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為疫情影響,就職非常不利,有很多學生來問我該怎麼辦,說實話這種大環境之下能給的方法確實不多,我很早就和學生們說與其一定要去考名校,不如大學或大學院裡多考幾個資格更方便就職。
前兩天整理日本泡沫經濟的文章,看到在泡沫經濟絕頂時期學生就職的狀況,突然想寫一篇日本泡沫經濟崩潰之後學生就職的情況。也許能給現在就職,和對日本事情有興趣的朋友一個參考。
一,第一次就職冰河期(1993年-2005年)
日本泡沫經濟時期,由於日本企業的過度投資,導致日本企業大量招人,整個泡沫經濟時期日本的求人倍率都超過1,最高的時候達到1.4,也就是每個求職者有1.4個崗位在等待他們。為了能讓學生入職,各個公司的人事都使出渾身解數,各種花式招待。
但這種人才市場的盛況在1990年以後嘎然而止,1990年1月日本股市不動產大跌,而日本政府根本來不及反應或者說是不知道怎麼做對策,1993年開始日本企業終於意識到泡沫經濟已經一去不返,大規模減少僱傭,就職冰河期正式開始,這一開始就是12年。91年的求人倍率還是1.4,到了93年就變成了0.76,求人崗位直接減半。1999年更是降到了0.47的歷史最低位的有效求人倍率。
1992年,對高中畢業的學生需求崗位是34w人,而到了2004年下降到僅僅3w人,當然,一方面是企業對學歷的要求變高,日本大學的大量增加也使得大學更加容易入學,所以高中畢業學生的就職困難在大多數人眼裡並不算什麼需要對應的問題。
而大學畢業的學生是真正受影響的主體,1991年大學畢業生全體就職率達到了81%,從此一路下滑,2000年和2003年兩次探底到55.8%和55.1%。
直接受打擊的,就是1970年-1982年這一時期出生的日本人。就職成了這個時代的噩夢,此時期的大學生們不敢談理想,不敢談專業,只要給個工作就行。就連學校也開始尋找高利貸公司和彈子房這類原本不屑一顧的接近反社會企業的就職渠道。
《半澤直樹》小說第一部的名字叫《我們是泡沫經濟的入行組》,裡面渡真利忍感嘆道:我們是泡沫經濟最後的入行組了。因為他們這一期是何等幸運,趕上了入銀行的最後一班車。而對於他們的後輩年輕人和部分不幸的同齡人來說,一年之差,無關學生時代的努力,趕上了就職冰河期,從此人生道路就完全不同。
就職冰河期世代中心層是現在日本37歲-46歲為主的年齡層,2018年統計,共有1689w人。分布圖如下:
這個世代本應該是日本現在的頂梁柱,當打之年。但因為冰河期的不順利,導致有將近半數是非正社員,超過40w人是蹲在家裡的啃老族。
就職冰河期開始,大量的非正式僱傭出現,也直接影響到了下一個世代寬鬆教育世代的就職形式。日本原本女性結婚後做主婦是常事,經歷了就職冰河期還兼職零時工的人大量增加。
從收入來說,就職冰河期世代平均收入比泡沫經濟時期的年收入要少40-80w日元,而且也比下一個世代也少一些。
對於就職冰河期世代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將來。啃老族的年收入66%是100w日元以下,一旦父母去世以後就需要今後社會保障來維持,這樣算下來將來就職冰河期世代有200w人沒有年金,要靠救濟來生活。
當然,將來如何還不好說,但眼下的是就職冰河期世代的父母很多已經到了70歲以上,必須要靠親人介護的年齡了。就職冰河期世代很多處於上有老(父母需要照顧),下無小(好多沒結婚)。一邊是年近40歲,依然幹著時給1000日元左右的零時工,多少年沒有拿到獎金,收入太少也沒法結婚。另一邊是父母年事已高,需要自己照顧的困難境地。
造成這一代人如此狀態,其實日本有政策上的失誤和社會環境兩方面的原因。
政策方面,針對泡沫經濟崩潰,日本政府未能制定任何有效的政策,經濟會議開了一個又一個,始終不敢動用國有資金救助企業和銀行。反而在1997年日本經濟有所恢復的時候認為危機已經過去,為了緩解日本赤字問題開徵消費稅,緊接著撞上了97年夏天的亞洲金融危機,日本大手金融機構連鎖倒閉。這使得原本開始緩慢復甦的日本經濟再遭重創,就職狀況更加惡化。企業連新人培養都顧不上,直接僱傭臨時工救急,所謂的「即戰力」重視。結果就是企業想要有經驗能立刻上手工作的人但招不到,剛從學校畢業的人又不想僱傭,雖然求人率增加但就職率在下降。
而從日本社會環境上,日本特有的畢業生一齊大量僱傭,是造成這種現象的罪魁禍首。日本企業習慣學校畢業的新人進公司以後再培養,不按崗位按計劃招人,除了新畢業這種渠道,之後的二次僱傭和中途僱傭很難再進公司,對非正式僱傭的再聘用體制也不好,也就是說如果你不能在畢業年進一個不錯的企業,你今後再想進大企業就很難了。
這種僱傭形式的背景是終身僱傭制和年功序列,經濟好的時候這種方式當然沒問題,但一旦經濟不好這種形式就成為拖累。而本應該站在勞動者一邊的工會,也因為泡沫經濟時期逐步成為企業的傀儡,再也沒有以前和企業對立面為勞動者爭取利益的鬥爭了。日本的工會到了這一時期已經各自為政,以企業為單位的工會團體,沒有形成行業工會,也因此在政治上發言力非常弱小,無法形成其他國家的工黨或勞動黨。
到了小泉時代,雖然小泉大刀闊斧的投入國有資金一勞永逸的解決了日本銀行長期因為泡沫經濟崩潰的不良債券問題。但也對非正式僱傭大開方便之門,企業可以堂而皇之的僱傭零時工,不需要在福利待遇方面給予,也想辭退就辭退。這算是打開了潘多拉之盒,雖然小泉算是把日本拉出了泡沫經濟崩潰的陰影,但也犧牲了就職冰河期這一代人。
如今就職冰河期世代已經到了40歲的平均年齡,回想著當年自己父輩每天醉醺醺的回家,第二天又精神飽滿的去上班。到了周末可以去溫泉海邊,雖然到處人滿為患,但一直都是熱熱鬧鬧朝氣蓬勃。假期出國旅遊,捧著大堆的禮物回家。雖然學習很辛苦,但考上大學就好了,大學裡大家都想著現在要趕快玩,畢業以後就職就沒法再玩了。大家都對未來充滿希望,都認為日本的經濟會一直增長下去。沒想到泡沫經濟時代只能成為他們的回憶了。
犧牲了就職冰河期世代,日本終於走出了不況的陰影,2005年日本就職市場再次復甦,宣告了就職冰河期的結束。隨著團塊世代的退職,企業預期今後缺人再次開始大量招人,日本的就職市場又開始沸騰了。
就職冰河期世代不由得感嘆,最悲催的果然還是自己,下一代寬鬆教育世代學習輕鬆,考大學也沒那麼難,加上日本人口開始減少,團塊世代退職,求人倍率又恢復到了1以上。但願日本就此復甦,自己這一代也還年輕,還不到30歲,好好努力也不是沒有機會的。
就職冰河期世代又開始充滿希望了。
2007年,日本有效求人倍率連續兩年突破1,一切仿佛又變得充滿希望和美好。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