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開發出新型超解析度顯微鏡平臺

2020-12-13 科學網

科學家開發出新型超解析度顯微鏡平臺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3 16:17:54

法國波爾多大學U. Valentin Nägerl和Jean-Baptiste Sibarita等研究人員,開發出一個可用於相關實時單分子成像以及STED顯微鏡的超解析度平臺。相關論文10月21日在線發表於《自然—方法學》雜誌。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超解析度平臺,可以在活細胞中實現相關單分子成像和受激發射損耗螢光顯微術。它可以在生長錐和樹突棘的形態學背景下,以納米級成像顯示突觸蛋白的位置和運動。

據了解,超解析度顯微鏡為揭示活細胞的複雜而動態的結構提供了巨大的機遇。但是,當前的超解析度顯微鏡非常適合揭示蛋白質分布或細胞形態,但不能同時兼顧兩者。

附:英文原文

Title: A super-resolution platform for correlative live single-molecule imaging and STED microscopy

Author: V. V. G. Krishna Inavalli, Martin O. Lenz, Corey Butler, Julie Angibaud, Benjamin Compans, Florian Levet, Jan Tønnesen, Olivier Rossier, Gregory Giannone, Olivier Thoumine, Eric Hosy, Daniel Choquet, Jean-Baptiste Sibarita & U. Valentin Nägerl

Issue&Volume: 2019-10-21

Abstract: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 offers tremendous opportunities to unravel the complex and dynamic architecture of living cells. However, current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es are well suited for revealing protein distributions or cell morphology, but not both. We present a super-resolution platform that permits correlative single-molecule imaging and st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 microscopy in live cells. It gives nanoscale access to the positions and movements of synaptic proteins within the morphological context of growth cones and dendritic spines.

DOI: 10.1038/s41592-019-0611-8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2-019-0611-8

相關焦點

  • 打破阿貝衍射極限,超解析度顯微鏡毫秒級成像,看百萬分之一毫米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它可以使微小的細胞結構可見:尖端光學顯微鏡提供十分之幾納米的解析度,換句話說為百萬分之一毫米。到目前為止,超解析度顯微鏡比傳統方法慢得多,因為必須記錄更多或更精細的圖像數據。
  • 諾獎得主開發出新型納米成像顯微鏡
    諾獎得主開發出新型納米成像顯微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10:34:17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Stefan W.
  • 科學家:正在開發量子X射線顯微鏡
    X射線顯微鏡使用軟X射線帶中的電磁輻射來產生物體的放大圖像。由於X射線會穿透大多數物體,因此無需專門為X射線顯微鏡觀察做準備。與可見光不同,X射線不易反射或折射,並且人眼看不見。因此,X射線顯微鏡會曝光膠片或使用電荷耦合器件(CCD)檢測器來檢測穿過樣品的X射線,是一種對比成像技術。X射線顯微成像技術在醫學、生物學、材料、安全檢測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美國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現在開始在國家同步加速器光源II(NSLS-II)上構建量子增強X射線顯微鏡。
  • 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多功能的新型機器人
    打開APP 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多功能的新型機器人 發表於 2019-08-15 15:29:19 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的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多功能的新型機器人,他們可以學習拾取和放下各種各樣的東西,甚至是以前從未見過的東西。 「研究智慧機器人最重要的是要仔細觀察機器人沒有做什麼,或者不能做什麼。」
  • 三維成像顯微鏡可觀察活細胞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特拉維夫6月30日電 (記者毛黎)據當地媒體日前報導,以色列理工大學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顯微鏡,能以超高解析度展現活細胞的三維圖像,有望為生物學研究帶來革命性變化。而標準光學顯微鏡由於存在透鏡衍射極限,也具有局限性。 以色列理工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的超解析度三維成像系統名為DeepSTORM3D,它不僅能夠以10倍於標準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繪圖,而且還能繪製研究對象的動態三維圖像。
  • 德國科學家研製出世界最小超聲波傳感器比血細胞還小實現超解析度...
    德國慕尼黑亥姆霍茲中心和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研製出了世界上最小的超聲波探測器,它是基於矽晶片上的微型光子電路。這種新探測器的尺寸比一般人的頭髮還小100倍,有了它,比以前小得多的許多特徵都能可視化,從而實現所謂的超解析度成像。
  • 科學家設計新型X射線顯微鏡 利用量子糾纏對分子進行「幽靈成像」
    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BNL)的工程師們設計了一種奇怪的新型X射線顯微鏡,它利用量子物理學的奇特世界,對生物分子進行高解析度的「幽靈成像」,但輻射劑量較低。在標準的X射線顯微鏡中,一束光子被送過樣品,並被另一側的探測器收集。但在該團隊的新型量子增強型X射線顯微鏡中,光束被分成兩束,只有一半穿過樣品--然而,兩束光都能進行測量。這怎麼可能呢?這都要歸功於一種被稱為量子糾纏的奇怪現象。
  • 納米科學:納米線作為新型原子力顯微鏡的傳感器!
    納米科學:納米線作為新型原子力顯微鏡的傳感器!納米線是非常微小的絲狀晶體,它是由各種材料分子構建的,現在由於它們的特殊性質而被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非常積極地研究。來自瑞士納米科學研究所(SNI)的Argovia教授Martino Poggio和巴塞爾大學物理系現已證明納米線也可用作原子力顯微鏡中的力傳感器。基於它們的特殊機械特性,納米線沿著兩個垂直軸以幾乎相同的頻率振動。當它們被集成到AFM中時,研究人員可以測量由不同力引起的垂直振動的變化。基本上,他們使用納米線像微小的機械羅盤,指出周圍力的方向和大小。
  • 腫瘤免疫治療的新曙光:科學家開發出共價蛋白藥物平臺
    腫瘤免疫治療的新曙光:科學家開發出共價蛋白藥物平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4 15:03:42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王磊、南方醫科大學徐洋、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王謙等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一個新型共價蛋白藥物平臺
  • Oncotarget:科學家鑑別出特殊白血病幹細胞 有望開發出新型靶向性...
    2020年1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是成年人中最常見的一種白血病,其主要特徵為未成熟細胞(成髓細胞)的病理性擴展,這些細胞會侵入骨髓並擴展到血液中,從而影響機體其它健康細胞的產生;儘管患者通常會對基於化療的治療手段產生反應,但很多患者最終會出現疾病復發或對療法表現出一定的耐受性。
  • 蛋殼做原料,科學家開發出新型骨修復材料
    責編 | 雪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範先群教授課題組與泉州師範學院楊大鵬教授課題組合作,開發一種蛋殼來源的新型骨修復納米材料,該材料具有環保、仿生、骨誘導的特性,為骨組織工程支架材料的開發提供思路
  • 蘇州醫工所開發出新型螢光碳點應用於細胞內鈣離子檢測
    近期,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董文飛團隊在前期碳點研究的基礎上,開發了一種新型的螢光碳點,能有效檢測細胞中的鈣離子水平。經過多次嘗試及對反應條件的控制,課題組創新性地提出了一種二次水熱合成法製備功能性碳點:在一步水熱得到的藍光碳點基礎上,引入鈣離子螯合劑EGTA,通過二次水熱,直接得到了表面被EGTA修飾的碳點。
  • 科學家開發出新型定量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科學家開發出新型定量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6 11:45:11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Joshua J. Coon、Jesse G.
  •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鼻腔噴霧 有望預防並治療諸如SARS-CoV-2等...
    2020年11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發表在mBio雜誌和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的兩篇研究報告中,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的鼻腔內抗病毒藥物,其或能有效阻斷雪貂體內SARS-CoV-2的傳播,這就表明,這種新型的鼻腔噴霧劑或能有效預防暴露於新冠病毒中的人群的感染。
  • 新型冠狀病毒究竟長什麼樣?顯微鏡下無所遁形!網友:直冒冷汗
    文/行走天涯 新型冠狀病毒究竟長什麼樣?顯微鏡下無所遁形!網友:直冒冷汗 新型冠狀病毒從爆發到持續至今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到兩個月的時間了。雖然全國上下萬眾一心,希望能夠打贏這場持久戰。但是每天都有很多無辜的人離開,不免也讓人感到心驚膽顫。
  • 科學家獲取到新型彎曲光束
    俄羅斯託木斯克理工大學、聖彼得堡國立信息技術、機械與光學大學(ITMO )、英國班戈大學、以色列本·古裡安大學的聯合研究團隊獲取了一種新型人造彎曲光束,學者們稱之為「光子鉤」。此前,科技界僅知道一種艾裡彎曲光束。
  • Nat Metabol: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治療惡性非小細胞肺癌的新型潛在療法
    2021年1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tabolism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一種高度侵襲性的非小細胞肺癌中發現了一種新的代謝弱點(metabolic vulnerability),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開發新型療法治療攜帶KRAS和LKB1基因突變的癌症患者,腫瘤中攜帶這些突變
  • Mol Cell:科學家開發出新型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Cell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人員檢測了6種關鍵的分子元件,其或許可以幫助開發新型的基因組的編輯系統,即CRISPR-Cas系統。細菌可以利用CRISPR-Cas系統作為抵禦外來入侵者的防禦機制和免疫機制,這項研究中研究者揭示了CRISPR-Cas系統工作的機制和原理,倘若我們把這個系統比作一個謎語,那麼本文就對該謎語進行了解答;CRISPR-Cas系統讓全球很多尋找新技術控制基因的科學家非常著迷,這項研究可以幫助科學家們增強靶向DNA的特異性和有效性,為進行更多的遺傳修飾提供基礎工作。
  • 南京理工大學學生團隊研製出新型無透鏡全息顯微鏡
    這種新一代無透鏡全息顯微鏡打破國外在該領域的壟斷,成本僅為同類產品的百分之一。團隊負責人、博士研究生盧林芃介紹,傳統顯微鏡鏡頭受到「物鏡比例法則」的制約,大視場和高解析度不可兼得。「CyteLive」拋棄了傳統顯微鏡的光學鏡頭,只保留光源和傳感器,實現了小型化和輕量化,單手即可託起。
  • 科學家們開發新型海綿 可以幫助清理被近海石油鑽井汙染的海水
    多倫多大學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的海綿,他們相信這種海綿可以幫助清理被近海鑽井汙染的海水。科學家說,由於向周圍水中釋放出微小的油滴,每年在海底鑽探和壓裂產生的石油汙染廢水達1000億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