主要困境近日,社交平臺流傳著一封低齡留學生父母發起的請願書,懇請組織協助低齡留學生回國。
  • 疫情之下,美國150年歷史的藝術高校停止招生並計劃裁員!波及國內...
    疫情之下,美國150年歷史的藝術高校停止招生並計劃裁員!對此,一位即將前往該校讀研的中國留學生向記者證實了上述消息:「我昨天收到了來自學校的郵件,告訴我秋季無法按計劃入學了,他們在郵件中鼓勵我尋找新的學校繼續學業,這樣的消息讓我非常震驚,當即就與學校的老師取得了聯繫。老師們目前相信學校不會因此倒閉,只是暫停招生、裁員以應對危機。但擁有150年歷史的老牌學校出現這樣的狀況實在令人惋惜。我接下來的學業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 疫情之下,美國各城市的生活現狀,留學生該如何選擇?
    美國有50個州,三萬人口以上的城市高達1000多個,對於留學生來說,選校時除了要考慮學校的名氣、專業之外,學校所在城市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在校生的科研實習機會、畢業生的就業薪酬待遇、環境氣候都跟地理位置息息相關。
  • 疫情之下,中國留學生們如何「雲留學」?
    疫情之下,中國留學生們的海外求學路格外艱難。秋季學期已經開始一個多月,許多留學生沒能去海外的校園報到,他們選擇留在國內上網課,克服溝通受限、時差問題等困難,在「雲端」繼續學業。圖為機場為留學生準備的防疫物品。
  • 疫情之下,「準留學生」們進退兩難的博弈
    針對如何在疫情之下保證學業的進行,南洋理工大學為留學生們提出了三種解決辦法:一是正常時間上網課,一是春季入學,還有就是明年再申請。今年,還有數以萬計已經拿到通知書,將要遠渡重洋、在秋季開啟求學生涯的準留學生。他們和博東一樣,面臨著類似的選擇題。但不管怎樣的決定,他們都面臨著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特殊時期,選擇的每一步,都是一場博弈。
  • 疫情之下,留學生志願者在行動
    在徹骨的嚴寒和嚴峻的疫情侵襲著所有人的時候,溫情、友愛和互助變得彌足珍貴、暖人心懷。疫情之下,人們的正常生活被緊急扼斷,人心也逐漸在耐心和信心的反覆拉鋸中變得躁動、不安。2020年1月中旬,蘇丹籍留學生大山牽頭並聯合其他的在校留學生,成立了留學生志願者服務隊,旨在為疫情期間在校的學生們提供幫助,攜手共渡難關。
  • 疫情之下,60%的澳洲留學生失業
    據SBS網站報導,疫情之下,澳洲60%的留學生處於失業狀態,有些人甚至連飯都吃不起。來自雪梨的Renata Tavares Silva就是其中之一,來自巴西的她與澳洲本地學生不同,只能靠自己生活。她之前一直在雪梨一家酒店工作,但當新冠疫情來襲,酒店入住率下降,她因此被辭退。她說:「我今年就要畢業了,但沒工作要我怎麼活下去?」據悉,Renata一直找不到工作,現在只能靠伴侶的收入生活。她還發現,難以再就業使得200多萬臨籤持有者面臨著更大的被剝削風險。
  • 疫情之下的美國籤證
    今天專門討論一下美國籤證最新政策和一些同學的常見疑問,幫助疫情之下的各位申請人了解美國籤證的最新變化。川普Twitter又來一擊:4月20日晚上,川普在Twitter上炸了一個大雷:鑑於新冠病毒對我們的攻擊,同樣也為了保護我們偉大美國公民的就業,我將會籤署一份總統行政令暫時叫停美國移民申請。
  • 疫情之下美國大學也紛紛改上網課?不盲目恐慌,在美留學生的真實體驗
    關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熱點,真的一波接一波,就在我們國內有效控制疫情,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國外卻又開始接連爆發了!韓國、日本、義大利、伊朗、美國等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近期可謂是急劇飆升,尤其是義大利,目前累計確診病例已經增加到12598例,而美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也已破千!
  • 疫情之下的海外留學生們
    此次全球性疫情的爆發,給各行各業人都帶來了沉重的打擊。隨著疫情問題加重,國家之間的交通逐漸被限制,疫情之下,又給那些海外留學生的生活造成哪些影響呢。小編有一位留學生朋友,他在歐洲留學一年了,本來今年就可以畢業回國
  • 疫情之下,中國留學生到底有多難?
    (中新社資料圖)中新社·華輿訊 目前,中國國內新冠疫情形勢逐漸好轉,全國多地都確認了開學時間。但海外疫情卻仍然嚴峻。對於今年打算去海外留學的學生和即將畢業的海外留學生來說,這場疫情讓原本就難的留學計劃變得難上加難。考試難「去年11月我考了DELF(法語學習證書)的B2級別。
  • 2021疫情之下美國留學「快車」,很輕易便申請到了夢校
    也許你還久久難忘年初輾轉回國時的波折,留學生們經歷了怎樣一場「膽戰心驚」,18萬的天價機票、川普的各種「詭異政策」至今仍在留學圈的浪頭翻湧,讓人望而卻步……留學大勢之下,也出現了幾種耐人尋味的現象:而一部分留學家庭踩著疫情的「快車」,早早拿到標化,很輕易的便申請到了夢校。
  • 疫情之下,美國留學生現在回國,可能被取消籤證?
    美國的確診人數已經突破了3000人,10天內暴增10倍。面對這好像搭上火箭一樣的增長速度,很多在美國的留學生都開始心裡沒底,猶豫著要不要儘快回國。一邊是自己還未完成的學業,一邊是自己的身體健康,就在很多同學左右為難之際,傳來了更令人不安的消息,那就是現在回國你的學生籤證可能會被取消!
  • 留學生看抗疫⑳|疫情下在美大學生就業陰影
    疫情究竟在就業的哪些環節對美國大學生和中國留學生產生影響呢?面對當前的大環境,他們是否又有有效的應對舉措呢?而第二個環節,面試,也因疫情受到了影響。許多公司保持了招聘流程,但由於居家令或者「保持社交距離」的要求,需要將原本面對面的面試改為電話面試或視頻面試,這使得面試形式更加複雜,僱主無法真實的面對應聘者,這對他們來說是件不踏實的事情。同樣,面試時間和考慮時間也會因這份不真實感而增加。第二,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大多數公司因疫情而減少招聘崗位,甚至暫停招收大學畢業生。
  • 國際觀察|美國疫情之下,末日地堡、末日食物、生存工具包行情大漲
    日前,針對媒體指出「在美國有錢有名的人更有可能接受檢測」,美國總統川普的回應更是印證了,貧窮限制你的不只是想像,還有你生存的希望。疫情之下,未雨綢繆的富豪不會憨憨地搶購衛生紙,他們會選擇逃離,他們要麼坐上私人飛機來到某個島嶼避險,要麼躲進了他們昂貴的「末日地堡」中。
  • 美國國務院:繼續歡迎中國留學生
    先是因美國疫情及其連鎖反應而擔憂,之後又遇到各種針對性限制政策,再加上社會問題爆發造成的衝突......今年留美學生的生存與發展真是步步維艱。最近關於美國籤證的問題又出了大新聞,大家紛紛蓋章今年是「最難留學年」。但實際上,很大一部分信息存在被過分解讀的狀況。
  • 全球疫情之下,中國留學生如何應對生活學業難題?
    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ETS)有計劃為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響而無法開展常規託福考試的國家和地區考生,推出在家進行託福考試的方法。雖然ETS初步計劃中的試點區域並不包含中國大陸,但ETS託福項目執行總監Srikant Gopal表示,ETS將和中國大陸政府有關部門合作研究後儘快安排上線這項計劃。
  • 美國悖論:疫情之下,美國是誰的美國?
    疫情的陰影似乎被輕輕帶過,一場巨大的災難反倒成了一次造富運動。疫情之下,我們看到的,正是一個撕裂的美國。誰在成為代價,美國又是誰的美國?遺忘的養老院養老院,是130萬美國老人躲避疾病襲擾、頤養天年的屏障。不同於別國,美國的養老院,既能保障生活,也能提供康復、護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