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的作業本丟在了商場,老公前去&34;,我陪著孩子吃晚飯。面對眼前最愛吃的&34;,她卻眉頭緊皺,左手託腮,右手將勺子在碗中緩慢轉動,絲毫沒有食慾。我柔聲問道:&34;
&34;孩子表現得異常煩躁,無論我如何安慰,她始終不願意相信作業本可以&34;,想的都是各種消極悲觀的結果。
近幾年&34;一詞進入大眾視野,無數人都主動給自己披上&34;的外衣。我原本以為只有忙於工作和家庭的成年人才會有焦慮情緒,卻沒想到小孩子也會產生焦慮,而且情緒態度更加悲觀消極,無法看到消極背後的&34;。
焦慮的定義是什麼呢?簡而言之就是對某種事情過度擔憂,以各種消極的態度猜測事情的結果。比如&34;,一般人的態度則是&34;;而情緒焦慮的朋友,會想到失眠對身體的嚴重危害,以及第二天需要面對的各種繁重工作。
在焦慮的&34;中,他們也無法安心入睡,內心好似沸騰的開水一般焦躁緊張。
為什麼小孩子也會有情緒焦慮呢?主要是因為安全感的匱乏,他們對各種突發事件沒有快速適應的能力,總會以各種負面角度看待問題。
這種安全感的匱乏並非是單一的缺少父母過多陪伴,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抱怨訴苦、家庭的爭吵、孩子心理承受能力過差,都會造成安全感的缺失。
當他們遇到影響自己的事情時,安全感會&34;,孩子的內心好似處於一片充滿未知危險的冰冷荒原。消極態度&34;了理性思考,&34;了孩子緊張焦慮的情緒。
孩子經常焦慮,家長要如何安撫他們焦躁的心呢?可以用這3個方法。
首先,引導孩子思考&34;。
英國牧師查爾斯司布真曾說:焦慮不會在明天消除它的悲傷,但今天只會消耗它的力量。
心態樂觀的人,遇到各種事情都能夠看到積極的一面,對待後果的態度也是雲淡風輕。如果孩子總是考慮各種消極後果,他們的想像會不斷&34;,最終被焦慮所包圍。
家長要引導孩子思考事情美好的一面,可以問:&34;孩子想像出各種積極的連鎖反應之後,對某件事情也就會有更大的期望,不會因為&34;而杞人憂天。
其次,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美國著名作家朱迪·皮考特所說:焦慮就像搖椅。它給你一些事情要做,但它不會讓你走得很遠。
小孩子的注意力時而專一,時而&34;,可以因為一件事情不斷焦慮;也可以因為喜歡的事情忘掉焦慮。家長可以通過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減輕孩子的焦慮,可以給出一些提示,或是直接邀請。
像是&34;、&34;等等,孩子找到了喜歡做的事情,心中的焦慮逐漸被&34;,再次看待原事件的態度也不會太過消極。
最後,孩子做積極樂觀的榜樣。
很多時候孩子焦慮情緒來源於父母長期的負面影響,家長要適當做出改變,給孩子樹立積極樂觀的榜樣。夫妻之間發生矛盾,可以坐下來冷靜溝通解決;遇到生活或是工作中的壓力,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各種抱怨,製造消極的氛圍。
我們可以在生活中給孩子做各種示範,遇到困難或是壓力時,都可以在孩子面前作出樂觀的態度,告訴他們要微笑面對,任何事情可以看到希望。
每天生活在樂觀積極的環境之中,孩子的安全感&34;,焦慮自然就不會&34;。
寄語:孩子的焦慮好似好似夏日取暖,燥熱不安;冬日穿短袖,瑟瑟發抖。我們要及時引導他們的焦慮情緒,給孩子的安全感創造溫馨的小窩,送去溫暖的太陽。你的孩子會表現出焦慮情緒嗎?你會如何引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