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育部發布《幼兒園工作規程》:孩子滿三周歲後,即可入園。
寶寶到了一定年齡後,爸爸媽媽們就要準備給娃送去幼兒園了。孩子背上小書包的那一刻起,也就意味著踏上了學習的徵程,而幼兒園正是第一步,所以很多細節都不能怠慢。
很多家長都比較關心自家娃去上幼兒園,學校到底是如何分班的呢?會不會有什麼不成文的規定呢?
寶媽隨便填寫職業調查表格,沒想到卻坑了娃
寶媽小柏家的孩子剛滿3周歲,正好到了可以上幼兒園的年紀,於是寶媽就特意選擇了一家離家近,且規模大的幼兒園。
而在入學前,寶媽就在學校登記了不少的家庭資料,比如家庭住址、職業等等一大堆,小柏當時填寫時並沒有那麼注意,也不想洩露隱私,於是就草草填完了事。
但寶媽小柏卻沒想到到,自己的職業竟影響了女兒的分班與學習!
一次寶媽接孩子放學,在校門口等待時聽到其他小班的家長談周末活動的事兒,但小柏很納悶,自己也沒收到通知呀。
結果一問才知,原來周末的活動只有另一個小班參加,根本沒有女兒所在的這個小班,寶媽瞬間有種當頭一棒的感覺!
別看這些表格不起眼,但可都是會影響孩子接下來在幼兒園學習的,所以對於幼兒園分班不成文的規定,雖然老師不明說,但家長心裡得清楚哦~
幼兒園分班有不成文規定,家長心裡得清楚
某些幼兒園會根據家長填寫的職業、家庭情況,從而分析出孩子所在家庭的生活水平與背景。
然後幼兒園會根據背景從而進行分班,不過這類事情,大多數父母是不知情的,對於這樣的分班情況,幼兒園的老師也有自己的一套說辭。
她們會解釋,這是根據孩子們從小成長環境的不同,從而分出的班級,這樣會更便於教學和管理的。
嗯...對於這類幼兒園也真是無話可說,家長們還是要多加注意。
不過並非所有幼兒園都會按照這個不成文規定來分班,正常情況下,幼兒園也是有分班原則的哦~
正常情況下,幼兒園會按照什麼分班原則?
1)班級的人數要平均
《教育部》規定:幼兒園小班的人數應為20~25人;中班的人數應為20~30人;大班的人數應為30~35人。
對於剛入學的小班孩子們來說,幼兒園在分班上面的人數也平均,如果人數太少,教育資源會造成浪費,而如果娃太多,也會影響對孩子的照顧。
所以幼兒園會根據入學的人數,從而進行分班噠~
2)男女寶比例要平均
幼兒園會儘量做到男寶與女寶比例為1:1的標準,讓每個寶寶都健康成長。
但如果入園的孩子中,男女娃的比例差太多,幼兒園只能平均分配,但男女比例出現差距,也是沒有辦法啦。
3)教師的配比要科學
《教育部》對幼兒園教師數量有明確規定:每個班級要保證兩位教師與一位保育員。
幼兒園在給班級進行配比教師的時候,通常是一個主教+一個副教,且兩人輪換的形式展開。
不過不管是教師還是保育員,都是要有資格證書和專業育兒技能的哦~
為孩子選擇幼兒園,家長要考慮好這三點再做決定
第一點:離家裡的距離
別看這點不起眼,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特殊天氣的時候,下雨、下雪,離家近的幼兒園都能讓家長和孩子少受罪,所以幼兒園與家的距離,父母需要考慮哦~
第二點:看孩子的態度
在入學以前,家長可以先帶孩子去幼兒園試聽一下,看看孩子的態度,聽聽孩子的意願。
如果孩子不喜歡某個幼兒園,即使家長再滿意,娃天天哭也不行呀。
第三點:看園長與老師的為人
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挑選幼兒園時,看園長與老師的為人還是很重要的,如果人品不咋地,哪敢放心將孩子交給她們呢。
另外,家長可以通過往屆幼兒園畢業的孩子家長那裡,去打聽,會聽到更多有用的消息哦~
歡迎討論
你家孩子的幼兒園,分班有不成文規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