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被上一代標籤的日本的90後「寬鬆世代」,他們說,又如何?

2020-12-22 果糖有故事

早兩天,公司來了個新人,97年的,引來同事們一陣感嘆。不知不覺,90後的同事已步入公司中層管理,而00後也快要步入社會了。

不知道是否每一個年代都會被上一輩吐槽一翻?60後吐槽70後沒挨過苦,70後吐槽80後是不用擔憂上大學的一代,80後吐槽90後事事以自我為中心。而90後也盯著即將步入社會的00後。

在日本的90後,叫做「寬鬆世代」。寬鬆世代源於日本政府自2002年開始推行「寬鬆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並將教育大綱的內容縮減了30%,同時也實行了五日制學校周,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寬鬆世代下,受影響的是1987年之後出生的世代。他們常常被日本輿論認為這一代人的學習能力低下,學習態度不認真,事事以自我為中心。作為寬鬆世代步入社會後,被前輩們處處看不起。

今天向大家推薦的是一部講述了生於87年,被人稱「寬鬆世代」的三個男子因事業、家庭、愛情而困惑,但依然一直在奮鬥的故事。

三個男子本是從事不同行業的三個人,生活圈子也不同,互不認識。他們都是通過一個出租大叔而認識到彼此的。

出租大叔是日本一家公司面向女性市場推出的一種有償服務。這些大叔可以提供聊天的服務。

劇中的坂間正和是一間家族釀酒坊的次子,在食品企業做了7年,做過很多部門,但由於業績不佳,因此被下派到公司旗下的居酒屋當店長。在他即將要到門店工作前一晚,極度受挫的他找了大叔聊天。

同一晚小學老師山路一豐也找大叔聊天,原來他已經是出租大叔的常客。找大叔聊天的他,完全是為了傾訴出他工作上的種種不如意事。

而當晚在同一間咖啡廳吃飯的道上萬裡部,表面上是為風俗店拉客,實際上是為考上東京大學而復讀了11年的復讀生。

該劇的三個男主角均為「寬鬆世代」的第一代,雖然已經29歲,出來社會工作也有7年了,但依然在工作中被前一代標籤。

作為前輩的坂間生平第一次教訓了他的後輩,可帶來的後果是,後輩第二天就辭職了,還在離走前在群裡說,跟著這樣的前輩,真的想去死。

收到信息的那一刻,正好聽到車站新聞播送有一個23歲的男子臥軌自殺。本能地以為那個正是自己的後輩的坂間,在醫院才發現他聽錯了名字。

而死者公司的領導,法律顧問都趕到醫院進行程序化的慰問及賠償,但他們的臉上並沒有絲毫的悲傷。反倒是跟隨在後的死者的直屬上司哭了出來。

每一代人都各有各的壓力,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有如國內很多大學畢業生,選擇讀研,出國留學,可卻被輿論認為這是逃避工作生活的做法。

為什麼不能理解為是想為將來所從事的工作做更好的鋪墊,為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多做規劃的所為呢?

相信日本寬鬆世代又好,國內的90後、00後也好,他們中都有著自己追求的目標,積極生活態度的人,不要貼上一個統一的標籤。

下一次,如果再有人跟你說,果然是00後啊,真想回一句:那又如何?

果糖有故事,每天向你推薦一部日劇。

透過故事,了解社會,窺探別人的人生。

明天將向大家推薦一部關於研究生畢業卻找不到工作的日劇。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日本的寬鬆世代
    從字面上理解,跟我們中國的「80後」、「90後」差不多意思,就是某一代人的標籤。用人企業對於這一代人的評價是:不接電話、不記筆記。而在泡沫經濟崩壞後長期奮鬥過來的人面對這樣的後輩也是十分無奈,培育過程中更添了幾分辛苦。    寬鬆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似乎無法滿足追求即戰力的企業需要,因此,寬鬆世代在輿論中也是備受奚落。日本電視節目中經常就「寬鬆世代」引發討論,幾乎一邊倒的批判寬鬆教育的失敗,評論寬鬆世代不如其他世代。
  • 日本的「寬鬆世代」
    日本對於寬鬆世代的討論從未停息,那麼寬鬆世代是什麼?這代人到底怎麼了?今天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 追劇 寬鬆世代來聊聊寬鬆的人生
    順路科普 「寬鬆世代指日本1987年以後出生的人,這時國家推行教育改革,奉行寬鬆的教育方法。考試不排名,有雙休日,減少課程等等…」(有沒有很似曾相識!!這就我們國家當年的教育減負啊= =)「寬鬆世代長大的孩子,出生就面臨日本經濟發展停滯,就業難,社會老齡化的環境。社會一般有自我意識強烈,不能批評,愛逃避等負面評價。」(相當於我們國家的90後吧)
  • 「日本語」就像我們叫做90後,日本叫做「寬鬆世代」
    就如同我們當年的 80 後與現在的 90 後一樣,日本也有一群年輕人常常被媒體惦記著,這群年輕人被冠上了「寬鬆世代」(ゆとり世代)的名字。在日本,「寬鬆世代」泛指出生於1987年4月至19963月的群體。「寬鬆」一詞源於日本文部省於1998年正式推行的「寬鬆教育」。
  • 寬鬆世代又如何
    視頻裡十元被稱為"ゆとり世代"(寬鬆世代),那麼究竟什麼是日本的寬鬆世代呢?來一起了解一下。
  • 日本已不再是日本?「寬鬆教育」出來的日本年輕人如何讓日本變色……
    只不過,那些接受過「寬鬆教育」的「實驗品」,被無差別地投放進了優勝劣汰的社會叢林中。他們便是成長在「寬鬆世代」的那群人,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垮掉的一代」。難怪他們的前輩這樣評價他們:「所以說,『寬鬆世代』就是不行啊!」
  • 日本的「90後」——ゆとり世代是什麼樣的?
    大家有沒有看過2016年由岡田將生主演的《寬鬆世代又如何》這部電視劇呢?該劇講述了出生於1987年、人稱「寬鬆世代」的三名男子因事業、家庭、友情和愛情而困惑,卻一直在奮鬥的故事。就像劇情中所描述的一樣,寬鬆世代即「ゆとり世代」在日本社會的評價並不是很高,為什麼會這樣呢?今天藤藤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日本的寬鬆世代。
  • 比起中國義務教育,日本寬鬆教育輸在哪?
    《寬鬆世代又如何》講述了「寬鬆第一代」的三個難兄難弟面對生活與人生的故事沒有野心,沒有競爭意識,沒有協調性。「寬鬆一代」是世人冠以他們的名字。以上是日本的日本電視臺(NTV)於2016年4月首播的電視連續劇《寬鬆世代又如何》的預告簡介。該劇講述被社會概括為「寬鬆第一代」的三個難兄難弟為了工作、家庭、戀愛以及友情困惑著、躊躇著,最後勇敢面對生活與人生的故事。「90後真是不行啊。」相信大家可能聽身邊的人說過這一句話,「90後」獨特的成長環境導致他們在社會中的特殊地位。
  • 日本前車之鑑:倡導「寬鬆」的公辦教育, 釀成「廢柴」的一代
    「平成」是日本明仁天皇的年號,「豚」在日語裡是豬,翻譯過來,就是在平成年代(1989年至今)成長起來的人,是一幫混吃等死的傢伙,和豬差不多。但這個鍋不該天皇背,事實上,同期出生的年輕人還有一個外號,叫「寬鬆世代」。
  • 寬鬆世代又如何?你還真信了!
    中國越來越有錢了,各種資源也從一開始的稀缺到不豐富到不珍惜,有權有錢人就開始「倒騰」,他們認為他們是吃苦一代人,自己的孩子孫子不需要啊,靠他們就可以了。於是,就出現「教育改革」、「學生減負」種種現象,然後出現了一種不稀罕資源、試錯成本極低的「拼爹拼媽」「家中不愁吃喝三代」的富人孩子。
  • 《寬鬆世代又如何》——日本版的減負為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思考?
    確實也有很多家長不希望孩子太累,只要孩子開心,順其自然就好,這當然是他們的自由。但是強行以「減負」為名堵死金錢之外的通路,硬要所有孩子一起玩耍,結果就是那些生來理應不止如此的人的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無法創造更多的價值。這哪裡叫公平呢?
  • 消費券背後的乘數效應,基於日本消費「世代變遷」的啟示
    1)團塊世代:出生於 1947-49 年的戰後時期,多數成長於軍人家庭,青年時期很多人參加過安保鬥爭等學生運動,自我競爭意識強烈,進入社會後(1970年左右)參與了日本的蓬勃工業化建設,是日本經濟增長的支柱性一代人,為了改善生活而默默地辛勤勞動,緊密地聚在一起(「團塊」比喻的由來)。
  • 新一代韓團成日本Z世代icon?
    而從發展歷程來看,BTS在日本市場的成功其實已經屬於第三波"韓流入侵"了。可能有人會納悶,日本偶像市場一直趨於飽和狀態,為什麼還能吸引韓團前赴後繼開拓,並創造了巨大的人氣和經濟利益?日本市場有什麼魅力,韓國偶像產業又是如何打破壁壘?華麗的數據背後,還有更多值得去探究。
  • 專家:現實與功利,不應該是90後的標籤
    記者:就像80後當初被貼上「叛逆」的標籤一樣,有人統計,90後身上被貼得最多的標籤是「自我」,您對90後的「自我」怎麼看?  張頤武:我同意這種說法。80後是和長輩有碰撞的一代,叛逆就是碰撞的表現。
  • S世代:一股驚豔世界的中堅力量
    這是一股驚豔世界的中堅力量,他們比以80後、90後為主體的Y世代更穩重,比以95後為主體的Z世代更有責任感。1922年10月,格特魯德·斯泰因的T型福特車的點火裝置失靈,她把車送去巴黎一家修車鋪。修車的年輕人雖然在一戰的最後一年服過兵役,但修車技術粗糙,磨蹭半天也沒把點火裝置修好。
  • 日本的95後顛覆了大家對傳統日本人的認識
    對於中國的95後來說,大家評價最多的詞彙就是「佛系」,他們成長的階段也正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物質資源的豐富,倍加關心的父母,都讓這些生活在蜜罐裡的95後們反而變得無欲無求。隔海相望的日本,他們的95後又是什麼樣子呢?
  • 誰說90後是垮掉的一代?他們才是最牛的一批人!
    ​​一直以來,總有人批評90後思想如何墮落,如何離經叛道,如何成為扶不起來的「阿鬥」,說他們是垮掉的一代 如果誰硬要說他們是垮掉的一代,那也是被現實壓垮的。 然而即使是跪著,前方的路,他們也會一起走完。 曾幾何時,總是被人指著鼻子罵的90後,已經能夠撐起自己身上的擔子,放眼望去,大部分職場的主力軍已經更新換代,清一色的90後,已經預示著他們時代的來臨。
  • 日本「寬鬆教育」——真相與思考
    三友陽子了一個例子:在日本實施「寬鬆教育」後,校外教育機構出了一張很有代表性的海報。海報的大意是說「寬鬆教育」的教學內容中,圓周率可以用「3」計算,但是實際上文部省從來沒有規定圓周率用「3」來計算,但是校外的教育機構集中起來做這樣的海報,很多家長覺得這個是有問題的,他們教的是什麼?不斷的討論後,公眾就認為「寬鬆教育」有損國家教育。
  • X世代與千禧一代中間還有他們:Xennial概念出爐
    中新網6月23日電 據澳洲網報導,專家稱,如果你出生在1977年至1983年之間,那麼就可能是Xennial——出生於X世代和千禧一代之間,是悲觀主義者和樂觀主義者的結合體(以下稱為Xennials)。據報導,墨爾本大學社會學副教授伍德曼表示,除了X世代和千禧一代外,還有一個名為Xennial的新群體。
  • 90後新標籤,被高房價摧毀的一代!
    2020年一個新紀元的開始,伴隨著20後的出生和新冠的來襲,我們這些90後也開始步入中年,到了這個年紀,成家立業的擔子越發沉重,曾經我們還可以以年輕為理由,瀟灑放縱,意氣風發的度過每一天。說來也是悲慘,70後趕上了改革開放,80趕上了網際網路爆發,而90後趕上的卻是房產泡沫,這些剛剛步入社會不久的年輕人,面臨的不是機遇,而在前輩們推波助瀾下,一路飆升的房價。我們要以最微薄的資歷和收入,去接盤上一代人拋下來房貸大山!為什麼?就因為90後年輕?就因為90後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