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月度策展人影響力榜單

2020-12-16 騰訊網

「雅昌月度策展人影響力榜單」是雅昌藝術網從媒體角度對當代藝術領域的策展與展覽呈現進行全面搜集、記錄與跟蹤,從專業角度解讀「策展人」每月所策劃的展覽在學術性、策劃執行、公眾認知及影響力、國際化推廣、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與創新。

2019年11月策展人影響力榜單

11月1日 策展人:周振鵬

半路出家——魯虹藝術檔案展:2013-2019

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

11月1日 策展人:閆士傑

莎拉·盧卡斯個展

紅磚美術館

11月2日 策展人:馬丁· 霍齊克 邱志傑

科技藝術四十年——從林茨到深圳

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

11月2日 策展人:崔燦燦

「退步 1968 - 2019」陳丹青個展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11月6日 策展人: 傑羅姆·桑斯(Je ro me Sans)

「後窗」(Rear Windows)李青個展

上海Prada榮宅

11月10日 總策展人:張子康 策展人:王春辰 嶽潔瓊

安尼施·卡普爾個展

北京太廟藝術館

11月15日 策展人:王春辰

墨與物·第二屆武漢水墨雙年展

武漢美術館

11月15日 策展人:Ludovic Recchia,Christine Shimizu

「大地和鳴」白明個展

比利時凱拉米斯陶瓷博物館

11月23日 策展人:冀少峰

@武漢2019 一意孤行:沈勤

湖北省美術館

11月23日 策展人:馮博一

賀丹同名個展

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

11月26日 主策展人:馮博一 策展人:王曉松、劉鋼、黃燕、〔日〕金澤韻

無界之歸——2019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

浙江美術館、中國美院美術館、中國絲綢博物館

魯虹

策展人周振鵬

策展人:周振鵬 半路出家——魯虹藝術檔案展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發現一個備具「使命感」的藝術工作者的精神世界

2019年11月1日,「半路出家——魯虹藝術檔案展:2013-2019」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拉開帷幕,展覽由青年策展人周振鵬策劃,左正堯、陳曉陽擔任展覽總監。

通過一場展覽呈現一位批評家的學術事業、研究和批評成果,此次展覽是對作為批評家、策展人和美術館管理者魯虹的個案研究,並探索其進行批評和側扎的本身,順著其脈絡了解當代藝術發展生態。

魯虹工作檔案:為撰寫《中國當代藝術史》所使用的筆記本內頁

2017年2月21日,魯虹與藝術家徐冰商談展覽事宜

在策展人周振鵬與魯虹的交流中,他深刻感受到一個關鍵詞是「使命感」,策展人認為:「使命感」是魯虹始終能夠保持生活自律、工作勤奮、成就斐然的力量來源,而這種精神性的力量是需要被展示出來和被更多的人進行思考與延續的。因此,周振鵬談及此次策展工作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魯虹的藝術檔案來發現一個以使命感作為源動力的藝術工作者的精神世界,為觀眾所觀看、閱讀和思考。

展覽空間:135張策劃手稿、14本個人著作、212張機票……

整個展覽選擇了魯虹自2013年至2019年期間的工作藝術檔案資料,並分為策展、寫作、出版、工作四個部分:共展出展覽策劃手稿135頁,《中國當代藝術史》寫作手稿138頁,《中國當代藝術全集1978-2018》編寫手稿81頁,論壇發言手稿143頁,個人著作14本,文章發表過的刊物書籍34本,在外策劃展覽圖冊20本,合美術館展覽圖冊15本,合美術館工作記錄98頁,參加藝術活動機票212張,個人日誌9本等文獻資料。

展覽位於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四樓9號廳,展覽中廳展出魯虹6年來已經出版與即將出版的著作22冊,以及6年來他發表過文章的部分刊物、聘書及各類手稿。手稿展臺作為一個隱形方向指示,將觀眾引向第二個空間——展出魯虹的策展筆記與策展圖冊的空間,完整詳盡的顯示出魯虹這六年的策展工作和策展的重點方向。空間的另外一側展出了魯虹參加各類藝術活動往返各地的部分登機牌。

第三個空間聚焦於魯虹進行武漢合美術館領導工作的詳盡檔案,其中有三個魯虹的工作文件夾供觀眾翻閱,觀眾可以從三個文件夾中找到合美術館建設、策展規劃、展覽流程的某些線索。

策展人:閆士傑 莎拉·盧卡斯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展覽現場

莎拉·盧卡斯 《廢話墓志銘》

210x450x245cm

汽車、煙

2018年

莎拉·盧卡斯 作品《米歇爾》

策展理念:百件代表作向中國觀眾介紹莎拉·盧卡斯

2019年11月1日,莎拉·盧卡斯(Sarah Lucas)同名個展在紅磚美術館開幕,展覽由紅磚美術館館長閆士傑擔任策展人,呈現藝術家30多年來藝術生涯中100餘件重要代表作。

莎拉·盧卡斯是英國最具影響力、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展覽目的是通過30多年來藝術生涯中100餘件重要代表作,向中國的觀眾介紹這位桀驁不羈的英國藝術家的創作歷程及面貌。

莎拉·盧卡斯 《路人朵麗絲》

359x250x250cm 混凝土澆築,鋼鐵

2018年

展覽現場:一千個雞蛋開啟的YBAs復古風

一陣陣噼裡啪啦的雞蛋擊牆聲,夾雜著人們的狂歡聲,開啟了莎拉·盧卡斯(Sarah Lucas)在紅磚美術館的個展。在「扔雞蛋」作品旁邊的中庭圓廳展示的是《路人朵麗絲》。這雙及膝長靴擺出了羞怯中帶些誘惑的姿勢,體現貫穿於盧卡斯許多作品的一種氣度與脆弱的結合,同時又呼應著一些早期作品。

莎拉·盧卡斯 《北京鑽石》

展覽呈現了盧卡斯1990年代的「自我肖像」系列部分作品、1994年的雕塑作品,展覽還從藝術家的多個系列中精選了代表作品長筒襪填充「兔子」(Bunny)雕塑、「NUDs」系列,以及使用石膏和木頭創作的「隱秘之地」(Penetralia)雕塑,還展出了藝術家近期使用銅、混凝土等材料創作的作品。此次展覽是莎拉 盧卡斯在展覽空間使用上最大的一次,她在紅磚美術館現場挖掘、尋找作品和空間的關係,形成新的創作語言,這是藝術家最感興趣的點。

展覽現場文獻區

此次展覽文獻區還特別呈現莎拉·盧卡斯的摯友、攝影師約翰尼·山德·基德(Johnnie Shand Kydd)的35件攝影作品,展出的攝影作品時間跨度25年,記錄了從1996年至今的盧卡斯及其友人。

馬丁·霍齊克

邱志傑

策展人:馬丁· 霍齊克、邱志傑 科技藝術四十年——從林茨到深圳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追溯全球科技藝術四十年

11月2日,「科技藝術四十年——從林茨到深圳」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拉開帷幕,展覽由林茨電子藝術節資深總監馬丁· 霍齊克與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藝術家邱志傑聯合策劃。

這次展覽將目光投向過去的40年裡,科技與藝術相互發生關係的40年。「在此期間,所謂的『數字革命』迅速興起,席捲全球,帶給全球社會顛覆性的挑戰……今天,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社會與科技的關係也在不斷演變,一輪全新的範式轉換正在醞釀之中。跡象之一就是數字本身從自動化到自主化的一場獨立運動。這次範式轉換不僅對工業產生影響,也將作用於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迫使我們重新思考人之為人的定義。」林茨電子藝術節資深總監、策展人馬丁 霍齊克(Martin Honzik)在談到展覽主題時表示。

此次展覽是國內首次系統介紹中西方科技藝術的大型文獻類展覽。邱志傑談到:「通過這場深圳實驗,中國正在重新成為一種科技文明,並重新面對前沿的人類命運問題。」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進入一場別開生面的屬於未來世界的藝術之旅

此次展覽通過展出林茨電子藝術節40年來的獲獎作品,以及中國本土科技藝術領域重要的代表作。或許觀眾並不一定了解展覽的參展藝術家,但一定會被作品高端的AI技術和對於社會觀察的奇巧構思俘獲。

同場展出的林茨電子藝術節四十年文獻展則是國內首次系統介紹中西方科技藝術的大型文獻類展覽。文獻展回溯了林茨電子藝術節的歷年主題,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數字革命、網際網路發展到現今的生物技術、人工智慧,西方科技藝術在技術與文化的浸潤中演化至今。

深圳的風 Refik Anadol 圖片惠允:中央美術學院、奧地利林茨電子藝術節、設計互聯

例如作品數據繪畫《深圳的風》是特意為此次展覽創作的委託作品。這組流動變幻的詩意繪畫,讓我們看見平日不可見的風。拉菲克·安納度工作室收集了深圳區域整整一年的風速、風向、溫度等數據,並開發了一套定製軟體,以20秒的時間間隔,讀取、分析這些數據,形成了四個優美的動態篇章。每一個篇章都有獨特的筆觸、動感。

行走的城市 Universal Everything 圖片惠允:中央美術學院、奧地利林茨電子藝術節、設計互聯

《行走的城市》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城市漫步的體驗,探尋我們如何將對周圍環境的感受轉化為情感與覺知。透過對人體運動、情緒設計、建築和聲音的研究,影像中的3D城市人形雕塑在屏幕中央不斷行走、變化、重塑,散發著逼真的動感與活力。這些形態也反映了現代建築史上曾經出現過的關鍵美學趨勢。

欺騙的藝術 Isaac Monté (BE) Toby Kiers (US) 圖片惠允:中央美術學院、奧地利林茨電子藝術節、設計互聯

《欺騙的藝術》展出了21顆廢棄豬心中的8顆,它們都是被藝術家進行了去細胞化處理,並用各種不同技術進行再填充。它們不再是生物器官,但卻作為一種象徵而存在。藝術家試圖藉此探討:科技能在多大程度上操控人類身體這一極富爭議的議題。

藝術家陳丹青(左)與策展人崔燦燦(右)在展覽現場

策展人:崔燦燦 陳丹青「退步 1968-2019」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重新看待陳丹青五十年繪畫裡發生的變化

2019年11月2日,藝術家陳丹青迄今為止的最大個展 「退步 1968 - 2019」在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同步開幕,展覽由崔燦燦策劃。

展覽名「退步」取自陳丹青的一本文集《退步集》,它是展覽故事中最主要的一個敘事線索,以系列間的「進退」作為一種假設和隱喻,重新看待陳丹青的繪畫從1968年至今所發生的變化。

關於展覽主題,崔燦燦在文章中談及:「『退步』在陳丹青五十年的藝術中,有多種含義,一方面,它是積極的自由,指向個人在創作中的主動選擇,選擇堅持什麼和放棄什麼,在這些選擇背後,個人對於時代和自我做出的積極的回應。另一方面,它是消極的自由,在繪畫今天的境遇中,在個人難以作為的歷史中,藝術退回到了它最初的狀態,亦如陳丹青在1968年的那幾件作品,沒有明確的風格,沒有說教的成份,只是一個青年人最初的興趣和熱情。只是在今天,討論『進步』與『後退』,討論這兩種自由顯得尤為重要。」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第二空間外景

《西藏組畫》展覽現場

《進城(一)》,紙本油彩,52.5 × 78.4cm,1980

展覽現場:兩個空間裡 陳丹青的畫作與自述

整個展覽全面展出陳丹青自1968年至今的作品,展覽現場配合呈現陳丹青的個人自述,呈現了一位藝術家半個世紀繪畫的軌跡。

在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第二空間展出「早期作品」、「西藏組畫」、「名畫臨摹」、「靜物」。展覽從1968年的15歲時的油畫《松江小村》、《第一幅靜物畫》等等這些「濃鬱的個人記憶的作品」展開之後的個人繪畫語言形式與時代變革間的交響。

1980年的《西藏組畫》呈現了陳丹青專心致志與善良,又洗去二手蘇聯的影響,藝術重新回到生活的瞬間,成為中國藝術史最為標誌性的變化。直到1997年,陳丹青開始了全新的畫冊系列,退回到多年的臨摹和寫生經驗中。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外景

相對於對較早作品的部分,在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第一空間主要呈現了近幾年的作品面貌。策展人崔燦燦看來包括「時尚模特」「佛羅倫斯寫生」「倫敦寫生」「工農寫生」的人物群像,所表達的不僅僅是藝術形式還有觀念。這批人物寫生中,可見的世界與被描繪的世界,不再是為了展示畫家的風格,或是藝術作為工具,陳丹青變成了個人畫家,徹底告別了70年代至80年代的目的和想像。

策展人:傑羅姆·桑斯(Je ro me Sans) 「後窗」(Rear Windows)李青個展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李青不止於講故事 他有更大的野心

2019年11月6日,藝術家李青個展「後窗」(Rear Windows)於上海榮宅開幕。展覽由傑羅姆·桑斯(Je ro me Sans)策展,展出李青《臨窗》《後窗》《互毀而同一的像》等系列繪畫,延續了對社會與生活間互動的脈絡,展覽講述的故事溫暖又傷感。

但策展人傑羅姆·桑斯認為李青絕不止步於講述故事,他有更大的野心。策展人將此展覽描述成「一個通過李青新舊作品系列構思而成的敘事故事,如電影場景般徐徐展開,在PRADA榮宅開創了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它屬於一個想像的社會,既存在於昔日夢境中,亦呈現在他今日的個人作品中,不斷地發問:如何進一步接近事實真相?」

策展人認為「後窗」被構思為一個特定場域的沉浸式裝置,深入探索Prada榮宅的歷史與空間,於往昔韶華與摩登都市間建立一種聯繫。

展廳大門

李青Prada榮宅個展外景

李青在Prada榮宅的最新個展「後窗」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用繪畫講述百年榮宅的故事

這次的展覽故事從一盞霓虹燈和一組肖像開始。

展廳正門的《後窗霓虹燈牌》是李青為此次展覽特製,上面閃爍著展覽的中英文名稱。而位於入口處的肖像,則喚起了家族歷史與譜系概念。這幅肖像畫融合了榮宅前主人榮先生和想像中的孫女的圖像。

此次展出的「窗」主題的作品,均是李青從拆遷的房屋上所得。藝術家並沒有改變它原有的結構,僅僅是通過改變窗框的顏色及窗內的圖案,來展現對建築與歷史關係問題的思考。《臨窗》中,李青將實體窗框與窗外風景繪畫結合在一起,營造出觀眾與風景的虛擬互動。

「霓虹燈」是李青近幾年常用的表達手法。他認為,霓虹燈是亞洲城市獨有的元素,而觀眾通常不會閱讀上面的信息。因此,李青用文字虛構各種故事,並用霓虹燈將其閃現出來。

在榮宅——這個有著百年歷史建築的空間中,展覽將榮宅的舞廳、臥室、浴室、練歌房等主要空間進行重置,通過李青一件件靜態和動態的藝術品,講述不同故事。

安尼施·卡普爾與策展團隊、嘉賓在展覽現場

總策展人:張子康 策展人:王春辰 嶽潔瓊 安尼施·卡普爾個展(北京太廟藝術館)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展覽現場

策展理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19年11月11日,安尼施·卡普爾 (Anish Kapoor) 的大型個展在北京太廟藝術館開幕,此次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擔任學術顧問,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蘇新平擔任藝術總監,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擔任總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王春辰和北京太廟藝術館執行館長嶽潔瓊擔任策展人,並邀請倫敦蛇形畫廊總監漢斯·烏爾裡希·奧布裡斯特 (Hans Ulrich-Obrist) 擔任策展顧問。

安尼施·卡普爾的創作植根於古印度哲學思想,將東方文化的精神內核與西方文化的現代象徵結合起來。在範迪安看來,卡普爾的藝術在觀念上連接了古老的東方和非常現代的西方,也在藝術的表達上有發自藝術家內心的真誠。

張子康表示:對於中國觀眾而言,卡普爾先生的藝術除了強烈的現場感染力之外,還傳遞出一種極具親和力的「東方性」。印度與中國兩個古老文明在歷史交流中共同沉澱與分享的思想價值,充分體現在卡普爾先生的藝術觀念與實踐中。正如中國古語所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卡普爾先生此次個展將會對我們思考如何將中國豐富的傳統思想資源轉換為一種現代感的當代形式,提供一個有意義的參照。

《S曲線》(2006)不鏽鋼

《C曲線》(2007) 不鏽鋼

《狹板》(2013) 不鏽鋼

展覽現場:不鏽鋼雕塑與古老建築的對話

此次個展的太廟藝術館部分,卡普爾通過一系列不鏽鋼與顏料雕塑對空間的反射和折射,與宏偉的建築與歷史進行前所未有的對話。

卡普爾在概念上最具衝擊力的一組相互呼應的作品《S曲線》(2006)和《C曲線》(2007)將被放置在太廟的中庭。《S曲線》是兩片大型不鏽鋼無縫連接形成的「S」形雕塑,而《C曲線》則是一整片巨大的弧形不鏽鋼。兩件藝術品兩側的凸面與凹面,則分別直映與倒映出周圍的景象。圍繞著這些作品的將是另一組卡普爾的重要不鏽鋼雕塑作品,這些作品皆呈現了顛倒的映象,將觀眾融於周邊的建築與環境中,挑戰觀者的感知體驗。

《天使》,1990 局部 板巖、色粉

《1000個名字》,1981 綜合材料、色粉

卡普爾對顏料的運用是其許多開創性作品的基礎,並憑藉富有創新性的顏料系列《1000個名字》(1979-1982)名聲鵲起。延續此系列的其他顏料雕塑作品,包括藍色的《天使》(1990)和多形多色的《反射紅色的一個私密部分》(1981)都會出現在此次的展覽中,絢爛多姿的作品將充盈著古老的建築空間,不同的形狀與突起迷惑著觀者的雙眼。

策展人王春辰和參展藝術家們在第二屆武漢水墨雙年展現場

策展人:王春辰 墨與物·第二屆武漢水墨雙年展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展覽現場

策展理念:將水墨放在更大的場域裡解讀與延展

11月15日,第二屆武漢水墨雙年展在武漢美術館開幕,展出來自40位藝術家的水墨、綜合材料、裝置藝術等共100餘件作品,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王春辰擔任策展人。

展覽以「墨與物」為主題,王春辰談及,這一主題的來源受到了法國哲學家福柯的《詞與物》啟發而確定:墨是物質亦是藝術家思想的載體,以物性、靈性為切入點在多文化語境下探討近當代水墨藝術的創作維度,發現水墨的無限可能。

郭楨作品

《長江》計劃一號 宋軍生 120x10mx3 2019年 布面 香火 水墨

樊楓作品

展覽現場:六個單元 六個水墨的探索方向

展出來自40位藝術家的水墨、綜合材料、裝置藝術等共100餘件作品,展覽劃分為六個單元:墨與筆、墨與心、墨與墨、墨與物、墨與影、物與物,分別用六個展廳的來呈現,每個單元將介紹利用不同媒介、不同視角進行創作的水墨藝術家,從繪畫到影像再到裝置,立足當下展望水墨藝術的未來。

「大地和鳴——白明作品展」新聞發布會現場,兩位策展人從各個方面介紹了白明的創作和藝術歷程

策展人:Ludovic Recchia,Christine Shimizu 「大地和鳴」白明個展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西方美學觀下的東方藝術個案研究

2019年11月15日,白明大型個展「大地和鳴」在比利時凱拉米斯陶瓷博物館開幕,展覽由卡拉米斯陶瓷博物館館長Ludovic Recchia與法國巴黎亞洲藝術博物館前館長、現法國文化部文化遺產總監Christine Shimizu聯合策劃。

兩位策展人從自身的美學觀出發,呈現了一位以陶瓷藝術為主體的東方藝術家的創作路徑。「大地和鳴」策展人為展覽取的主題,象徵泥土與藝術生命的關聯,作為一個根源於從中國傳統文化的陶瓷藝術家,策展人為白明的藝術提取的幾個關鍵詞為歷史、自然、泥土、風景,即使白明的作品與自然中的風景基本上沒有直接的對應關係,但很多抽象的形式、色彩的表達、肌理的呈現、材料的質地都與這種轉換有深刻的聯繫。

「歷史的迴響」章節展覽現場

「風景的詩篇」章節展覽現場

「自然的對話」章節展覽現場

「大地的和鳴」章節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200件作品 與大地和鳴

作為回顧展,此次展覽共展出白明76組、近200件作品,勾勒出白明從1995年到2019年的創作歷程,是其藝術生涯的一次大型回顧和系統梳理,包括陶瓷、油畫、水墨、漆畫、雕塑、綜合材料和裝置等多種類型的藝術作品。

此次展覽被分成了四個章節:歷史的迴響、自然的對話、泥土的共振、風景的詩篇。

白明 物語·茶經·知黑,綜合材料,220×210cm,1996

白明 管錐篇·隱語,瓷, 裝置, 62×11cm, 2011

白明 秦磚·萬閱屏風,瓷,17.5×58×38cm, 2018

白明 文化蟲洞·席紋如書,水墨,181×98cm,2017

白明 墟——捲軸牆,瓷, 50×45×20cm, 2018-2019

展覽現場一進展廳,並沒有直接展出白明的陶瓷作品,而是選擇了一件他早期的繪畫作品,由綜合材料加茶葉做成,東方元素特別明顯。這件顏色深沉的作品被安置在清水泥的建築體上。

展覽非常巧妙地利用了聯排窗戶的透光效果,加上照明的輔助,整體展陳效果獨特,將白明的水墨、油畫和雕塑及漆畫整體呈現,是為呈現一個完整的白明的藝術。

冀少峰

沈勤

策展人:冀少峰 @武漢2019 一意孤行:沈勤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展覽現場

策展理念:為一意孤行的沈勤尋覓他的藝術領地

11月23日,「@武漢2019 一意孤行:沈勤」在湖北省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沈勤各個時代的代表作品近40餘幅,展覽由冀少峰擔任策展人。

在冀少峰看來,沈勤走的是一個不斷刪繁就簡的藝術之路:「他從工到寫,從人物而風景,從色彩斑斕絢爛至黑白灰的純淨純粹,從繁瑣而簡潔,題材的變化、形式語言的更替,很顯然得益於沈勤觀念形態上的改變。正是觀念上的嬗變與突破,也使沈勤在看似傳統的圖式表達中,彰顯出當代情懷的情理與韻致及無盡的活力。一意孤行的沈勤,很顯然已經尋覓到了屬於自我的藝術領地。」

展覽主題「一意孤行」概括了沈勤的個人性格和藝術態度,他本人一直對「孤」字情有獨鍾:「這麼多年畫畫,我一直不太入主流,參加全國美展從未入選過,也不入當代圈,基本上就是一個人這麼飄著。」

山紙本水墨設色 96.5cm×170cm2017

村 紙本水墨 38cm×137cm 2019

山 紙本水墨 80cm×175cm 2019

展覽現場:「整個展覽就是一件作品」

此次展覽分為四個展廳。第一個展廳4號廳展出了沈勤各個時代的代表作品,第一幅作品就是他創作於1985年的《師徒對話》。這件作品對沈勤意義重大,在由魯虹擔任策展人的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中國新水墨作品展1978-2018」展覽上,被放在整個展覽的第一張。

師徒對話 水墨設色紙本124cm×151.5cm 1985年

其餘的三個展廳展出了沈勤這幾年的水墨作品。5號廳中展出了兩幅大尺寸的《村》系列作品和一件為展覽專門設計的掛畫裝置;6號廳以沈勤的「園林」系列為主;7號廳是最後一個展廳,展出了藝術家為此次展覽創作的大尺幅山水作品,在陳列上,用一幅參加過「89」大展的作品《山》以對話的形式形成了上下文關係。

6號廳

7號展廳

放映廳

整個展覽由沈勤好友王野夫總體設計,最後一個展廳中的玻璃展櫃設計同樣出自王野夫之手。展覽燈光由鄧宏劍負責。沈勤對整個展覽現場非常滿意,「整個展覽就是一件作品」。

馮博一

策展人:馮博一 「賀丹」個展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展覽現場

策展理念:重構傳統記憶的賀丹

2019年11月23日,賀丹同名個展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是北京民生「藝術家個案研究系列」新成果,馮博一擔任策展人。此次展覽是賀丹在國內的首次大型個展,展出油畫、素描作品36幅。

在策展人馮博一看來:雖然賀丹有陝北故土的生活歷程又有留學法國生活的雙重文化身份經驗,卻沒有影響到他藝術創作的觀念、語言的清晰脈絡。

對於賀丹作品背後所表達的文化思考,馮博一寫道:他站到了城市文明的對面,直接表現了陌生而誘人的城市碎片的裂痕處所形成的困惑、木訥、緊張,甚至一時滿足的狂歡場景。作品要表現的主題思想也集中於反思中國現代都市的消費文化在這個時代的困境和荒誕性上。

1999年《大風》140x160cm布面油畫

2016年《現實生活》200x250cm布面油畫

2018年《來來往往》200×300cm布面油畫

《羅馬地磚》180 x 300cm 布面油畫 2019年

展覽現場:從「陝北印象」到「城市景觀」

展覽從90年代的具有「陝北印象」的鄉土「風俗」畫為開端,與之後的作品形成對照關係。接著轉向留法回國後,帶有「城市景觀」為背景的群體畫面,其間有同一時期的素描畫稿與之相呼應。

進入第二展廳光線整體暗了下來,作品整體也由偏冷的藍色調轉向熱烈的紅色調,這個展廳的作品為賀丹最近幾年的作品,群體性的大畫面既有以本土事件為背景的,也有以西方發生的事件為背景的作品,指向更加宏闊的視角。

最後一幅《羅馬瓷磚》為展前剛剛完成的新作,成為此次展覽的終點。

馮博一(右)浙江美術館供圖 攝影:徐偉傑 謝豐毅

主策展人:馮博一 策展人:王曉松、劉鋼、黃燕、〔日〕金澤韻 第三屆杭州纖維藝術三年展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破局!打破纖維藝術的邊界

2019年11月26日,第三屆杭州纖維藝術展在浙江美術館開幕,本屆主題為「無界之歸」,策展團隊包括主策展人馮博一,策展人王曉松、劉鋼、黃燕、〔日〕金澤韻,施慧擔任藝術總監。

展覽主題「無界之歸」,意味著纖維藝術在全球化語境的相互交織、相互依存中,於探索多元纖維材料的同時,更開闢出了新穎的創作形式。

馮博一談及了三點展覽思考:一是通過參展藝術家們所具有的時代敏感度和未來預知性,構建纖維藝術在傳承傳統文化與當代性轉化上的新維度。二是擴展纖維藝術與現實社會、日常生活之間的介入關係,以及纖維藝術在消費文化中,對社會時尚生活的超日常的引領作用。三是打破以往纖維媒材的均質局限,包括數字纖維、智能織物、數碼編織、生物纖維等新媒體創作在當下以及未來趨勢所進行的多維連結。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間隙中蘊含著的豐饒世界

基於策展的三點思考,展覽以「交融的間隔」、「無邊的抽離」、「逾界的糾纏」、「第二皮膚」、「工作坊」、「物超所值」六個單元主題和中國藝術家尹秀珍以「七天」為題目的個展。將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40位/組藝術家的 78件/組作品布置於浙江美術館、中國美院美術館、中國絲綢博物館三個場地同時呈現。

胡尹萍作品《小芳》

N.S. 哈沙的裝置作品《各國旗幟》

徐道獲這次帶來的《門》

馬可的《大地》

如N.S. 哈沙的裝置作品《各國旗幟》氣勢抓人,其由192面鋪在同樣數量的腳踏縫紉機上的國旗構成,縫紉機之間縱橫交錯的線形象地表現了各國之間的關係。曾代表韓國參加2001年威尼斯雙年展的徐道獲這次帶來的《門》用精細的半透明絲綢製成,結構和形狀由金屬框架支撐,溢出的光和空氣使它看來仿佛懸在天空,若幽靈般引起人對家的嚮往和逝去回憶的哀嘆。

馬可的《大地》震撼人心,其作中能看到對大地母親的無限敬畏和對傳統文化的敬重與信心。2015年曾代表日本參加第56屆威斯雙年展的鹽田千春為本次展覽量身定製的新作《手牽手》則善意滿滿。

鹽田千春《手牽手》

尹秀珍作品《公社》

相關焦點

  • 雅昌月度(2020年10月)策展人影響力榜單
    雅昌月度(2020年10月)策展人影響力榜單 2020-11-07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雅昌月度(2020年11月)畫廊影響力榜單
    導言:「雅昌月度畫廊影響力榜單」是雅昌藝術網針對藝術收藏群體推出的專業權威性榜單報告。榜單覆蓋在中國地區經營當代藝術的畫廊,以月度為單位,觀察畫廊的個展及雙個展。基於雅昌藝術網調查、收集的詳細數據,從畫廊展覽的成本(學術、策展、推廣),以及收藏等多維度進行數據解析,為收藏家提供了解、進入藝術收藏的專業導航報告。
  • 雅昌月度(2018年1月)策展人影響力榜單
    導言:「雅昌月度策展人影響力榜單」是雅昌藝術網從媒體角度對當代藝術領域的策展與展覽呈現進行全面搜集、記錄與跟蹤,從專業角度解讀「策展人」每月所策劃的展覽在學術性、策劃執行、公眾認知及影響力、國際化推廣、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與創新。
  • 11月上海政務新媒體傳播影響力榜單發布
    11月上海政務新媒體傳播影響力榜單發布 「網信上海」微信公眾號 2020-12-10 12:45
  • 中國孕嬰童產業「娃斯卡」傳媒影響力榜單發布
    11月22日,2019年度中國孕嬰童產業「娃斯卡」傳媒影響力榜單發布盛典暨中國孕嬰童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廣東虎門服交會期間舉行,給出權威指引。  2019年度中國孕嬰童產業「娃斯卡」傳媒影響力榜單評選活動自啟動以來,受到了眾多相關機構的大力支持,200餘家中國孕嬰童行業相關企業、品牌積極參與,一場孕嬰童產業鏈龍頭企業及品牌的年度盛會,由此拉開帷幕。
  • 「獨立日」入選36氪「WISE2020最具影響力企業」榜單
    (原標題:「獨立日」入選36氪「WISE2020最具影響力企業」榜單)
  • 2019年12月貴州省政務新媒體(微信)影響力榜單
    由「貴州省人民政府網」微信公號推出的貴州省政務微信影響力榜單(2019年12月)又和讀者見面了。本月參加排行的政務微信公號共140個,其中省政府組成部門、直屬機構和部門管理機構42個,9個市(州)政府和貴安新區管委會各1個,縣(市、區、特區)政府88個。作為發榜單位,「貴州省人民政府網」微信公眾號不參評。
  • 六月藝人網絡影響力榜單出爐,給易烊千璽配上的小字很特別
    藝人網絡影響力往往能反應出藝人明星本身的影響和號召,千璽從出道以來,自身的影響力就是非常高的,有時候粉絲經常跟著他去做很多事情,而且有的事情千璽並沒有號召,就有不少粉絲去做,可以看出他自身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 深蘭科技入選2019年度上海人工智慧最具影響力企業榜單
    會上,2019年度上海人工智慧top企業榜單公布。深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國際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家企業榮登2019年度上海人工智慧最具影響力企業TOP 10 榜單。
  • 神州雲動CloudCC 入選「2020企業服務數位化影響力榜單CRM類」TOP5
    神州雲動CloudCC 入選「2020企業服務數位化影響力榜單CRM類」TOP5  12月26日,針對CRM領域數位化服務賽道,專注企業服務、移動信息化建設的T研究對外發布「2020年度用戶推薦
  • 兩位南開校友再登中國最具影響力企業領袖榜單!
    兩位南開校友再登中國最具影響力企業領袖榜單!面對產業轉型的滾滾浪潮,他不僅帶領物美在殘酷的零售戰局中殺出一條血路,也深刻影響著零售業的發展趨勢。他堅信,誰能快速擁抱數位化,回歸商業本質,誰就能擁有更大的未來。張一鳴字節跳動創始人、CEO
  • 泉州微信影響力榜單公布!你喜歡的公眾號上榜了嗎?
    泉州微信影響力榜單,由泉州市網信辦、閩南網與清博大數據聯合出品,由「閩南網」負責發布。「文明晉江」經過努力,本期成功進入該榜單前10名。
  • 「2020中國最具影響力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榜單重磅揭曉!
    【2020年12月15日】由最具影響力的人力資源媒體HR價值網主辦、HR領袖雜誌協辦的「2020中國最具影響力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榜單今日揭曉,本次評選自啟動以來,受到眾多行業機構的歡迎和報名,最後經過內部評審
  • 「最有影響力榜單」被教育部撇清關係,誰最尷尬
    榜單發布後,有媒體稱該評價中心是在教育部社科司支持下的跨學科、多學科、綜合性研究機構,承擔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項目等各類科研課題。」然而,教育部的一紙聲明斷然否認二者的關係,讓這一排行榜登時有些尷尬。
  • [肖戰][新聞]201219 2020年第51周藝人網絡影響力榜單公開 肖戰...
    [肖戰][新聞]201219 2020年第51周藝人網絡影響力榜單公開 肖戰憑藉《狼殿下》登榜單第一 2020-12-19 17:46:15 來源:微博 23453次閱讀
  • 海岸城攜手WAVELENGTH和雅昌,帶來一場關於「製造之外」藝術盛宴
    借藝術之力對消費行為再定義,正是本次海岸城攜手WAVELENGTH、雅昌藝品文化,將京滬甚有影響的《WAVENLENGTH:製造之外》當代藝術展帶到深圳的原因。藝術家們通過創作,將人類、消費品、製造美學在當下社會語境中建立起來的複雜共生關係進行表達,試圖用藝術語言為深圳帶來了一場關於「製造之外」的藝術狂潮。
  • 2020企業服務數位化影響力榜單——HR
    2020年國內HR數位化服務究極排名,盡在T媒體、T研究《2020企業數位化服務影響力榜單》,嚴謹的評分體系,精準的評分樣本,入圍之後,評分將在12月陸續揭曉。
  • 雅昌將在上海開辦實體藝術書店
    雅昌文化集團在重點打造了北京、深圳兩大藝術中心之後,日前正式啟用雅昌(上海)藝術中心。該集團同時啟動「傳藝術之美」系列活動。活動由「新造書運動」書籍藝術展、「雅昌多元化藝術產品與服務展」、「點亮孩子藝術夢想」三大部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