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鄉村香菇種植產地,了解香菇生長周期和不同種植戶所產的香菇

2021-01-07 鄉農小李哥

香菇是一種食用菌,即營養又有藥用和保健價值。但是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香菇是怎麼種出來的吧,今天我們來一起了解香菇是如何種植出來的,以前香菇都是種在樹幹上,經過幾次的改進,現在是把樹幹加工成木屑裝到形狀像樹幹的袋子裡,還需高溫蒸煮3天,讓袋子裡的木屑沒有真菌,再從袋裡上鑽孔把香菇菌種裝進去,放入大棚通過三個月的時間發酵生菌

劃破香菇周圍的薄膜

三個月後,菌種就開始慢慢的萌芽生長,人工需要在剛生長出來的香菇袋上,用小刀劃破香菇周圍的薄膜「脫繭而出」,以免阻擋香菇生長。香菇的生長好壞完全就要靠天氣的變化了。太熱,香菇生長的太快,沒有肉質感;下雨沒有想陽光,香菇的顏色就會變暗,沒有花紋。香菇剛生長出來的樣子,看上去有點像爆米花,帶有花紋的香菇就被稱為「花菇」,也是香菇裡面的「上上品」,肉質緊實、口感鮮美、香氣撲鼻。

看上去有點像爆米花

我們隨州剛好就在南北交界處,在冬天,北方的冷空氣下不來;南方的熱流也上不來,南北熱冷交流,這給香菇種植帶來了很好的氣候條件,因而香菇就成了我們這裡有名的土特產了。每年5月份,人們就開始在山上砍伐慄樹,這種樹只要根還在,砍伐後還會再長出新的樹幹,所以不用太擔心會破壞森林,12月份的時候香菇就開始生長採摘第一次,被稱為冬菇;來年的春天再次採摘,被稱為春姑。直到4月底,香菇也就產完了,周而復始。

大棚排列生長的香菇

香菇很快也就成了我們這裡很有名的產業了,種植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但是想要種要香菇也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雖說我們這邊有很多合作社也種植香菇,但我今天也特意走訪了很多家香菇種植基地,我發現大型種植戶和新手種植戶的香菇成色不好,產量不高。大型種植戶人手不夠,管理疏散,導致很多香菇大棚溫度過高,香菇生長不出來。新手都以「小牛試刀」的方式來種植,缺少經驗,香菇肉質不夠緊實肥厚,沒有花紋(非花菇),只能拿到市場低價出售。

因種出產量價值高而開心的小夥子

在走訪中發現有一位種植香菇20年多的種植戶,經驗非常的豐富,當我看到他種植的香菇再跟其他種植戶對比,我就在想其他的種植戶種植的是不是香菇。顏色鮮亮,花紋清晰可見,種出的都是花菇,不光香菇袋上都長滿了香菇,還有很多香菇沒讓長出來,問其原因才知,萌芽太多,產量過高,擔心後期生長營養不夠,影響口感,所以就控制產量,想想也有道理啊。不過他種植的香菇長的都像爆米花一樣,不知道的朋友還以為爆米花都是從這袋子裡長出來的。在經過交談中,種植小夥子一直歡笑,從中我們能看出小夥子今年又有不少收益。不過說到最後,我們這種植的香菇都是天然有機食品,全程無農藥,無蟲害,肉質肥厚,老少皆宜,用來煲湯燉雞無比美味。

相關焦點

  • 2019種植香菇賺錢麼,香菇種植的成本及前景
    現在,農業種植髮展越來越快。很多農民在種地的同時也會種植一些別的作物來增加收益。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下,一種常見的山珍種植,香菇的種植的利潤和成本。眾所周知,香菇是一種常見輔助食材。大家燉湯的時候,經常會用到香菇,湯裡加入香菇會是的湯汁的口味更加美好。
  • 老菇農也可能「中招」:揭秘香菇種植的生化自毒現象
    在全國香菇種植產業中,很多地區的菇農都習慣於始終種植一個或者兩個香菇品種,有的菇農甚至在同一個種菇場地數年如一的種植同一個品種,最終導致香菇的病蟲害越來越多,管理難度逐年增強,產量和質量越來越差,造成這樣局面的「殺手」便是香菇的「生化自毒現象」。
  • 幹香菇和鮮香菇哪個營養更高?種植戶說出差別,可別買錯了!
    幹香菇和鮮香菇哪個營養更高?種植戶說出差別,可別買錯了!香菇是生長在木材上的一種真菌,一直被叫做「山珍「,在所有的菌類中,香菇因為香味濃鬱,肉質肥厚,非常受人歡迎!但是吃香菇的人總有一種疑問,那就是幹香菇和鮮香菇哪個更有營養?
  • 香菇科學種植技術
    2)樹徑和樹齡段木栽培香菇不宜選用過粗和過細的樹木,一般以直徑12-20cm較合適,樹齡10-25年為宜。樹皮較薄的樹,樹齡可以大些;樹皮較厚的樹,樹齡可小些。薄皮樹出菇快,但產菇菌蓋薄,菌肉鬆泡;厚皮樹出菇慢,但產菇質量好。幼齡木心材小,接種後出菇早,所產香菇較薄較小,且菇木易腐,持續產菇年限較短。
  • 河南桐柏縣:發展香菇2500萬袋 帶動貧困戶2300戶
    11月13日,在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朱莊鎮粉坊村了解到,該村生態環境良好,加之村民有種植香菇的傳統,經過當地政府、河南省林業局駐村第一書記及當地群眾共同協商,確定了以香菇為主的特色產業,助力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 南陽市西峽縣米坪鎮:香菇種植引領群眾致富
    映象網訊(記者 田雨 通訊員 劉秋麗)「別看香菇小,全身都是寶。」如今,在南陽市西峽縣米坪鎮河西村,香菇種植是許多貧困戶發展產業、奔走小康的第一選擇,香菇大棚成為河西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產業興則鄉村活,產業發展是點燃鄉村振興的希望。
  • 夫妻倆種植香菇,成為村民中的「有錢人」
    香菇,作為一種菌類食物,是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保健食品。隨著人們會食物高營養的追求,香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既然市場上有那麼多的人在吃香菇,必然就會有人在種植香菇的。51歲的朱大梅就是其中的一位,從1990年開始,他和妻子就開始種植香菇。
  • 挑選鮮香菇的技巧,學會了,再也不怕買到品質不好的鮮香菇
    在我國,香菇的人工栽培幾乎遍及全國,由於地區和溼度的差別,所種的菌種也是不一樣的,所以不同地方產的香菇口感和肉質也有所區別,菌棒的原料也有所不同,其中以木屑種植的最好,香菇質量也是最好的,當然,香菇的品質跟天氣和空氣的溼度也是有很大的關係,一根菌棒如果一下長太多的香菇也會影響香菇的品質。
  • 「袋栽香菇」之父彭兆旺:發展食用菌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袋栽香菇」之父彭兆旺  今年73歲的彭兆旺是土生土長的古田縣大甲人,長期從事香菇栽培試驗與技術研究,其首創的「袋料菌棒栽培香菇」技術,使香菇生產周期從2-4年縮短為8個月左右,成本降低50%-60%,產量提高5-6倍。  日前,在羊肚菌研究專家楊千登的引薦下,媒體採訪到了精神矍鑠的彭兆旺,面對鏡頭,彭老談到了當年的研究歷程。
  • 分享 黃河的香菇經
    放在以前,種香菇是體力活。可黃河發展的有機種植香菇,推廣免劃袋春栽鮮菇種植模式,大大減少勞動強度,基本上實現種植全自動化,一個鏟車就能把料上了,貧困戶、村民可深度融入香菇產業,實現產業脫貧致富。
  • 小香菇有「大內幕」!原來……
    2017年,下村鎮看準香菇產業帶貧益貧優勢和企業技術、市場優勢,開始與欣欣榮公司開展產業合作,通過整合全鎮財政扶貧專項資金,成立香菇產業基地,將全鎮454戶,1075貧困人口全部納入產業扶貧當中。發揮龍頭作用育能人。
  • 他憑藉紮實的專業技術種植香菇,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他憑藉紮實的專業技術,成為了佛坪縣香菇種植領域的龍頭。他積極響應市、縣政協號召,全力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在他的幫助下,加入園區的貧困戶當年就能實現脫貧。陳家壩鎮位於佛坪和寧陝交界處,浦河穿流而過。四面環山的壩子裡,一排排香菇大棚格外顯眼。1994年,初學歸來的王繼東開始研究香菇栽培,並在陳家壩鎮辦起了第一個人工椴木栽培香菇實驗場。
  • 土鄉香菇香四方
    曾經,這裡屬於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青海省定貧困縣,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578戶,貧困人口43419人。近年脫貧攻堅工作成效顯著,互助縣順利摘掉貧困帽,正在加足幹勁兒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2018年,扶貧駐村工作隊目標鎖定「香菇」,希望通過種植產業發展給村民帶來穩定收入。茁壯成長的香菇。
  • 河南桐柏「香菇大王」美名揚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了解到幾名湖北人在本地種香菇發了財,感覺到這是一個致富的好項目。他親自去湖北省考察4次,看市場、訪農戶、進工廠,得到了種香菇致富的「真經」,決心大幹一場。沒有資金,他就去左鄰右舍借了6000元,自己去購買菌種,請人接種、制菌棒,種植5000袋椴木香菇,當年淨收入7000餘元,次年和第三年累計收入近兩萬元,從此獲得了發展的「第一桶金」,成為遠近聞名的「萬元戶」。
  • 幹香菇和鮮香菇哪個營養價值高?
    香菇是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保健食品,深受大多數人的喜愛。香菇在種植的時候所需要的溫度和溼度是非常關鍵的,如果在種植的時候溫度和溼度達不到的話,那麼很有可能會影響香菇的生長。因此香菇的種植面積也是非常有限的,同時香菇也屬於一種季節性的蔬菜,在不同的季節裡,香菇的多少也是受限的。
  • 讓香菇成為老區人們致富「金疙瘩」
    中國發展網訊 郭進定,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朱莊鎮農民,縣政協委員,50歲,從事香菇產業化發展28載,他所創辦的進定香菇種植專業合作社擁有社員386人,種植香菇1500餘萬袋,產值4600餘萬元,帶動貧困農戶250餘戶,被譽為桐柏山區「香菇大王」,先後榮獲「河南省勞動模範」、「 南陽市『十佳』新型農民」等稱號,連續3年被評為桐柏縣優秀政協委員稱號
  • 桐柏縣安棚鎮:小香菇大產業 助力脫貧致富
    桐柏縣安棚鎮:小香菇大產業 助力脫貧致富河南經濟報記者周美嬌 通訊員趙顯志 徐瑞璞2021年初之際,桐柏縣安棚鎮嶺東村,一陣陣歡聲笑語從溫室大棚裡傳出,村民們正忙著採摘香菇。「我家摘的前兩茬,已經收益6萬元,還是黨的政策好,今年豐收能突破3.5萬袋呢。」
  • 【走向勝利·決戰決勝鄉村述說】「香菇大王」生產忙
    △ 10月21日,吉首市雙塘街道大興村,市農業農村局駐大興村幫扶工作隊走訪種植戶陳平(左二),了解香菇種子的培育情況。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田超 通訊員 龍濤 攝影報導 10月21日下午,記者在村裡見到了開著皮卡車的陳平,車裡裝著香菇種子棒。車停下,他和弟弟陳雲忙著將種子棒搬進庫房。 35棚香菇,200畝木耳,年收入600萬元。這是陳平去年帶領村民種植食用菌的業績。
  • 湖北安陸:小小香菇種出致富路
    靠賣香菇賺錢,我現在已經脫貧。」周思先一手拎著載滿香菇的籃子,一手指著大棚裡排列整齊的菌棒笑呵呵地說。月嶺村屬湖北省安陸市孛畈鎮,曾是安陸市57個貧困村之一。為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近年來安陸市重點念好菌包裡的「脫貧經」,探索「合作社+貧困戶+大棚」模式,推進香菇幫扶產業項目。
  • 河南省魯山縣瓦屋鎮因勢利導,打造獨具特色「香菇小鎮」
    因勢利導,瓦屋鎮黨委、政府提出了打造「香菇小鎮」的目標,目前已投入資金8500萬元,其中企業投資5000萬元,在全鎮建成食用菌大棚1196座、發展食用菌種植基地11個,實現扶貧資產村村覆蓋。目前,全鎮種植香菇837萬袋,預計年產值8300多萬元,帶動550戶貧困戶增收,並輻射帶動土門辦事處、背孜鄉、觀音寺鄉等周邊地區發展香菇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