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後悔到整改,再到將體驗、餐飲、住宿、觀光等融為一體,並首創多項第一的「臺灣飛牛牧場」!

2021-01-13 壹度創意

在臺灣西北部沿海地區,東靠雪山山脈,西鄰臺灣海峽,背倚火炎山的苗粟縣通宵鎮南和裡,有這樣一個牧場:它位於海拔180m~270m的緩坡地帶,它四周青蔥翠綠,繁花茂盛,它牧場上的奶牛是全臺第一家從澳洲引進的娟姍牛((Jersey),它的經營許可證是全臺灣第一張綜合型休閒農場許可證,它開創了臺灣觀光牧場領域,它率先將生產、生活、生態融為一體創建多功能休閒牧場....這就是臺灣著名的飛牛牧場。


1973年,當時臺灣政府為了推廣鮮乳產業,招募一批年輕人到美國、紐西蘭學習酪農專業,1975年,這些年輕人回到臺灣之後,在苗粟縣通宵鎮南和裡的保安林旁,開荒建村,「中部青年酪農村」便由此誕生。但由於進口牛肉、鮮奶與當時臺灣本地消費市場尚未匹配,消費者沒有充分認可這些剛剛引進的「高級外來物」,很多牧場面臨資金斷鏈的危機,因此,不得已關閉牧場。


飛牛牧場的創始人施尚斌,也曾後悔進入酪農行業,但內心那股不服輸、不甘心,讓他選擇咬牙堅持,他先通過貸款買入其他酪農出售的土地,然後進行大規模的整改規劃、土地合併,這種困局求生的無意操作,卻意外的形成了當時臺灣罕見的廣闊牧野(草原)美景,這吸引不少電視劇組前來取景拍攝,飛牛牧場由此煥發生機。


1993年,日本休閒觀光農業在全國範圍推廣,受到這股熱潮的影響,飛牛農場創始人在考察日本農場後,先聘請加拿大企業形象設計師設計logo,然後著手規劃農場細節,確定從酪農牧場轉為觀光牧場,1995年,「飛牛牧場」名稱正式對外營業。


1996年1月,飛牛牧場主自行研髮乳製品DIY活動(鮮奶冷凍DIY)受到遊客們青睞。


2002年2月,牧場開始推廣學校戶外教學業務,涉及研學領域;2006年,開始參加海外(東南亞)國際旅展,飛牛牧場名聲走向國際,開始接待國際旅客。


2006年5月,飛牛牧場成為臺灣首家從澳洲引進全球乳脂率與蛋白質比率最高的娟姍牛(Jersey)的牧場。



2007年1月,飛牛牧場的新乳品加工場正式運營;2008年1月,牧場取得全臺灣第一張綜合型休閒農場許可登記證;3月與日本北海道牧場進行技術合作,生產出特色產品「飛牛白布丁」。



2009年1月,飛牛牧場內的餐廳獲得苗粟縣「特色美食餐廳」認證;2010年5月,牧場建立「水資源循環」環境教育基地,推廣低碳環保綠色旅遊的概念;2011年2月,牧場再次升級,並且榮獲休閒農場「體驗、餐飲、住宿」服務品質認證。


2011年5月,飛牛牧場建立臺灣休閒農場首家綠色商店;6月,配合環保署「綠行動傳唱計劃」,推出「綠色旅館、低碳飛牛」綠色旅遊住宿專案,同時,牧場的乳品加工場獲得HACCP「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認證;2012年7月,牧場住宿區榮獲苗粟縣優質旅館認證。


2014年,第一間飛牛牧場直營店成立;2015年,榮獲網絡全臺十大療愈草原稱號;2016年7月,牧場紅穀倉餐飲榮獲苗粟縣當地食材認證;自此之後,飛牛牧場在體驗、餐飲、觀光、住宿等休閒領域日漸成熟壯大。



這個經營面積(含牧草種植、乳牛養殖)約120公頃,營地面積約50公頃的休閒牧場,為何能無意走紅?為何能成立四十多年經久不衰,遊客好評不斷,重遊率不斷攀升?秘訣是?



1.主題明確,功能完善


「飛」代表蝴蝶,「牛」代表乳牛,飛牛牧場不僅在核心優勢上進行準確分析,還在農場主題上清晰明確。通過三生(生產、生態、生活)一體與三育(培育、保育、教育)並重的發展策略,堅持可持續經營、寓教於樂,從而為遊客們提供身、心、靈全方位的休閒體驗。



在餐飲方面,飛牛牧場以自產自銷的方式,紅穀倉、樂活飛牛餐廳、笨笨牛火鍋餐廳乃至FLYING COW快餐廳,都儘可能的選用牧場有機蔬菜(新鮮食材),從原材料為遊客們保證健康美食;



在住宿方面,牧場原墅、牧場原憩、庭園木屋、露營基地,以農家樂、民宿、戶外探險等不同標準為遊客們提供多種住宿服務,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



在觀賞方面,廣闊無垠的草原美景,緩坡上自由吃草、閒逛的奶牛,品種繁多的蝴蝶,成片的鴨群大遊行,趣味十足的乳牛雕像廣場等,不僅營造出自然純淨的生態美景,還打造了一幅幅動植物相生融合的治癒性景觀,瞬間吸引都市人群的眼球。



在購物方面,飛牛牧場的商店不僅考慮到遊客們購物的個性需求,還依據商店所處功能區售賣對應的特色產品,從而給遊客一種因需售物「尊重」,而不是強迫推銷的「被宰感」,同時,牧場對商店的裝修和命名也因此而發生變化。例如,DIY·烤肉·露營區的商店稱為「牧場工坊」;中心服務區的商店稱為「生活概念店」;牧場生態區的商店稱為「花坊」。



在體驗方面,飛牛牧場從「彩繪肥牛」、「牛奶蛋糕」、「冰激凌搖搖樂」等DIY活動到「擠牛奶」、「餵小牛」、「鴨群大遊行」等牧場參與活動,讓遊客們不僅能親近自然,更能近距離接觸牧場小動物,學習各種生活技能和動植物知識,讓遊客們有的玩,玩的開心,玩的有收穫感。



2.科學規劃,突出特色


整個飛牛牧場主要劃分為DIY·烤肉·露營區、中心服務區、牧場生態區三大功能區,這些區域劃分充分依據緩坡地形地貌,同時根據遊客們的遊覽習慣以及生態環境保護,設計合理流動線路,入口為DIY·烤肉·露營區,中部為服務、餐飲等的中心服務區,牧場北部、靠近森林地帶的主要觀光區域為牧場生態區,每塊區域不僅功能完善,在細節上突出飛牛牧場主題,例如,飛牛雕塑、卡通指引路牌、不同裡程的觀光線路,不僅為整個牧場增加不少童趣,還讓遊客們感受充滿創意特色的牧場氛圍,閒適舒服。



3.目標細化,客群分層


從牧場住宿、牧場餐飲,再到牧場體驗活動,飛牛牧場精心設計不同類型、不同層次,滿足不同年齡遊客的旅遊吸引物。孩子們能在這裡探索世界、尋覓自然界動植物的奧秘;大人們能在這裡找到童真,喚起兒時純淨的美好;老人們能在這裡品嘗到健康美食,感受兒孫承歡膝下的快樂,同時,牧場藉由自然景觀和小動物,讓遊客們在點滴體驗中,真正學習懂得「尊重自然、愛護自然」。



4.產銷對接,休閒融合


飛牛牧場從蔬果有機種植,乳製品、甜點、衍生品加工,都堅持原料自產自足(就近採購),既保證了生態、環保、健康,又形成了產品特色,同時,在園區內開設不同類型的商店,在生產加工過程融入DIY體驗活動(烤餅乾、制蛋糕等),即實現了產銷對接,又實現了產業升級,讓一二三產業進行巧妙融合。



臺灣休閒農業起步較早,且受到最初日本休閒農業的影響,其在規劃、產業、運營、市場等方面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值得我們思考借鑑,比如:


1.規劃方面:合理定位


如果說「無巧不成書」,那飛牛牧場最初整合各家酪農土地,形成罕見的曠野牧場美景,又何嘗不是一種對未來景觀「預見」。當牧場美景成為特色標籤之後,飛牛牧場通過合理定位、科學規劃設計,果斷從酪農牧場轉為休閒觀光牧場,既考慮地形地貌、牧場特色,又根據市場創造出獨特、具有代表性的產品(飛牛白布丁),逐漸形成獨具優勢的核心競爭力。



2.產業方面:數乘效應


大陸地區很多牧場看似一、二、三產全都涵蓋,但彼此之間並未緊密聯繫,難以形成數乘效應。而飛牛牧場從生產體系、加工體系、銷售體系,再到觀光體系,每個環節互為鋪墊,例如,牧場蔬果區的有機蔬菜種植,肥料為牧場牛羊等的糞便;DIY·露營·烤肉區及中心服務(餐飲區)、乳製品加工坊等所需肉類、蔬菜等原料,又是蔬果區和生態區所提供,生產、加工、銷售、觀光的閉環循環,不僅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還實現了生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更加突出牧場主題特色。



3.運營方面:突出優勢


無論是生態景觀、DIY活動,還是牧場體驗,飛牛牧場要麼通過景觀雕塑、卡通指示牌,要麼通過專業解說工作人員,將每個區域、每場活動優勢特色展現的淋漓盡致,既讓每個功能區都有自己的小主題特色,又形成了整個牧場園區主題優勢。同時,牧場簡單色調建築風格及工作人員的耐心服務,又增加了牧場的品牌魅力。



另外,為了突出牧場品牌優勢,「凡是進入飛牛牧場的遊客都可以免費品嘗一杯純淨的自然乳製品」,這個傳統一直持續至今,既代表著牧場重視創造遊客價值,同時也表明飛牛牧場堅持生產優質、健康乳製品的企業精神。


4.市場方面:與時俱進


從酪農牧場、觀光牧場,到綜合性牧場,飛牛牧場的每一步轉型都是對市場需求的深入分析,是對牧場特色優勢的不斷升級,是對客群分層的不斷細化。讓自然充滿創意,讓創意形成產品,讓產品滿足市場,從而帶動經濟增長,這正是飛牛牧場長盛不衰的關鍵因素之一。



大陸地區與臺灣地區休閒牧場的差距,不在資金,而在技術、規劃、運營等細節方面,缺乏特色或核心優勢以及對忽視市場需求的盲目模仿,造成現在的窘狀,但我們相信,也許時間上起步稍晚,也許目前存在同質化等諸多問題,但有針對性、對症下藥的改善,一定能幫大陸地區牧場克服困境,走出一片「柳暗花明」。


聲明:以上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冒犯,請及時聯繫,會立即處理。

相關焦點

  • 探秘臺灣飛牛牧場
    一、聞名飛牛牧場位於臺灣苗慄縣通霄鎮與三義鄉間,是以乳牛養殖為主之休閒農場,為全臺灣最具特色的觀光牧場,牧場在成立之初默默無聞
  • 臺灣第一休閒農場「飛牛牧場」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可是,飛牛牧場已經42歲了,我們現在所看到飛牛牧場是一個「成熟中年」,作為休閒農業剛起步的大陸,如果不了解飛牛牧場初期的創業背景和經濟環境,很容易邯鄲學步不得精髓。所以,今天小探馬帶大家一起看看飛牛牧場的前世今生。飛牛牧場的昨天:黎明前的黑暗
  • 臺灣知名休閒農場-飛牛牧場案例詳解
    該文介紹了臺灣飛牛牧場及其規劃建設經驗,分析了大陸農業休閒觀光項目園區發展存在的問題,並借鑑臺灣飛牛牧場建設經驗,提高大陸都市農業園區可持續發展的建議。總結歸納,並借鑑臺灣農業休閒觀光項目的發展經驗,提出大陸農業休閒觀光項目發展的建議,以促進我國農業休閒觀光項目的可持續發展。
  • 最適合親子去的牧場之一【飛牛牧場】
    臺灣飛牛牧場是一個主題樂園,位於臺灣中部苗慄縣明媚的小鎮卓蘭鎮,卓蘭鎮以水果聞名臺灣。
  • 風口裡飛起來的飛牛牧場!臺灣休閒農業的典型案例!
    一、飛牛牧場概況1 項目簡介臺灣飛牛牧場是一家以乳牛養殖為主的休閒農場、地處臺中苗慄縣通霄鎮,飛牛總面積約1800畝。餐飲 飛牛牧場以自產自銷的方式,紅穀倉、樂活飛牛餐廳等,都儘可能的選用牧場有機蔬菜,從原材料為遊客們保證健康美食。住宿 牧場原墅、牧場原憩等不同標準為遊客們提供多種住宿服務,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
  • 飛牛牧場為什麼能成為臺灣休閒農業的代表?
    在臺灣有那麼一座牧場,一直被作為休閒農業經典案例——飛牛牧場。飛牛牧場吸引人的點主要是其將環境生態理念融入到各個旅遊環節(吃、住、遊、購)的那一份用心。牧場收入以門票為主,其它收入包括乳品、餐飲、住宿、及商品販賣;支出主要在人事費用、景觀維護、設施投資上。
  • 臺灣飛牛牧場告訴你,休閒農業如何做好 一二三產業融合
    飛牛牧場坐落於苗慄縣遠離塵囂的山野當中,以乳牛養殖為主。牧場面積約120公頃,觀光旅遊面積約50公頃。園區分為農業生產體驗區、休閒活動區、農業景觀生態區三個部分。園區的蝴蝶生態區,花開滿園,彩蝶飛舞,滿天飛舞的彩蝶不時停歇於牛背上,故而得名「飛牛牧場」。飛牛牧場美麗的草原景色和農牧生活體驗吸引了島內外大批遊客,每年接待遊客30萬人以上,實現門票收入佔總收入50%以上。
  • 飛牛牧場,各方面都做到讓人想念!
    飛牛牧場為什麼能多年成為臺灣休閒農業的模範標杆?就是各方面都做到讓人會想念!飛牛牧場是一個以乳牛養殖為主的休閒農場,位於臺灣苗慄縣通霄鎮南和裡。由於牧場地處國有保安林地間,綠野山林圍繞、生態豐富,吸引眾多彩蝶成群飛舞,因此,才以「飛牛」為名。經營面積120公頃,現有服務設施面積計50公頃。
  • 案例 | 臺灣飛牛牧場
    一、以優越的親子體驗著稱,做到農文旅結合,將一二三產高度融合,引來了世界各地的遊客,為休閒農場的典範
  • 榮振環老師說農場系列:臺灣苗慄飛牛牧場,臺灣動物主題誰與登封
    這個農場主還是比較愛學習的,他考察過很多地方:日本mokumoku農場,母親牧場,箱根牧場,中國臺灣的清境農場、飛牛牧場;泰國的瑞士綿陽牧場,還去過美國、加拿大、歐洲的許多農場。按理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 飛牛牧場 - 中國臺灣網
    以牧場風光馳名的中部青年酪農村飛牛牧場,地處通霄鎮南和裡的山坡地,綿延青翠的大草原,成群的牛羊,宛如紐澳牧野的翻版,為臺灣西部首屈一指的休閒牧場。如今,在休閒農業的風潮下,牧場除了畜牧的本業外,也轉型成農村體驗、生態保育、自然休閒的渡假樂土。
  • 清明假期 臺灣苗慄飛牛牧場迎遊客
    清明假期 臺灣苗慄飛牛牧場迎遊客 (6/17) "← →"翻頁
  • 如果有機會,一定再走一遍年客流30萬的臺灣飛牛牧場.
    另外一個愛不釋手的就是這張農莊的宣傳圖,7天的臺灣考察,收集了不少農莊的宣傳資料,唯獨飛牛牧場讓人感覺別具匠心,應該也是請了很獨特的設計師、花了很多心思,值得收藏。以下部分內容選自中農富通公眾號,個人覺得其中有幾個問題與臺灣飛牛牧場的回答非常值得借鑑,故分享,亦可供自己日後學習積累。
  • 橘之鄉、掌生穀粒、飛牛牧場……看臺灣10個精選農場的運營之道
    除了休閒、觀光外,這個生態休閒農場還具有生態教育的功能。臺灣中小學每年都有戶外教學的科目,而臺一生態休閒農場則是很多學校戶外教學的固定基地。課題七:飛牛牧場的場區設計與環境教育特邀講師:徐白龍    飛牛牧場董事長特助
  • 臺灣飛牛牧場,在博主眼中什麼樣?【多圖預警】
    農業引擎博主感謝您的關注和轉發!從開始接觸臺灣休閒農業的時候,就把這個農場作為一個標杆案例,進行研習。看看我們的團員們在研究什麼,哈哈,這就是解說的魅力,你不知不覺中就會被解說員帶入他的場景中去,而且趣味和知識同在(回復「解說」看如何建立有農場的解說系統)
  • 研途筆記Day2|苗慄飛牛牧場44年匠心打造「小而美」的故事
    飛牛牧場創建於1975年,1995年轉型休閒農業,賣出了第一張門票,2005年改為綠色休閒服務農業,經過4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飛牛牧場每年的遊客已達30-40萬人次。據導覽介紹,來到飛牛牧場的遊客以親子遊、一日遊為主,佔比約達70%,飛牛正在努力通過增加更多新奇的體驗擴大目標客群和駐留時間。
  • 臺灣最成功休閒農場之四——飛牛牧場
    飛牛牧場佔地45公頃,分為遊客遊憩區和農業生產區;遊客遊憩區中有烤肉區、露營區、住宿區、餐廳、紀念品屋、乳製品專賣店、會議室等等,提供遊客來到飛牛牧場享受最完備的休閒服務;農業生產區出產乳牛牛乳之乳製品和牧草種植、有機園區種植花草和有機蔬菜區
  • 臺灣鄉村全域遊學考察高研班|【民宿+文創+農創+養老+親子教育】全面覆蓋〖LDC-NO.902〗
    :清境農場、薰衣草森林、飛牛牧場、桃米生態村臺灣特色文創:國立宜蘭傳統藝術中心、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誠品書店、松山文創園、紙教堂臺灣親子教育/手工體驗:卓也小屋、勝洋水草休閒農場臺灣養老文化/墓園地產:雙連安養中心、龍巖-光之殿堂世紀墓園
  • 臺灣休閒農業將產業與體驗完美融合(下)
    她指出,「休閒農業是產業經濟與體驗經濟的複合體,它是城市居民給鄉村增加的附加值,且這一附加值會有多有少。以咖啡豆舉例,作為農作物—產品—服務—體驗,其附加值依次增加,並以體驗價值為最。因此將體驗做到位,最重要,也最見功夫。」
  • 【第三期臺灣遊學記︱飛牛牧場】環境倫理美學 • 用心在每一個細節
    飛牛牧場位於苗慄縣通霄鎮南和裡,總佔地面積45公頃,是以畜牧養殖為本業,乳製品生產及營銷為輔,綜合開發畜牧型農村體驗、生態保育、自然休閒等活動的綜合觀光農場。於是,在董事長的組織下,大家一起到世界各地去學習,體驗最棒的設計和服務,後來邀請到日本著名的景觀哲學博士來總體規劃並設計。也就是那時,「環境倫理美學」成為了農場始終秉承的精神理念,後期出環境景觀以外的所有,包括產品開發和體驗活動創意,也都遵循著這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