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屈的情緒是一個小孩子的情緒?我們把自己當小孩子來對待了嗎?

2020-07-30 GreatAnita

我們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有委屈的情緒?

在不被別人理解的時候。

在被人誤會的時候,

在覺得自己付出了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的時候,……

我們覺得委屈,這種情緒很多成人都有呀,為什麼說它是一個小孩子的情緒呢?

委屈的情緒是一個小孩子的情緒?我們把自己當小孩子來對待了嗎?

委屈最早的來源

在人類還是狩獵的時代的時候,男人是出去狩獵,然後拿到獵物回來,家裡的女人和孩子才有食物吃。

有一天,男人很早就出門打獵,女人和孩子就在家裡等著。

孩子肚子餓,跟媽媽說:「媽媽,媽媽,我肚子餓我要吃東西。」

媽媽很肯定地告訴孩子:「爸爸已經出去打獵了,等爸爸回來。等爸爸回來我們就有東西吃了!」

孩子餓著肚子,一直等一等。

好不容易終於等到爸爸回來了,爸爸推門進來的時候,手上什麼也沒有沒有。

孩子想:媽媽說的可以有東西吃,沒有獵物,沒有吃的。

一天的餓,在剎那間崩潰,孩子非常的委屈。

一屁股坐在地上在那裡打滾,哭,覺得好委屈啊,

還嚷嚷:「明明說好的,今天出去就有東西回來,就有東西吃的,怎麼會沒有呢?」

孩子就在那裡哭,很委屈很委屈的哭。

他覺得:你沒有給我,應該給我的東西,必須給我的東西,我好委屈,我餓呀。

這是一個孩子的真實的想法,真切的情緒。

作為一個成人,可能會想:爸爸一天從早上忙到晚上,連水都沒有,有可能差一點被野獸吃掉,他真的很累……等等。

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不會去考慮這些,只會認就是你沒有給我,我認為你應該給我的東西,我就會很委屈。

所以我們會說這個委屈情緒最早是孩子對父母的

委屈在成人的時候顯現

委屈在兒時我們未被滿足的期待就留存在我們的身體裡,留存在我們的記憶中,情緒是能量,能量不會自動消失的,(這篇文章有說明https://www.toutiao.com/i6853984904766554627/)

於是在特定場景下就會出來。

面對爸爸媽媽有委屈,因為我們在還是孩子。

如果我們經常在伴侶面前感到委屈,在領導面前感覺到委屈,甚至會在自家的孩子身上覺得自己很委屈:我為你做了這麼多,為什麼你不能理解我?

這難道不是我們小時候面對父母的狀態?

委屈的情緒是一個小孩子的情緒?我們把自己當小孩子來對待了嗎?


委屈的梳理轉化

情緒是我們信念、想法、價值觀一個說明書(上一篇文有詳細解讀https://www.toutiao.com/i6853984904766554627/),我們去讀一下說明書,覺察一下自己,

我有委屈的情緒出來了,我對誰感到委屈?

這個時候投射行為在起作用(投射:個體將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為特徵推測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樣存在),

只有爸爸媽媽,我們認為他們必須該給我們一些東西。

不論是伴侶,還是其他的任何人,在成人的世界裡面,沒有這麼多的應該如此。

去覺察我的委屈,問自己需要得到什麼,我才不會委屈?

體會自己的需要,就可以去爭取,而不是讓自己呆在這個委屈的情緒裡面打轉,這是成人的狀態

主動的去問自己,為什麼我又委屈,對方做什麼我才不會覺得委屈?


委屈的情緒是一個小孩子的情緒?我們把自己當小孩子來對待了嗎?


比如說我覺得伴侶總是讓我覺得很委屈,我每天在家裡做很多的事情,又帶孩子又做家務,每天他回來還沒有一句理解的話,一句你辛苦了,你在家也不容易這樣類似的話,嫌我飯也沒做好了,孩子也沒帶好了。我這個時候就感覺特別委屈。

委屈的情緒是一個小孩子的情緒?我們把自己當小孩子來對待了嗎?

我感覺到這個委屈的時候,需要主動轉化,這是成人的狀態。


具體怎麼做呢?

主動的告訴他:我在家裡做了什麼,當你這樣說我的時候,我感覺到挺委屈的,

其實我希望的是你能夠給我一些肯定,你給我多一些理解,這樣的話,我就覺得我做很多事情就很值得了,為這個家付出也會沒有抱怨。(內外一致性的溝通表達)

我們這樣主動去表達溝通的時候,這樣就是是一個成人的狀態,明確表達我們自己一個被肯定的需求。

委屈的情緒是一個小孩子的情緒?我們把自己當小孩子來對待了嗎?


如果對方滿足了你,比如過來抱抱你,或我們你主動邀請他抱抱我、安慰我,並給予理解,我們就內心當中會有一份滿足和感動

如果對方沒有滿足我們的需求,甚至覺得對你不理不睬,認為你小題大做,無病呻吟。

做為成人,沒有關係,我們只是邀請他幫忙,邀請他幫為我做這個事情。

我的這個需求沒有被滿足,我憤怒或有點點不舒服,有點遺憾,可是沒有委屈。

做為成人,我們去處理我們的憤怒、不舒服和遺憾。

委屈的情緒是一個小孩子的情緒?我們把自己當小孩子來對待了嗎?


如果既不表達,也在表達後滿滿的委屈,這個就是孩童時代和父母相處的方式。

所以委屈,與原生家庭有關,與父母有關,

成熟的父母,會讓我們在原生家庭的心理需要得到充分滿足,

在這份滿足中我們會長成我們足夠成熟的自己。

不夠成熟的父母,不知道孩子真正的需要,溺愛或者過嚴,讓我們的心理需要沒有滿足,心理上長不大,會用一輩子去尋找這份未被滿足的需要。

伴侶、領導、我們的孩子都成了我們討要心理需要的對象。


委屈的情緒是一個小孩子的情緒?我們把自己當小孩子來對待了嗎?

總結

如果我們沒有在成人時,持續的學習和成長,不斷覺察和從經歷中了解自己所需,就會讓我們一直處在孩子的心理狀態。

潛意識中,對方大,我小,委屈油然而生。

我們和父母的關係,就是我們成人後,面對所有人的關係。

沒有覺知和持續成長,會一直揪著父母不屈不撓,把自己活成孩子的狀態。

沒有一種情緒是不應該的,情緒是來送信的,告訴我們此刻我們的生命狀態。

看見委屈,了解它、釋放它,療愈自己,

是為自己,也是為真正同原生家庭和解,獲得原生家庭給我們的力量,行動起來。


我們在這裡,關於情緒系列,關注@GreatAnita持續為您帶來更多療愈情緒的故事!

作者簡介:GreatAnita 本名方瑾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講師,

和你一起面對家庭和孩子學習、生活、成長中的種種心理和教育問題!

關注@GreatAnita,更多情緒處理的實際案例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委屈的含義是什麼?是小孩子對父母情緒投射,意味需要成長
    委屈情緒經常會出現在工作關係、婚姻關係、朋友關係中,可是很少人知道它的心理學上意義是什麼?委屈的意思就是「你沒有給我應該給我的」,是小孩子對父母情緒投射在其他人事物身上。它的出現是在提醒當事人需要成長、成熟。
  • 小孩子有「大」情緒:你對待孩子哭鬧的方式,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小孩子也有大情緒根據友人的描述,文文從小活在父母的打壓之中,被認為是父母的附屬品。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文文的情緒經常被父母無視,因為是長姐,所以父母無法忍受文文像小孩子一樣哭鬧,時時刻刻在要求她早點成熟起來——「你是姐姐,要懂得控制情緒!」可是,小孩子是有大情緒的。如果父母不允許他們爆發出來,孩子會為了討人喜歡切割掉自己的負面情緒。
  • 小孩子情緒容易被激怒,怎麼有效教育孩子控制情緒?
    家長問:小孩子情緒容易被激怒,怎麼有效教育孩子控制情緒? 張幼珠博士答:當一個孩子在哭或者情緒崩潰的時候,其實我們應該要做的第一件事並不是和孩子講道理讓他(她)不要哭鬧,小孩子在當時是只想表達自己的情感的,父母強令禁止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火上澆油,起反作用的。
  • 小孩子哭鬧很正常,不要訓斥?心理專家:答對了!有情緒是好事
    導讀:小孩子哭鬧很正常,不要訓斥?心理專家:答對了!有情緒是好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小孩子哭鬧很正常,不要訓斥?心理專家:答對了!有情緒是好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小孩子也會有情緒焦慮?這3個方法安撫孩子急躁的內心
    我原本以為只有忙於工作和家庭的成年人才會有焦慮情緒,卻沒想到小孩子也會產生焦慮,而且情緒態度更加悲觀消極,無法看到消極背後的&34;。焦慮的定義是什麼呢?簡而言之就是對某種事情過度擔憂,以各種消極的態度猜測事情的結果。
  • 小孩子有厭學情緒,有可行的辦法沒有?
    小孩子有厭學情緒,是家長最頭疼的事情了。可是再頭疼,再煩惱憂愁也解決不了問題。這時,家長和老師不要著急,要冷靜下來。關鍵是要找到孩子厭學的根本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小孩子有厭學情緒的,有些是孩子在學習中找不到學習的樂趣。孩子在學習中找不到學習的有效方法,對學習失去信心。學習成績一直不好,提不起學習興趣。
  • 不敢表達情緒的我們是怎麼了?
    小孩子受了委屈,可以肆意發洩自己的情緒,大哭大鬧,即使再過分,大人看了,也只會說一句:他還是個孩子嘛。而成年人卻普遍擁有一種能力,無論內心是悲傷還是快樂,表面上都可以平靜如水,將自己調成「靜音」模式似乎成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 孩子情緒起伏大,家長需幫助提升「情緒粒度」
    孩子是故意的嗎?其實都不是。孩子情緒起伏大,是因為他的情緒粒度弱,常常被情緒牽著鼻子走。什麼是"情緒粒度"?美國心理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名為"情緒粒度"的心理學概念。它是指一個人定義、細分情緒的能力。於是,他不能給自己的情緒一個名稱,就無法辨認不同的情緒。遇到小孩子鬧脾氣的情況,家長要教會他們描述當下情緒的詞彙。簡單地給情緒一個稱謂,孩子才會開始辨別自己的情緒從何而來、自己的情緒是否恰當,也不會那麼無助。怎麼培養情緒粒度小的孩子?
  • 小孩子的情緒轉變有多快?這個男孩成功上演了一幕「瞬間變臉」
    小孩子的情緒轉變有多快?有句俗話叫「孩子的臉,六月的天」。這真不是誇張,來看看這個視頻中被老師訓話的小男孩,你或許更能體會!如果現實中碰到這樣「情緒釋放自如」的熊孩子,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可能會很頭疼。很多人都搞不明白,孩子為什麼那麼情緒多變?很多家長生活中常常會被孩子多變的情緒鬧得手足無措。其實,我們任何人都有「情緒」:或喜或悲或怒或哀。而情緒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有多重要呢?
  • 真正的高情商,是善於安撫自己的負面情緒
    很多時候我們會很羨慕小孩子,他們可以肆無忌憚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難過會大哭,開心會大笑。而在長大的過程中,我們的表情漸漸變得收斂。越來越多人在越來越多的時間中,臉上只掛著千篇一律的微笑或者乾脆麵無表情一臉麻木。我們的表情已再也無法代表心情,每個人似乎都早已熟練運用各種表情面具。
  • 孩子總情緒失控?增強孩子情緒控制能力,從培養「加法思維」開始
    寶媽B:"我家小孩子是太敏感了,看個動畫片裡面有人物死了都能哭的稀裡譁啦的,在學校又是一個十足的小霸王,最近還會打人了"。每個孩子的問題都差不多,都是孩子的情緒容易失控。孩子哭鬧其實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哭鬧過度就會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這就變成了情緒失控。
  • 男孩上一秒偷笑下一秒哭出聲 小孩子的情緒轉變有多快?
    男孩上一秒偷笑下一秒哭出聲 小孩子的情緒轉變有多快?時間:2020-10-20 12:2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男孩上一秒偷笑下一秒哭出聲 小孩子的情緒轉變有多快? 小孩子的情緒轉變有多快?
  • 媽媽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覺得那個小女孩好委屈呀,她做錯了什麼?只不過是貪玩多玩了一會樹葉,就承擔了這麼多罪名,連不在場的爸爸也未能倖免。媽媽如果能控制住焦慮不發脾氣,跟孩子好好講話,和她約定下次起的更早一起在上學途中賞秋色,既說服並安撫了孩子,也不至於讓自己一大早生悶氣,豈不皆大歡喜?
  • 情緒是你訂購的包裹,要善待
    家長課堂中,父母最感興趣的話題,情緒管理一直是高居榜首。或許應該說,最困擾父母的問題就是情緒管理。面對孩子的不聽話,拖拉,哭鬧,叛逆甚至自卑懦弱等等各種挑戰,父母總是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大吼大叫,怒不可遏。然後,等冷靜下來,又開始後悔自責,覺得自己不是個合格的父母。我想說的是,做合格的父母之前,先做個合格的自己。你對自己了解嗎?
  • 二胎家庭,如何兼顧兩個孩子的情緒?
    有的家長,覺得自己做得還不錯,但可能在子女的心理,父母就是偏心眼,不愛自己,更偏愛其他兄弟或姐妹。有的孩子,成年之後,還對父母的不公正對待耿耿於懷。而他們的家長,卻可能一無所知,或者覺得自己很冤枉。一旦父母在性別上對孩子有區別對待,那其他的就不用說了,你怎麼做,都不會好的。必定有孩子會受到很大委屈。2、當二胎來的時候,不要強求大寶「懂事」家裡多了一個孩子,家長的「工作量」可能會大增。而大寶可能會從原來的眾星捧月,變成被擠到旁邊、甚至角落裡。身上的注意力起碼少了一半以上。
  • 「你是男子漢,怎麼可以哭」壓抑孩子的情緒,到底有多可怕?
    其實,在我們中國也有類似的教育。在我們的文化中,總是會把負面情緒視作洪水猛獸。曾看過這樣一個調查,在孩子哭泣的時候,父母最先做的是轉移他的注意力。小孩子摔倒哭了,媽媽就趕緊拿出一個棒棒糖,讓他立馬止住哭泣;小孩子玩具壞了哭了,媽媽就給他一個新的玩具,讓他不要再哭;
  • 小孩子有畏難情緒不想學習?這4招能幫小孩克服
    小孩子不願去上學,是因為作業不好心裡產生了陰影我小姨子有個可愛的小女孩,今年三年級了,疫情期間在家宅著,最近準備開學了,卻怎麼也不想去上學。小姨子沒辦法,叫我去勸她,因為平時我和她玩得比較嗨。一到動畫播放時間就控制不了自己。」她說。我對她說:「你得想辦法克服呀!」是的,小孩是沒有自制力的,叫她自己克服,有點難。我建議小姨子,把電視的遙控收起來,在學習期間,星期一至五,就不要開電視了,星期六星期天,可以適當地給小孩看。寧願小孩孤獨無聊,也不能毀在無節制的看電視上。
  • 基督徒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就像當耶穌和門徒路過撒瑪利亞的一個村莊時,村莊的人不接待耶穌,門徒就對耶穌說:「主啊,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像以利亞所做的嗎?」耶穌卻責備門徒說:「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因為撒瑪利亞的這個村莊不接待自己,耶穌滿有動怒氣的條件,但是他依然以憐憫為念,這就是歸入到真理中生活。
  • 我們該如何有效的調整自己的情緒?
    我們需要知道事實:情緒需要一個表達的舞臺。單純的釋放情緒並不夠,很多時候情緒是需要被容納、接納的。情緒需要流動起來,讓大腦能夠接受、轉達更多信息。我們可以做什麼呢?一:當你感受到自己有情緒的時候,請給自己一個容納情緒的容器。請想像你面前有一個紅燈,或者是其他能夠讓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上面的形象or文字,我們可以通過意念,把情緒具化,並且安置在眼前的容器中。
  • 聽《情緒小怪獸》故事,認知喜怒哀樂的情緒,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大家都知道,情緒對一個人的生活影響是多麼的深遠,情緒的穩定對一個人的工作更是至關重要,相信公司或者單位不會喜歡一個情緒不穩定的人。下面我們就跟著《情緒小怪獸》來認知我們的情緒,情緒是幼兒是否得到滿足的一種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