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店鋪招牌不宜採取統一樣式。能否告別「殯葬一條街」?
喬志峰
北京擬出臺規範:同一街區店鋪招牌不宜採取統一樣式。
自主設計、體現文化內涵、有特色……為了避免商業街區的匾額標識「千店一面」,北京要為商業街區的店鋪招牌「立新規」了。市城市管理委會同市商務局制定的《北京市商業街區店鋪招牌設置規範(試行)》開始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按照正在徵求意見的新規範,店鋪招牌將由設置人自主設計,除了要體現企業文化內涵,還要有「特色」。新規範特別明確提出,同一街區內的店鋪招牌不宜採取統一樣式、統一色彩、統一字體等同質化方式設置。(9月30日北京日報)
期待北京這個「店鋪招牌設置規範」能夠早日通過、早日實施。
之前,不少地方都曾對商業街店鋪招牌實施統一樣式、統一色彩、統一字體等同質化方式設置,以至於「千店一面」,整條街都是一模一樣的招牌,單調乏味、缺乏美感,讓逛街的遊客一頭霧水、找不著北,分不清店鋪的經營項目,更發現不了自己想要的特色產品、特色服務。
並且,一些地方所謂的「統一樣式、統一色彩、統一字體」,往往設計粗糙、樣式醜陋,有的甚至還有違常識、有悖社會的普遍審美規律,產生了觀之可厭、觀之可怕的荒唐效果。
比如最常見的「黑白配」殯葬風格,得到了不少地方相關部門的青睞,一時間,「黑底白字」招牌大行其道。
今年6月14日,西安市蓮湖區四府街上的黑底白字門頭已經全部被更換。此前,這裡因黑白兩色的統一門頭,被網友戲稱「殯葬一條街」、「很瘮人」。一位商鋪店主告訴@每日經濟新聞 ,媒體曝光後,6月11日下午,相關部門已經組織人員對黑底白字門頭進行了更換,第二天早上全部更換完畢。店家稱,「這已經是近一個多月時間第三次更換門頭,有的只用了一天就被換掉。」
類似的「殯葬一條街」,並非西安獨創。之前,很多地方都出現過,隨便到網上搜一搜,就能找到一大堆,就連號稱「國際大都市」的上海也不能免俗。去年,有網友發帖吐槽,上海市靜安區常德路的店鋪招牌整體被換成了黑底白字,有網友吐槽是「墓地風格」。很快,@上海靜安 回應:因區工人文化宮在外立面整治過程中,對店招店牌設計的顏色搭配考慮不夠周全,已責成整改。
就連此次出臺規範的北京,之前也不能免俗。在管理實踐中,北京街頭也曾出現過一批「千店一面」的店鋪匾額標識。一條街上,每家店鋪門口懸掛的匾額店名,不光樣式一致,連色彩、字體都一模一樣,讓人一時摸不著店門。
為此,部分北京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和商業經營者反映,規範對商業街區的牌匾標識設置管理尺度過嚴,不利於營造商業氛圍,希望能夠結合商業街區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商業街區牌匾標識的設置要求。由此,才催生了新管理規範的制訂,「同一街區店鋪招牌不宜採取統一樣式」這樣更科學、更合理的規定得以出臺。
店鋪招牌自主設計,既是店鋪和企業個性和創造力的體現,也能夠豐富街區形象和文化。只要不佔用公共空間、不影響公共利益、不違反廣告法規,就應當給予其充分的自主設計權。百花齊放、爭奇鬥豔,才是正常的審美和城市的美感。
為什麼那麼多地方,都喜歡統一店鋪招牌?一是習慣了行政命令和強制手段,腦袋一拍、措施出臺,不顧實際情況,不顧企業和消費者感受也要強行推進;二是審美能力缺失,武斷地將「豐富多彩」歸結於「雜亂無章」,認為只有「整齊劃一」才順眼、才「正能量」。
還有非常現實的考量,那就是背後很可能隱藏著利益勾兌。統一招牌,就要將原有的個性招牌拆除,換成統一的樣式。這一拆一建,會產生不菲的費用,裡邊就有了進行操作的空間。不妨查一查:那些強力推進招牌統一的地方,更換招牌的費用是多少?由誰來出?工程的承包者是誰,有什麼「社會關係」,賺了多少錢,有沒有其他人從中分一杯羹?
不少「殯葬一條街」式街區的發展路徑,都如出一轍:相關部門強制統一門頭——店家和消費者怨聲載道——媒體曝光、輿論譁然批評如潮——糾正錯誤再次更換門頭。糟蹋錢財不說,也將人折騰得不輕。
現在,北京明確提出「店鋪招牌不宜採取統一樣式」,既是城市管理的進步,也是管理者觀念的開放和進步。能否告別「殯葬一條街」式的審美和做法,還有待實踐檢驗。另外,除了北京,還有多少其他地方需要糾偏?不妨都來學習一下北京出臺的新規範,拿出更科學的城市管理思路和態度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