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科學種植技術

2021-01-17 益富源em菌種菌液廠家

⑴溫度

在潮溼的狀態下,擔孢子萌發的最適溫度為22-26℃。

菌絲生長的溫度範圍在5-24℃,最適宜溫度24-27℃,但由於木材的保護作用,在氣溫低於-20℃的高寒山地或高於40℃的低海拔地區,菇木也能安全生存,菌絲不會死亡。

香菇是低溫和變溫結實性的菇類。香菇原基在8-21℃分化,在10-12℃分化最好。子實體在5-24℃範圍內發育,8-16℃為最適。同一品種,在適宜範圍內,較低溫度(10-12℃)下子實體發育慢,菌柄短,菌肉厚實,質量好;在高溫(20℃以上)上子實體發育快,菌柄長,菌肉香菇薄,質量差。在恆溫條件下,香菇不形成子實體。

⑵水分

在鋸木屑培養基中,菌絲生長的最適含水量是60-70%;在菇木中適宜的含水量是32-40%,在32%以下接種成活率不高,在10%-15%條件下菌絲生長極差。子實體形成期間菇木含水量保持60%左右,空氣溼度80-90%為宜。

⑶ 營養

香菇是一種木腐菌,主要的營養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以及少量的無機鹽和維生素等。菇木和培養基中的各種營養物質,只有溶解在水裡才能被香菇吸收利用。

①碳源

香菇菌絲能利用廣泛的碳源,包括單糖類、雙糖類和多糖類,糖濃度在1-5%比較好。

②氮源

香菇菌絲能利用有機氮和銨態氮,不能利用硝態氮和亞硝態氮。在香菇菌絲營養生長階段,碳源和氮源的比例以25-40:1為好,高濃度的氮會抑制香菇原基分化。在生殖生長階段,要求較高的碳。

③礦質元素

除了鎂、硫、磷、鉀之外,鐵、鋅、錳同時存在能促進香菇菌絲的生長,並有相輔相成的效果。鈣和硼能抑制香菇菌絲生長。

④維生素類

香菇菌絲的生長必須吸收維生素B1,其他維生素則不需要。適合香菇生長的維生素B1濃度大約是每升培養基100um。在段木栽培中,香菇菌絲分泌多種酶類分解木質素、纖維素、澱粉等大分子,從菇木的韌皮部和木質部吸收碳源、氮源和礦質元素。

⑷ 空氣

香菇屬好氣性菌類,足夠的新鮮空氣是保證香菇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環境條件之一。栽培環境過於鬱閉易產生畸形的長柄菇、大腳菇。

⑸ 光線

香菇是需光性真菌,強度適合的漫射光是香菇完成正常生活史的一個必要條件。但是,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線。研究表明:波長為380-540nm的藍光對菌絲生長有抑制作用,但對原基形成最有利。香菇子實體的分化和生長發育需要光線。沒有光線不能形成子實體,研究表明,40-7-lx的光照強度比較適宜。香菇原基在暗處有徒長的傾向,蓋小、柄長、色淡、肉薄、質劣。

⑹ 酸鹼度

適於香菇菌絲生長的培養液的pH值是5-6。pH值在3.5-4.5適於香菇原基的形成和子實體的發育。在段木腐化過程中,菇木的pH值不斷下降,從而促進子實體的形成。

栽培技術

【1】菇場的設置

較好的菇場應是避北風、向陽地、資源好,水源近,有樹蔭,多石礫,偏酸性的緩坡地。

2)清理場地

① 按照春夏之交能有三分疏露,七分蔭蔽的要求,砍低留高,以利於操作管理和場地的通風。

② 清除場地的枯枝落葉、樹皮、樹根,以及場外圍數米內的腐朽之物,剷除雜菌、害蟲孳生地。

③ 根據地形平整地,開壁人行行通道,清溝排漬等設施。

④ 自然蔭蔽不足時,搭蓋蔭棚(高2m),或種植、種瓜,以利將來遮蔭。

⑤ 菇場清理的最後一道工序,在地面撒上石灰,除蟲防蟻,抑制雜菌蔓延。

【2】菇樹選擇及段木準備

1)菇樹選擇

可以用來栽培香菇的樹木不少於200種,絕大多數是屬於殼鬥科、樺木科和金縷梅科的闊葉樹。菇樹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① 不含芳香油物質;

② 樹皮厚薄適中,不易脫離,利於調溫調溼,減少雜菌侵染的機率;

③ 木質適當堅實,邊材多,心材少,利於香菇菌絲體充分分解利用。

2)樹徑和樹齡

段木栽培香菇不宜選用過粗和過細的樹木,一般以直徑12-20cm較合適,樹齡10-25年為宜。

樹皮較薄的樹,樹齡可以大些;樹皮較厚的樹,樹齡可小些。薄皮樹出菇快,但產菇菌蓋薄,菌肉鬆泡;厚皮樹出菇慢,但產菇質量好。幼齡木心材小,接種後出菇早,所產香菇較薄較小,且菇木易腐,持續產菇年限較短。

3)段木準備:主要包括砍樹、原木乾燥和截枝等工作。

① 適時砍樹

提倡葉黃砍樹,也即是進入休眠階段。此時貯存養分最豐富,樹皮與木質部結合緊密,搬動時不易脫皮。已經砍伐的菇木稱原木。

② 適當乾燥

讓原木乾燥,實際上是調節段木的含水量,以利於接種後菌絲體定植和生長發育。不同樹種的含水量不同,因而乾燥的時間也不一致,常以乾燥後沒有萌芽力為度,或者以接種打洞時樹液不滲出為宜,此時的含水量約為40-45%。

③ 截枝

原木經適當乾燥後(當原木截面出現幾條短的裂紋時),就應及時剃枝截枝。截枝後的原木稱段木。段木長度以1.0-1.2m為宜,如有小枝丫,可在分叉處保留3-5cm切除枝丫,不可平切,以避免加大切口面積,增加感染機會。

截枝後應儘快用5%新鮮石灰乳塗刷截面,防止雜菌從傷口侵入。

品種選擇

⑴ 品種

栽培的品種主要有:Cr02、Cr04、L26、香7、臺香、武香1號、香菇867.香菇937等。

⑵ 人工接種

接種期:一般在氣溫為5~20℃均可接種。以月平均氣溫10℃左右的最適宜。一般情況下,長江流域宜在2月下旬至4月進行段木接種,最好在3月上旬完成;華南地區可在11月至翌年1月進行,最適接種期是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接種工具

接種木屑菌種或棒形木塊菌種,均可用手電鑽或4-6磅重的鍾形打孔器打接種穴。

接種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般以行距6cm左右,穴距12釐米左右為宜。近兩端的穴,至少應距離斷面5cm,以防止雜菌入侵。穴直徑1.2-1.5cm,深1.5cm左右。穴要打成梅花形,過細的段木可採用螺旋式打穴。

接種

穴打好後,要把菌種儘快接入,以防穴壁乾燥及雜菌侵入。一般要求當時打穴,隨時接種,每穴的接種量為穴深的80%為宜,一般1m3的段木,需15-20瓶750ml的菌種。

接種後,立即用蠟塗封,或用與穴口大小一致的木塊蓋上,用錘敲平,防止雨水和雜菌蟲害侵入,減少穴內水分蒸發,保護菌絲生長。

上堆發菌

接種後的段木應及時放到室內或室外選好的菇場上堆放,段木上堆後,應保持堆放場的溫度為10-15℃,段木的含水量為50-60%。堆放的方式。

⑴直立式:木接種到定植成活階段,約需20-30天可採用直立式,並於冬春季節進行。

⑵井疊式:宜於多雨季節或場地較溼的環境。

⑶蚣式:宜於在乾熱季節或偏幹的情況下採用。

⑷瓦式:通風較差的多溼場地,或菇木較少而場地坡度較大時採用。

菇木堆放

菇木堆放後,需要加強管理,創造一個適合香菇菌絲生長和子實體形成的良好條件,堆放期間的管理是決定香菇栽培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它關係到菌絲的成活率和第一批菇發生的遲早,必須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⑴ 保溼保溫

接種後,由於菌絲被弄碎,使菌種的生活力突然下降,對環境適應力也有所減弱,為使受傷的菌絲迅速恢復生長,儘快伸入到菇木中,必須進行保溫保溼。如發現菇木樹皮開裂翹起,甚至菇木開裂,應儘快增加蔭蔽度,澆水保溼。要求空氣溼度60-70%,溫度為15-25℃。

⑵ 檢查菌種成活率

堆放兩周左右,已見菌絲從接種穴裂縫中長出,形成一個白色圈,表示菌絲已成活定植,如一個月內還未出現白圈,必須揭開接種蓋觀察菌絲情況,採取補充水分或加強通氣或提高溫度來促進菌絲成活,如發現死穴需補種。

⑶ 翻堆

由於各層菇木所受溫度、溼度不同,含水量容易發生變化,如果不翻堆,

就會使菌絲生長不均勻。因此,接種後,每隔2-3周要進行翻堆一次,把上下左右裡外互相調換一次位置。在翻堆時,還要根據氣溫的變化、雨量多少及樹皮厚薄,相應改變堆放形式,以利菌絲生長。同時,乾旱時應結合翻堆進行澆水保溼。

⑷ 遮蔭

菇木堆放好後,必須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進行遮蔭,避免陽光直射,藉以保持菇木的含水量,雨水多時還需做好防溼工作,勿使菌絲淹死。

⑸ 防止雜菌和蟲害

在自然條件下栽培香菇,要儘量防止雜菌和害蟲的為害,需要採取相應措施,減少其發生。如結合翻堆進行菇場消毒,除去周圍的雜草,調節空氣和水分等,以保證香菇菌絲的迅速生長,而不利於雜菌的繁衍為害。

營養液使用

1、拌料

1公斤茵菇生態寶拌料150~200公斤培養料,菌液需要先加水稀釋後邊潑灑邊拌勻培養料。(根據所用培養料的不同,調節培養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評判標準為手抓一把培養料,感覺手縫中有水,但滴不下去就可以了)製作好之後置於22~25℃溫度下密封發酵15-20天即可。

2、催菇

用益富源茵菇生態寶稀釋300~500倍噴施菌棒,可誘導菌絲形成原基,提前出菇。

3、注水

菌袋後期(一般三茬菇後)用200~500倍菌菇生態寶稀釋液進行注水,補水的同時增加蘑菇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達到持續穩產高產的效果。

4、保鮮

收穫前3~5天,用益富源茵菇生態寶200~300倍稀釋液噴灑菇體,有助於收穫後保鮮貯運。

子實體產生

⑴ 起架時間

段木接種後,菌絲的生長速度因菇木大小、樹種、堆放和管理情況不同而有差別。在溫暖地區,一般冬末春初接種的,經過春、夏、秋三季,約8-9個月,菌絲基本發育成熟;但在寒冷地區或者菇木過大,菌絲要經過兩個夏天,才能發育到出菇的程度,約在立冬前後(11月7號前後),當氣溫下降到月平均14-16℃時,菇蕾才相繼出現,這時應將菇木移到適於子實體形成的場所(應具有6-7成蔭蔽,空氣相對度以75-90%為宜),把菇木起架,讓其出菇。

架木要適時,如果架木過早,氣溫過高,溼度太低等管理不善,菇木容易乾燥脫皮;架木過遲,會影響子實體產生,降低產量。

一般地用刀背或手指敲打菇木樹皮時,發生的聲音為濁音或樹皮組織鬆軟、粗糙不平或瘤狀突起、皮下呈黃色或黃褐色,且有香菇味者,表明菇木內菌絲髮育成熟,已具有子實體產生的基礎,應及時轉入出菇場,同時將長有雜菌或長出新枝的菇木剔去。

⑵起架方法

先打好木樁,離地65cm左右放上橫木,菇場環境潮溼的可架高些,環境乾燥可架低些。橫木長短隨地形而定,兩側呈人字形,交錯排列,菇木間距10cm以上,便於子實體形成和採收。

⑶ 出菇期間管理

菇木散放後,菇木含水量減少,冬天往往雨水少,溼度低,難以滿足出菇所需的水分。因此,在架木前,應先補足水分,然後起架,這時因為菇木集中,給水也方便,還可以減少水分流失。菇木的補水有浸水和噴水兩種方法。

前者把菇木浸在水中8-12小時即可,此法省水省時,出菇整齊,但勞動強度大,且菇木損耗大,浸水時不宜用流水浸,以避免養分損失;後者需連續補水4-6天,每天間歇性噴灑3-6小時。

注意事項:

① 菇木補足水分後,如遇氣溫偏低(10℃以下),必須保溫在20℃左右,保溼在85%以上,進行催蕾,待菇蕾大量長到黃豆大小時,才散堆架木。

② 補充水分時不要選在氣溫十分乾燥的時候,最好是一次補足。當第一批菇採收後,不能馬上補水,讓菇木乾燥一段時間(1-2個月),再補水進行第二次催蕾,這樣可使菌絲受到刺激,促進分化。

採菇後管理

段木栽培香菇具有一次性接種,多年出菇的特點。出菇多在春、秋兩季。當菌傘尚未完全展開,即菌蓋邊緣尚稍內卷,菌膜剛破裂時,是採收的最適期。其產量可達10-15斤/m3。

菇木經過幾個月的子實體生長發育,原來積累的營養物質大多發育成香菇。為了第二年生產高產優質的香菇,需繼續恢復生長積累物質。因此,在香菇採收期結束後,儘快地恢復菌絲長勢,積累營養物質。在菇木採收完後,將菇木移回堆放場,重複前面的過程,即堆放、補水、起架等。

採收及分級

⑴ 採收

一般待菇蓋展開70-80%時,菇蓋的邊緣仍然內卷,菌褶下的內菌膜才破裂不久就得採收,此時菇形、菇質、風味均較優。若待菌蓋90%展開才採收,由於香菇採收後的後熟較明顯,菇蓋仍會展開,影響香菇等級。如待菌蓋全展開,烘烤後菇蓋邊緣出現向上翻卷,形成薄菇,菇柄纖維增多,菇質較差。

⑵ 分級

菌絲一經形成子實體,即使處於較高或較低的溫度均能生長發育,但品質有所不同。如在20℃以上較高的溫度下,香菇生長雖然快,但肉薄、菌蓋易開,菌柄較長,品質差,俗稱「香信」。

溫度較低,香菇生長較慢,但肉厚,菌蓋難開,菌柄較短,品質較好,特別是在12℃以下,香菇生長緩慢,一般形成柄短肉厚的「冬菇」。

子實體形成的初期,如遇天氣乾燥或霜凍的襲擊,一般不會繼續生長,甚至死亡,但子實體長到約2cm以上,再遇上上述環境條件,菌蓋表面會龜裂成花紋,這樣的香菇品質最好,稱為「花菇」。

低溫或變溫對子實體的形成起著良好的刺激作用,如在快要出菇前,遇上0℃左右的低溫(下雪更為理想),然後轉暖,或天氣忽冷忽熱,以15℃為中心,每日溫度在5-20℃之間上下變化,或日間溫度較高(20℃),夜間溫度較低(10℃),在這樣的溫度條件下,都會形成優質的花菇或冬菇。

從生產的角度來言,溫度最好在15-18℃,或日間20℃,夜間10℃,這樣的溫度生長既快,產量高,質量也好。

代料香菇栽培

【1】香菇代料栽培的意義

食用菌人工栽培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人為地創造對香菇菌絲和子實體發育有利,而對其他雜菌生長不利的環境條件的過程。香菇代料栽培即源於此理。

香菇歷來都是被局限在少數地區用段木或原木進行栽培,由於受到樹木、地區、季節的限制,發展速度很慢。自上海栽培成功並大面積推廣木屑栽培法以來,為發展香菇生產,開闢了一條新途徑,代料栽培得以迅速發展。

所謂代料栽培,就是利用各種農林業副產物為主要原料,添加適量的輔助材料,製成培養基,來代替傳統的栽培材料(原木、段木)生產各種食用菌。

代料栽培的優點:首先是可以廣開培養料來源,綜合利用農林產品的下腳料,把不能直接食用、經濟價值極低的纖維性材料變成經濟價值高的食用菌,節省了木材,充分利用了生物資源,變廢為寶。其次是,可以有效地擴大栽培區域,有森林的山區可以栽培,沒有森林資源的平原及沿海城鎮也可以栽培,適於家庭中小型栽培,更便於工廠化大批量生產,為擴大食用菌的生產開闢了新的途徑。同時,由於採用代料栽培的培養基可按各種食用菌的生物學特性進行合理配製,栽培條件(如菇房)比較容易進行人工控制,因此產量、質量比較穩定,生產周期短(從接種出菇,僅需要3~4個月,至採收結束10~11個月),資金收回快又可以四季生產,調節市場淡旺季,滿足國內外市場需要。一般每1000斤木屑或棉籽殼等代料栽培,可收600~800斤鮮菇,從產品質量及其經濟效益看,都超過段木生產,是栽培香菇行之有效的途徑。

代料栽培的原料:用來栽培香菇的主要代用料是闊葉樹木屑、部分針葉樹木屑(如:柳、杉、紅松)以及刨花、紙屑、棉籽殼、廢棉、甜菜渣、稻草、玉米稈、玉米芯、麥草、高粱殼、花生殼、穀殼等。此外,許多松木屑用高溫堆積發酵或攤開晾屑的辦法,除掉其特有的松脂氣味;亦可用來栽培香菇。

【2】代料塊栽香菇的技術措施

⑴生產流程

⑵培養基的配製

香菇體菌種的培育,一般有孢子分離法、組織分離法和蒸水分離法三種。孢子分離法是有性繁殖,菌種生活力強,但變異率高,一般難掌握,選育新品種時可採用此法。組織分離法及菇木分離法系無性繁殖,種性比較穩定、而且簡便易行,生產上應用較多。

<1>培養基配製的原理

培養基是香菇菌絲體生長發育的基質、可以提供香菇菌絲體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水分、碳源、氮源、各種元素和生長因素,使菌絲體能正常、健壯地生長。

a.水分:香菇菌絲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水分不僅是菌絲細胞原生質的主要成分,而且菌絲的一切生理活動均需在有水的情況下進行。因此,在配製各級培養基時,均要加入一定量的水分。

b.碳源:單糖(葡萄糖)、雙糖(蔗糖、麥芽糖)、多糖(澱粉)都是香菇菌絲能夠利用的有機碳源。一般來說,碳素是菌絲細胞中有機物的基本元素,並且也是能量的來源。

c.氮源:氮素是構成菌絲細胞中的蛋白質和核酸的主要元素,而蛋白質和核酸又是細胞質和細胞核的重要成分,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的生理作用。有機氮(胺基酸、蛋白質、尿素)和氨態氮(硫酸銨)都是菌絲細胞氮的來源。

d.無機鹽類:菌絲所需的無機鹽類數量很少,但在其生命活動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在配製培養基時,要加入少量的磷、鉀、硫、鈣、鎂等。培養基中加入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硫酸鈣等,可滿足對上述元素的要求。

e.生長因素:能調節香菇菌絲代謝活動的微量有機物,稱之為生長因素。一般用作碳源的天然成分,如馬鈴薯、麥芽汁、麩皮、米糠等都含有豐富的生長因素,無需另加。維生素B1可促進香菇菌絲生長,制斜面培養基時可加入少量。

f.凝固劑:常用的凝固劑為瓊脂(洋菜),是由石花菜提制而成。培養基中各種營養物質的比例對香菇菌絲生長的影響很大。要根據香菇菌絲生長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按比例配製。要注意對培養基pH值的調節。

營養液的使用

1、拌料

1公斤茵菇生態寶拌料150~200公斤培養料,菌液需要先加水稀釋後邊潑灑邊拌勻培養料。(根據所用培養料的不同,調節培養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評判標準為手抓一把培養料,感覺手縫中有水,但滴不下去就可以了)製作好之後置於22~25℃溫度下密封發酵15-20天即可。

2、催菇

用益富源茵菇生態寶稀釋300~500倍噴施菌棒,可誘導菌絲形成原基,提前出菇。

3、注水

菌袋後期(一般三茬菇後)用200~500倍菌菇生態寶稀釋液進行注水,補水的同時增加蘑菇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達到持續穩產高產的效果。

4、保鮮

收穫前3~5天,用益富源茵菇生態寶200~300倍稀釋液噴灑菇體,有助於收穫後保鮮貯運。

相關焦點

  • 2019種植香菇賺錢麼,香菇種植的成本及前景
    現在,農業種植髮展越來越快。很多農民在種地的同時也會種植一些別的作物來增加收益。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下,一種常見的山珍種植,香菇的種植的利潤和成本。眾所周知,香菇是一種常見輔助食材。大家燉湯的時候,經常會用到香菇,湯裡加入香菇會是的湯汁的口味更加美好。
  • 他憑藉紮實的專業技術種植香菇,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他憑藉紮實的專業技術,成為了佛坪縣香菇種植領域的龍頭。他積極響應市、縣政協號召,全力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在他的幫助下,加入園區的貧困戶當年就能實現脫貧。陳家壩鎮位於佛坪和寧陝交界處,浦河穿流而過。四面環山的壩子裡,一排排香菇大棚格外顯眼。1994年,初學歸來的王繼東開始研究香菇栽培,並在陳家壩鎮辦起了第一個人工椴木栽培香菇實驗場。
  • 走訪鄉村香菇種植產地,了解香菇生長周期和不同種植戶所產的香菇
    但是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香菇是怎麼種出來的吧,今天我們來一起了解香菇是如何種植出來的,以前香菇都是種在樹幹上,經過幾次的改進,現在是把樹幹加工成木屑裝到形狀像樹幹的袋子裡,還需高溫蒸煮3天,讓袋子裡的木屑沒有真菌,再從袋裡上鑽孔把香菇菌種裝進去,放入大棚通過三個月的時間發酵生菌
  • 河南桐柏縣:舉辦「香菇栽培技術」培訓班 培育高素質農民
    此次培訓班主要向群眾講授了「香菇栽培技術」等內容,參加培訓班的人員主要為各村文化程度初中以上的貧困戶和農戶。     此次培訓授課方式採取理論講解和實地考察相結合的模式,在講授「香菇栽培技術」時,授課老師將授課地點選在了付樓村香菇大棚,帶領學員們在香菇大棚裡開展學習,極大的促進了學員們的學習熱情
  • 夫妻倆種植香菇,成為村民中的「有錢人」
    香菇,作為一種菌類食物,是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保健食品。隨著人們會食物高營養的追求,香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既然市場上有那麼多的人在吃香菇,必然就會有人在種植香菇的。51歲的朱大梅就是其中的一位,從1990年開始,他和妻子就開始種植香菇。
  • 香菇高產種植技術,菇農多年經驗分享
    一、香菇種植技術1、茬口安排冬前制棒,4月底開始出菇,進伏天之前出3潮菇,10月底出菇結束,清棚淨化,為下茬進棒養菌做好準備。2、場地選擇大棚通風、陰涼、易排易灌,土壤為沙質土。大棚上覆蓋遮陽網。3、品種選擇及菌棒標準以香菇18為最佳選擇,其料柱長42~45釐米,溼重2.6-2.7千克。
  • 南陽市西峽縣米坪鎮:香菇種植引領群眾致富
    映象網訊(記者 田雨 通訊員 劉秋麗)「別看香菇小,全身都是寶。」如今,在南陽市西峽縣米坪鎮河西村,香菇種植是許多貧困戶發展產業、奔走小康的第一選擇,香菇大棚成為河西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產業興則鄉村活,產業發展是點燃鄉村振興的希望。
  • 湖北隨州市:苦心鑽研技術 香菇盛開「致富花」
    2017年,孟餘剛嘗試種植一萬袋香菇,收入七萬元,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有了致富的發展信心。2018年,孟餘剛先後籌措十餘萬,並申請兩萬元小額扶貧貸款,在老房子周圍建起新式菇棚,擴大規模,發展袋料香菇兩萬餘袋,由於技術有限,那一年收益並不理想,只收回本錢。香菇種植不能光靠運氣,還得有過硬的技術,才能真正豐產增收,孟餘剛自此便苦心鑽研香菇種植技術。
  • 分享 黃河的香菇經
    原先梅子溝村的菇農分散種植、分散銷售,每年將香菇賣給進村收貨的販子,價格對方說了算。傳統的種植劣勢不少,成本高、技術落後、勞力緊缺。是一名90後返鄉創業的大學生,率先將秋栽菇模式變成了春栽,他就是當地家喻戶曉的「菇老闆」——黃河。
  • 「小香菇」種出「大幸福」
    央廣網南陽12月18日消息(記者 王勇生 通訊員 章東麗)在西峽縣桑坪鎮一個個袋料香菇棚裡,一棚棚菌棒上長滿了白花花的香菇,菇農們正在興高採烈地採摘著。西峽縣桑坪鎮按照「堅持綠色發展、打好特色品牌」理念,結合自身優勢,大力發展袋料香菇種植,使山區群眾由「小香菇」種出了「大幸福」。在積極鼓勵種植的同時,該鎮要求種植戶不要盲目貪大,合理控制種植規模,精管細作,向科學要效益。引導袋料香菇產業由分散種植向基地集中,科學規劃,推動袋料香菇生產基地化,管理標準化,推進香菇產業轉型升級。村村建立標準化基地,以基地帶動產業發展。
  • 洛陽36歲農民山溝裡種植4萬袋香菇,帶動十幾名貧困農戶脫貧
    據石井鎮負責農業工作的劉副鎮長介紹,這個香菇種植基地是安裡村的村集體項目,建成以後,因為技術等多方面原因,想通過承包的方式,發展好這個項目,讓村裡的農戶們看到項目的收益,帶動更多貧困戶和農戶們種植香菇,以點帶面,從而帶動該鄉鎮香菇種植產業的發展。
  • 76歲老人堅持種香菇,一年純收入12萬元,都來看看他怎麼種植的
    ,種不好就是賠錢,當地很多人都看到了香菇可以發家致富,但是依舊沒有人投資這個產業,一方面是害怕香菇賠錢,還有一方面是種植香菇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得能夠吃苦,所以自然而然,這方面的人才卻少之又少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名種香菇專業戶,他種植香菇已經五年多了,光一年的收入就在12--15萬元左右,這位老人叫趙國傑,今年76歲,別看年紀大了,他在當地可是種香菇的一把好手這位老人家住在山西省下義村
  • 你聽過香菇這種生產技術嗎?全氧袋四方包生產技術
    全氧包香菇生產咋天在某手上看到了一段視頻,他給該技術起的名字叫全氧包香菇生產技術,覺得好奇,於是全網搜索了以下,因此本作者對這項技術也有所了解,因此今天想早早分享給各位-我親愛的朋友:全氧袋四方包栽培技術,
  • 老菇農也可能「中招」:揭秘香菇種植的生化自毒現象
    在全國香菇種植產業中,很多地區的菇農都習慣於始終種植一個或者兩個香菇品種,有的菇農甚至在同一個種菇場地數年如一的種植同一個品種,最終導致香菇的病蟲害越來越多,管理難度逐年增強,產量和質量越來越差,造成這樣局面的「殺手」便是香菇的「生化自毒現象」。
  • 葡萄的科學種植方法及管理技術,助你種植出更高的產量
    本期主題:葡萄的科學種植方法及管理技術,助你種植出更高的產量三農導語:葡萄是一種生活中十分常見的水果,其果實味美可口、酸甜多汁,富含豐富的營養物質以及多種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常食葡萄對人體神經衰弱、過度疲勞
  • 一個農民的貢獻--記「室外木屑袋栽香菇」技術創始人彭兆旺
    彭兆旺確定"室外木屑袋栽香菇"作為脫貧致富項目,發動全鄉農民,人人種植香菇,並釆取多種方式,幫助農民致富,如:菇農種植香菇成本從信用社貸款,由菇農5戶一組連保;菌種由公司統一製作,按成本價供應生產戶;機械設備、生產輔料,以進貨價按需發給生產戶;發放給菇農的輔料、菌種等資金待收成後收回;組織技術人員分成16組到各行政村作現場技術指導等等。
  • 百山祖野生的絨柄香菇 可以人工種植啦
    慶元縣食用菌科研中心技術推廣站工作人員吳國峰在菇棚查看菌菇生長狀況全身呈灰粉色,圓滾滾的菌柄上覆蓋著一層暗色絨毛……7月24日,記者在慶元縣食用菌科研中心看到了一株株長勢良好的絨柄香菇。成功出菇的絨柄菌菇2019年起,該中心嘗試種植絨柄香菇,並於6月底完成馴化栽培。絨柄菌菇「這個是野生的菌種,之前沒有人成功栽培過。」
  • 大蔥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採用科學合理的方法種植大蔥
    大蔥作為日常餐桌中必不可少的配菜,在市場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確保大蔥種植高效高產成為當下不可阻擋的趨勢,因此對種植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改進種植技術成為種植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也被提上日程,雙管齊下,根據大蔥的特點進行科學化的種植以及病蟲害的有效防治,在保證大蔥產量的同時有效提高種植者的經濟利益
  • 幹香菇和鮮香菇哪個營養更高?種植戶說出差別,可別買錯了!
    幹香菇和鮮香菇哪個營養更高?種植戶說出差別,可別買錯了!香菇是生長在木材上的一種真菌,一直被叫做「山珍「,在所有的菌類中,香菇因為香味濃鬱,肉質肥厚,非常受人歡迎!但是吃香菇的人總有一種疑問,那就是幹香菇和鮮香菇哪個更有營養?
  • 花椰菜的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科學的方法很重要
    本期主題:花椰菜的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科學的方法很重要三農導語:花椰菜,又稱花菜、菜花,是一種很受人們歡迎的蔬菜,它的味道鮮美,做法多樣,富含膳食纖維、蛋白質、維生素、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礦物質等,還具有抗癌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