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我們當年的 80 後與現在的 90 後一樣,日本也有一群年輕人常常被媒體惦記著,這群年輕人被冠上了「寬鬆世代」(ゆとり世代)的名字。
在日本,「寬鬆世代」泛指出生於1987年4月至19963月的群體。「寬鬆」一詞源於日本文部省於1998年正式推行的「寬鬆教育」。日本人也覺得自己國家的學生讀書太辛苦了有必要減負,所以從1992年開始逐步引入「寬鬆教育」,措施包括減少學習內容與授課時間等,到了年學習內容與授課時間均被要求減少30%。伴隨著「寬鬆教育」而來的是外界對「寬鬆世代」學習能力低下的質疑。2000年日本在PISA測試中數學、閱讀、科學素養三項排名分別位列第1位、第82位 。到了2006年日本在數學、科學兩項中排名下滑至第105位,閱讀能力排名更是跌出了前位。日本並沒有坐視這一問題,2007年日本進入了脫離「寬鬆教育」的時期,現在排名、TIMSS排名均有所回升。
但「寬鬆教育」的問題還是遺留在了「寬鬆世代」身上。綜藝節目在揶揄「寬鬆世代」時總繞不開「圓周率為」的段子。「寬鬆教育」要求減少學生乘除法與小數點計算的教學量,雖然學習深度變淺了,但該學的知識點還是得學,於是就出現了學生還不會小數乘除法卻要開始學習最基礎的幾何知識。當要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時,圓周率不得不變為方便不會小數乘除法的學生計算。1999年日本知名培訓學校日能研在首都圈的電車裡張貼了大量「圓周率不是3.14,是!」的廣告,一經媒體報導那些對「寬鬆教育」本就持有懷疑的態度的人們更是驚呆了「我們國家的教育到底怎麼了?圓周率怎麼會是?」2003年東京大學理科入學考試還出過一道證明題要求學生論證圓周率大於3.05,這普遍被解讀為高校對如此簡化教學的不滿。
6月,綜藝節目《行列法律相談所》邀請了兩位「寬鬆世代」的模特上節目,嘉賓與主持都被這兩位「寬鬆」的知識量給嚇到了,有網友評價「這期簡直是節目事故,沒法兒看」。嘉賓知名女演員永作博美在節目中表示「『寬鬆世代』敬語說得太糟糕了。」也有「寬鬆世代」的觀眾看了這期節目很生氣,向節目投訴「這兩個人能代表所有的『寬鬆世代』嗎?為了節目效果也該適可而止一些。」
事實上,大部分「寬鬆世代」已經進入了社會,那麼日本社會又是怎麼看待變成上班族的「寬鬆世代」呢?
1.更重視個人生活,當個人生活與工作衝突時,會傾向於個人生活。不再向「」那樣認為工作是生存價值,更多地認為工作是謀生的手段。對與上司、同事參加不感興趣時會直接拒絕。團塊世代酒會
2.抗壓能力不夠強,許多上司表示「稍微批評他們兩句就洩氣了」,甚至有人被上司罵過後第二天就請病假。
3.看似自信滿滿實則缺少實踐能力,遇到問題時比起自己思考解決方法更願意去Google一下或者等待上司的指示。
4.儲蓄傾向明顯,對長期發展停滯的日本經濟缺少信心,選擇將收入的大部分用於儲蓄。
有「寬鬆世代」無奈地表示「總是一代人瞧不慣另一代人,但每一代人不都這麼成長起來了。長輩們很喜歡的淺田真央和羽生結玄也是我們『寬鬆世代』啊,難道他們不夠優秀嗎?」這樣看來備受質疑的「寬鬆世代」與我們的年輕人倒有幾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