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雅昌月度畫廊影響力榜單」是雅昌藝術網針對藝術收藏群體推出的專業權威性榜單報告。榜單覆蓋在中國地區經營當代藝術的畫廊,以月度為單位,觀察畫廊的個展及雙個展。基於雅昌藝術網調查、收集的詳細數據,從畫廊展覽的成本(學術、策展、推廣),以及收藏等多維度進行數據解析,為收藏家提供了解、進入藝術收藏的專業導航報告。
11月「畫廊影響力榜單」分析:
2020年上海藝術季的爆發,是此前所有人始料未及的。11月份,借著上海兩場藝博會:西岸藝術與設計藝博會、ART 021藝博會這兩把火,點燃了整個當代藝術圈。藝博會的銷售不僅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各大畫廊甚至取得了比以往更佳的戰績。除了賺的滿盆缽,兩家博覽會上不少畫廊推出的藝術家個展項目,也獲得了不錯的口碑。
本月「畫廊影響力榜單」特別把兩個藝博會上的個展項目納入評選範圍,其中有3個展覽入圍了本月的榜單。分別為:高古軒畫廊推出的賈藹力個展(ART 021),香格納畫廊的梁紹基個展(西岸),以及蜂巢當代藝術中心的七戶優個展(西岸)。
另外,在藝博會之外,11月份的畫廊展覽也是精彩不斷。從展覽分布的地域來看,上海地區顯然是最熱鬧的。各大畫廊紛紛在藝博會期間推出全新展覽,與各大美術館、藝術機構推出的當代藝術展覽彼此呼應,使11月的上海「星光熠熠」。
11月7日在上海M50創意園啟動的「上海當代藝術周」,在同一時間迎來了近20家畫廊及藝術機構的展覽開幕。其中不乏許多精彩的展覽,包括:香格納畫廊推出的三位來自廣州的女性藝術家秦晉、陳丹笛子、林鈺屺的影像裝置作品群展《土星照命》。以及藝博畫廊推出的張釗瀛個展等。
在M50園區以外,還有許多精彩的畫廊展覽。位於上海虎丘路27號同一棟樓裡的裡森畫廊、阿爾敏·萊希畫廊、貝浩登畫廊也在這個期間迎來了他們新展的開幕。其中裡森畫廊推出的朱利安·奧培 (Julian Opie) 在上海空間的首次個展呈現了一批藝術家的新作,備受關注。
在黃浦區一棟老式上海舊宅內的仁廬空間在11月初推出的藝術家楊振中個展,展出了藝術家最新的一批石頭的雕塑裝置作品,不僅廣受好評,銷售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位於西岸的香格納畫廊及艾可畫廊分別推出了楊福東個展及王一個展。其中楊福東個展呈現了與此前不同的關注繪畫的作品,為觀眾帶來許多意外的驚喜。
北京地區11月份畫廊展覽活躍度僅次於上海。在上海藝術季開始之前,不少畫廊紛紛推出新展。包括:麥勒畫廊舉辦的謝南星最新個展;亞洲藝術中心推出的王劼音水墨新作展;以及今年剛剛進入798藝術區的戶爾畫廊帶來了它的第二個展覽:陳丹笛子「熱帶房間」;程昕東國際當代藝術空間帶來了立陶宛國寶級的攝影大師:安塔納斯·蘇特克斯(Antanas Sutkus)的攝影作品展。這些展覽都入圍了本月的畫廊影響力榜單。
上海、北京地區之外,香港、杭州等地的畫廊也帶來了精彩展覽。其中香港地區的MDC畫廊在11月份推出了景柯文個展,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香港空間也推出了朱金石的最新個展。杭州瀚陽藝術中心則推出了何水法個展。這些重要的精彩展覽構成了11份畫廊影響力榜單。
11月份,共有上海、北京、香港、杭州等地畫廊的13個展覽入選「畫廊影響力榜單」。
11月畫廊影響力榜單
仁廬空間 | 楊振中個展「現形」
裡森畫廊(上海) | 朱利安·奧培 (Julian Opie) 個展
香格納畫廊(上海西岸空間) | 楊福東個展「無限的山峰」
麥勒畫廊 | 謝南星個展「骰子滾滾」
亞洲藝術中心 | 王劼音水墨新作展「天空之後」
程昕東國際當代藝術空間 | 塔納斯·蘇特克斯個展「立陶宛星球」
艾可畫廊 | 王一個展「當明有暗,當暗有明」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香港空間) | 朱金石個展「李白雪」
戶爾(北京空間) | 陳丹笛子個展「熱帶房間」
瀚陽藝術中心 | 何水法作品展「春在人間」
高古軒畫廊(ART 021展位) | 賈藹力個展
香格納畫廊(西岸藝博會展位) | 梁紹基個展
蜂巢當代藝術中心(西岸藝博會展位) | 七戶優個展
仁廬空間 | 楊振中個展「現形」
A 學術維度:
B 策展維度:
C 推廣維度:
D 收藏維度:
綜合得分:
11月01日,楊振中個展「現形」在仁廬空間開幕。展覽由孫啟棟擔任策展人,展出了他近期與仁廬合作的運用最新機器人雕刻技術創作的全新雕塑裝置和影像作品。共20餘件。
楊振中與仁廬是代理合作關係,此次展覽是藝術家在仁廬舉辦的首次個展。在畫廊的三層空間供440平米內呈現。布展成本達到了60萬以上。
《現形》展覽作品包括在福建崇武地區製作的大小不一的石雕,以及藝術家在地拍攝的基於石雕工人形象創作的短片。展覽中石材被雕刻成由鎖鏈纏繞和勾連的造型,如同中國山地風景區內的由鐵鎖鏈聯接的石料護欄。所不同的是,楊振中的石雕作品上的鎖鏈並非後期添加,而是整體地從石料中被切割出來打磨而成。在充分利用最新技術的同時,楊振中主動拒絕讓作品如此程序化地自動完成:他有意識地打斷工作流程,把石雕不斷變為其藝術家個體知識的對象,而不純粹是機器人系統工作知識的對象,並「宣告了人類-自然二分的前提和人類優先的雙重失效」。
短片《清涼》也被視為展覽最重要的一件作品,確立了整個展覽批判性的標準,而非人工智慧的標準。這批新作品既是楊振中對時下熱門話題討論的介入,也體現著通過不同技術獲得的物質經驗,指向廣闊甚至雄心勃勃的發現。他標誌著楊振中獨特語彙的持續演進,同時也反映了他對當下社會的敏銳觀察。
策展人特別為此次展覽撰寫了評論文章《楊振中:勞動和藥理學》,詳細闡釋了展覽的理念。與此同時,在媒體推廣方面,此次展覽獲得了非常廣泛的影響力。據畫廊統計,有百餘家的媒體對展覽進行了大大小小的報導。其中不乏藝術圈內重要的專業媒體進行的深度報導。包括:雅昌藝術網、Hi藝術、藝術界LEAP、ARTFORUM等;以及大眾媒體:《南方都市報》,上海本地的眾多媒體等。
在收藏方面,此次展覽亦非常成功。據介紹,展出的作品有80%已經售出,售價從10萬-50萬元不等。
《現形 V》 青石, 105x87x48cm, 2020 ( 局部)
《現形 M》, 彩霞石, 31x21x12cm, 2020
「現形」展覽現場,仁廬,上海,2020年
楊振中,《現形V》,2020,青石,105*87*48釐米 「現形」展覽現場,仁廬,上海,2020
楊振中,《現形F》,2020,青石,92*50*48釐米 「現形」展覽現場,仁廬,上海,2020
「現形」展覽現場,仁廬,上海,2020年
楊振中,《清涼》,2020,雙屏影像,雙聲道,彩色,22分06秒 「現形」展覽現場,仁廬,上海,2020
由於榜單內容過於豐富
請跟隨小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