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家長抱怨,孩子上課、學習注意力老是不集中,尤其是在幫孩子上課的時候,老師在講臺上講的津津有味,而孩子的思緒不知道飄到哪裡去了。還有就是孩子太沒有記性了,同一個問題、知識點,跟他說過多少次,講過多少遍,結果呢,他從左耳朵進,從右耳朵出,就是記不住。我們家長朋友們都應該聽過或給孩子們講過這個故事:「使奕秋誨二人奕,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這個故事出自《孟子·告子上》,由此可見,在孟子那個年代,學生上課「走神」、「溜號」的現象就存在。那我們該如何做才能讓我們的孩子上課「專心致志」,而不至於「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注意力以及注意力與記憶力的關係。注意力,是指將心理活動集中指向一定事物的一種能力。這是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心理活動的開端。只有注意到什麼,才能夠感知、記憶和思考著什麼。我們通常所說的全神貫注地聽講,聚精會神地做實驗,以及專心致志地思考問題,都是「注意」的表現形式。宋代學者朱熹說過:「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到,就是指集中注意力。因此,要提高記憶力,首先要提高注意力,只有集中注意力進行記憶才能記得住,記得牢。要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建議供朋友們參考:
首先,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用極大的學習興趣來鼓勵孩子提高注意力,興趣是一種強烈的興奮劑,它對提高專注力卓有成效。比如孩子們學習、看書時容易走神,而看自己喜歡的動畫片、玩手機上的遊戲時,卻能專心致志、廢寢忘食。同樣對待學習和讀書也是一樣,當我們孩子們對學習和讀書有了濃厚的興趣時,不但能專心致志,而且會愈學愈有意思,對學過的知識、看過的書籍也會歷歷在目,印象非常深刻。俄國偉大詩人普希金常常愛用「忘記了世界」這句話來形容他讀書時專心的程度。「忘記了世界」,必須對所讀的書發生興趣,才能在讀書時整個身心投入其中。所以興趣越濃,做事的專注力就越高,同時對學過的知識掌握的也越牢固。至於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在之前的問答中進行過詳細解答,在此就不再贅述,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瀏覽我前面的文章。
第二,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和記憶習慣。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來保證孩子學習時的注意力。就那讀書來書吧,一旦養成了專心讀書的良好習慣,每當你捧書本,精力就會自然而然地集中起來。宋代史學家司馬光小時候很貪玩,別的孩子把課文背熟都出去玩了,他還沒讀熟,後來他把自己關在房裡,強迫自己靜心讀書,不背熟不出去,堅持下來便養成了潛心研讀的好習慣,終於成為博古通今的大學問家,寫下了史學巨著《資治通鑑》。
第三,指導孩子科學用腦。我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體會,高度集中注意力於某個問題上,時間久了就感到精疲力竭。這時,應當休息片刻,或轉換學習的內容,使原來的腦細胞得到休息,而讓另一部分細胞興奮起來。比如,孩子做了一小時數學題,我們可以適時提醒孩子,換成語文、英語等文科知識。如果能培養孩子自覺地、有計劃地轉移注意力,就能使注意力保持得更長久一些,學習、記憶效率也能更高一些。
第四,介紹一個比較有效的專注力訓練方法:舒爾特方格訓練法。舒爾特方格是全世界範圍內最簡單,最有效也是最科學的注意力訓練方法。通過舒爾特方格訓練,不僅可以培養注意力集中、分配、控制能力,拓展視幅,加快視頻,提高視覺的穩定性、辨別力、定向搜索能力。具體操作是在一張方形卡片上畫上25px×25px的25個方格,格子內任意填寫上阿拉伯數字1~25等共25個數字。訓練時,要求被測者用手指按1~25的順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時誦讀出聲,施測者一旁記錄所用時間。數完25個數字所用時間越短,注意力水平越高。其原理是在尋找目標數字時,注意力是需要極度集中的,把這短暫的高強度的集中精力過程反覆練習,大腦的集中注意力功能就會不斷的加固,提高,注意水平越來越高。
另外,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還可能是學習負擔重,心理壓力過大,而造成高度的緊張和焦慮,從而導致了專注力低。同時,睡眠不足,大腦得不到充分休息,也可能出現注意力渙散的情況。所以,要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還應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同時讓孩子學會自我減壓,適時做一些放鬆運動。
上述建議希望能幫到有需要的家長朋友們,如有不同意見或更好建議歡迎留言討論,也可以關注本號,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