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陋的八股文:高級寫作沒有公式,也不需要套路

2021-02-08 澎湃新聞

  醜陋的八股文

高級寫作沒有公式,也不需要套路

 來源:南方傳媒書院

 作者:陳安慶(南方傳媒書院創始人)

有些體制內的機關文宣人員所謂名師,會用類似簡易的數學式子,轉換成新聞寫作的組織架構和書寫程序。

聽他解作文,如拼七巧板,不但說來熱鬧動人,好像只要掌握了幾個扭轉行文的關鍵語、連接詞,再填入預鑄宿構的半成品(名人逸事、偉人格言、前人嘉句),無論什麼題目,都能夠堂堂皇皇堆出一篇文字來,什麼排山倒海的排比句,什麼要成語有成語,要詩詞有詩詞,要感慨有感慨,要體悟有體悟;真是一呼而百應。

什麼「主題鮮明,立意高遠,思想深刻,高屋建瓴,有很強的現實性、政策性、指導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什麼叫「高屋建瓴」?不都是你自說自話,自嗨嗎?有標準嗎?標準在哪裡?

什麼叫講究排比、對仗、工整、四六句,扯淡!

像是小學生造句作業。

高舉,強調,指出,又強調,又指出,再強調,再特麼指出……

XX是目標、XX是任務、XX是窗口、XX是橋梁、XX是紐帶……

透著一股陳腐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氣息,只是一個刻意雕琢的詞句框架罷了!

喜歡彎彎繞,說了一大堆屁話,等於沒說,你丫乾脆就直說不行嗎!

第一條叫做「空話連篇,言之無物」,四個字兒一句,兩句八個字,繼續工整下去。

第二條是「裝腔作勢,藉以嚇人」,然後是「無的放矢,不看對象」,「語言無味,像個癟三」,「甲乙丙丁,開中藥鋪」,「不負責任,到處害人」,「流毒全黨,妨害革命」,最後一條「傳播出去,禍國殃民」。

有人說,特麼,納稅人養你們,你丫就琢磨這些沒用的八股格式?從公文模板到暈船機關寫作指南,這些人真是操碎了心,問題是白紙黑字有多少廢話空話套話,沒有一點用處的屁話!

騙子、掮客、官迷們削尖腦袋,一天到晚就踅摸這些了。

比如我們現在幾乎每篇講話、文章都要強調抓落實,一般說「抓落實」已經不夠了,還要「切實抓落實」,還要「切切實實抓落實」,已經到了咬牙切齒、捶胸頓足的地步了!

為什麼還不能落實?原因之一是這個文風就是虛誇之風,就是不利於落實的。

1942年,在延安整風運動中,毛澤東發表了題為《反對黨八股》的講話,列數了黨八股的八大罪狀,大聲疾呼整頓文風,到現在也沒改變多少。

說人話,說真話,說實話,好好說話,行不行?說老百姓能聽得懂的話,行不行?別整那些說了等於沒說的廢話、套話行不行!

有些體制內的秘書幫辯解,八股文也有好文章,有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寫作理論和技巧。

吳敬梓在《儒林外史》第十一回中寫道:「八股文若做的好,隨你做什麼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

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八股文風譁眾取寵、「逆潮流而行」,是在用「封建制度的產物」誤導一代又一代。

公文「虛胖症」、「拖沓病」,「空話廢話連篇」真的好嗎?

全是空話套話,沒有半點人情溫度,吃著皇糧,天天就整這些沒用的!

請看毛澤東同志所列的黨八股八大罪狀:

一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

二是裝腔作勢,藉以嚇人;

三是無的放矢,不看對象;

四是語言無味,像個癟三;

五是甲乙丙丁,開中藥鋪;

六是不負責任,到處害人;

七是流毒全黨,妨害革命;

八是傳播出去,禍國殃民。

公式化、套路化、模板化、臉譜化,八股化令人作嘔!

毛澤東指出:「一個人寫黨八股,如果只給自己看,那倒還不要緊。如果送給第二個人看,人數多了一倍,已屬害人不淺。如果還要貼在牆上,或付油印,或登上報紙,或印成一本書,那問題可就大了,它就可以影響許多的人。而寫黨八股的人們,卻總是想寫給許多人看的。這就非加以揭穿,把它打倒不可。」

照搬照轉、穿靴戴帽、空話套話連篇沒一點卵用!

沒有辨識度,沒有自己的精氣神,真性情!

冰冷的數字,生硬的說教,成為很多官樣文章的不二表情!

千文一面、千篇一律、八股成風,禍國殃民!

不說真話,不說實話,說不成一句人話!

抄襲成風,克隆成風,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陷入固化的套路裡走不出來,終將作繭自縛!

鄧小平同志也非常反感八股文。

1992年小平同志視察南方時,曾經批評當時會議多、文章太長、講話也太長,而且內容重複,新的語言並不很多。

小平同志所說:「我感覺,我們現在的文風比那個時候好不到哪裡去,甚至一些問題比那時候還嚴重。有些文件、文章拿過來,想找些有針對性的話、有用的話,很難。人們往往不是從前往後看,而是從倒數第二段或第三段開始看,因為往往講到這裡才是講問題的,而前面佔了主要篇幅的大多是些大而無當、沒有錯也沒有用的話。」

空洞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

八股之風病在腠理、在肌膚,都很容易處理。

病入腸胃,也還不難治。

一旦「化」了,那就是癌細胞轉移、病入骨髓。

神醫扁鵲也只能束手無策、避之不及。

寫文章要從實際出發,為實際工作服務,寫人話,說人話,好好說話!

要打破僵化刻板的文風的束縛,還文筆以自由。

魯迅在《準風月談·吃教》一文中說的一針見血,清朝人稱八股為敲門磚,因為得到功名,就如打開了門,磚即無用。科舉廢除後,「敲門磚」這一專用於科舉考試的俗語卻流傳了下來,泛指一切謀求名利的手段。

好文章的標準是什麼呢?簡、淺、顯。不要給廣大人民群眾設置閱讀障礙,整么蛾子了!ok

(南方傳媒書院創始人陳安慶)

相關焦點

  • 八股文是中國文學史上承先啟後的一個大關鍵
    有網友痛批套路文章,斥為現代八股文。恰看到周作人先生也有一篇《論八股文》,好吧我也來蹭個話題。八股文是科舉的產物,在清朝發展到了最高峰,最嚴格時為了防止作弊,甚至連每句第一個字都有規定。各位讀者可以在網上搜一篇八股文,可以自己體會下寫作難度。
  • 八股文為什麼重新被重視?
    前幾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到這樣一則新聞:杭州高級中學選編的語文教材中包含的八股文,分別是明朝初期王鏊的殿試之作《民既富於下,君自富於上》,著名心學大師王陽明的《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另外一篇則來自於「科舉」緊密聯繫的多次擔任科舉監考官——曾國藩的《與諸弟書》。
  • 八股文入選杭州高中語文教材 學者分析八股文起承轉合組織意義
    「這種嘗試不是要害學生」主持新教材選編的杭州高級中學語文組教研室組長周偉表示,當前孩子們在寫作上「想法好,但寫出文章來卻沒有體制」,會出現新聞報導寫成散文、散文寫成議論文的情況,學習八股文則可以讓學生的文章有「體」。「我們對孩子的指導,沒有我們老祖宗對文章的指導來得好。」
  • 八股文簡介
    為了解決這一經由科舉市場決定政府人才來源所必須承受的"劣幣驅逐良幣"的風險,於是在科舉題目上出現了截題、搭題以及在文章寫作上出現了綜合了詩賦、策論的八股文等應變措施,這也就是說士子對於題目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時在八股文章的寫作能力上也必須具備一定的水平,才能進一步的獲取考官的青睞。
  • 閒話八股文
    但在明清時期,文人士子要想入仕途、享富貴,全靠科舉考試,而考試又全憑八股文。寫得好,立馬飛黃騰達;寫不好,永無出頭之日。八股文起源於宋元,定型於明成化,至清光緒末壽終正寢。科舉考試不同於現在的高考綜合測試,那時候只考一場作文,就是八股文。這是一種特定的科舉文體,也稱制義、制藝、經義、時文、八比文。文章死守固定的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組成。
  • 2014年海南高考閱卷組組長:英語「八股文」較多
    全掃描  英語「八股文」數量相對大  「在評卷中我們也發現,按照固定的套路寫作,生搬硬套一些固定句式,甚至一些固定材料內容的英語『八股文』也相當程度存在。」楊蕾達說,這種英語「八股文」的數量相對較大,富有生活感情的作文相對較少。
  • 八股文?看我如何內化為科技論文寫作養分,乾貨資源技巧一文到位
    這裡沒有萬能、窮盡寫作領域的課程、技能和答案,也就是說看了這篇文章你可能仍然不會寫作,不過沒有關係,因為再多的技巧資源和工具都代替不了你去花時間閱讀和練習科技論文的寫作,但是不妨礙你以此為契機,開始認真對待寫作這回事了,這就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
  • 八股文與高考作文
    八股素來聲名不佳。我輩束髮之年,就知道八股「空話連篇,言之無物」;到而立之年,更懂得其罪在「思想僵化,形式固化」。「八股」究竟何物,卻是片鱗碎甲數十載,才漸知子醜寅卯。本著唯物史觀,不妨掀開塵封故紙,鉤沉稽古,「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鑑於時文,資於作文。
  • 例解八股文
    明成祖朱棣頒行《御製四書大全》後,書中傳注只取程頤、朱熹兩家,士子們習八股文就不得不對這些內容讀得滾瓜爛熟,其中的思想內涵也就會深深地進入他們的心靈。八股文作為一種考試文體,其格式有苛嚴的要求,由破題、承題、原題、起講、入題、提二比、中二比、過接、後二比、束小二比、大結等部分組成,結構嚴謹,章法細密,因此,寫作八股文是一種極嚴格的條理化訓練,邏輯思路不嚴密的人是寫不好八股文的。
  • 申論從古代的「八股文」中借鑑了什麼?
    申論知識百問百答(7)八股文,是我國古代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源於北宋。宋神宗時,王安石變法,並多科為進士一科,一律改試經義,文體並沒有嚴格要求,自然也不要求排偶對仗。但有一些應試者在考試過程中不自覺地運用了排比筆法。
  • 八股文
    第四部分「總結」,則叫「大結」,不過因為很多考生考試時為求作弊往往在這一部分按藏記號,所以到康熙六十年就取消了,所以康熙後的八股文就沒有「大結」了。我們再詳細說說八股文的各個部分。第一部分「破題」,所謂「破」,就是「破譯」的意思,顧名思義就是對作文題目進行分析。按照規定,破題只能用兩句話,而且不能直說題義。破題非常考校功力,一個考生如果破題破得好,那水平絕對差不到哪裡去。
  • 高考已經降低了寫作套路的可行性
    層出不窮的「作文寶典」,很少教人如何進行閱讀積累、生活觀察,充斥全篇的都是各種「萬能」結構和語料,仿佛作文是一道可以簡單套用公式的算術題。如果說高考作文晦澀難懂只是行文風格「不受人待見」,那麼把考場作文套路化則是徹頭徹尾的方向性偏差。比「讀不懂」更讓人難以接受的,則是通篇採用「作文套路」,生拉硬扯說一些正確的廢話。
  • 重新理解八股文的科考意義
    重新理解八股文的科考意義現在高考工廠加工就是一種偷雞式教育,讓作文高分的甚至滿分的不會寫文章,而中國古代就是文章取仕,中國上千年下來,積累了豐富的考試與命題的博弈經驗,隨著科舉的逐步發展,逐步固定為以考八股文為核心的科舉,雖然近代八股文成為了僵化死板沒有創意的代名詞,是一切僵死文字的總代表,但對其科考的意義,在當今高考偷雞問題面前需要重新的思考,為何古代就不能這麼偷雞呢
  • 徐梓八股文的作用和意義
    但科目的眾多,也就意味著錄取標準的不一致,在某種意義上,設立一個考試科目,就必須另立一個相應的錄取標準。錄取標準的不統一,各種考試科目之間沒有可比性,具體操作時也就難免高下不一,是非紊亂,公平難以保證。到了宋代,考試科目經過一次又一次地歸併,已經非常集中,主要科目是分為詩賦進士和經義進士的進士科。  在科舉發展的歷史上,元代有兩大貢獻:一是前代的詩賦和經義科目,這時歸併為經義一科。
  • 高考範文、八股文與原創才子
    長跑中,良好品德日積月累,中華民族就會顯現打不垮,折不斷,壓不壞的優良品質。梅花苦寒香自來,乘風破浪會有時。自勉,共勉。二)明八股明代的八股文,由「起、承、轉、合」四個部分組成。你問他明天股票漲不漲,對某隻股票如何看法;他永遠是繞一大圈,講講宏觀經濟政策,講講技術面阻力位。可就是不回答「漲跌」。這樣的「公蜘體」,混社會是可以的。但是在「科舉」中,是不可以的。「明八股」之所以有明確的「破題、承題、起講」格式,就是為了杜絕「搗漿糊」。你必須在第一句話中,寫清楚自己的立場和觀點。
  • 八股文入選杭州高中語文教材 老師稱為讓文章有「體」
    新學期伊始,浙江省杭州市高級中學高二學生翻看自己的語文教材時發現,這篇《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八股文將是他們接下去要學習的內容。  一提到八股文,很多人就會把它與「刻板」、「陳腐」、「明清科舉」聯繫起來,往往會引起人們的反感。八股文是中國古代封建科舉制度的產物,後因科舉考試規定必須採用固定格式(即要求四段對偶對仗)而僵化。
  • 別出新,別求怪,我寧願考「八股」
    「八股」文固然是套路,但世間考試本就是套路,無非套路的好壞高低不同。高考考察的並非是天才和文採,考場也並非「文學」意義上的文章的主產地。高考作為全國性的統一招生考試,它考察的是大多數人的基本理性、基本邏輯與基本表達能力,它並非是一個舞臺,而只是一項考核。在此意義上,一份中規中矩的試題,最能夠給大多數人在規則鐐銬之內競爭的機會。
  • 八股文是什麼?八股文是怎麼毀掉人才的
    八股文的現代定義:八股文,明清兩朝考試制度規定的文體。始於明朝永樂年間。
  • 深受詬病的八股文,是如何形成和興起的?
    八股文自開創以來,其爭議頗大。從明清科舉時代的趨之若鶩到民國時期的極力抵制,再到潛移默化地大範圍學習,我們對八股文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曲折的過程。 幾百年來,八股文的影子似乎已經融進我們的學習生活。小學期間初見的排比句;中學時代寫的議論文;大學時期不寫論文畢不了業。
  • 中青報:高考作文題目不斷創新,降低寫作套路的可行性
    層出不窮的「作文寶典」,很少教人如何進行閱讀積累、生活觀察,充斥全篇的都是各種「萬能」結構和語料,仿佛作文是一道可以簡單套用公式的算術題。如果說高考作文晦澀難懂只是行文風格「不受人待見」,那麼把考場作文套路化則是徹頭徹尾的方向性偏差。比「讀不懂」更讓人難以接受的,則是通篇採用「作文套路」,生拉硬扯說一些正確的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