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反應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搞小動作,前幾天寶媽群裡的一位寶媽就拋出這個問題,結果沒想到大家都對這個話題感興趣,很多家長都被這個問題困擾:
其實很多孩子都有這方面的問題,無論是幼兒園的小寶寶還是小學生、初高中生,只不過表現的形式不同,小孩子可能就是坐不住,一會站起來一會拿個玩具,大孩子就是溜號,眼睛看著黑板心裡想著天馬行空的東西,等回過神兒的時候發現老師講的內容已經跟不上了,持續下去孩子就容易厭學,那麼針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這個問題,久明老師的處理方式是這樣的!
孩子媽媽說:孩子是2歲開始上幼兒園,但在幼兒園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孩子上課不認真聽。小動作比較多,坐不住,但看電視或看書的時候能坐住。幼兒園的老師經常和孩子媽媽說,希望回家能想辦法調整,媽媽嘗試很多方式,但成效不大。針對媽媽說的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我給她的建議:
第一、我讓孩子媽媽知道:2歲的孩子,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長度為5分鐘左右。4歲為10分鐘,5歲為12分鐘左右。尤其是3歲以前小孩的大腦神經興奮性較高,抑制能力較弱,會表現出愛動,而且特別容易受外界影響。因此3歲左右的小孩不能穩定地較長時間幹一件事,是比較正常的表現。
第二、3歲以下的小孩,主要靠動作記憶和形象記憶,所以只有鮮明、生動、直觀的形象才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而且在運動中更容易吸收,這就是為什麼孩子在看電視、看繪本的時候能坐住,而課堂上卻坐不住的原因。
第三、要想讓孩子專注聽課要必須遵循以下步驟:
首先老師要把每節課拆分成幾個具體的小目標,用簡單的指令讓孩子聽懂。然後用生動的語言和直觀形象的道具來迅速勾起孩子的好奇心。一旦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就會產生探索的欲望,也就是孩子會嘗試參與。只要孩子參與,必須讓孩子小試成功,這一點是最關鍵的。只有孩子稍微跳跳腳就能夠得著的難度,孩子才有成就感,才會願意持續鑽研。所以,孩子不聽課的絕大數原因都是難度過大,讓孩子喪失了興趣。 最後當孩子小試成功後,馬上給予及時的語言鼓勵。
記住:想讓3歲的小孩子在課堂上集中精力,以上是唯一的辦法,其他什麼給孩子講道理、立規矩都是徒勞。更不要聽信什麼讓家長回家訓練小孩,那純屬扯淡,任何家長都不可能在背後遙控孩子在課堂的表現。
再次強調,小孩在課堂的表現,完全取決老師的本事。也就是說:孩子有兩種能力,一個是現有能力,另一個是潛在能力,好的老師就是能夠根據孩子的現有能力設計相應難度的任務,這個難度恰好激發孩子的潛在能力,具體說這個難度就是只需老師稍微引導、提醒,孩子稍加思考就能學會,這就是最適宜的難度,心理學說的學習最近發展區。給孩子的任務只有在符合孩子的最近發展區,孩子才能專注去學。
第四、如果老師的上課模式不能遵循上述步驟去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喚不起孩子的熱情,那最起碼要做到老師喜歡這個孩子、讓孩子也特別喜歡她,這個原理就是:「愛屋及烏」,孩子會因為喜歡老師而喜歡她說的話、聽她的話,進而會愛上老師所講的課程。
第五、我和孩子的媽媽說:如果幼兒園的老師不能做到上述幾點,僅僅只能反應孩子的表現,而沒有任何解決思路,就要考慮換幼兒園,因為老師不僅無計可施、更可能她對這樣的小孩已經失去了耐心。
借這個案例我也想和所有學齡前的爸爸媽媽說一個觀念:孩子對於幼兒園來說是之一,而對你們是唯一,所以在學齡前儘量不要逼著孩子去適應幼兒園,而是儘可能給孩子尋找和創造適合他的環境,儘可能在早期階段,讓他的天性得到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