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殯葬風」店鋪招牌惹爭議 別讓審美缺失造成街道「毀容 」

2020-12-20 央視網新聞

近日,有網友拍攝了靜安區常德路街面招牌設計,在網絡上引起了議論。隨後有自媒體發表了相關文章,引起了網民討論。其後@上海靜安 發布「關於常德路店招店牌設計引起部分網民關注議論的回覆」,對此事作出回應。回應指出,對於常德路招牌的設計引起部分網民議論,靜安區總工會對此高度重視,經現場核實了解,該區工人文化宮在外立面整治過程中,對店招店牌設計的顏色搭配考慮不夠周全。靜安區表示,誠懇接受網友意見,並責成區工人文化宮及時整改。

常德路店招店牌為何引起人們如此大的爭議?被人們詬病的最大槽點是這個整齊劃一的店招店牌色彩設計令人不禁浮想聯翩。作為店鋪文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首先它既要符合大眾的審美要求,也要突出店鋪主人的藝術匠心和店鋪傳達的商業主旨。而世界各地的店招店牌也因其各自文化的不同展示出其獨有的風格和藝術魅力,成為街頭文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如今,許多城市為了規範市容市貌,進行了規範統一管理,尤其是一些特色城鎮,比如烏鎮就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築屋,水鎮一體,組織起水閣、橋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獨具江南韻味的建築因素,而街上的店鋪招牌也基本上和建築風格融為一體,具有一種江南水鄉獨特的文化韻味。而其他城鎮也基本按照地域特色和區域經濟特點去規劃城鎮建設,在街道店面的招牌風格上也基本遵循大致統一的基調,然後通過個體店鋪字體的顏色,燈飾廣告等其他元素,讓各個店鋪擁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和趣味。這樣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

也許有人會說現在好多城市都開展文明創新,整齊劃一。乍一看確實挺好的,但是作為商鋪來說招牌是什麼?是代表一個店鋪的品牌文化,更是一家店鋪的臉面。一張好看的臉都會讓人有衝動想親近,更想一探究竟,更何況這些店鋪,不光賣產品,也賣品位和格調,裝修上別具一格的店鋪勢必會更加吸引人們的關注。七分賣產品,三分靠營銷。試想一下,如果一條街布滿了餐廳,你想吃個飯,如何在眾多店鋪中做出選擇?什麼樣的店鋪會吸引你,讓你過目不忘?店鋪特色往往會成為你駐足和選擇的優先條件。

所以當進行整齊劃一的市政規劃時,也應該考慮一些實際情況,在統一的大前提下進行必要的微調,以突出各自的特點和特色。什麼是商業街?首先要有商業氣息,而商業氣息最直接的感受之一就是玲琅滿目五顏六色的商業招牌,如今對街道清一色一刀切,即使設計得再有創意和美感,如果都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那勢必也會讓人產生審美疲勞,對於這個街道而言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靈魂。(央視網評論員 劉波)

相關焦點

  • 北京:店鋪招牌不宜採取統一樣式。能否告別「殯葬一條街」?
    北京:店鋪招牌不宜採取統一樣式。能否告別「殯葬一條街」?喬志峰北京擬出臺規範:同一街區店鋪招牌不宜採取統一樣式。之前,很多地方都出現過,隨便到網上搜一搜,就能找到一大堆,就連號稱「國際大都市」的上海也不能免俗。去年,有網友發帖吐槽,上海市靜安區常德路的店鋪招牌整體被換成了黑底白字,有網友吐槽是「墓地風格」。很快,@上海靜安 回應:因區工人文化宮在外立面整治過程中,對店招店牌設計的顏色搭配考慮不夠周全,已責成整改。就連此次出臺規範的北京,之前也不能免俗。
  • 黑底「殯葬門頭」,對餐飲業的打擊比漲房租更致命
    說到讓人印象深刻的店面門頭,一定會在腦海中閃現的便是香港街頭的霓虹招牌。不論是去過香港旅遊還是從港片中得知,滿是霓虹招牌的街道定會成為定格中的一幀,香港街邊的霓虹招牌成也逐漸為彰顯香港特色的元素之一。然而從去年年初開始,「殯葬門頭」成為另一些城市引起關注的話題。比如上海靜安區常德街與西安蓮湖區的四府街白底黑字以及黑底白字的招牌引得市民與網友紛紛吐槽,一條街上十幾家門店都為一模一樣的門頭,黑白色調的搭配讓整條街看起來有些死氣沉沉,於是有人稱之為「殯葬一條街」。
  • 西安小店統一被掛「靈堂風」招牌,我的門頭誰做主?
    昆明西安鬧的這齣「靈堂風」也不是新鮮笑話。上海、鄭州、武漢多個城市也曾出現過「靈堂風」(清明風)招牌,在網友熱烈嘲諷中匆忙變臉。用什麼樣的店鋪招牌,應當是店鋪自己依法申請實施的合法權利。即便是政府出錢,未經商家同意,或者強迫商家同意,以「統一門頭」取代商家的申請者、設置者角色,有違法之嫌。
  • 招牌:街道的眼睛,城市的詩
    熱鬧的時候,冷清的時候,招牌都架在街道的一隅。自買賣之風興起,招牌靜默無聲,卻見證著街道的繁榮更迭。「酒香不怕巷子深」,背後自有酒旗招搖在外的功勞。人們接收得到招牌傳遞的信息,但卻未曾留意招牌——一座城市街道風景的完整組成。招牌,街道的意象中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招牌,莫過於酒旗、幌子。
  • 霓虹燈曾代表燈紅酒綠而沒落,重獲新生後給全國的統一招牌上課
    上海的南京東路,每當夜幕降臨,五彩斑斕的霓虹燈就會悄然亮起,讓白天裡「素麵朝天」的街道仿佛經過「濃妝豔抹」般煥然一新。誕生於上世紀的霓虹燈招牌已經走過了百年,在中國,它們曾經作為資產階級的產物被砸毀,隨著改革開發後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霓虹燈在南京東路重新煥發生機,繼續為上海的夜景添加奪目的色彩。
  • 招牌統一樣式,警惕城市審美形式主義
    來源:錢江晚報據北京頭條報導,3月24日,有網友發帖稱,上海市靜安區某街道路邊店鋪被整體換成了白字黑底的門市招牌。這一整改,確實讓街道「統一形象」,但氣氛似乎凝重了許多,被網友吐槽是「墓地風格」。為了提升所謂的市容市貌,就不顧實際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整齊劃一,給整條街道的門店穿上統一服飾,這顯然是不做調研的拍腦殼的決策。事實上,通過統一招牌樣式來達到視覺上的整潔、美觀,這麼做的意義其實並不大,反而會弄巧成拙。招牌是街道「煙火人氣」的重要體現,更是一條街道、一座城市的重要標識,它在很大程度上標誌著這片區域的商業繁榮的程度,承載了其人文底蘊。
  • 同一街區店鋪招牌不宜採取統一樣式:是經濟復甦的急需
    青鋒一些城市要求沿街商鋪統一招牌,更有地方將店鋪招牌搞成黑底白字,一時間曾經成為不少網友吐槽的對象。現在好了,這種要求城市沿街店鋪統一樣式的要求,要在首都北京被改變。依據已有的規範,北京街頭也曾出現過一批「千店一面」的店鋪匾額標識。據稱,一條街上,每家店鋪門口懸掛的匾額店名,不光樣式一致,連色彩、字體都一模一樣。估計不少人一看到這樣的沿街店鋪,都會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 巨鹿路、南昌路、東平路…看看店牌,就知道上海人審美眼光有多高
    原標題:巨鹿路、南昌路、東平路…看看特色馬路上的店招店牌,就知道上海人審美眼光有多高招牌下方又用英文寫了「絲綢之路美食」,難道這裡面還有好吃的?  再往前走幾步,哪家店鋪的招牌那麼粉嫩,連外牆的磚縫也都塗成了粉紅色。店外豎著的粉紅色招牌寫的是「Cherry Pepsi」,難不成賣的是櫻桃口味的百事可樂的?不如進去看看吧……
  • 西安統一招牌,醜死了
    比如這一回,西安蓮湖區四府街剛剛給街上店面「統一門頭」,有十幾家相連店鋪的門頭招牌寬度相同,全部黑底白字,6月11日被媒體曝光,戲稱為「殯葬一條街」。很快,6月14日當地相關部門就把門頭全換了。商戶反映,這是一個多月來第三次更換門口,「有的只用了一天就被換掉」。這是不新鮮的怪事。
  • 臨邑深化殯葬改革,倡導喪事簡辦——建公益骨灰堂 育文明殯葬風
    4月1日,在臨邑縣邢侗街道北街村公益性骨灰堂內,管理員李樹英一邊整理衛生,一邊告訴記者,北街村的公益性骨灰堂自2008年建成後,目前已經存放了130餘位逝者的骨灰。北街村地處縣城以北,共有300餘戶1200多名村民,近年來由於城市建設,土地面積逐年縮減。「按以往喪葬舊俗,老人去世後需要入土封墳頭,墳頭越大,人丁越興旺。
  • 「香港招牌」承載老香港文化 細說你不知道的招牌大小事
    【香港招牌】承載老香港文化 細說你不知道的招牌大小事除了霓虹燈招牌外,還有手寫字招牌也是香港重要的文化產物。現今店家大多採用計算機字形的設計,手寫字型的招牌隨著陳舊而漸漸消失於街道上,為了保存香港的招牌文化,作者著下這書,好好紀錄了香港傳統招牌的製作、禁忌、字體、顏色等等鮮為人知的資料。招牌師傅最不想做什麼招牌?這行業有沒有什麼禁忌呢?我在請教招牌行業前輩的時候,很多時都會問:你們最不想做什麼招牌?
  • 清明奢侈殯葬祭品熱賣 竟有20000元的「豪華城堡」
    10元一副的麻將、280元的五路財神、1688元的高爾夫球桿、3300元的拱門金獅……清明前夕,網上豪華殯葬祭品生意紅紅火火,且頗為時髦。記者在淘寶網上看到,除了「金元寶」、「錫箔」、「高檔菸酒」等傳統祭品外,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用品也被製成紙紮祭品在網上熱賣。
  • 南寧「港風」店鋪走紅,仿佛置身香港街頭
    廣西新聞網實習生 覃芊芊 攝圖為南寧市東葛路一家「港風」燒烤店內部招牌。廣西新聞網實習生 覃芊芊 攝圖為南寧市東葛路一家「港風」燒烤店內部招牌。廣西新聞網實習生 覃芊芊 攝圖為南寧市青雲街一家「港風」餐廳。
  • 上海常德路店鋪招牌設成黑底白字 區總工會:責成整改
    【上海常德路店鋪招牌設成黑底白字 區總工會:責成整改】近日,有網友發帖吐槽,上海市靜安區常德路的店鋪招牌整體被換成了黑底白字。24日,靜安區總工會回應:因區工人文化宮在外立面整治過程中,對店招店牌設計的顏色搭配考慮不夠周全,已責成及時整改。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北京:同一街區店鋪招牌不宜同質化,文保建築等招牌這樣設置
    依徵求意見稿要求,今後,店鋪招牌應當與商業街區的功能定位、歷史文化和景觀風貌相協調,可以由設置人自主設計,同一街區內的店鋪招牌不宜採取統一樣式、統一色彩、統一字體等同質化方式設置。公開徵集意見時間將截至10月12日。
  • 日本店鋪招牌設計這麼好看,原因是這些……
    在這些店招「耳濡目染」的影響下 客戶的審美也被逼著逐漸下線了吧~ 現在的店招都沿用大字號、統一字樣、高飽和色彩 這樣的審美,只會給人帶來衝擊 並且拉低了城市的整體審美水平吧
  • 殯葬新形式為已故親人做雕塑放骨灰惹爭議
    這樣一種新的殯葬形式近日引起市民爭議。家住西安市長安區裴家埪村的趙師傅最近遇到一件煩心事,由於家裡要搬遷,不得不將奶奶的骨灰取出重新安置,一家人都感到有些難過。不久前,趙師傅偶然得知西安有個地方能定做人像雕塑並能將骨灰裝入塑像,就決定要為奶奶製作塑像並安放骨灰。
  • 「招牌須標日文,否則重罰」
    「街頭招牌須標日文,否則重罰」  黑龍江方正縣繼為日本「開拓團」立碑後再惹爭議  繼為日本「滿洲開拓團」逝者立碑而遭網友譴責之後,黑龍江方正縣再次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圖片顯示,多家商店的招牌除了中文店名外,均標註了一行日文。有網友根據圖片上的電話,確認帖子中所說的「某縣」實為黑龍江方正縣。  一石驚起千層浪,方正縣再次成為輿論爭議的焦點。
  • 店鋪招牌常見類型及特點分析
    店鋪招牌式在店鋪的發展中而逐漸誕生以及發展的,可以說先了店鋪才有了店鋪招牌。早在我國古代,招牌就成為了經營者區別於其他產品的標識,也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店鋪招牌現如今已經進入到了鼎盛的時期,那麼店鋪招牌的常見類型和特點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