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推薦 | 心理諮詢師Dr.Kok
到2020年初
簡單心理平臺上有來自全球117個城市
近900位專業心理諮詢師
每一期「簡·推薦」
介紹你認識一位優秀的心理諮詢師
簡單心理諮詢助理:您想對來訪者說的「一句話」?
Dr. Kok諮詢師:面對破碎,不要放棄希望。人生有許多裂縫,不都完美,如此光才能照進來。"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 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 (Cohen, L., 1992).
簡單心理諮詢助理:哪一刻讓您決定成為一個心理諮詢師?
Dr. Kok諮詢師:我在大學時曾旁聽心理輔導的課程,種下我對心理諮詢的熱愛與嚮往。感覺人的痛苦是無法與自我的內心聯繫,因而無法與自己和解也無法與人和解,非常痛苦。後來發現無時無刻我們都在講故事聽故事。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在講述一個故事,而每個故事的發展都有情節,有伏筆,註腳,還有故事進展的起承轉合與換淚點。所以我願意成為協助來訪者講述ta生命的故事,讓ta在敘事中發現自己,發現自己與主流故事的的不同,並看見自己的閃亮點,成為故事的主人,發展更有意義的故事。
簡單心理諮詢助理:您從學習到從事諮詢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Dr. Kok諮詢師:我從聆聽來訪者的敘事與經歷,深刻的發現許多敘事中也承載著不只是個人,更是集體的大敘事悲劇與無奈。覺察 (awarenes) 與賦能(empowerment)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簡單心理諮詢助理:您在諮詢過程中的關注或思路是什麼?
Dr. Kok諮詢師:在諮詢過程來訪者講述著並發展著一個故事,可是在發展的過程中會有許多曲折受阻。人在建構他的現實世界時,同時建構了意義,建構了自己。我希望我能幫助正在經驗許多起伏轉折的你覺察自己不只是故事的主角,也是故事的執筆人。
2020年的最新統計顯示,中國的抑鬱症患病率已達到2.1%,抑鬱症已成為一種常見的精神類疾病。
不僅如此,抑鬱發生的年齡也有逐漸下降的趨勢,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陷入了抑鬱之網,校園裡學生因抑鬱而自傷、自殺的新聞也時有發生。
這一現象引起家長老師和社會廣泛關注和警醒的同時,不少人也納悶,青少年處於花一樣的年齡,正是努力學習、充滿憧憬的年齡,怎麼就抑鬱了?
心理諮詢師 Dr. Kok 表示,抑鬱不僅受先天的遺傳因素所決定,還是社會環境的產物。
青少年處於發展自我身份認同的時期。如果家庭與學習的環境向他們灌輸如何在社會表現才算成功的思想,不能適應的青少年就會感覺自己不屬於這個環境,與這個社會(通常指學校或家庭)格格不入,無法與之融合,也無法溝通聯繫,因而會將自己從這個社會中抽離。抑鬱就是一種關係的抽離與斷絕,是與人聯繫的情緒發生了問題。下列情緒就容易使青少年產生抑鬱:
1、失敗的感覺
當青少年不能達成父母對他們學習的期盼,他們背負著光耀門楣的重擔,他們只會感覺自己是個失敗者;或者父母沒有對青少年施加壓力,但整個社會環境的價值觀是萬物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偏偏自己無論如何努力,總是不能名列前茅,自尊心因此受挫;或者與同伴的相處不順,導致心情壓抑;或者處在競爭激烈的學習環境中,感覺不適應,又缺乏疏解焦慮的技能等。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是對孩子寄予很大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成功,這在無形中也會給青少年很大的壓力。
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會內化外來的評語,在內心中會產生自責與內疚,生氣自己為什麼達不到標準。另外,青少年會把來自社會文化的要求當成理所當然,既然達不到這些要求,那就是無法融入這個社會,無法生存了。如果青少年成熟一點或者學會拒絕不合理的要求,他們就不會那麼苛刻地對待自己了。
2、自我否定
當青少年被至親的家人否定時,他們會自我否定。自我否定的孩子會將降低自我價值,越發感到自己不夠好,越無法接納自己, 其結果就是無意識地與內在的自我隔離,無法與自我聯繫。
3、感覺被拒絕
尋求愛、希望與他人有聯繫是人的基本需要,但很多時候會感覺被拒絕。當青少年在追求友情、愛情被拒絕時,他們會無法接受,會感到失敗沮喪,會覺得都是自己不該存活在這世上,漸漸走進不可自拔的抑鬱深淵。
那麼,家長對此能夠怎麼做呢?心理諮詢師 Dr. Kok 提出如下建議:
1、如果你的孩子抑鬱了,不要急於強迫他們好起來。
抑鬱者通常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因此對他們說振作點、看開些都是無效的。很多從抑鬱情緒中康復的人都形容抑鬱如同陷入無可自拔的泥沼,越是掙扎,陷得就越深,感覺沮喪無力。抑鬱是一種很深的悲傷與失落,正如抑鬱的情緒是與人及自己的聯繫出了問題,康復的過程也需要在與人及自己的聯繫中逐漸恢復。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家長應該給孩子提供支持,多聆聽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悲傷感覺。
2、家長千萬不要剝奪孩子悲傷的過程,孩子需要梳理情緒,需要被理解。
悲傷是一種哀悼,哀悼失落的自己。抑鬱康復的重建指的是自我概念的重新定義,換言之,被抑鬱洗禮過的自己需要重新認識自己,重新賦予生命意義,他們不再是過去那個孩子,他們也許多了一份悲觀,也許更加懂得活著的意義。經歷過抑鬱的人,人生觀及世界觀都會發生改變,過去認為重要事情可能不重要了,人生的優先次序也會不一樣,這就是意義的重建。
3、家長需要經常與孩子進行情感的聯繫,為他們製造快樂的體驗。
追求快樂的體驗是最基本的需求,在孩子的成長的環境中,家長平時要與孩子多培養感情,當有事情發生時,他們才會向你尋找幫助。不要以為有的吃、有的穿就沒有什麼好憂鬱的,不就是學業太重了,習慣了就好。潛藏的憂鬱情緒會積累形成更大的問題,轉換成身心的病痛。當孩子情緒低落,開始將自己與外界隔離,意志消沉,凡事都提不起勁時,家長就需要注意了。
4、重新思考對孩子的養育方式和教育理念。
孩子有情緒困擾時,家長可利用這段時間對孩子的管教、要求及家族的教養觀念進行思考,看是否需要對它們進行適當的調整。孩子的憂鬱不僅對孩子的個人成長有重新建構的意義,有時對整個家庭的調適也會產生一定的作用。建立孩子樂觀的學習態度是防治抑鬱症的最好辦法。及時尋求協助、陪伴孩子就診治療也可以幫助孩子度過艱難的鬱郁過程。 憂鬱症就像身體的其他疾病,及早就醫,加上諮詢,抑鬱症就會康復。否則,憂鬱症可能會在日後復發,甚至會引起其他的精神問題與偏差行為。
諮詢師專業經驗介紹
Dr. Kok 諮詢師,新加坡心理諮詢協會心理輔導師認證,英國Durham大學諮商心理學碩士及教育博士;接受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Narrative, Suicide Intervention 等訓練、Certificate of Clinical Supervision 督導訓練等;具有3500+小時的諮詢經驗。
Dr. Kok 諮詢師,擅長處理婚姻家庭議題,例如:親子、夫妻關係的修復;還有生活壓力,情緒受挫等情緒議題,例如協助情緒創傷導致個性特殊影響人際或生活失調的來訪者,幫助他們處理自殺防治,焦慮,憂鬱情緒,走出哀傷等。
Dr. Kok 諮詢師希望來訪者面對破碎,不要放棄希望。人生有許多裂縫,不都完美,如此光才能照進來。
擅長諮詢領域
婚姻戀愛:伴侶溝通、失戀、婚姻危機、夫妻關係
家庭困擾:成長創傷、成長枷鎖、家庭矛盾、原生家庭
學業職場:留學適應、職業迷茫、職業轉型、考試焦慮
人際關係:討好型人格、溝通模式、家人關係、人際關係衝突
收藏&推薦Dr.kok諮詢師
戳,更多了解 Dr.Kok 諮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