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反人設俱樂部。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運行軌跡。人生沒有人設,也不希望被貼標籤,更不想被安排按照某個參考坐標系來發展。摒棄刻板印象,展現不同態度,所有話題我們共同討論,至於結論,因人而異。我們討論過年齡和存款,職場有錢人,真假名媛。這一期我們來聊聊「自由職業」。
文 | 雨秋
編輯 | 金匝 楚明
插畫設計 | 陳聃
每天因為996掙扎的社畜們,也許都嚮往過自由職業的美好:遠離擁擠通勤、低效會議、複雜的人際關係,自己決定工作內容,掌控工作節奏,舒服地賺錢,肆意地生活。可以說,大多數人對自由職業的認知,都被不自覺地蒙上了這樣一層美化濾鏡。
但理性的聲音告訴我們,自由職業並沒有想像得那樣美好。我們找到三位自由職業者,他們告訴了我們同一句話:自由職業裡,有孤獨、焦慮、社交退化,也有舒適、自律、自我滿足,什麼都有,就是沒有「自由」。
當時的我正好30歲,在做第7份工作。我的職業生涯是跟隨著網際網路發展潮流的,門戶網站、微博、APP、產品運營……換了六七份工作,各種類型的網際網路公司都去過了,只有一個感覺——身心俱疲。
工作佔據了我全部時間,不是我休息就可以停止的。有一次我去日本休假,在一座深山老林裡,非常原始的地方,一天只通一趟大巴。我就在那輛大巴車上拿出電腦,晃著打字。無論是放假還是休息,不敢不帶手機和電腦出門,消息會不停彈出,很窒息。
這樣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導致我的身體出現問題。身體免疫力下降,整個人開始因為養貓過敏,一開始只是鼻炎,眼睛流淚,最後發展到很嚴重的哮喘,還得了蕁麻疹。
隨著年紀上來,中年危機也越發強烈。網際網路行業整體很年輕,我覺得自己的可替代性有點高。與其等到35歲以後被優化,不如提前開始想出路。所以我想找一份工作,它是一種技能性的,它是能隨著時間積累經驗,越老越吃香的。
我希望它是可以今日事今日畢,看得見摸得著的,跟原來工作不一樣。思考方向的時候,我在豆瓣上看到一個女生在法國學習藍帶(法國西點培訓學校),覺得她做的蛋糕很好看,這似乎是自由職業的一個方向,我決定去試試。
其實去做自由職業者,一開始我也是很猶豫很害怕的,這基本意味著放棄了之前7年所有的職場積累。我當時還發了一條朋友圈,」以你現在這個年紀,有一筆錢,這筆錢夠買一輛車也夠去遊學,你會怎麼選?「那條朋友圈下邊,80%的人都選了去遊學。可見大家心裡都有這個願望,但邁出這一步需要莫大的勇氣。
我很怕自己是3分鐘熱度,所以先在北京報了短期的課程,在職的情況下每個周末去上課。上課地點距離我住的地方很遠,課程時間是早9點到晚17點,我早上7點多出門,晚上19點多到家。上班995,周末每天12個小時,堅持了一個月。這也證明了我並不是一時興起的頭腦發熱。
最終,我去了日本藍帶學校系統學習,學費和生活費,總共花費了一輛特斯拉的錢。這筆錢原本還真是打算買車的,我和另一半在北京沒有房子,本身物慾很低,也一直有存款理財習慣,這些年北漂打拼積攢下來的錢可以付的起首付,但是我們不希望年紀輕輕被房子困住。
如果背負房貸的情況下,我的選擇也許會完全不一樣,更大概率沒有勇氣從零開始。負債的情況下去做自由職業,一旦失敗,會面臨非常艱難的境況。
今年中秋節,我正式開了線上店,才發現自由職業,真的跟想像的完全不一樣。店裡上線的第一款產品是月餅,製作月餅那3天我一共睡了不到10個小時。一天凌晨3點,我還在搓月餅,人都傻了,感覺自己就像流水線的女工。一共需要製作250個月餅,我當時覺得自己就是個250。
也是因為第一次,沒有任何經驗,進貨、快遞的時間都沒有算好,最後給自己留下製作的時間只剩3天了,那3天幾乎都在通宵。那種情況下,訂單就在那裡,其實是需要你高度自律來完成的,沒有什麼別的辦法。
後來也是,每天都會遇到因為沒有經驗導致的各種困難。接了婚禮甜點臺、企業慶典蛋糕的訂單,一點經驗都沒有,我對工作量的預估都不太準確,不知道自己做的速度,還有這個量意味著什麼,我只能靠通宵把時間找回來。最近這一個月,我沒有一天完整休息過,之前有一天,是我開店以來第一次沒有單,我居然有一種開心的感覺。
但是,當時賣月餅效果很好的時候,我會興奮得睡不著覺,甚至覺得自己不需要睡覺。自己一個人完成一大攤事時的成就感和快樂,是上班比不了的。
收入方面,第一個月就已經超越原來的工資了,我覺得算是完成了一個小小的目標。
沒有時間去社交,但交友質量反而提升了。以前我有點討好型人格,對我不是很感興趣的人還會花時間維護一下,現在對這些人我回復得特別簡短,精簡了自己的朋友圈。
我為朋友做婚禮甜點臺當天,所有賓客吃完甜點後,圍著我誇讚。我看到有一些本來不想吃的人,被別人特意喊過來嘗試。那些叔叔阿姨圍著我說,我兒子明年結婚要找你做甜品,說著就開始加我的微信。被十幾二十個人圍著誇的那種感覺太神奇了,大家就是這麼直接地表達自己的熱情。
最重要的是,它讓我保持在一個熱愛生活、熱愛工作的狀態裡面。雖然時間不自由,但是人的狀態是積極的,是我自願放棄了那種自由。
1. 目標明確,不要為逃避一件事情來選擇做自由職業,理智地分析自己的目標、能力,再去做這個事情。
2. 經濟上有一定的儲備,如果啟動資金比較少,一定會為了掙錢去妥協很多事情。
3. 要有一定的人脈積累,幫助會特別大。我目前接到的單子多是朋友、前同事介紹的,人脈會讓你自由職業的路更寬廣。
我之前在攝影工作室上班,非常自由,大部分時間都在戶外拍照。之後跳槽做新媒體運營,工作輕鬆但學不到東西,有點虛度人生。公司要求必須每天坐班,我沒辦法做自己喜歡的攝影。
後來,公司不景氣,勸退大家離職,工作5年、27歲的我失業了。周圍很多人包括我的另一半都建議我不妨趁這個機會試試自由職業,比如做個旅行博主。不管是攝影還是運營,這些經驗我都是有的,而且我自己對旅行有很濃厚的興趣,我決定放手去試一試。
2017年9月,我完成了第一篇產出,把半年前的雲南之旅整理成遊記發表在馬蜂窩上,正式踏入自由職業的領域。
▲ 圖 / 馬蜂窩@二硯與馬桶
雲南遊記發完之後是國慶長假,我和另一半去了土耳其。土耳其的視頻一共做了4條,斷斷續續更新在微博上。視頻發布以後發現根本沒有人關注,只有幾個、十幾個贊,都是原來的同學點的。
當時我已經大半年沒有收入了,沒收入就沒關注,沒有商業機會,開銷花的都是自己之前的積蓄,以及另一半工作室的收入,只出不進,停滯不前,這種狀態是很讓人難受的,當時甚至猶豫過,要不要重新去找個工作。
視頻沒有效果,我把希望寄托在那篇遊記上。遊記前前後後打磨了半年,初稿文字其實一周就完成了,但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寫,修圖、排版、標題全部反反覆覆地磨,2018年4月初,我終於發表在了馬蜂窩上,依舊沒有水花。
轉機出現在4月的最後一周,遊記的右下角多了「蜂首」標誌,我上首頁了,一天沒結束瀏覽量已經過10萬。當天收到了很多私信,大大小小的合作。憑藉這篇遊記,當月我接到了2個商業合作,後來才一點點變好。
雖然也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候,但今年又遭遇了疫情,這對旅遊博主的衝擊巨大,和我們同一時期做旅拍的很多人都不做了,因為生活難以為繼。我們倆上半年就完完全全沒有收入,在家待著,發之前拍攝的積蓄,省吃儉用。
▲ 圖 / 馬蜂窩@二硯與馬桶
即便做自由職業者,卑微乙方的身份,還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旅行博主也是靠商業合作賺錢,需要配合客戶的一切要求,有些客戶會催著我交作品,交完後他們一周之後才反饋,要求我立即修改好。有一次我們在新疆,酒店信號不太好,視頻很多都傳送失敗。客戶深夜11點給我們提了很多修改意見,要求我們必須當天改完。
我們最開始提交的初版,客戶是滿意的,只提出來很細微的修改意見。當我們修改好交回去,他層層反饋給上級、上上級的領導,一周之後的修改意見是推翻之前的所有框架,重新製作。
1分鐘的視頻,提出十多條修改意見,每條都極其苛刻,合作應該是基於雙方互相尊重的前提下進行的,那一次我覺得有點歧視和故意刁難了。
還有的客戶找我溝通完一個合作,之後很長時間沒有後續。後來發現他找了其他的博主,但我知道那個博主的內容質量不如我,數據也是刷出來的,但他報價比我低,數據看起來比我好,這種時候是讓人很崩潰的。
▲ 圖 / 微博@馬桶家的二硯
當然,自由職業也有非常幸福的時候。
去年11月份,我去了墨西哥,參加了當地的亡靈節,他們在那一天紀念去世的親人。當地人會把墓地裝飾得很漂亮,插上萬壽菊,大家聚在親人的墓碑前唱歌跳舞。他們覺得在這一天,去世的親人會回到這裡。逝去的人被自己的家人惦記著的感覺特別打動我,我們去到墓地的時候,他們完全不抗拒,還很熱情地給我們講述和親人的故事。
之前去日本青森的時候參加過當地的睡魔祭,是在日本東北部特有的節慶。大家晚上上街,邊打花鼓邊遊行,通過這種方式驅趕走體內的睡魔,驅趕走讓人犯懶的困意,幫助人們重整旗鼓,有更多幹勁去工作和生活。讓我特別有感觸的是,全村所有人都來參加,無論是嬰兒老人或是殘疾人,文化的傳承做得特別好,而且大家會齊心協力一起為這個節日做準備。
我比原來多了很多出去旅行的機會,閱歷越來越豐富,開朗了很多。原來上班時精神狀態總是很疲憊,不願意和別人交流,現在特別喜歡主動和陌生人聊天,有點話癆。
▲ 圖 / 微博@馬桶家的二硯
1. 有自己的一技之長,不是一時衝動,肯吃苦肯花精力。
2. 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最好時間比較自由。
3. 有工作經驗,最好在大型公司工作過,能學習到大公司的工作方式。
4. 規劃好自己未來的收入來源,這是所有自由職業者都會面對的問題。
當時所在的公司處在下坡路的階段,我開始看其他的工作機會。但我發現,我沒有特別想去的公司,市場上這些公司的職位或公司的規模,都對我沒有吸引力。
我工作了4年,感興趣的工作和職位基本上都輪了一遍,沒有什麼再能突破的地方。如果自己還是一成不變地做重複性的事情,我會很難受。我開始反思我工作的意義是什麼?我工作的目的是什麼?
一輩子不斷跳槽換公司,工作幾年遇到瓶頸,再跳槽換公司,這種死循環不是我想要的。所以那個階段我開始思考,有沒有一種生活和工作方式,是能夠脫離上班體系之外的,我想到了自由職業。
▲ 圖 / 豆瓣@林安
正式辭職半年前,為了自己今後的發展,我決定從那些不上班的人身上尋找經驗,找身邊的自由職業者聊天,看看他們在做什麼,是怎麼樣走上自由職業道路的。
了解多了之後,我開啟了一個「100個不上班的人」採訪項目。
放棄聯合國工作,去日本鄉下殺野豬的女孩;
工作18年的鐵路工人辭職去航海,駕駛三角翼環飛澳洲大陸;
29歲突然失聰,為籌集30萬手術費成為手帳達人的女孩;
十幾年工作經驗的通信工程師和審計,相約辭職當搖擺舞老師;
扔掉體制內的教師崗,成為一名小眾玉雕師。
一個個自由職業人給了我非常大的能量和勇氣,他們沒有年齡限制,沒有固定活法,在不同城市間遷徙,在不同的身份角色中切換,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樣。
100個不上班的人陸陸續續更新在了我的個人公眾號上,反響很好。閱讀量穩定,粉絲增長很快,給了我很大信心,而且沒多久就有廣告主找到我。辭職半年前為了自己找尋方向開始的試驗,讓我辭職後第一個月就接到了商業合作。
100個不上班計劃有了大量積累之後,我出了一本書《只工作,不上班》,很多人的生活因為這本書發生了改變。豆瓣上有關注者一年後給我發私信,說他一年前還在猶豫,而現在已經正式成為自由職業者了。
▲ 圖 / 微博@林安愛拍照
收入不穩定,社交缺失,心理上的焦慮抑鬱迷茫,這些都是自由職業初期的共性問題,誰也逃不掉。最大的困難,就是要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
會間歇性的喪失方向感,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每一步路都要摸著石頭過河。沒有人能夠交流,沒有人告訴我應該怎麼做,我也不知道在未來的某一天會不會迎來曙光。
反覆質疑我的決定是不是錯的,是不是出來的太早了,是不是自己並沒有那麼強的能力去養活自己,這個黑暗期持續了3個月左右。
晚上睡不著覺,閉上眼睛腦子裡全都是事情,覺得自己可以做這個也可以做那個,有非常多的想法不斷蹦出來,整個人經常失眠到凌晨三四點。有時候剛準備睡覺,又想到一個事情,趕緊拿出手機,在備忘錄上記下來,生怕自己忘了。
也不敢出門,沒有什麼社交,除了工作還是工作。還在最起步的階段,如果把這個時間拿去做別的,我會覺得很內疚,我覺得自己拖慢了自己的進度,滿腦子都是一個聲音:我要儘快讓自己穩定下來。
做自由職業後社交驟減,我們跟上班族是有時差的。社交減少也是讓我情緒低落的一個原因,所以後來我逼迫自己定期出去社交,我後期去組織自由職業者們的線下沙龍也是因為我自己需要它。
今年辦沙龍辦得非常頻繁,大家都在經歷各自的困境、黑暗和迷茫,活動中發現,原來社交減少、情緒低落是大家都會遇到的問題。通過活動,他們可以找到一些共鳴和安慰,也感覺自己找到了組織。
社交本身是很矛盾的存在,我們需要它,同時又逃離它。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很多人做自由職業之後,物慾和消費欲望降低了很多。上班時的欲望多是源於我們需要頻繁社交,要穿好看衣服給別人看,要背好的包去參與比較重要的場合,但那個東西我們真的需要嗎?當我大部分時間是自己工作的時候,我發現需要的東西就是這麼多,欲望是自然變低的。
自由職業者選擇了一條大多數人不會選擇的道路,需要錯峰去做很多事情。我腦海中一直有一個畫面,早晚高峰的地鐵站,人流都是朝一個方向行走的,而自由職業的人是往反方向行走的,在孤獨的逆行過程中人容易迷失。
我採訪過一個潛水教練,她從外企辭職出來,做過刺青師、瑜伽教練。她曾經花很多時間去尋找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也曾經因為這個問題受到情緒的困擾,甚至抑鬱過。
後來她發現其實人生意義是別人思考的結果,於個人而言,只需在乎當下的感受。很多事情做出來,在世俗的意義裡它不值得一提,但只要你自己感到開心,你覺得這件事情是有意義的,那就是有意義的。我跟她聊完之後,也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 圖 / b站@林安愛拍照
1. 有目標,喜歡突破自己極限的人。
2. 經濟基礎不能太差,至少不能負債太多。
3. 我接觸的眾多自由職業者,普遍對自我要求比較高。總體來說是不太容易被規訓,自省能力強,善於發現自身問題的一類人。
▲ 圖 / 微博@林安愛拍照
自由職業絕不是一時心血來潮,它得做好自我分析、人脈積累、經濟儲備……各方面充足準備後,再開啟地孤獨之旅。初期會遇到超越上班的挑戰和困難,從業者需要極其自律,忍受孤獨和自我懷疑,承擔可能失敗的風險和壓力。
所謂的時間自由、生活自由、財務自由,短期內也許都無法實現,但它帶來的長期收穫和成長,每個人內心的充盈和滿足,是打工人無法體會的。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自由職業,對於那些喜歡突破自我的人來說,也許自由職業是個值得嘗試的方向,而最終的選擇權,隨時都在每個人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