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寶寶在0-6歲這個階段,都會經歷坐、站、爬、走路等等大動作的學習階段。然而比起大動作,精細動作的發育更為重要。因為它是孩子手部肌肉能夠靈活運動的一種能力。
如果孩子不能靈活的拿剪刀,扣衣服扣子,那就說明孩子精細運動發展的不夠。
也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已經熟練的使用筷子後,準備讓孩子學寫字,進一步訓練手指肌肉的。
但關於握筆寫字,我還是要和你強調一下這幾點:
01
寫字不可拔苗助長
從事相關教育工作已近15年的老師,分享過這樣一件事:
她說在從事教學的十幾年時間裡,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學生:成績名列前茅,身體素質也非常過關。
但是一到寫字,就非常頭痛。孩子握筆的時候,鉛筆是整個嵌在拳頭裡,舒展不開。不僅寫字重,還慢。
別人10分鐘能寫好的作業,他要30分鐘才能吃力的完成。
糾正起來也特別費勁。前一秒拿對了握筆姿勢,一個轉頭下一秒就會打回原形。
這種姿勢的問題出在哪裡呢?「拳包式」的握筆姿勢會遮擋住孩子大部分的視線,這樣一來,孩子寫字的時候必須歪頭看字。
連帶著坐姿也不規範連。長期用這種姿勢寫字,結果就是喜歡趴著寫字,歪頭寫字,眼睛離作業本越來越近。不近視才怪。
所以很多家長在調整孩子寫作業的姿勢時候,不妨從握筆姿勢開始調整。
那導致孩子不規範的握筆姿勢原因是老師嗎?並不是,很多時候是當孩子開始上學的時候,就已經養成了錯誤的習慣。
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家長過早的讓孩子學寫字。
家長看到孩子已經學會用筷子,能扣扣子,或者發現孩子特別喜歡塗鴉之後,就馬上讓孩子學寫字,爭取贏在起跑線上。這時候孩子大概才4歲左右。
結果呢?
當孩子沒辦法用三根手指靈活的運用鉛筆,就乾脆整隻手都攥著鉛筆寫。
就算家長想糾正也沒辦法,因為寫字是一項考驗綜合能力的動作,需要眼手協調。
就算孩子已經能夠拿筆塗鴉了,他也還沒有能力用3根手指掌控鉛筆,在小小四方的田字格裡寫字。
這時候逼著孩子學寫字,無異於拔苗助長。
這不是贏在起跑線上,而是拖孩子的後腿啊。因為肌肉是有記憶的,當孩子長時間習慣錯誤的握筆姿勢之後,正確的姿勢對他來說非常痛苦。
從零開始不難,難的是改變習慣。
所以即便發現孩子已經能夠很好的運用手指,也不要馬上學握筆。可以先從識字開始,培養孩子對字的興趣,再慢慢學寫字。
很多父母總是把孩子寫字醜、寫字慢歸咎為不認真。其實,影響孩子寫字美醜的因素,主要是:大小肌肉的發展、坐姿、握筆姿勢、空間感、對字的結構認識。
孩子寫不好,不是因為不認真,而是「不會寫」。
02
怎麼判斷孩子已經可以學寫字了呢?
這裡給大家提供一個測試的小辦法:
專家認為,孩子如果能精確地畫出垂直線、水平線、圓圈、十字、右斜線、正方形、左斜線、交叉線、三角形等九個圖形。那就說明,孩子的手指肌肉已經發育成熟到可以握筆的階段了。
但如果孩子畫的時候歪歪扭扭,斷斷續續,那就說明孩子還不具備寫字的肌肉條件。
這時候,就像上面說的家長可以先帶孩子識字,讓孩子對字產生興趣。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每一步都學得踏實,有時候慢就是快。
03
寫字先要養成正確的坐姿
最後一項重要的事就是:坐姿。
握筆姿勢和坐姿的影響是相互的,就算有正確的握筆姿勢,但因為歪歪扭扭的坐姿,孩子的握筆姿勢也會被帶跑偏。
所以在學寫字的初期,家長要讓孩子嚴格貫徹正確的寫字坐姿:身體和腳呈90度,肩膀、手肘穩定。
願每個孩子都能得到最正確的教育,自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