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上生病了,我們會前往醫院就醫。心理上出了問題,你會選擇去哪裡?會去醫院嗎?選擇心理諮詢是很好的選擇嗎?
9月1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了140項職業資格,其中並不包括人社部門技能鑑定機構負責管理的「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這就意味著,進行了十多年的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考試正式取消。記者調查了解發現,目前在私人開辦的心理諮詢室或心理諮詢中心內,絕大多數心理諮詢師都不具備執業醫師資格證,只能為一些程度較輕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或者作為輔助治療用,不能開具處方。而對於重度精神障礙患者而言,單純的心理治療是不夠的,還需配合藥物治療。
●市民反饋
每小時兩千元,效果卻一般
「一開始,我選擇了一家心理諮詢工作室治療,2000元一小時。看了幾次覺得沒什麼用,就在朋友的介紹下來了精神衛生中心。我確診的是強迫症,還有其他一些心理問題。以前看的心理諮詢室服務比較好,但價錢比較貴,每次諮詢師就是和你聊聊天,開導開導,感覺對病情沒有什麼緩解作用。過段時間我就要結婚了,希望能早些把這個病治好。」幾天前,陳歡(化名)前往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就診配藥。此時的她已經接受藥物治療有一段時間了,病情也已經好轉。
記者從上海市多家私營心理諮詢機構了解到,2000元每小時的諮詢價格並不少見。目前社會上的心理諮詢價格約為400到4000元每小時不等。某心理諮詢室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心理諮詢的價格按照心理諮詢師的學歷、從業經驗來劃分,一般分為普通級、資深級和專家級三類,具體療程多久需要等心理諮詢師了解評估患者後再告知。」而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心理諮詢價格則分為兩類,有醫保的是110元45分鐘,全自費的為主任醫師1500元50分鐘,副主任醫師800元50分鐘,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宣傳科副科長副主任醫師喬穎介紹說:「精神衛生中心的心理諮詢價格相對來說較低,尤其是在可使用醫保的情況下,但一般需要等待2周到2個月不等,這和患者選擇哪位醫生治療有關。心理治療的療程很長,往往需要半年甚至一年。外加醫院診室有限,每個心理治療師一天只能幫兩到三個患者進行心理治療。同時為了確保治療的療效,一名心理治療師在一個階段裡面會限定接納的患者數量,約為8名患者。因此需要其中一名患者完成心理治療後,有一個空位了才能再接收一名新的患者進來。目前精神衛生中心有二三十個專職做心理治療的,還有一些精神科醫生兼職的,加在一起共有50多名。比較急迫需要心理治療的,就會選擇去私立的心理諮詢室治療,或者轉診到其他省市的精神衛生中心進行治療。」
●記者走訪
部分機構誇大心理諮詢效果
近日,記者在網上搜索了幾家規模較大的心理諮詢室,並以患者家屬的身份了解相關情況。當記者詢問心理諮詢是否能治癒中重度抑鬱症時,一家心理諮詢室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中重度抑鬱我們這邊做得挺多的,效果也挺好的,有些心理諮詢師專門做這個。」
當記者詢問中重度抑鬱症是否需要藥物治療時,他表示,藥物治療對抑鬱症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吃藥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問題還是會一直存在,而且藥物的副作用很大。如果患者願意進行心理諮詢,通過心理輔導也是可以好的,不一定要吃藥。「只有當患者願意吃藥而且有自殺傾向或自殺行為時,可以先服藥。如果沒有自殺行為,一般做心理輔導就可以好。」
隨後,記者按照該工作人員發來的心理諮詢室地址,前往諮詢室所在地。這家諮詢室位於中山西路一棟創意園大樓內,面積較小,包括前臺、一間辦公室和三間隔出來的小房間,每間房間有兩到三個單人沙發,牆上貼著一張「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註冊資本十萬元,當天接待記者的是該心理諮詢室的一名心理諮詢師。
當記者表明想評估一下自己的情況是否需要治療時,該諮詢師將記者帶到一間隔間坐下,詢問出現了哪些情況。記者表示自己常年失眠、頭疼、總覺得心情低落、工作生活一團糟。隨後,該諮詢師表示,很多抑鬱焦慮都是因為面對壓力時無法適應產生的,並簡單介紹了心理諮詢的作用,然後開始介紹心理諮詢的價格。
「我們的諮詢是根據諮詢師的資歷不同,按小時收費,每小時從300元到2000元不等,300元的經驗是一到兩年,2000元的十年左右,大部分的老師4小時以上88折,8小時以上贈送1小時。具體需要諮詢多久在第一次諮詢完以後老師會告知的。」同時她還表示,以記者描述的情況來看,如果和諮詢師配合得好,自身改變的意願也比較強的話,一般9個小時的治療就能達到情緒改善,之後如果想進一步提升能力可以再延長時間。該諮詢室在其他地點還有分店,可以根據諮詢者的需求選擇諮詢地點。
●專業人士
「心理諮詢師」從業門檻太低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心理科主任張海音告訴記者,判定一個人是否有抑鬱症,心理諮詢師說了不算,只有有醫生執照的精神科醫生的診斷結果才有法律效力。在記者走訪另外幾家心理諮詢室時,相關工作人員在大致了解情況後表示讓記者先去醫院做個檢查。
記者從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了解到,心理治療一般適用於普通人群、輕度的抑鬱症、焦慮障礙、人格障礙、性心理障礙等,重性精神障礙通常以精神科藥物治療為主,可以結合心理治療。一般不會僅用心理治療,或者僅僅以心理治療為主。對於抑鬱症而言,如果心理治療療效不佳、病情加重、出現消極言行等情況要精神科協助診療。藥物治療可以儘快改善症狀,心理治療可以起到部分預防反覆和波動的作用,目前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對於抑鬱障礙通常採用藥物和心理治療相結合的方式。
走訪的過程中記者還發現,目前上海的私營心理諮詢室內,大多數心理諮詢師僅持有人社部頒發的心理諮詢師資格證。在一些有五六十位心理諮詢師的較大型心理諮詢中心內,也僅有一兩位諮詢師持有醫生執照。一些非科班的人通過網校、培訓班等也可以獲得心理諮詢師資格證並從業,各類療法例如催眠療法、精神分析療法等只要心理諮詢師接受過培訓,即可使用。
張海音介紹說,社會上專門做心理諮詢的醫療機構較少,大多是兩三個心理諮詢師合夥開的心理諮詢工作室。一般情況下,有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格證就可以從業了。而在一些心理諮詢發展比較成熟的國家,要想成為心理諮詢師,則要嚴格得多。雖然各個地方的要求細節不同,但大多要求申請者有心理諮詢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幾百個小時的實習時長,通過全國統一心理諮詢師考試,以及在有督導的情況下在規定時間內完成3000小時的工作時長,才能拿到心理諮詢師執照,同時每一到兩年還需更新執照。
據了解,9月1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了140項職業資格,其中並不包括人社部門技能鑑定機構負責管理的「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這就意味著,進行了十多年的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考試正式取消。
張海音表示,精神科醫生和心理諮詢師都是提供心理衛生服務的專業人員,可以互補和協作。從長遠來看,取消人社部發放的心理諮詢師資格證是有利於心理諮詢師行業發展的。之後,相關的資格認證可能會由更為專業的行業協會來進行。目前在心理諮詢師資格認證方面,最缺少的就是實踐領域。
2015年3月1日起施行的修訂版《上海市精神衛生條例》中明確規定,心理諮詢師應當在依法設立的心理諮詢機構或者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實習一年,經實習單位考核合格後,方可從事心理諮詢服務。但目前這個規定還沒有落實。而對於心理諮詢師來說,如何在督導人員的指導下,積累個案,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之前的認證考試中雖然也有,但遠遠不夠。目前,關於「什麼樣的機構可以成為實習單位」,上海的行業協會正在組織制定相關標準,之後會向公眾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