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鄉村老師會後悔當老師?

2021-03-04 教師微網

為什麼鄉村老師會後悔當老師?

· 環境過於艱苦

首先我來說鄉村教師所處的環境,因為鄉村教師的工作環境大多都是在一些較為偏遠的農村地區,所以說老師過去以後首先要面臨的問題,就是環境過於艱苦的問題。

如果老師從小生長在農村,其實還好一點。最可怕的是那些從小到大一直都在城市中生活的條件非常不錯的孩子。

· 薪資並不豐厚

如果說一份工作的工資不能解決我們平時需要的開銷問題的話,那這份工作其實就是意義不大的一份工作,因為這是工作的重要意義之一。

很多人都以為老師工資高,但其實並不是所有的老師工資都是很高的。像是那些在鄉村職校的老師,每個月的薪資其實都不是很多,只是在人們眼中他們拿了補貼,工資高而已。

· 工作強度過高

最後我們要說的這個問題就是工作強度的問題。有很多人覺得吃苦沒什麼,多吃點苦有時候也是值得的。

但是如果是在工作強度和經濟收入不能成正比,且生活環境還很艱苦的情況下,其實很多事情就沒有那麼值得了。

而鄉村教師其實就是這樣一份工作,我看前面我們所說的生活環境艱苦,經濟收入低等問題,我們再來看工作強度的問題。

因為鄉村教師去的地方一般都是較為偏遠的地方,這些地方的孩子大多都會非常需要老師來教育的,可是又因為他們所在地偏遠,所以師資力量極度匱乏。

在這些地方一旦有老師過去了,那肯定就是要承受很大的壓力的,他們很可能需要兼多職,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非常辛苦。

什麼樣的人適合當鄉村教師?

這樣看來,並不是所有的老師都非常適合去做這樣的工作的。真正適合這個崗位的老師,應該是一個非常熱愛教育行業的人。

而且他們除了熱愛以外,還要做到能夠接受鄉村教育的這些弊端才行。否則的話,就很容易後悔,當鄉村教師的這個決定。

相關焦點

  • 沒有好好當老師,我真的後悔了?
    我一直是老師,也許一輩子要當老師。但是,我有些後悔了,不是後悔當老師,而是後悔沒有好好的當老師。許多年前,中師畢業,我曾經有機會去縣城教書,我卻沒有去。這種機會並不是因為我優秀,而是那是進城教書要靠關係。
  • 為什麼很多人寧願失業也不願意留在鄉村當老師
    但是我在師範院校工作,我其實知道現在大學生就業情況並不好,為什麼那麼多人不願意去選擇當老師呢? 後來了解到,一開始當老師一般都是分到偏遠的鄉村小學,住房條件差,各種設施都差主要的是工資很低。年輕的大學生習慣了城市的喧譁,難以適應孤獨寂靜的鄉村環境所以很多人都不願意。
  • 課務重了,補貼沒了,職稱難晉升了,鄉村教師進縣城會後悔嗎?
    我們這裡縣城小學的老師,數學課都是兩個班,有的語文課都是兩個班。而鄉村小學校,都是單班。這個「班」也是不一樣的,縣城學校的班級,每班60人左右,鄉村小學校,個位數是很正常的現象。僅從批改作業這個方面來看,工作量就是將近十倍左右。
  • 在農村教書有鄉村補助,為什麼一些老師選擇去縣城?原因很簡單
    「在農村教書有鄉村補助,為什麼一些老師選擇去縣城?」有人問。鄉村教師有鄉村補助,縣城沒有,讓我自由選擇的話,如果是在我剛畢業就有這麼一個自由選擇的機會,那麼我肯定會選擇去縣城任教。但是我現在已經在鄉村從教了接近18年,你讓我進城,不好意思,我還真沒有多少想走的意思。
  • 鄉村老師值得尊重,但99%城市老師比你們苦多了
    所以在潛意識裡,大家都覺得城市教師的收入非常高,甚至是鄉村教師的好幾倍,各種學生禮物收到手軟。但真實情況是,城市教師每月卡上2000多到4000多的比比皆是,如果是女老師還好一點,如果是男老師這點收入根本不能養家餬口,直白的說,這點收入可能連老婆都找不到,所以現在城市裡面的男老師越來越少。
  • 鄉村老師因何被氣哭
    近年來,國家在鄉村教育上投了不少錢,許多學校的硬體條件都有改善。
  • 當上老師,你後悔了嗎?
    很多人當初懷著對當老師的夢想,儘管考教師的途中磕磕絆絆,但最終如願成為一名老師。不管是出於喜歡也好,還是認為這就是普通的工作也好,當上老師的你,有後悔過嗎?有因為某些瞬間,想要放棄嗎?成為一名老師後,有很多事也許和你當初的想法不一樣。師生溝通難,老師和家長溝通更難當上老師後,想著可以認識那麼多新的純真的面孔,能教給他們新的知識,學生課堂上對知識的渴求,是我教學的動力。
  • 鄉村老師穿婚紗上課惹爭議:鄉村老師的苦,你們知道嗎?
    也有農村老師反映,自己曾在大城市上學,而回到鄉村工作後,工作和生活環境中「沒有KTV,沒看過電影,甚至沒有好好逛過街」。除了感情問題,生活習慣的不同也讓很多鄉村教師有了想要放棄的想法。對於鄉村男教師來說社會地位顯得更為尷尬。
  • 鄉村老師的心裡話
    人的一生總會遇到很多「渡口」,而老師就是我們的「擺渡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人,飢餓算是留給童年永不磨滅的記憶。在我的求學徵途上,就有一位既用知識填充我大腦,又分一杯羹填飽我肚子的好老師。初三那年,於雙靈老師當我們班主任兼語文老師。
  • 老師為什麼要補習?
    現在回到補習,補習肯定是有用的,儘管會佔用放假時間,但是沒有兩全其美。以前有一位老師說過,一件事情一道題目,如果在你的腦海裡出現一次,那你忘記它的機率很高,但是如果出現幾次你還會忘記,出現上百次那你肯定會記住,而且記得很牢固。
  • 教育部對鄉村教師的扶持!讓老師喜笑顏開,城裡老師看了都羨慕!
    但是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儘管近些年來,教育部門,國務院等相繼出臺了一些對鄉村教師進行扶持的政策,仍然有很多老師不願意去鄉村教書,一般都是因為鄉村的福利待遇相對來說較差,而且機遇也比較少,但是隨著福利待遇對鄉村教師的傾斜,鄉村老師高興壞了,這下他們的春天要來了,相信也會吸引到一大批教師的湧入,因為這些待遇甚至遠超過了城市的一些待遇。
  • 【老師 您好!】「凌雲女婿」駱永峰:紮根鄉村 以校為家
    在凌雲縣加尤鎮下傘村小學,鄉村教師駱永峰任教8年,這位來自防城港的凌雲女婿,飽含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對凌雲山裡孩子的堅守,紮根鄉村、以校為家,用最好的年華詮釋著「愛崗、敬業」。「我經常會去幫誰蓋被子啊?」「金秀成!」「為什麼老看他呀?」 「他愛踢被子,晚上睡覺總愛踢被子。」駱永峰老師課間和孩子們玩笑著。
  • 小學生語文作業,一竅不通,老師拿棍子追八條街,直言後悔當老師
    導語:小學生語文作業,一竅不通,老師拿棍子追八條街,直言後悔當老師 不少的小學生們不理解為什麼天天都要寫作業呢?作業的完成是學習過程中重要的一環,作業既是反饋、調控教學過程的實踐活動,也是在教師的指下,由學生獨立運用和親自體驗知識、技能的教育過程。
  • 為什麼當老師?他們用時間回答
    他們都是可愛的老師——有一位從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廈門最偏僻的鄉村工作;有一位是心理教師,一位是樂團指揮;還有一位老師,即將退休了。六個人,每個人展現過去和現在的兩張照片,回答我們的一些問題,比如:為什麼當老師,第一節課感覺什麼樣?我們邀請您細品光陰裡的老師故事,或許,您對老師這個職業,對情懷,對追求,會有新的認識。或許,您會明白什麼叫「無價之師」。
  • 一個鄉村老師的每一天
    在正北的房子裡來來回回走著的一位普通的鄉村老師,她在忙碌的備考。一個人,一所學校,她即是老師又是校長;二十個學生,個年級,她即教語文,又教數學,十八批學生,六千多人,她播種了遍地桃李:三尺講臺,三十年,教育的火種在大山裡生生不息......很多和她一樣的鄉村教師所在的學校條件極其簡陋,往往全校只有一個老師和幾個學生,實行的是「複試教育」,即不同年級的學生在一個班裡混合上課。
  • 最後的鐘聲——記鄉村代課老師楊忠明組圖
    簡陋的教室裡,楊忠明老師在給排捧村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們上語文課(1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明星攝  新華網北京2月7日電題:最後的鐘聲——記鄉村代課老師楊忠明  新華社記者張嚴平明星餘曉潔  臘月十五的太陽剛摸到山頂,排捧村小學便響起了上課的鐘聲,剛烈、遼遠、透著一種滄桑,在這個位於湘西保靖縣呂洞山區的苗寨裡,穿心扯肺地迴蕩著……  這是一學年裡最後一天的鐘聲。
  • 鄉村老師的話讓人臉紅
    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寒假一到來就會出現這樣的一種現象,成批的大學生在這個時間段會下鄉支教,特別是最近幾年,大學放假期間到農村支教好像已經成了高校裡的一種趨勢。而一位鄉村老師的話,讓人臉紅。只從表面來看,大學生支教是一件好事。
  • 「網際網路+學習」開心詞場成鄉村老師貼身「家教」
    武健萍老師笑著說,自從 2016 年 6 月底她加入了「互加計劃-百天背詞計劃」以來,通過開心詞場APP已堅持背單詞 216 天。 一位還有兩年將退休的小學老師,重新拾起學習英語的熱情,這離不開開心詞場記單詞形式的趣味性。「很多人問我為什麼這麼大年紀了還要堅持背單詞?我感覺學習英語很重要,以前是局限條件,不得不捨棄。
  • 從公立學校辭職後去私立學校的老師,有怎樣的體驗?會不會後悔?
    在和同事聊天的時候,聊到這麼一個話題:「那些從公立學校辭職後去私立學校的老師,會有怎樣的體驗?那些人會不會後悔?」選擇了,就愛上吧,說後悔,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那些在公立學校辭職後去私立學校當老師,會不會後悔,我覺得取決於以下三個方面:(一)在待遇上,私立學校的老師不會後悔。私立學校在制度上比公立學校要嚴得多,但在待遇上卻是公立學校所比不了的。
  • 「2020,我在鄉村小學搞樂團!」一個支教老師的逆行人生
    這是大理賓川縣力角中心小學一群鄉村少年的新年願望。為什麼都和音樂有關?因為今年,這所鄉村小學史上第一次成立了一支樂團!當城市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上各種音樂興趣班的時候,這群鄉村孩子才第一次擁有了系統學習一門樂器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