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遊《Bad News》名字就直截了當的表明, 它是為了教你如何在網際網路時代製造假新聞的。
從內容切入點來說,更像是一個網頁版的含交互的問卷調查。遊戲上讓玩家對新聞的辨識度做了一個小測試,它選取了幾個時下熱點的新聞事件,讓你在1到7中選擇一個數字來判斷當前新聞的可信度。
在懂得能騙過人眼球的假新聞是需要虛實結合、真假參半後,遊戲進入二階段:用學來的本事自立門派。
照貓畫虎從定位開始。首先創辦的新聞機構名稱要浮誇,口號要耐人尋味——《宇宙郵報》,那些他們不想讓你知道的事。其次就是內容,選一個比較能引來許多人討論的話題,受眾面要廣,內容辨識度要高。所以再三抉擇後,《宇宙郵報》的主編選擇了「全球氣候變暖」這個話題。
話題選好之後,在製作內容的時候我們還要選好切入的角度。氣候變暖確實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全世界也都在積極商討氣候變暖的事宜,而作為一個滿嘴跑火車的「宇宙博主」,再製作一些嚴肅的內容與那些正經的科學大號比起來沒有絲毫競爭力。所以我們選擇一條反其道而行之的路子:「宣稱氣候變暖沒那麼嚴重。」
在製作完此類假新聞後,專發假新聞的無良媒體必然會得到封號之類的制裁,因此也是需要一些好內容的填充來混淆視聽。選擇發一些確實的消息,不然會被那些有洞察力的粉絲看破,只有真真假假、虛實參半,假的才容易被認為是真的。接著找突破口去擴大影響力。買「水軍」、製造有爭議的話題來激發受眾情緒。
但總有一些智慧者能夠看穿我們的詭計吧。不慌,遇到此類人不要急於去科學辯論,廣大無良「營銷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網際網路上雖然信息豐富,每個人都能學習到很多知識,但是這些知識都是碎片化的。而真正的專家們擁有的知識都是成體系的,所以他們看待一個事物能形成邏輯鏈。平常人因為接觸到了很多碎片的知識,誤以為自己也明白了某些知識邏輯,會產生一種「我也比專家強」的自大。正是這種敬畏心的缺失成為了有壞點子人的利用對象。只需要煽動輿論的洪水來淹沒反對的聲音,攻擊他人根本不用自己親自動手,人們便會撕個你死我活,人類向來如此愚蠢。
《Bad news》是讓玩家去製造假新聞,但開發者的立意是想讓玩家意識到假新聞的製作原理以及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希望每一個玩過它的人能夠學會識別惡的存在,而不是與它為伍。
還好這只是一款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