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成像顯微鏡可觀察活細胞

2020-12-08 環球網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特拉維夫6月30日電 (記者毛黎)據當地媒體日前報導,以色列理工大學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顯微鏡,能以超高解析度展現活細胞的三維圖像,有望為生物學研究帶來革命性變化。

通常,生物學家利用顯微鏡呈現的細胞二維圖像觀察其內部情況,而細胞本身是三維結構,因此二維圖像無疑會丟失部分信息。

迄今為止,人們通過對研究樣本逐層掃描,然後用計算機合成三維圖形的方法來了解物體結構。但逐層掃描過程要求被掃描對象必須在整個過程保持靜止,該局限性表明它不可能用於觀察活細胞。而標準光學顯微鏡由於存在透鏡衍射極限,也具有局限性。

以色列理工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的超解析度三維成像系統名為DeepSTORM3D,它不僅能夠以10倍於標準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繪圖,而且還能繪製研究對象的動態三維圖像。

DeepSTORM3D系統開發負責人約阿夫·肖特曼副教授說,通過波陣面成形的方法可以從二位圖像中獲取深度信息,該方法對相機獲得圖像中的每個分子的深度進行編碼。然而,其存在的問題是,如果附近有多個分子,它們的圖像會在相機成像中重疊,這將大大降低空間和時間解析度,以至於有時無法對某些研究對象獲得有用的圖像。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將目光轉向深度學習領域,開發一種能夠產生自行解決方案的人工神經網絡。將大量虛擬樣本輸入網絡對系統進行培訓後,神經網絡知道如何從現實的顯微鏡數據中產生超高解析度的三維圖像。

研究人員使用該系統能夠繪製細胞的能量產生者——線粒體的三維圖像,並為活細胞中螢光標記端粒成像。肖特曼表示,這項以超高解析度繪製活細胞中生物學過程的新技術,將幫助人們擴展生物學研究的深度。

總編輯圈點

人類是個「貪心」的物種,不僅想把那些小東西看得更清晰,還想把它們看得更有「深度」。生命科學研究的發展對顯微技術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要空間解析度高,要成像深度大,還要求速度快。可是要做到這些,在物理上難度就很大。如果在物理這條路上走不通,能不能換一種思維方式?研究人員用了深度學習,讓神經網絡「學會」從顯微鏡數據中生成三維圖像,這樣一來,人類就能從顯微鏡中看到3D版的活細胞。奇思妙想,總能從學科交叉處湧現。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開發出新型納米成像顯微鏡
    諾獎得主開發出新型納米成像顯微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10:34:17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Stefan W.
  • 超分辨螢光輔助衍射層析成像揭露細胞器相互作用全景
    其中,光學衍射層析成像模態首次實現了活細胞內線粒體、脂滴、核膜、染色體、內質網及溶酶體等多種亞細胞結構的同時高速三維成像。在雙模態系統對活細胞的觀察中,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亞細胞結構,命名為「黑色液泡小體」,並對其在細胞代謝過程中的作用進行了研究。這一雙模態成像方法在細胞生物學研究及生物醫學成像領域有著廣泛應用前景。
  • 利用三維成像技術構建「全息投影」微體化石
    其中既有我們熟知的幾十米高的恐龍化石,也有肉眼難以觀察到的胚胎,微生物的微體化石甚至不足1mm,還有以微米為單位的超微化石。從第一次用肉眼直接觀察化石形態,到用相機拍攝標本,再到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獲得化石表面的精細結構,我們一直希望能找到更多的化石信息,隨著科技的進步,化石的研究方法也越來越先進。我們可以發現,化石研究總是離不開化石圖像的獲取。
  • 南理工學生團隊打破國外壟斷 新一代無透鏡全息顯微鏡面市
    中國江蘇網訊 觀察細胞通常需要染色標記,無法同時實現大視場、高分辨觀測,加之體積龐大、成本高昂,是當今顯微鏡存在的三大痛點。在第五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獲金獎的隊伍中,一支來自南京理工大學的學生團隊研製出的新一代無透鏡全息顯微鏡,突破了上述痛點,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
  • 指尖上的三維螢光顯微鏡無透鏡超薄超輕
    它可以生成高幀頻、解析度達微米級的三維螢光圖像,可應用於內窺鏡、大面積成像儀、柔性顯微鏡等方面。 顯微鏡,通常是由一個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主要用於放大人的肉眼無法觀察的微小物體,使之對於肉眼可見。這一發明標誌著人類進入了微觀的原子時代。 在生物學中,傳統的螢光顯微鏡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工具。
  • 南京理工大學學子創造出中國人自己的新一代顯微鏡
    觀察細胞通常需要染色標記,無法同時實現大視場、高分辨觀測,體積龐大、成本高昂,是當今顯微鏡存在的三大痛點。如何突破痛點,打破德日壟斷,創造出中國人自己的新一代顯微鏡?
  • 南京理工大學學生團隊研製出新型無透鏡全息顯微鏡
    這種新一代無透鏡全息顯微鏡打破國外在該領域的壟斷,成本僅為同類產品的百分之一。團隊負責人、博士研究生盧林芃介紹,傳統顯微鏡鏡頭受到「物鏡比例法則」的制約,大視場和高解析度不可兼得。「CyteLive」拋棄了傳統顯微鏡的光學鏡頭,只保留光源和傳感器,實現了小型化和輕量化,單手即可託起。
  • 「創建出可探測細胞內結構相互作用的納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術...
    這種略低於全反射臨界角的照明方式被稱為掠入射照明(Grazing Incidence),因此使用掠入射照明方式取代全內反射照明的新型結構光照明超分辨顯微鏡被稱為掠入射結構光超分辨顯微鏡技術(GI-SIM)。
  • 高速雙光子顯微鏡可用於小鼠大腦成像
    高速雙光子顯微鏡可用於小鼠大腦成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9 14:39:21 近日,美國史丹福大學Mark J.
  • 北大跨院系團隊發明超分辨螢光輔助衍射層析技術 觀察到細胞器互作...
    ,發明了一種新的雙模態超解析度顯微鏡。受限於較寬的發射光譜、光漂白和光毒性,目前的超分辨螢光成像技術僅能對有限幾種螢光標記同時成像,同時也很難實現活細胞中的三維長時程超解析度成像。另一方面,無標記成像可以實現無損三維成像,但是它也受限於低空間解析度和對比度,另一方面缺乏特異標記也限制了它的生物醫學應用。
  • 前沿顯微成像技術專題之:光片螢光顯微鏡 (1)
    在過去二十多年中,光學顯微成像技術發展迅速,不斷突破傳統極限。生命科學研究,要求成像系統在不影響生物活性的前提下,實現更大視野,更高解析度,更高速度的三維成像。這也意味著對成像探測器 - 科研相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 特色儀器專欄丨快速無損高分辨X射線三維顯微鏡 (Xradia 610 Versa) 在浙江理工大學正式開放使用
    快速無損高分辨X射線三維顯微鏡(Xradia 610 Versa)在浙江理工大學正式開放使用亞微米級無損X射線三維顯微鏡Xradia 610 Versa在科學研究和工業領域將為您開啟多樣化應用的新高度。
  • Nat Commun:科學家成功利用CRISPR-Cas9技術追蹤活細胞內基因的表達
    ,研究者表示,他們能夠讓這些基因變紅,並且觀察其在三維空間中的運動方式,這樣就能夠像天空的星空圖一樣記錄基因的位置;類似於月亮會影響潮汐一樣,基因的位置也會影響其所帶來的效應,基因位置的3D圖譜或許就能夠幫助科學家們深入理解基因的作用機理及其影響人類健康的分子機制。
  • 破解世紀之謎:首次揭秘人類活細胞中的DNA結構
    研究人員首次在人類活細胞的細胞核中實現了3D基因組成像。這一生物學謎題的答案是理解細胞核中的DNA三維結構如何影響人體生物學的關鍵,包括我們的基因組如何協調細胞的活動,以及基因是如何在父母和子女之間傳遞的。在這項最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首次提出了人類活細胞細胞核中染色質3D結構前所未有的視圖。
  • 金屬所等實現晶界三維原子結構成像
    雖然透射電子顯微技術的發展已將材料研究推進到亞埃尺度,但是由於晶界結構本身的複雜性以及傳統透射電鏡二維投影成像模式的限制,人們對實際晶體材料中的晶界結構的認知極其有限。因此,從實驗上實現晶界三維原子結構成像對深入認識晶界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傳統透射電子顯微技術(包括透射成像或掃描透射成像)可以對百納米厚度的樣品進行形貌和原子結構的投影成像。
  • 先進電子顯微鏡成像技術揭露垂直共振腔面射雷射的製程細節
    主動反應與氧化層f6yEETC-電子工程專輯上述這些結構由多層只有數奈米厚的薄膜組成且化學組成非常相近;採用傳統電子顯微鏡觀察方式,容易受限於成像對比差異度低,使得多層結構難以清楚觀察,更遑論後續的材料分析。
  • 寧波視頻顯微鏡聚焦100倍顯微鏡可定製【老光學廠】
    寧波視頻顯微鏡聚焦100倍顯微鏡可定製【老光學廠】微特視界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產品有:金相顯微鏡、偏光顯微鏡、生物顯微鏡、相襯顯微鏡、體視顯微鏡,視頻顯微鏡、測量顯微鏡、立體顯微鏡、讀數顯微鏡以及計算機圖像分析軟體和顯微鏡測量軟體、光學儀器配件等各種精密儀器。
  • 體視顯微鏡原理
    "操作和解剖顯微鏡",是一種具有正像立體感地目視儀器,指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使雙眼引起立體感覺的雙目顯微鏡。  體視鏡的特點為:視場直徑大、焦深大這樣便於觀察被檢測物體的全部層面;雖然放大率不如常規顯微鏡,但其工作距離很長;像是直立的,便於實際操作,這是由於在目鏡下方的稜鏡把象倒轉過來的緣故。
  • 追光 | 深度學習助力超分辨顯微成像 (Nature Methods)
    ,進一步提升了超分辨活細胞成像的性能,並觀測到線粒體內脊、線粒體擬核、內質網、微絲骨架等生物結構的動態互作新行為。使用DFCAN和DFGAN單張顯微圖像超分辨成像方法(DFCAN-SISR和DFGAN-SISR),李棟/戴瓊海聯合課題組在低激發功率的拍攝條件下對COS-7細胞中的線粒體內膜和線粒體擬核進行了動態活體雙色成像,成像時程(>1000張超分辨圖像)達到傳統活細胞超分辨成像方法的10倍以上,並成功觀察到伴隨著線粒體內脊形變的擬核分離和聚合現象,這表明在動物細胞內,線粒體內脊的形變可能調控著線粒體擬核的分布和形態
  • 透射電子顯微鏡的結構與成像原理
    透射電子顯微鏡的結構與成像原理透射電子顯微鏡是以波長極短的電子束作為照明源,用電磁透鏡聚焦成像的一種高解析度、高放大倍數的電子光學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