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縣域鄉村振興戰略邁入新階段
竇學誠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解決鄉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為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提供了長期歷史性戰略支撐。當前,隨著脫貧攻堅戰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鄉村振興戰略即將轉向新階段的轉段關頭,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對下一階段城鄉融合發展做出了重要部署。考慮到鄉村振興新階段的新型綜合要求,結合甘肅省對接「一帶一路」開放發展機遇,尤其是針對縣域融合創新發展統合性實際,在此就縣域鄉村振興新階段工作謀劃與推進提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一、關於縣域產業鏈群融合創新規劃
縣域是中國區域環境的基層基礎,是中國區域經濟的實踐基礎,也是中國鄉村社會的文化傳承基礎。對甘肅省來說,由於城市集聚發展不足,去工業化進程突出,縣域又是「三農」融合創新、區域城鄉融合發展,從而實現整體高質量發展目標的關鍵環節。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新階段縣域融合創新發展工作部署的需求,建議重點圍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工作謀劃與部署:
一是圍繞產業發展規劃,界定縣域優勢主導產業與配套從屬產業,為縣域經濟中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一個引領方向與共性基礎,在此基礎上擬定可行的產業規劃與相關政策;二是以城鄉聚落為基礎,規劃優勢產業鏈群集聚體,並以產業園區方式配套公共服務設施,提供可持續的園區產業政策管理與服務,增強產業政策服務的針對性,強化規模效應;三是以融合創新為主要標的,促進多功能、多樣化經濟主體圍繞縣域產業鏈群有效分工合作,把縣域產業經濟發展活力建立在市場主體經營活力凝集與提升基礎上。
二、關於縣域城鄉融通功能條塊規劃
鄉村振興戰略新階段一個突出特徵是縣域城鄉融合發展,而不同於縣域以上各級區域的分層發展。建議將工作思路統一在中央提出的城鄉融合發展方針下,工作重點放在做好縣域城鄉融通功能條塊規劃的有序推進上面,並以條塊融通有效推動城鎮集聚發展:
首先,要分專業、分部門做好縣域城鄉融通專項規劃的編制、修訂、對接與完善。工作內容涉及交通、通訊、水電、安保、教育、文化、旅遊、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等各個方面。這些專項規劃一定要從縣域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高度著眼,從循序漸進完善要求出發,確保切實有效,避免脫節混亂。其次,以縣城要素集聚與服務功能提升為核心,規劃布局產業與城鎮生活服務空間體系,吸納縣域城鄉居住融合,推進縣域地方人口城鎮化集聚融合。與此同時,協調部署環境支撐、建設與維護等配套性基礎工作,一方面,使縣城可持續升級發展符合五大發展理念要求,切實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另一方面,也為有條件的縣域在未來對接區域中心城市圈層集聚發展需求,實現「縣改市」推進轉型發展準備物質條件。第三,合理布局規劃縣域特色集鎮,培育地方文化產業特色,增強產業服務功能,提升市場交易服務與商品、人口、信息集散功效。一方面,可以推動少數中心村社向城鎮化轉變;另一方面,也可提升縣域特色產業集約化、集中化、規模化、規範化服務與發展能力。此外,在有特點與優勢的地方,尤其有實力企業支撐與主導的地方,可以培育文旅產業導向的特色小鎮發展與市場化運營。
三、關於村域綜合體分類示範規劃
縣域是鄉村振興的區域基礎,村域綜合體的轉型發展則是鄉村振興實踐的終端關鍵。在此,需要強調兩個概念,一是鄉村(行政村與自然村)本身是一個環境與生態、產業與經濟、人文與社會多元交融凝集的地方共同體,所以我們將鄉村共同體稱之為「村域綜合體」,便於完整準確理解鄉村本質特徵,防止輕視鄉土、蔑視農村的城市偏見誤導鄉村振興工作進程;二是未來城鄉融合發展與整體現代化進程,必將推動鄉村深度分化、差異發展。其中不少鄉村將會直接融合進城鎮,或者通過自身功能提升集聚,由鄉村轉化為小城鎮。還有大量鄉村將會隨著人口遷離變成縣域郊野,或者「有農無村」的專門化狀態。當然,無論如何,還有海量鄉村聚落與村域綜合體,將會在鄉村振興進程中通過融合創新發展,提升服務城鄉功能,創新凝聚品牌魅力,成為新型村域綜合體。
在一個縣域之內,面對數十乃至數百個各有傳統、各具特點的村域綜合體劇烈分化與特色發展,必須高度重視分類示範與整體把控問題。所以,縣域鄉村振興工作必須高度重視村域綜合體的分類示範與規劃,主要工作要求包括:首先,合理擬定縣域內中近期村域綜合體分化轉型發展的主要類型範疇,在包含主導類型的基礎上,切記不要忽略其他類型與範疇。其次,在縣域城鄉融合發展規劃與部署的基礎上,分類分步安排主導類型村域綜合體示範規劃與建設。這些村域綜合體示範規劃爭取做到「一村一規」,體現特色導向與差異化發展。最後,村域綜合體示範規劃與建設運營,必須嚴格貫徹落實「以農民為主體」的底線要求,確保農民參與、農民獲得、高質量發展與鄉村優秀文化傳統創新。
(作者單位:甘肅農業大學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