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講「から」和「より」
「から」:從(從...到...)
「より」:從(から);表示比較
我們現在所講的這個「から」是格助詞,格助詞是說,我是接在名詞的後邊
那麼,它的第一個意思就是:從(從...到...)
這個「從」可以從任何一個到另外一個
比如可以是從時間到時間、從地點到地點、從人到人、從事物到事物……,都可以的
昨日から今日まで(きのうからきょうまで)。從昨天到今天。
ここからそこまで。從這兒到那兒。
中國人から日本人まで(ちゅうごくじんからにほんじんまで)。從中國人到日本人。
當你查字典時會發現注釋中有「から」表示「因為」的項
這裡要注意了,當它表示「因為」這個意思時,它不起格助詞的作用,不是接在名詞後邊的那個「から」。
那麼它在表示「因為...所以...」的時候它是接續助詞的作用,它只能接在謂語部分,也就是說接在謂語部分的後邊來表示它的意義,才能夠表示它是「因為」。
關於這一點,我們放到以後再說,今天我們先只說它作格助詞的意思:從...
由「から」引出來的最關鍵的助詞就是「より」
那這個「より」又是什麼呢?
——它有兩個意思:
第一個就是「從」(就是から);再一個是表示「比較」,誰跟誰比
「より」的第一個表示「從」的意思是非常關鍵的,它跟「から」在意思和使用上是一樣的,區別就在於「より」比「から」更加的正式、生硬。
比如拿寫信這事兒來說,田中給小野寫信,這個時候是正式、生硬的,就要說成:
田中(たなか)より
當然也有用「から」的,但是由於「より」是正式、生硬的,我在寫的時候就會用它
比如我就是田中,那我給你小野寫信時,從田中,是我給你的,那我就會寫:田中より
這麼說吧,就是我們在寫信封的時候,不是有某某(收),某某(寄)這樣,那我是寄信人,我就會寫上:安寧(あんねい)より,這裡的「より」表示的就是「從」。
還有一個用在文章的引用、摘借時
比如我寫的文章中有一段是「摘自」《朝日新聞》的,那我就必須要說:
朝日新聞より(あさひしんぶんより)
再比如我們寫論文,非常關鍵的是,寫論文的時候經常會摘借別人的東西,那你就必須要說:誰、誰、誰或哪裡、哪裡 + より,比如:
...書より,那它就會被翻成「摘自...」
好,再來看「より」的第二個意思:比
實際上,不管是「從」還是「比」,它們代表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意思,就是一種方向
「從」的話是從起點開始到哪裡哪裡,「比」的話也是誰比誰怎樣,同樣也是一種方向
看「より」的時候,最關鍵的就是要看它的方向
方向是什麼呢?
——方向就是「よ」
「よ」的意思就是悠來悠去,你就這麼想它。如果是悠來悠去的話,那「から」的「ら」就是拉動的意思。
那麼「から」的「ら」是拉動的意思,「より」的「よ」是悠動的意思,那它倆兒之間總有一點是相通的。
北京は東京より寒い。
ぺきんはとうきょうよりさむい。
北京比東京冷。
「北京は」大主語
「東京より」比東京
「寒い」冷
日本語は英語より簡単です。
にほんごはえいごよりかんたんです。
日語比英語簡單。
「日本語は」的「は」就是大主語
「英語より」比英語(用來比較的)
「より」最關鍵的一點是可以跟我們之前講到的「も」進行對比
「も」我們知道它有兩個意思:也、連、都;表示強調,「も」可用於強調數量的大、數量的多、數量的長,還有一點就是「も」一般更多的出現在中高級語法中(表強調)。
那我們可以把「より」和「も」接在一起
也就是說,這個「より」實際上在古代,就應該叫做「よりも」
你可能有異議了,別講古代啊,我們是活在現代呀
實際上現代也可以,「よりも」與「より」作為比較的時候,「よりも」更加的正式
在我(安寧老師)寫的論文中,我從來沒有用過「より」,我必須要用「よりも」,畢竟這寫的是一篇學術論文
那麼,可以這樣說:
「よりも」是表示比較的「より」的正式表達方式。
你看,它倆兒意思一樣,都是比較
使用一樣,都是接在名詞(或其他)後邊(「も」實際是強調)
它倆兒的區別就在於:「よりも」比「より」更加的正式、生硬
聞くよりも自分の目で見た方がいい。
きくよりもじぶんのめでみたほうがいい。
耳聞不如目睹。
這個「より」通常是接在名詞後邊,但實際上它還可以接在謂語詞(動詞....)後邊
「聞くよりも」比起聽來說
「自分の目で」用自己的眼睛,這裡的「で」表示的是一種「用」的方法,用自己的眼睛
「見た方がいい」最好去看,也就是「看」這樣的方式是最好的
以上是直譯,那麼意譯應該是:對於聽來說,用自己的眼看最好了。
也就把它翻成:耳聞不如目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