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不惑》再現家庭教育隱憂,大教育家陶行知說過這樣的話

2020-08-22 九兒說情感

看《二十不惑》中羅豔和母親的相處,是很多現代孩子和家長間的相處模式。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家長也有自己的堅持。

作為羅豔的母親,是一名律師,老公去世後,一個人撫養羅豔長大。

其實作為一個母親,能夠獨自撫養孩子長大,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羅豔母親平時最多的做法就是給孩子足夠的經濟資助,讓孩子不愁吃不愁穿,覺得這樣就是愛孩子。

因為工作忙碌,時常會忽略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

會把「辛辛苦苦養你長大,你就要聽我的」這種話語經常掛在嘴邊,導致孩子產生叛逆的心理。

現代家庭教育,家長們總是覺得學習是唯一的出路。

​羅豔跟媽媽說過自己不是很想考研,但是因為母親的強勢,不得不開始考研的複習。

在羅豔母親的眼中,教育,就只有學習課本上的知識。

教育家陶行知雖然逝世74周年,但是在過去的年代,他就已經有了非常現代化的教育理念。

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死同去

陶行知對於終身教育,曾說過:

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

人生下來,就已經在接受教育。

生活就是教育,和課本是不同的,課本是給予一個新生命體知識與內涵的建立,而生活上的觀點教育才是樹立一個人人格的關鍵因素。

​「活到老,學到老」早在陶行知的年代就已經在風靡了。

現代的教育把一些外在的技能看得格外的重要,卻忽略了人生下來需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本身。

如果學不好做人,那麼也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義。

2019年,福建省福州市一起女學生被多名未成年人性侵的案件引起社會關注。

檢察機關辦案發現,7名涉案未成年人中有4名身在單親家庭,大多數為在校生,做著一些不合時宜的舉動。

孩子本是一張白紙,如果家庭能夠給予足夠的溫暖,他們可能不會走上歧途。

​沒有人生來就知道怎麼當父母,每個父母都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要看是否有心去學習。

​孩子的問題大多數是家長沒有教育到位。

陶行知老先生提倡不僅從書本中獲得知識,也要從行動中獲得知識,再用知識去指導行動。

如此反覆,才能算是一個健全和優秀的教育。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

陶行知在教育中,採取的是「賞識」策略,打破了常規的教育,讓孩子在錯誤中學會自我認知。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看到自己的一位學生拿起磚頭想要拍打另一位同學,立刻制止,將學生帶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陶行知詢問了這件事的起因和經過,了解到這位學生是為了保護另一位同學,於是便拿出了一顆糖給這個孩子。

「因為你準時到了教室,這顆糖獎勵你,我不讓你打人,你就很聽話的住手了,這第二顆糖獎勵你,說明你尊重老師。」

學生沒想到老師會這樣,但還是接過了糖,這時候陶行知繼續說:「你是因為正義才打了同學,你很有正義感。」

學生終於止不住的哭了,向老師道歉,自己採取的方式錯了。

這時候,陶行知給了學生第四顆糖,並說到:「你既然認錯了,就該得到這第四顆糖。」

陶行知沒有直接對孩子說教,反而是一點點引導孩子。

抓住他在整個事件中的積極因素,採取「賞識」策略,讓孩子在自己的行為中認識到了錯誤。

陶行知老先生的教育方式,放在現代社會,應該提倡和推崇。

作為家長應該具備先賞識、後培養的思維,而不是先培養、後賞識的思維。

如果先培養,一旦達不到家長的預期,那就會對孩子不自覺的打壓。

會比較自家孩子與他人孩子的差距,導致自家的孩子越來越喪失自信。

說也是教,做也是教,千教萬教,都離不開教人求真,孩子的千學萬學也都離不開學做真人。

孩子的大部分發展方向,直接來源於父母的教育,只有父母真正用心了,孩子也才會得到一個完整的溫暖的成長。

在陶行知的一生的教育理念中,現代家庭教育可以借鑑的很多。

尤其是他一生最追求的方向——生活即教育。

7月10日,一位重慶九龍坡高考完的黃君豪因為深受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畢業向陶行知的石像深深地鞠躬表達感謝。

​黃君豪說,自己有很多感激想表達出來,鞠躬最能體現這份敬意。

學校秉承著陶行知的教育,讓學生高中的三年深受益處,才做了這樣的舉動。

中國有句古話講的好,先成人後成才。

一個孩子只有先具有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成為有德之人,他的「才華」才能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只有這樣的孩子將來才有可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才有可能真真正正造福於人類。



-END-

相關焦點

  • 學習陶行知,追求教育家辦學
    我是華中師範大學歷史系的學生,畢業後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編輯《陶行知全集》,應出版社要求編輯了好幾年,其間逐漸對陶行知有了一些學習和研究,主要的體會有以下三點:由平凡到偉大的成長之路陶行知的故事是現代中國的經典故事,常說又常新。陶行知是中國農村的孩子、農民的兒子,1891年出生在安徽歙縣。
  • 教育家陶行知:每天堅持6個「一分鐘」,家庭教育就是這麼簡單
    陶行知是近代史上偉大的教育家。郭沫若曾這樣稱讚他:「兩千年前孔仲尼,兩千年後陶行知」。一分鐘讚美陶行知的一位朋友,因為孩子把一塊新買的金表拆壞了,狠狠揍了孩子一頓。陶行知聽聞說道:「你打掉了一個『愛迪生』」。他親自到朋友家,帶那個小孩到修表店,孩子十分興奮,眼睛一眨不眨的看師傅修表。
  • 教育家陶行知的個人經歷及思想小結
    陶行知,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更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民教育家。其寶貴的教育思想,不僅推動了當時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於當今這個時代而言,依舊有著十分寶貴的思想借鑑價值。陶行知出生於晚清時代,他見證了清朝的衰亡,也在紛亂的戰火中理解著人民的疾苦,感悟到教育的力量對人們精神層面的撼動要遠遠比肉體的醫治更為重要。
  •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父母做到這三點,對教育好孩子很重要
    這句話是陶行知先生所說。陶行知先生是近代史上偉大的教育家。郭沫若曾這樣稱讚他:「兩千年前孔仲尼,兩千年後陶行知」。作為父母,從這個偉大的教育家的幾個教育小故事和教育名言中,也許能得到啟發和借鑑,以便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 教育家陶行知:家長每天6個「一分鐘」,成為孩子最好的導師
    陶行知說過:「教人要從小教起。陶行知是近代史上偉大的教育家。郭沫若曾這樣稱讚他:「兩千年前孔仲尼,兩千年後陶行知」。陶先生曾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今天,讓我們從陶行知先生的語錄中,尋找6個「一分鐘」,多給孩子一些愛和關注,教育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事業!
  • 大教育家陶行知十句關於教育的至理箴言,發人深思,絕對值得收藏
    我國5000年歷史,只有兩位可以被稱為「萬世師表」,第一位首當其衝便是孔子,第二位則是近代我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為我國教育事業奉獻一生,他的教育理論沿用至今,影響無數後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陶行知筆下的文字,句句發人深省,絕對值得我們收藏及牢記。
  • 教育家陶行知:每天6個「一分鐘」,讓家長成為孩子的導師
    郭沫若曾這樣評價過陶行知先生:「兩千年前孔仲尼,兩千年後陶行知」。陶行知老先生也確實擔得起這樣的讚美,他曾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所以對孩子來說,家庭教育依舊是很重要的。郭沫若先生提倡的「6個一分鐘」,也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一步。各位家長都可以試一試,每天只要六分鐘,讓你成為孩子最好的導師。
  • 知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論和方法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生活教育就是在現實生活中進行 ,生活中一切事物都是漲知識的好題材。「生活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也就是我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的意思。圖片來源於網絡陶行知認為學校裡教給學生的知識太少,並且與生活、社會相脫節,提出「社會即學校」的主張,這樣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材料會變得更多。
  • 陶行知成為真正的教育家,一個字貫穿始終
    也就是說,陶行知希望從這所學校走出來的學生勤動手、勤動腦,懂科學、愛藝術,有創造精神、願意為人民服務。陶行知還有一個願望,那就是致力於把曉莊試驗鄉村師範學校打造成「改造鄉村社會的中心」。所以很多從事教育事業的人都以陶行知為榜樣,立志做一兩件對社會、對教育有實在意義的事。陶行知的痴行痴言,表現在他對「行知」理論的躬身實踐上。
  • 戀愛就得當飯吃,大教育家陶行知給戀愛男女的七條建議
    這與我國近現代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愛國者陶行知先生有著直接聯繫。後世評價行知先生是「秀絕金陵第一聲,當時行知號知行。」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先生逝世,如今已經過去了70年,但是先生留給我們的那些今天看來依然先進的實踐和理念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這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就是陶行知先生。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縣人,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者,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之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陶行知先生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座豐碑。75年過去,深入學習他的生平事跡和教育思想,仍然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義。
  •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秘在於相信孩子
    後來我們聊得很開心,他說媽媽在家除了喋喋不休就是大吼大叫,根本就不聽他解釋,每次考試都是見面先問分數,考得不好不管在什麼地方都會發火。01教育的奧秘在於相信孩子陶行知說過: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秘在於相信孩子。
  • 教育學博士陶行知
    眾所周知,教育學中我們學習了大量的人物思想,其中不乏像陶行知這樣偉大的教育家。1915年遠赴美國留學,並且師從杜威,攻讀教育學博士。1917年為了祖國的發展,毅然決然回到中國進行教育改造。其後的時間裡,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為我國教育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他的改革也成為今天我們教師招聘考試的重要考點。在此,帶領各位小夥伴一同回顧有關陶行知的考點。
  • 陶行知:家長每天6個「一分鐘」,成為孩子最好的導師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人要從小教起。幼兒比如幼苗,培養得宜,方能發芽滋長,否則幼年受了損傷,即不夭折,也難成材。」教育要從小做起,從生活點滴做起,讓我們每天留出6個「一分鐘」,給孩子足夠的關愛、尊重和引導,幫助孩子成長!陶行知是近代史上偉大的教育家。郭沫若曾這樣稱讚他:「兩千年前孔仲尼,兩千年後陶行知」。
  • 陶行知給孩子發三顆糖,說三個理由,塑造三個行為,大教育家!
    今天說一個陶行知教育學生的故事。陶行知有一天,看見學校裡邊孩子打架,他說別打了,別打了,分開。分開以後,就跟那個大小孩講,說你去我的辦公室等我,被校長叫到辦公室了,都嚇死了,然後大小孩兒站那兒等著。陶行知進來一看,大孩子站在那兒。他拿一顆糖,給你顆糖。他說為什麼,說獎勵你,我讓你到辦公室來等我,你就來等我,說明你心中有我這個校長,懂得尊敬師長,很好,拿著。拿著一顆糖,然後那孩子說謝謝校長。然後校長接著問,說再獎勵一顆糖。為什麼?
  • 陶行知給孩子發三顆糖,說三個理由,塑造三個行為,大教育家
    今天說一個陶行知教育學生的故事。陶行知有一天,看見學校裡邊孩子打架,他說別打了,別打了,分開。陶行知進來一看,大孩子站在那兒。他拿一顆糖,給你顆糖。他說為什麼,說獎勵你,我讓你到辦公室來等我,你就來等我,說明你心中有我這個校長,懂得尊敬師長,很好,拿著。拿著一顆糖,然後那孩子說謝謝校長。然後校長接著問,說再獎勵一顆糖。為什麼?說我剛剛去調查了一下,你為什麼打那個小傢伙呢,因為他欺負女同學。所以,你這個行為叫見義勇為。見義勇為值得獎勵,來,拿著這顆糖。
  • 杜威與陶行知教育思想對比
    教師招聘考試中人物的教育思想一直都是相對困難的部分,常考判斷題以及單選題、多選題,同學們容易將杜威的教育思想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混淆,讓同學們感覺難以把握,因此在這裡就為同學們梳理杜威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 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我們中國著名的教育家,他曾被毛主席評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郭沫若也曾說「兩千年前的孔仲尼,兩千年後的陶行知」,宋慶齡更是評價他為「萬世師表」。通過眾多名人對陶行知先生的評價,我們也可以知道,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對我們國家有著深遠的影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豐富,這裡我們先選擇陶行知先生核心思想理論進行介紹。現在讓我們走進大教育家的知識世界。
  • 陶行知——和他的教育理想國,記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本名陶文濬,因有感於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改名陶知行,後改名陶行知。陶行知出生在一個貧寒的教師之家,兒時曾在鄰家祠堂玩耍,看見廳堂牆上掛著對聯,便坐在地上臨摹起來,被鄰村秀才方庶鹹看見,免費為其開蒙,後入家鄉蒙童館就讀。1908年考入杭州廣濟醫學堂,1909年考入南京匯文書院。
  • 教育家陶行知言論,和孩子相處應該把握的六個關鍵點
    教育家陶行知言論,和孩子相處應該把握的六個關鍵點教育家陶行知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1.傾聽陶行知說:「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為小孩小2.示愛陶行知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不可輕視小孩子的情感,用自己的行動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關懷。3.參與陶行知說:「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共同去完成一些事情,讓孩子去參與一些事情,知識、能力、品質就都跟著來了,讓孩子除了學習什麼也不做,就是毀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