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所等實現晶界三維原子結構成像

2020-12-10 瀟湘晨報

晶界作為材料中廣泛存在的重要缺陷,它的結構和行為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多晶材料的物理、化學和力學性能。晶界結構和行為的研究一直是材料科學的研究焦點之一。雖然透射電子顯微技術的發展已將材料研究推進到亞埃尺度,但是由於晶界結構本身的複雜性以及傳統透射電鏡二維投影成像模式的限制,人們對實際晶體材料中的晶界結構的認知極其有限。因此,從實驗上實現晶界三維原子結構成像對深入認識晶界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傳統透射電子顯微技術(包括透射成像或掃描透射成像)可以對百納米厚度的樣品進行形貌和原子結構的投影成像。儘管像差校正技術已將透射電鏡的解析度提高到亞埃尺度,但二維投影包含的有限性信息極易使人們對材料真實三維結構的認識產生偏差甚至誤解。因此,通過三維成像直接從納米,甚至原子尺度解析材料的三維結構變得尤為重要。電子層析三維重構技術(ElectronTomography)是電子顯微術與計算機圖像處理相結合而形成的一門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新技術。近年來,隨著電子顯微鏡、計算機技術和圖像處理算法的發展,電子層析三維重構技術在生物、化學和材料科學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材料結構與缺陷研究部杜奎課題組與合作者實現了原子解析度電子層析三維重構技術,並解析了金屬晶界的三維原子結構,包括大角的結構單元型晶界和小角的位錯型晶界。相關研究結果以Three-Dimensional Atomic Structure of Grain Boundaries Resolved by Atomic-Resolution Electron Tomography為題,發表在Matter上。

與傳統研究中普遍認為的晶界具有一維平移周期性不同,該研究表明實際晶體材料中大角晶界的結構單元在三維空間不具有平移周期性。晶界原子配位數分析與曲率分布表明大角晶界的結構單元分布、晶界局部曲率有關。小角晶界的三維重構結果表明晶界位錯形成了大量割階和扭折。三維原子尺度對割階和扭折直接成像從實驗上證實了此前理論上提出的位錯割階和扭折模型。基於晶界原子坐標,可以同時獲得晶界的晶體學信息與三維原子結構,由此可全面解析晶界結構信息。通過電子層析三維重構技術獲得的晶界三維原子結構,為後續晶界實驗研究與計算模擬提供了重要參考,並推動晶界結構與行為、晶界-位錯交互作用的研究。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的資助。

論文連結

圖1.雙晶及多晶金屬的原子解析度電子層析三維重構

圖2.大角晶界(結構單元型晶界)的三維原子結構、晶界原子配位數與結構單元組態分析

圖3.小角晶界(位錯型晶界)的三維原子結構、晶界位錯的扭折和割階組態及行為

【來源:中國科學院科技產業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一組圖帶你了解金屬材料表面的三維形貌表徵應用
    而材料的表面與其內部本體,無論在結構上還是在化學組成上都有明顯的差別,這是因為材料內部原子受到周圍原子的相互作用是相同的,而處在材料表面的原子所受到的力場卻是不平衡的,因此產生了表面能(1)。尤其金屬材料的表面易於形成氧化層,改變了金屬原本的特性,其表面對材料整體性能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金屬材料的磨損、腐蝕、斷裂等,無不與金屬材料的表面密切相關。
  • 金屬所在極細多晶體銅中發現一種新型亞穩固態-受限晶體結構
    金屬通常以多晶體形式存在,即許多金屬原子按一定規則整齊排列在一起,形成一個有序區域,稱為晶粒,晶粒與晶粒之間由幾個原子層厚的界面相連接,在三維空間中構成宏觀金屬固體。由於晶粒之間存在晶體學取向差,晶界中原子的排列往往雜亂無序,這種無序晶界的存在使多晶體的穩定性遠低於完整晶體(單晶體)。
  • 金屬晶體與結晶
    但即使都是金屬材料,不同成分和狀態下的性能也不一樣,這是由於材料內部結構的不同導致。本文主要對金屬的內部結構和結晶規律兩個方面進行簡單介紹。一、金屬內部結構根據原子在內部的排列特徵,可將固態物質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兩大類(定義見文末Note1)。接下來從基礎知識、典型晶格和金屬晶體結構三方面進行總結。
  • 科學家在極細多晶體銅中發現新型亞穩結構—新聞—科學網
    據悉,金屬通常以多晶體形式存在,即許多金屬原子按一定規則整齊排列在一起形成一個有序區域,稱為晶粒。晶粒與晶粒之間由幾個原子層厚的界面相連接,在三維空間中構成了宏觀金屬固體。由於晶粒之間存在晶體學取向差,晶界中原子的排列往往雜亂無序,這種無序晶界的存在使多晶體的穩定性遠低於完整晶體(單晶體)。
  • 2020年金屬材料領域,15篇《Nature》、《Science》!
    為此,研究人員通過低溫轉移原子探針層析成像技術來觀察鋼中特定微觀結構特徵下的氫。結果表明,氫原子被釘扎在鋼中位錯、晶界、析出相等位置不同界面。在富碳的位錯和晶界處直接觀察到了氫,這為氫脆模型提供了實驗證據。在NbC析出相與鋼基體不相連的界面處也觀察到了氫。這直接證明了不相連的界面處可成為氫陷阱,這一發現對於設計抗脆性鋼具有重要重義。3、鋼鐵再發《Science》!
  • 能量分辨中子成像
    中子成像能夠獲得物體內部結構和成分的詳細信息,廣泛應用於工業檢測和科研工作中的材料分析,例如磁性和超導材料中的晶體結構和磁結構,無序物質的原子動力學研究;材料的應力應變研究及相關形變和破壞的機理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及動力學以及能源相關研究中新材料和新能源的研究。
  • Nature | 二維共價晶體庫:原子自插層實現全新晶體結構及鐵磁序
    到目前為止,相關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二維單分子層及其異質疊層結構上,在這種結構中,可以通過生成不同摩爾紋波長的超晶格來設計新特性。然而通過上述結構或形貌調控,某些重要的物理學性質,比如二維鐵磁,還是很難出現在傳統二維材料中。過渡金屬二硫化物(TMDs)中的範德華間隙根據層間堆積結構的不同,可以包含不同八面體和四面體的空位,或三角稜柱體的空位,這些空位為各種各樣的插入物提供了對接點。
  • 金屬所解釋稀土氧化物影響氧化鋁膜熱生長的根本原因
    金屬所解釋稀土氧化物影響氧化鋁膜熱生長的根本原因 2016-07-29 金屬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熱生長Al2O3是典型的保護性氧化物,人們對Al2O3生長型合金和塗層的高溫氧化行為進行了大量研究,並且發現加入少量的稀土元素(RE)或者它們的氧化物(RExOy)能進一步降低合金和塗層所形成的Al2O3膜的生長速度,產生所謂的活性元素效應(REE)。  REE的解釋模型很多。有關影響氧化動力學的REE,目前有兩個較流行的解釋模型。一個是由著名金屬材料科學家R.A.
  • 北航《Scripta》強度1228MPa,延伸率12.4%,三維核殼異質結構打造高強韌FCC高熵合金
    ,可提高金屬材料的強度和延展性。然而,通過常規熱機械工藝(例如冷軋和隨後的退火)實現的異質結構通常是一維或二維結構,並且控制硬疇和軟疇的體積分數和空間分布也非常困難。因此,這些非均質結構材料通常表現出顯著的各向異性和較大的力學性能不確定性。
  • 諾貝爾化學獎官方解讀:原子層面看清生命的本質
    使用冷凍電鏡技術,研究人員能夠將運動中的生物分子進行冷凍,並在原子層面上進行高解析度成像。這項技術將生物化學帶入了一個嶄新時代。這裡所展示的還只不過是冷凍電鏡技術(cryo-EM)應用領域內很少的案例。當研究人員開始懷疑寨卡病毒和發生在巴西境內導致大量新生兒出現大腦損傷的「小頭症」有關聯時,他們利用冷凍電鏡技術對病毒進行了直接成像。在短短數月內,原子層面解析度的寨卡病毒的立體三維圖像便產生出來了,科學家們基於這些成果迅速研發相應藥物。
  • 複試必備丨金屬材料及熱處理中英文專業詞彙(一)
    材料物理與化學 materials physics and chemistry 以物理、化學、數學等自然科學為基礎,從分子、原子、電子等多層次上研究材料的物理、化學行為與規律的學科。材料學 materials 研究各類材料的組成、結構、工藝、性能與使用效能之間相互關係的 學科。
  • 在原子尺度揭開結構材料超高強度與超高韌性的面紗
    大飛機、高鐵、發動機、橋梁等的力學承載結構材料,都是由材料的不同性能而發揮著關鍵作用。眾所周知,材料的微觀結構決定了材料的宏觀物性及其功能;而材料的微觀結構則是由組成原子之間空間排列的晶體結構所決定。如何了解調控原子之間的晶體結構,是材料微觀結構研究的重要課題和科學前沿。
  • 2020年度中國10大新材料新技術盤點,北京4所高校上榜
    鐵電材料是一種能夠實現電-聲信號轉換的智能材料,廣泛應用於超聲、水聲、電子、自控、機械等諸多領域。然而,由於鐵電體存在大量的疇壁和晶界,傳統的高性能壓電材料,如Pb(Zr,Ti)O3(PZT)陶瓷和工程疇結構的Pb(Mg1/3Nb2/3)O3-PbTiO3(PMN-PT)單晶材料,通常在可見光波段是不透明的。
  • 可重構的編碼非相干光片陣列實現並行螢光體成像
    通過編碼調製單元,對每片光片加載特定的調製頻率,實現對照明光編碼,二維圖像傳感器獲取的螢光圖像序列包含樣品的三維信息,對螢光數據解碼即可實現三維螢光成像。所研製的顯微鏡具有無掃描以及非相干光照明等特點,在器官三維結構、發育生物學、植物生理等需要低損傷的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利用三維成像技術構建「全息投影」微體化石
    從第一次用肉眼直接觀察化石形態,到用相機拍攝標本,再到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獲得化石表面的精細結構,我們一直希望能找到更多的化石信息,隨著科技的進步,化石的研究方法也越來越先進。我們可以發現,化石研究總是離不開化石圖像的獲取。然而即使掃描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高達納米級,也只能採集化石的表面顯微圖像,在不破壞情況下中的標本的情況下,無法觀察到化石的內部結構。
  • 三維成像顯微鏡可觀察活細胞
    通常,生物學家利用顯微鏡呈現的細胞二維圖像觀察其內部情況,而細胞本身是三維結構,因此二維圖像無疑會丟失部分信息。 迄今為止,人們通過對研究樣本逐層掃描,然後用計算機合成三維圖形的方法來了解物體結構。但逐層掃描過程要求被掃描對象必須在整個過程保持靜止,該局限性表明它不可能用於觀察活細胞。
  • 金屬科研「神器」:掃描電子顯微鏡原理及應用
    電子顯微鏡利用電子成像,類似於光學顯微鏡使用可見光成像。由於電子的波長遠小於光的波長,所以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要高於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SEM解析度主要受三方面影響:入射電子束束斑直徑、入射電子束在樣品中的擴展效應、成像方式及所用的調製信號。二次電子像的解析度約為5-10nm,背散射電子像的解析度約為50-200nm。一般來說SEM解析度指的是二次電子像的解析度。<2>放大倍數放大倍數可從十倍到幾十萬倍連續可調。
  • 物理所首次發現由過渡金屬元素構造的二維原子晶體材料
    含有d電子的過渡金屬元素要遠多於p區元素。    過渡元素具有豐富的多體物理和配位化學性質,而且很多含有自旋極化的磁性特性,其二維蜂窩狀結構的實現對於研究過渡元素電子、自旋和催化性質具有重要意義。過渡金屬元素中的鉿也是當今半導體科學和技術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製備出鉿的類石墨烯結構對未來電子學也極其重要。然而,由d電子過渡金屬元素單質構成的二維蜂窩狀結構至今未見報導。
  • 動圖演示:金屬材料的晶體缺陷,上學時有這個就好了
    晶體缺陷就是實際晶體中偏離理想結構的不完整區域。 根據晶體中結構不完整區域的形狀及大小, 晶體缺陷常分為如下三類: 晶體中的原子有可能擠入結點的間隙,則形成另一種類型的點 缺陷---間隙原子,同時原來的結點位置也空缺了,產生另一個空位,通常把這一對點缺陷(空位和間隙原子)稱為弗蘭克爾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