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就得當飯吃,大教育家陶行知給戀愛男女的七條建議

2021-02-12 新浪讀書


編者按:很多學校校訓中都有「知行」二字,大家一定不陌生。這與我國近現代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愛國者陶行知先生有著直接聯繫。後世評價行知先生是「秀絕金陵第一聲,當時行知號知行。」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先生逝世,如今已經過去了70年,但是先生留給我們的那些今天看來依然先進的實踐和理念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陶行知紀念館

陶行知先生畢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對我國教育的現代化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他在給哥大師範學院院長的信中寫道「我終生唯一的目標是通過教育而非經由軍事革命,創造一個民主國家。

他有這樣一則教育學生的故事:有一個男生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長陶行知發現制止後,命令他放學時到校長室去。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男生早已等著挨訓了。可是陶行知卻笑著掏出一顆糖果送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裡,而我卻遲到了。」男生接過糖果。隨後陶行知高興地又掏出第二顆糖果放到他的手裡,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我不讓你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你。」男生驚訝地看著陶行知。這時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糖果塞到男生手裡,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男生感動極了,他流著眼淚後悔地喊道:「陶校長,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同學……」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顆糖果遞過來,說:「為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沒有多的糖果了,我們的談話也可以結束了。」


陶行知書法

他不僅創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而且進行了大量教育實踐。細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創新猶如一根金錢,貫串於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個部分。

這位大教育家在戀愛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論,說起戀愛也是一點都不含糊。

(本文轉載自北京大學出版社(ID:pku-press),已授權)


來自插畫師 覓圖小博

談戀愛這件事不大不小,方式正確甜蜜無比天天都是情人節,方式不當傷筋動骨吵架吵出腦震蕩。


看得太重不瀟灑,顯得格局太小;看得太輕不沉穩,顯得專一不夠;太想結婚了,說你幼稚,欠缺考慮;不想結婚,說你無賴,耍流氓不負責。

打電話太多粘人,打電話太少冷漠;掙錢少了不能承擔幸福的責任,掙錢多了愛情又不是拿錢買來的;

總之,戀愛這種事情除了愛和合適,你還真的需要明白一些方法和原則。讓我們看看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怎麼看戀愛這個讓人抓心撓肺的東西。

陶先生在重慶辦育才學校,一位有音樂才能的學生年齡不大便開始談戀愛,為此,陶行知寫信勸他道:「聽說你在學業未成之時已經喝著愛之酒,這種酒是比喝Thallium Acetate 所能起的反應還要十倍厲害,甚至於百倍厲害,不但是你預料所不及,而且連做夢也夢想不到。為著你的前途,為著音樂教育的前途,我希望你把這個問題,延遲到Mozart的發生問題的年齡吧。如果你甘心情願毀滅你的可能的光明前途,那一切愛護你的人,將會集中起來做一個集體的老Mozart。」

這位學生聽取了陶校長生動而又誠懇的勸告,後來在音樂上很有造詣。


來自插畫師 奔跑的麵包

陶行知1930年代創辦工學團時,一天有位小先生對他說:「陶先生!我有一件要緊的事告訴您,有些人戀愛當飯吃,必須整頓!」不料陶先生卻答道:「戀愛當飯吃,我不反對。」小先生以為陶先生在開玩笑,陶先生接著反問:「你一天吃幾餐飯?每餐花幾分鐘?……吃完了飯,求學做事是不是格外有力量?……假使每一個青年每天只花三十分鐘在戀愛上面,求學做事又格外的有力量,那不是成了一個很有希望的青年嗎?戀愛當飯吃有什麼可以反對的啊!

至此那小先生方才領悟到陶先生的話意。原來,陶先生認為:「愛通過阻力給我們熱,愛通過信仰給我們力量;但願熱溶化人間的隔閡,光明吞掉社會黑暗,力量拿出來於自由平等的社會和幸福進步的世界之創造。」


來自插畫師 Ain銀

陶先生明確反對戀愛至上主義,對那些「一天到晚的幹戀愛,什麼事也不高興做」的人,他寫了首題為《戀愛至上主義者小影》的詩:「吃飯睡覺不高興,讀書做事不起勁;千勸萬勸不肯聽,一封來信救了命!」

諷刺他們:「丈夫面前,哎喲母媽。姊妹面前,嘻嘻哈哈,情人面前『親愛的啊!』」陶先生說:「這種自命為戀愛至上主義者,其實他們是把戀愛當作大煙抽!在我們的隊伍裡,把戀愛當作大煙抽的人是沒有地位的。」

為了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戀愛觀,1936年陶行知專門寫了《寫給青年鬥士們》的詩:「莫說你愛我,莫說我愛你,碰到一塊來,大家歡歡喜喜的,為民族大眾的解放,出一點兒主意,努一點兒力;就是這樣吧,已夠甜蜜!」


來自插畫師 Ain銀

陶先生一貫倡導「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婚戀上,他也極力主張要真情實意。

他曾寫了首題為《假人》的詩,其中四、五兩節為:「假夫妻:假夫妻,貌合心已離。老婆偷漢子,丈夫打野雞。假情人:假情人,丟手成路人,遇著新路人,又成意中人。」

陶先生認為:「友婚之要旨在唯朋友可以成夫妻,夫妻必須是朋友,不能做朋友的人必不可做夫妻,決不是隨隨便便的亂交,古人勸交益友,是必擇益友結夫妻,才是幸福。」並將此意寫成詩:「(一)朋友成夫妻,夫妻亦朋友。自然還自在,與愛一樣久。(二)自己的命運,操在自己手。恩情深似海,人非人所有。(三)寄語好朋友,依偎不可久。久則有倦意,吹毛而見醜。(四)滾滾揚子江,載人東與西。多少親骨肉,相知因別離?(五)看彼淺淡水,自是長長流。有愛來不盡,莫戀去無休。」


來自插畫師 奔跑的麵包

早在金陵大學上學時,陶行知就提出反對一夫多妻的封建習俗,並在他所辦的《金陵光》校刊發表題為《一夫多妻之惡結果》的文章,指出一夫多妻傷平等、損親愛、侵自由、曠夫怨女、反動罪惡;滋生罪惡、殘身弱種、塞智蔽聰、廢時失業、傷財破產,於社會國家有害無益。後來他又寫了首《一夫一妻》的詩教育青年朋友,詩曰:「一夫一妻,家庭合理,沒有妒嫉,歡歡喜喜。嫁給人家做妾,好比活埋地獄裡。如果甘心情願,便算自己無恥。倘是父母強迫,就該反抗到底。

來自插畫師 Ain銀

針對當時社會上「有許多青年對於愛人大有韓信將兵,多多益善之勢,終日在醋缸、糞坑、毒氣房裡流連,把國也忘了,學問也忘了,事業也忘了,生命也忘了,弄得身敗名裂,悔之無及」,陶先生寫了篇《愛之三字經》,勸告全國的青年朋友,「幸福只在專愛裡!」這篇三字經道:「愛之酒,甜而苦。兩人喝,是甘露。三人喝,酸如醋。隨便喝,毒中毒。我寫這三字經兒,人人都要讀得熟。」


來自插畫師 Ain銀

1923年陶行知曾作了一首題為《愛》的詩道:「(一)他如果不來,誰也不能叫他來;他如果來了,誰也不能叫他去。(二)本來是有的,不用討而給;本來是有的,不用送而愛。(三)他來,我不知道他從哪兒來;他去,我不知道他往哪兒去。」這首詩表明他認為愛是一種自然迸發出的情感。

1931年陸靜山先生結婚時陶先生給的賀詞即是:「我愛的是鄉下姑娘,怕的是摩登小姐。我敬的是赤腳先生,厭的是花花少爺。我們在人生的大海裡遇著了,恩情好似魚與水。喜雀一聲報喜信,三杯美酒快到嘴。」這首詩洋溢著自然風情。

後來所寫的詩《愛的播音》更從各方面集中地體現了這一思想,詩曰:「(一)我年四十二,人猜二十四,本想做聖賢,心動好幾次。(二)動心還了得!提刀趕心賊。趕去又回來,死戰到天黑。(三)狂風暴雨下,禱告問上帝。上帝不管事,無奈到雞啼。(四)披衣出門去,要把愛人捉。愛人有愛人,我來成三角。(五)跳出一三角,又來一三角,不願奪人愛,此心何所託?(六)去來東海邊,想想死不得,歌德提醒我,替死造維特。(七)雖像阿悲拉,放心哀露意。我不做和尚,不逼你為尼。(八)不用人推薦,不用寄像片。最好自己來,或我去拜見。(九)莫擦巴黎粉,唇膏更不要。不是我古板,染著給人笑。(十)若穿高跟鞋,脫下要趕快,遇著革命孩,動手莫見怪。(十一)我是自由人,願得自由友,你不是我的,我非你所有。(十二)大眾在左廂,小孩坐中央,你若不篡位,萬事好商量。(十三)話多討人厭,談心等見面。現在問一問,可有別條件?(十四)有,有,有,一要野蠻,文明種子弱。二要健康,不用吃補藥。三要貧窮,繁華不羨慕。四要聰明,不限定上過學。五要有志,大官太太不想做。」一種自由、自然的擇愛觀躍然紙上。


來自插畫師 覓圖小博

儲朝暉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即將上市  

經授權發布

本書從多個角度還原陶行知的為學、育人生涯,填補國內相關研究空白,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有關民國教育以及陶先生事跡和思想的內容,這本書不容錯過~

相關焦點

  • 戀愛就得當飯吃,教育家陶行知給戀愛男女的七條建議
    打電話太多粘人,打電話太少冷漠;掙錢少了不能承擔幸福的責任,掙錢多了愛情又不是拿錢買來的;總之,戀愛這種事情除了愛和合適,你還真的需要明白一些方法和原則。讓我們看看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怎麼看戀愛這個讓人抓心撓肺的東西。
  • 學習陶行知,追求教育家辦學
    我是華中師範大學歷史系的學生,畢業後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編輯《陶行知全集》,應出版社要求編輯了好幾年,其間逐漸對陶行知有了一些學習和研究,主要的體會有以下三點:由平凡到偉大的成長之路陶行知的故事是現代中國的經典故事,常說又常新。陶行知是中國農村的孩子、農民的兒子,1891年出生在安徽歙縣。
  • 陶行知成為真正的教育家,一個字貫穿始終
    陶行知的痴心痴情,表現在平民教育上。他辦教育的平民立場,難能可貴,不僅在那時候有意義,到今天仍閃爍著光芒。教育為誰?辦學校是為了誰?陶行知就像一盞燈,照亮教育前行的路。比如他創辦曉莊試驗鄉村師範學校時,定下四條培養目標:「要養成農人的身手;要養成科學家的頭腦;要養成藝術家的興味;要養成社會改造家的精神和熱心。」
  • 教育家陶行知的個人經歷及思想小結
    陶行知,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更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民教育家。其寶貴的教育思想,不僅推動了當時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於當今這個時代而言,依舊有著十分寶貴的思想借鑑價值。陶行知出生於晚清時代,他見證了清朝的衰亡,也在紛亂的戰火中理解著人民的疾苦,感悟到教育的力量對人們精神層面的撼動要遠遠比肉體的醫治更為重要。
  • 大教育家陶行知十句關於教育的至理箴言,發人深思,絕對值得收藏
    我國5000年歷史,只有兩位可以被稱為「萬世師表」,第一位首當其衝便是孔子,第二位則是近代我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陶行知為我國教育事業奉獻一生,他的教育理論沿用至今,影響無數後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陶行知筆下的文字,句句發人深省,絕對值得我們收藏及牢記。
  • 教育家陶行知的驚人之論:教育就像餵雞(深度好文)
    :教育就像餵雞(深度好文)【教育君語】看看陶行知先生的這些經典案例,我們確實得好好反思一下:教育是什麼?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漢大學演講。他走向講臺,不慌不忙地從箱子裡拿出一隻大公雞。臺下的聽眾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幹什麼。陶先生從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後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雞隻叫不吃。
  •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這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就是陶行知先生。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縣人,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者,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之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陶行知先生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座豐碑。75年過去,深入學習他的生平事跡和教育思想,仍然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義。
  • 知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論和方法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生活教育就是在現實生活中進行 ,生活中一切事物都是漲知識的好題材。「生活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也就是我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的意思。圖片來源於網絡陶行知認為學校裡教給學生的知識太少,並且與生活、社會相脫節,提出「社會即學校」的主張,這樣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材料會變得更多。
  • 陶行知——和他的教育理想國,記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本名陶文濬,因有感於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改名陶知行,後改名陶行知。陶行知出生在一個貧寒的教師之家,兒時曾在鄰家祠堂玩耍,看見廳堂牆上掛著對聯,便坐在地上臨摹起來,被鄰村秀才方庶鹹看見,免費為其開蒙,後入家鄉蒙童館就讀。1908年考入杭州廣濟醫學堂,1909年考入南京匯文書院。
  •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父母做到這三點,對教育好孩子很重要
    這句話是陶行知先生所說。陶行知先生是近代史上偉大的教育家。郭沫若曾這樣稱讚他:「兩千年前孔仲尼,兩千年後陶行知」。作為父母,從這個偉大的教育家的幾個教育小故事和教育名言中,也許能得到啟發和借鑑,以便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 《二十不惑》再現家庭教育隱憂,大教育家陶行知說過這樣的話
    教育家陶行知雖然逝世74周年,但是在過去的年代,他就已經有了非常現代化的教育理念。陶行知老先生提倡不僅從書本中獲得知識,也要從行動中獲得知識,再用知識去指導行動。如此反覆,才能算是一個健全和優秀的教育。千教萬教,教人求真陶行知在教育中,採取的是「賞識」策略,打破了常規的教育,讓孩子在錯誤中學會自我認知。
  • 陶行知一生公私分明
    原標題:陶行知一生公私分明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一生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 陶行知在工作中經常告誡支配公款和管理財務的工作人員要「點滴為公」。育才學校所有經費都是他爭取及募捐得來,但他從不為辦私事花一分錢,就算一些因公應酬也堅持自己開支。有一次,周恩來和鄧穎超到育才學校檢查指導,陶行知招待他們吃飯。第二天,他告訴財務人員:「昨天請客一切費用,連酒菜飯食,滑竿船錢,都開在我的暫記帳上,並請立即清算,以便照付。學校經費不宜動用一文。」 為了工作方便,陶行知為自己縫製了一件「工作服」:上衣有兩個專用口袋,一個放公款,一個放私款。
  • 邱滋培:陶行知擇業觀的啟示 | 行知縱橫
    」優秀獎獲得者,策劃圖書《愛要大聲說出來》獲成都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給老師和家長的建議》。陶行知先生是教育家,也是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在他辦學、教學,創新、實踐的過程中做出了諸多嘗試,尤其是在貢獻社會、服務社會的抉擇方面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人生為一大事來,丈夫志在探新地」「治學不求富,讀書不求官」就充分體現了他的擇業態度。「大事」是從個人角度提出,同時結合了個人需要、社會需要、國家需要。
  • 教育家陶行知:家長每天6個「一分鐘」,成為孩子最好的導師
    陶行知說過:「教人要從小教起。陶行知是近代史上偉大的教育家。郭沫若曾這樣稱讚他:「兩千年前孔仲尼,兩千年後陶行知」。陶先生曾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今天,讓我們從陶行知先生的語錄中,尋找6個「一分鐘」,多給孩子一些愛和關注,教育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事業!
  • 陶行知給孩子發三顆糖,說三個理由,塑造三個行為,大教育家!
    今天說一個陶行知教育學生的故事。陶行知有一天,看見學校裡邊孩子打架,他說別打了,別打了,分開。分開以後,就跟那個大小孩講,說你去我的辦公室等我,被校長叫到辦公室了,都嚇死了,然後大小孩兒站那兒等著。陶行知進來一看,大孩子站在那兒。他拿一顆糖,給你顆糖。他說為什麼,說獎勵你,我讓你到辦公室來等我,你就來等我,說明你心中有我這個校長,懂得尊敬師長,很好,拿著。拿著一顆糖,然後那孩子說謝謝校長。然後校長接著問,說再獎勵一顆糖。為什麼?
  • 陶行知給孩子發三顆糖,說三個理由,塑造三個行為,大教育家
    今天說一個陶行知教育學生的故事。陶行知有一天,看見學校裡邊孩子打架,他說別打了,別打了,分開。陶行知進來一看,大孩子站在那兒。他拿一顆糖,給你顆糖。他說為什麼,說獎勵你,我讓你到辦公室來等我,你就來等我,說明你心中有我這個校長,懂得尊敬師長,很好,拿著。拿著一顆糖,然後那孩子說謝謝校長。然後校長接著問,說再獎勵一顆糖。為什麼?說我剛剛去調查了一下,你為什麼打那個小傢伙呢,因為他欺負女同學。所以,你這個行為叫見義勇為。見義勇為值得獎勵,來,拿著這顆糖。
  •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方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我國教育現代化的領軍者,在現代中國以及全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毛澤東說他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宋慶齡褒稱他「萬世師表」,郭沫若言「兩千年前孔仲尼,兩千年後陶行知」,是能與教師鼻祖孔子相提並論的「大哉陶子」。
  • 徽州古城的陶行知紀念館,被譽為萬世師表,「行知」名字的由來
    陶行知於1891年出生在歙縣黃潭源村,是當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卓越的民主主義戰士、偉大的愛國者、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為了紀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現有安徽歙縣、江蘇南京、上海等三處陶行知紀念館。廳堂上枋是宋慶齡親筆題寫的「萬世師表」匾額,前面兩根獻柱上鐫刻的是郭沫若手書的陶行知遺教:「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兩邊書屏雕刻著陶行知的名言。
  • 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我們中國著名的教育家,他曾被毛主席評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郭沫若也曾說「兩千年前的孔仲尼,兩千年後的陶行知」,宋慶齡更是評價他為「萬世師表」。通過眾多名人對陶行知先生的評價,我們也可以知道,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對我們國家有著深遠的影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豐富,這裡我們先選擇陶行知先生核心思想理論進行介紹。現在讓我們走進大教育家的知識世界。
  • 教育學博士陶行知
    眾所周知,教育學中我們學習了大量的人物思想,其中不乏像陶行知這樣偉大的教育家。1915年遠赴美國留學,並且師從杜威,攻讀教育學博士。1917年為了祖國的發展,毅然決然回到中國進行教育改造。其後的時間裡,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為我國教育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他的改革也成為今天我們教師招聘考試的重要考點。在此,帶領各位小夥伴一同回顧有關陶行知的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