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疼痛是痛風急性發作時的典型症狀。患者通常在無任何先兆的夜晚或凌晨關節劇痛而驚醒,痛如刀割,而且疼痛在24到48小時內就會達到最高峰。如果不及時用藥中止關節的痛風症狀,患者很難無法忍受這種疼痛的折磨。目前臨床上常用於痛風止痛的藥物有秋水仙鹼、非甾體抗炎藥、糖皮質激素,和其他止痛藥一樣,上述藥物也有明顯的副作用,長期或大量使用會損傷人體的肝腎、消化道等器官,或者引發其他的慢性疾病。
中藥外用,是我國勞動人民幾千年來在與疾病的鬥爭中總結出來的一套獨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療疾病的方法。它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將中草藥施以皮膚、孔竅、腧穴及病變局部等部位,以發揮其疏通筋絡、調和氣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使失去平衡的臟腑陰陽得以重新調整和改善,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因藥物直接作用於患處,故作用迅速,且不需口服,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小,為患者樂於接受,故能千載不衰。接下來,我們將介紹幾則中藥外用治療急性痛風的小驗方。
一、中藥外敷
1、芙黃膏,源自江蘇省南通市中醫院經驗方
組成:芙蓉葉、生大黃、赤小豆各等份
功效:清熱除溼,活血消腫
用法:以上藥物共研細末,按4:6比例加入凡士林,調膏外敷患處
臨床觀察:研究人員將56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病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僅採用秋水仙鹼口服,治療組採用芙黃膏外敷聯合四妙湯加味口服。一周後,治療組總有效率達96.4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8.57%,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表明芙黃膏外敷聯合四妙湯加味口服,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2、金黃膏,源自明代中醫大家陳實功所著的《外科正宗》
組成:薑黃、大黃、黃柏、蒼朮、厚樸、陳皮、甘草、生天南星、白芷、天花粉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用法:外敷面積大於腫脹範圍1釐米,厚度約3釐米,每日1次
臨床觀察:研究人員將90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分為兩組,各45例,對照組口服秋水仙鹼或非甾體抗炎藥,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金黃膏外敷。一周後,治療組的腫脹緩解程度、疼痛指數及壓痛指數方面均優於對照組,兩組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表明金黃膏能更好地改善痛風急性發作時關節紅腫熱痛的症狀,使痛風炎症更易於緩解或消散。
二、中藥燻洗
1、清熱祛溼舒筋外洗方,源自廣東省中醫院經驗方
組成:大黃、寬筋藤、海桐皮、威靈仙、萆薢、透骨消、黑老虎、千斤拔各30克,半楓荷90克,兩面針60克,紅花15克
適應症:溼熱型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期
用法:以上藥物加水約3000毫升,先浸泡40分鐘,煎煮至持續煮沸15分鐘後熄火,藥液倒入盆或桶中,待其溫度降至35到40攝氏度時,將患肢沒入藥液中浸泡,並用毛巾浸透藥液擦洗患處,每次30分鐘,每日2次,早晚各1次。
2、舒筋活血洗劑,源自深圳市中醫院經驗方
組成:川紅花10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川牛膝15克,大黃20克,莪朮15克,三稜15克,艾葉15克,海桐皮30克,威靈仙15克,桂枝10克
適應症: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期
用法:上藥加水煮10分鐘後倒入盆中,藥液總量以能完全浸泡患處關節為宜。藥水溫度降至50到70攝氏度時,將洗淨之患肢置於燻洗架上,用浴巾將盆將肢體圍住,使藥液蒸氣燻洗患處。每次燻洗20到30分鐘,每日2次,1周為一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