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孩子,為啥就抑鬱了?|遇見你的心理諮詢師Dr. Kok

2020-11-12 簡單心理

簡·推薦 | 心理諮詢師Dr.Kok

到2020年初

簡單心理平臺上有來自全球117個城市

900位專業心理諮詢師

每一期「簡·推薦」

介紹你認識一位優秀的心理諮詢師

簡單心理諮詢助理:您想對來訪者說的「一句話」?

Dr. Kok諮詢師:面對破碎不要放棄希望人生有許多裂縫,不都完美,如此光才能照進來。"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 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 (Cohen, L., 1992).

簡單心理諮詢助理:哪一刻讓您決定成為一個心理諮詢師?

Dr. Kok諮詢師:我在大學時曾旁聽心理輔導的課程,種下我對心理諮詢的熱愛與嚮往。感覺人的痛苦是無法與自我的內心聯繫,因而無法與自己和解也無法與人和解,非常痛苦。後來發現無時無刻我們都在講故事聽故事。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在講述一個故事,而每個故事的發展都有情節,有伏筆,註腳,還有故事進展的起承轉合與換淚點。所以我願意成為協助來訪者講述ta生命的故事,讓ta在敘事中發現自己,發現自己與主流故事的的不同,並看見自己的閃亮點,成為故事的主人,發展更有意義的故事。

簡單心理諮詢助理:您從學習到從事諮詢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Dr. Kok諮詢師:我從聆聽來訪者的敘事與經歷,深刻的發現許多敘事中也承載著不只是個人,更是集體的大敘事悲劇與無奈。覺察 (awarenes) 與賦能(empowerment)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簡單心理諮詢助理:您在諮詢過程中的關注或思路是什麼?

Dr. Kok諮詢師:在諮詢過程來訪者講述著並發展著一個故事,可是在發展的過程中會有許多曲折受阻。人在建構他的現實世界時,同時建構了意義,建構了自己。我希望我能幫助正在經驗許多起伏轉折的你覺察自己不只是故事的主角,也是故事的執筆人。

2020年的最新統計顯示,中國的抑鬱症患病率已達到2.1%,抑鬱症已成為一種常見的精神類疾病。

不僅如此,抑鬱發生的年齡也有逐漸下降的趨勢,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陷入了抑鬱之網,校園裡學生因抑鬱而自傷、自殺的新聞也時有發生。

這一現象引起家長老師和社會廣泛關注和警醒的同時,不少人也納悶,青少年處於花一樣的年齡,正是努力學習、充滿憧憬的年齡,怎麼就抑鬱了?

心理諮詢師 Dr. Kok 表示,抑鬱不僅受先天的遺傳因素所決定,還是社會環境的產物。

青少年處於發展自我身份認同的時期。如果家庭與學習的環境向他們灌輸如何在社會表現才算成功的思想,不能適應的青少年就會感覺自己不屬於這個環境,與這個社會(通常指學校或家庭)格格不入,無法與之融合,也無法溝通聯繫,因而會將自己從這個社會中抽離。抑鬱就是一種關係的抽離與斷絕,是與人聯繫的情緒發生了問題。下列情緒就容易使青少年產生抑鬱:

1、失敗的感覺

當青少年不能達成父母對他們學習的期盼,他們背負著光耀門楣的重擔,他們只會感覺自己是個失敗者;或者父母沒有對青少年施加壓力,但整個社會環境的價值觀是萬物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偏偏自己無論如何努力,總是不能名列前茅,自尊心因此受挫;或者與同伴的相處不順,導致心情壓抑;或者處在競爭激烈的學習環境中,感覺不適應,又缺乏疏解焦慮的技能等。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是對孩子寄予很大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成功,這在無形中也會給青少年很大的壓力。

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會內化外來的評語,在內心中會產生自責與內疚,生氣自己為什麼達不到標準。另外,青少年會把來自社會文化的要求當成理所當然,既然達不到這些要求,那就是無法融入這個社會,無法生存了。如果青少年成熟一點或者學會拒絕不合理的要求,他們就不會那麼苛刻地對待自己了。

2、自我否定

當青少年被至親的家人否定時,他們會自我否定。自我否定的孩子會將降低自我價值,越發感到自己不夠好,越無法接納自己, 其結果就是無意識地與內在的自我隔離,無法與自我聯繫。

3、感覺被拒絕

尋求愛、希望與他人有聯繫是人的基本需要,但很多時候會感覺被拒絕。當青少年在追求友情、愛情被拒絕時,他們會無法接受,會感到失敗沮喪,會覺得都是自己不該存活在這世上,漸漸走進不可自拔的抑鬱深淵。

那麼,家長對此能夠怎麼做呢?心理諮詢師 Dr. Kok 提出如下建議:

1如果你的孩子抑鬱了,不要急於強迫他們好起來。

抑鬱者通常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因此對他們說振作點、看開些都是無效的。很多從抑鬱情緒中康復的人都形容抑鬱如同陷入無可自拔的泥沼,越是掙扎,陷得就越深,感覺沮喪無力。抑鬱是一種很深的悲傷與失落,正如抑鬱的情緒是與人及自己的聯繫出了問題,康復的過程也需要在與人及自己的聯繫中逐漸恢復。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家長應該給孩子提供支持,多聆聽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悲傷感覺

2家長千萬不要剝奪孩子悲傷的過程,孩子需要梳理情緒,需要被理解。

悲傷是一種哀悼,哀悼失落的自己。抑鬱康復的重建指的是自我概念的重新定義,換言之,被抑鬱洗禮過的自己需要重新認識自己,重新賦予生命意義,他們不再是過去那個孩子,他們也許多了一份悲觀,也許更加懂得活著的意義。經歷過抑鬱的人,人生觀及世界觀都會發生改變,過去認為重要事情可能不重要了,人生的優先次序也會不一樣,這就是意義的重建。

3家長需要經常與孩子進行情感的聯繫,為他們製造快樂的體驗。

追求快樂的體驗是最基本的需求,在孩子的成長的環境中,家長平時要與孩子多培養感情,當有事情發生時,他們才會向你尋找幫助。不要以為有的吃、有的穿就沒有什麼好憂鬱的,不就是學業太重了,習慣了就好。潛藏的憂鬱情緒會積累形成更大的問題,轉換成身心的病痛。當孩子情緒低落,開始將自己與外界隔離,意志消沉,凡事都提不起勁時,家長就需要注意了。

4重新思考對孩子的養育方式和教育理念。

孩子有情緒困擾時,家長可利用這段時間對孩子的管教、要求及家族的教養觀念進行思考,看是否需要對它們進行適當的調整。孩子的憂鬱不僅對孩子的個人成長有重新建構的意義,有時對整個家庭的調適也會產生一定的作用。建立孩子樂觀的學習態度是防治抑鬱症的最好辦法。及時尋求協助、陪伴孩子就診治療也可以幫助孩子度過艱難的鬱郁過程。 憂鬱症就像身體的其他疾病,及早就醫,加上諮詢,抑鬱症就會康復。否則,憂鬱症可能會在日後復發,甚至會引起其他的精神問題與偏差行為。

諮詢師專業經驗介紹

Dr. Kok 諮詢師,新加坡心理諮詢協會心理輔導師認證,英國Durham大學諮商心理學碩士及教育博士;接受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Narrative, Suicide Intervention 等訓練、Certificate of Clinical Supervision 督導訓練等;具有3500+小時的諮詢經驗。

Dr. Kok 諮詢師,擅長處理婚姻家庭議題,例如:親子、夫妻關係的修復;還有生活壓力,情緒受挫等情緒議題,例如協助情緒創傷導致個性特殊影響人際或生活失調的來訪者,幫助他們處理自殺防治,焦慮,憂鬱情緒,走出哀傷等。

Dr. Kok 諮詢師希望來訪者面對破碎,不要放棄希望。人生有許多裂縫,不都完美,如此光才能照進來。

擅長諮詢領域

婚姻戀愛伴侶溝通、失戀、婚姻危機、夫妻關係

家庭困擾成長創傷、成長枷鎖、家庭矛盾、原生家庭

學業職場留學適應、職業迷茫、職業轉型、考試焦慮

人際關係討好型人格、溝通模式、家人關係、人際關係衝突

收藏&推薦Dr.kok諮詢師

戳,更多了解 Dr.Kok 諮詢師

相關焦點

  • 如何走出產後抑鬱?| 遇見你的心理諮詢師馬閣蔓
    本文字數2300+|閱讀預計需要6min簡·推薦 |昆明心理諮詢師馬閣蔓 到2020年初簡單心理平臺上有來自全球117個城市近900位專業心理諮詢師近100位督導師「簡·推薦」定期帶你認識優秀的心理諮詢師
  • |遇見你的心理諮詢師吳宇平
    簡·推薦 | 深圳心理諮詢師吳宇平 到2020年初,簡單心理平臺上有來自全球117個城市、近900位專業心理諮詢師。每一期「簡·推薦」,介紹你認識一位優秀的心理諮詢師~對於很多朋友來說,對象是一種神秘的生物,人們總聽得見ta的傳說,但看不見ta的真容。明明自己的要求不高,態度積極,脫單日程表還是提到了每周的星期八。
  • |遇見你的心理諮詢師張冬曉
    本文字數3300+|閱讀預計需要9min簡·推薦 | 鄭州心理諮詢師張冬曉 到2020年初簡單心理平臺上有來自全球117個城市近900位專業心理諮詢師近100位督導師「簡·推薦」定期帶你認識優秀的心理諮詢師
  • 父母的控制欲,是孩子最大的災難|簡心芝士派·心理諮詢師直播
    前兩年有部高分科幻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第一集就講了中國式的親子關係。上初三的小偉一覺醒來,發現時間定格在了某一天。我們的父母,並非天生就會做父母的,也有很多父母牢牢地抓住孩子,以愛之名來填補自己內心的缺失。在他們口中,是因為孩子做得不好,才讓他們擔心失望。可事實上,愛就是愛啊!為了愛而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又怎麼會需要那麼多的附件條件?為了幫助大家與父母相互了解,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在這個10月,我們特別推出了「周四簡心芝士派」心理諮詢師視頻直播|原生家庭系列,一共2期。
  • 你是情緒的主人還是奴隸?|遇見你的心理諮詢師周蓮英
    每一期「簡·推薦」,介紹你認識一位優秀的心理諮詢師~控制情緒是個技術活兒,但不是人人都會。有些人不善於調節負面情緒,長期處於焦慮、抑鬱、恐懼的負面情緒中。在負面情緒狀態的長期沉溺,使得他們深受無望感和無價值感的折磨。這些痛苦漸漸侵蝕了他們意志和積極態度。
  • |遇見你的心理諮詢師李柯
    到2020年初,簡單心理平臺上有來自全球117個城市、近900位專業心理諮詢師。每一期「簡·推薦」,介紹你認識一位優秀的心理諮詢師~當親密關係中的暴風驟雨來臨時,你是如何面對的?是笑臉相迎百般討好?還是跟對方大吵一架?是顧左右而言他?還是當作什麼都沒發生理智對待?親密關係是我們每個人重要的人際關係,廣義上包括父母關係、伴侶關係、親子關係、重要的朋友關係等。
  • 從女性自身的視角來理解女性|遇見你的心理諮詢師徐遠聰
    117個城市、近900位專業心理諮詢師。每一期「簡·推薦」,介紹你認識一位優秀的心理諮詢師~女性在當代社會面臨著極大的壓力和苛求,社會輿論認為女性需要平衡好家庭和工作,或是要求女性應該做一個「完美的母親」。不少心理學派中也常會譴責不「足夠好」或「缺乏同理心」的母親。仿佛女性只能被看作母親,她們沒有自己。
  • 你對金錢的執念很可能已經走進誤區|遇見你的心理諮詢師楊薇
    簡·推薦 | 北京心理諮詢師楊薇 到2020年初,簡單心理平臺上有來自全球117個城市、近900位專業心理諮詢師。每一期「簡·推薦」,介紹你認識一位優秀的心理諮詢師~眼瞅著一年一度的雙十一楊薇諮詢師:看起來,你遇到了困難,需要找個人談談,把事情理出個頭緒…… 相信每個來訪者的內心體驗和感受,任何痛苦,都是有其特有的意義。簡單心理諮詢助理:哪一刻讓您決定成為一個心理諮詢師?
  • 好好的孩子卻抑鬱了,到底為什麼?
    來到心理諮詢室和精神科門診的很多家長都想不明白,為什麼孩子會抑鬱?家長們常常說一些類似的話:我從不逼他的呀,我們家裡很民主的,都是和孩子商量的,都是他自己選擇的啊……既然如此,為什麼孩子會崩潰大哭,會不想去學校,會覺得活著那麼累、那麼辛苦呢?
  • 「挫折教育」可不是要你製造挫折|遇見你的心理諮詢師陳雲梅
    簡·推薦 | 杭州心理諮詢師陳雲梅 到2020年初,簡單心理平臺上有來自全球117個城市、近900位專業心理諮詢師。每一期「簡·推薦」,介紹你認識一位優秀的心理諮詢師~近幾年,孩子跳樓事件頻頻發生,部分原因讓人大跌眼鏡:家長不順從孩子的意願,孩子在學習上受到挫折。有人評論,現代孩子的心理接受能力太差,欠缺挫折教育。
  • 走進別人的內心世界,有這4個方式|遇見你的心理諮詢師鄭凱
    簡·推薦 | 北京心理諮詢師鄭凱 到2020年初,簡單心理平臺上有來自全球117個城市、近900位專業心理諮詢師。每一期「簡·推薦」,介紹你認識一位優秀的心理諮詢師~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我時常會被他人開玩笑或認真地問到一個問題:「你是學心理學的,你知道我現在心裡在想什麼嗎?」每當我聽到這個問題時心裡都會感到一陣複雜,之後笑望著提問的人說,「我不知道啊。」
  • 是誰告訴你100分才是標準人生?|遇見你的心理諮詢師何小松
    簡·推薦 | 北京心理諮詢師何小松 到2020年初,簡單心理平臺上有來自全球117個城市、近900位專業心理諮詢師。每一期「簡·推薦」,介紹你認識一位優秀的心理諮詢師~假如你考試考了98分,你會覺得開心還是難過?
  • 當外遇出現,離婚並不一定能解決問題|遇見心理諮詢師郝衛紅
    每一期「簡·推薦」,介紹你認識一位優秀的心理諮詢師~夫妻雙方中的某一方,覺得對方來了外遇,非常緊張恐慌。 這個時候,有一些人可能會非常害怕,會四處求助,有一些人可能會僵住,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第二種:孩子到青春期了,十六七歲的時候,女人或者男人也會容易發生外遇。 在這種情況下的外遇,可能是出於:他的孩子到青春期了,所以似乎他/她自己又回到了青春期的時候。他也要去戀愛,或者說去完成一下自己過去的愛情的情結。
  • 抑鬱你會看心理諮詢師嗎? 市民:收費高效果一般
    心理上出了問題,你會選擇去哪裡?會去醫院嗎?選擇心理諮詢是很好的選擇嗎?9月1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了140項職業資格,其中並不包括人社部門技能鑑定機構負責管理的「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這就意味著,進行了十多年的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考試正式取消。
  • 父母如何說服有心理問題的青春期孩子去見心理諮詢師?
    孩子出現了心理問題,既不能騙孩子,又不能請諮詢師到家中來,那父母如何說服孩子去見心理諮詢師?希望有專業的人員來疏導孩子的心理問題,讓孩子儘快從心理霧霾中走出來。如果你這樣想,結果只有兩種,一種是你沒有說服孩子去看心理諮詢師的理由,另一種是即便孩子去見了心理諮詢師,而你無法跟進度,不知道心理諮詢師是否合格,和孩子是否匹配,諮詢的進展情況如何了,孩子的狀態怎麼樣了,什麼時候能讓孩子走出來,還需要多久等問題,這就好比,我們把孩子交到學校然後就完全不管了,等到三年畢業的時候才發現孩子出現了問題,這個時候再去跟進也許就有點晚了,而在目前心理諮詢市場不是很健全的情況下
  • 直播上新|有心理困擾,每周二和心理諮詢師「簡單聊聊」
    無論是現實中身邊有抑鬱情緒的朋友變多了、自己偶爾也有點小抑鬱了,還是網絡上一輪輪的熱搜的席捲……這些都在將心理健康問題不斷推到大眾視野中。甚至很多音樂、舞蹈、真人秀等電視節目,都能看到「抑鬱」、「雙相情感障礙」、「產後抑鬱」等字眼。
  • 家長,你不做好這些,孩子抑鬱你都不知道為啥
    抑鬱症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也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家長都很重視,生怕自家的孩子有抑鬱的情緒。在心理諮詢工作中,我們發現,一個孩子,不論是在家長的要求下走進心理諮詢室,還是自己主動想要與諮詢師溝通,99%有抑鬱情緒,這其中,10%的孩子,抑鬱情緒特別明顯。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蛤蟆與諮詢師蒼鷺的對話,抑鬱的原因
    提到「抑鬱」、「心理諮詢」,讓我想起最近看的一本,這本書的書名非常有趣,叫《蛤蟆先生看心理醫生》,是英國資深心理諮詢師羅伯特-戴博德,運用擬人的寫法,讓經典童話《柳林風聲》裡的動物主角們再次登臺,讓我們在輕鬆愉悅中就學到了很多心理學知識
  • 又有孩子跳樓了,怎麼提高孩子心理韌性?學會和孩子好好兒說話
    作為一位長期從事家庭婚姻、青少年兒童心理諮詢的職業心理諮詢師,一位初三孩子的媽媽。我也十分關注,十分痛心。在臨床工作中也是如此,初中、高中就抑鬱或燥鬱的個案也越來越多,小學也是如此,許多駐校的心理諮詢師反饋,有些才上一年級的孩子就開始沒辦法正常上課了,需要每周持續的心理輔導,這些現象不得不說,讓我們心驚!孩子這麼小,就開始多動、焦慮、抑鬱、躁狂,甚至放棄自己的生命,為什麼呢?作為老師、家長以及社會各界我們都需要深思這個問題。
  • 堅決不見心理諮詢師 | 抗抑鬱少年(16)
    找了個機會,我問少年,你覺得心理諮詢師怎麼樣?出乎意料,少年說,還可以吧。問:我們出去後,你們聊什麼了呀?答:沒聊什麼,他老想問我有什麼興趣和愛好,我都不願意搭理他。問:你一點面子也沒給人家留啊......答:不過最後還是告訴他了。問:是什麼呀,你的興趣是什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