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推出遊戲《Bad news》教你如何製造假新聞

2020-12-15 太平洋電腦網

網遊《Bad News》名字就直截了當的表明, 它是為了教你如何在網際網路時代製造假新聞的。

從內容切入點來說,更像是一個網頁版的含交互的問卷調查。遊戲上讓玩家對新聞的辨識度做了一個小測試,它選取了幾個時下熱點的新聞事件,讓你在1到7中選擇一個數字來判斷當前新聞的可信度。

在懂得能騙過人眼球的假新聞是需要虛實結合、真假參半後,遊戲進入二階段:用學來的本事自立門派。

照貓畫虎從定位開始。首先創辦的新聞機構名稱要浮誇,口號要耐人尋味——《宇宙郵報》,那些他們不想讓你知道的事。其次就是內容,選一個比較能引來許多人討論的話題,受眾面要廣,內容辨識度要高。所以再三抉擇後,《宇宙郵報》的主編選擇了「全球氣候變暖」這個話題。

話題選好之後,在製作內容的時候我們還要選好切入的角度。氣候變暖確實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全世界也都在積極商討氣候變暖的事宜,而作為一個滿嘴跑火車的「宇宙博主」,再製作一些嚴肅的內容與那些正經的科學大號比起來沒有絲毫競爭力。所以我們選擇一條反其道而行之的路子:「宣稱氣候變暖沒那麼嚴重。」

在製作完此類假新聞後,專發假新聞的無良媒體必然會得到封號之類的制裁,因此也是需要一些好內容的填充來混淆視聽。選擇發一些確實的消息,不然會被那些有洞察力的粉絲看破,只有真真假假、虛實參半,假的才容易被認為是真的。接著找突破口去擴大影響力。買「水軍」、製造有爭議的話題來激發受眾情緒。

但總有一些智慧者能夠看穿我們的詭計吧。不慌,遇到此類人不要急於去科學辯論,廣大無良「營銷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網際網路上雖然信息豐富,每個人都能學習到很多知識,但是這些知識都是碎片化的。而真正的專家們擁有的知識都是成體系的,所以他們看待一個事物能形成邏輯鏈。平常人因為接觸到了很多碎片的知識,誤以為自己也明白了某些知識邏輯,會產生一種「我也比專家強」的自大。正是這種敬畏心的缺失成為了有壞點子人的利用對象。只需要煽動輿論的洪水來淹沒反對的聲音,攻擊他人根本不用自己親自動手,人們便會撕個你死我活,人類向來如此愚蠢。

《Bad news》是讓玩家去製造假新聞,但開發者的立意是想讓玩家意識到假新聞的製作原理以及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希望每一個玩過它的人能夠學會識別惡的存在,而不是與它為伍。

還好這只是一款遊戲。

相關焦點

  • 玩遊戲能「免疫」假新聞?媒介素養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Bad News遊戲首頁截圖 這款遊戲是由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他們還就此發表了一篇名為《假新聞遊戲觸發假新聞抵抗心理》的論文。「MIT研究表明,假新聞和謠言傳播的速度比事實更快,且能觸及更多人群,滲透更深,因此,事後打擊假新聞無疑是一場註定失敗的戰鬥。」 論文共同作者Sander van der Linden 解釋說:「我們希望,通過幫助人們接觸創建、傳播假新聞的途徑和方法,先發制人,幫助普通民眾了解假新聞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蒙蔽大眾雙眼的。」
  • 噩耗傳來:78歲趙忠祥逝世,壞消息可不是bad news
    bad news 壞消息;討厭的人很多人都知道bad news是壞消息,但是這個短語還有一個別的意思,你知道嗎?如果別人跟你說,you are a bad news,可不是說你是個壞消息,而是說你這人很討厭。例句:Jerry is a bad news,he always teases his classmates.傑瑞是一個討厭的人,他總是取笑同學。
  • 社交平臺假新聞的算法治理:邏輯、局限與協同治理模式
    史丹福大學、紐約大學和微軟研究院的研究表明,自2016年美國大選到2018年7月,Facebook用戶的假新聞參與度下降超過了50%。[34]用算法治理假新聞會有一定效果。技術不是完美的人工物,用技術治理技術問題同樣存在短期內難以克服的局限。  表1.社交平臺假新聞的算法治理
  • BBC新媒體專家手把手教你如何有效地識別假新聞
    導語:假藥、假證、假貨、假煙、假酒、假臉……還有一種叫做假新聞……3•15打假日,傳媒狐(微信號:media-fox)特製福利,手把手教你識別假信息,follow me !  編譯 | 葉永青  無論是各種社交網站,如Facebook,Twitter,還是媒體網站的更新報導,其中總有一些為奪人眼球而編纂的假新聞、假圖片。那麼在信息收集的過程中,如何識別不真實的資料來源和剔除虛假信息?
  • 為什麼聰明的人更容易相信假新聞?
    以上都是在國外曾流行過的假新聞。你可能認為,認知水平比較低的人才會相信這些假新聞。但事實並非如此,相信假新聞和陰謀論的人比你想像的更多。芝加哥大學2014年的一項研究估計,一半以上的美國人一直相信至少一種陰謀論。去年11月,他們重複了這項調查,結果顯示,這一比例上升到了61%。
  • 除了bad news,還可以怎麼傳達「壞消息」?
    比起I have a bad news,下面這些說法也很常見。   01常見說法   We are in deep trouble.   我們身陷困境。   We are in a bind.   我們身處困境。
  • 【YouTube】Why We Like Bad News
    to bad news.So why all the bad news? It’s easy to put the blame on the media for running sensational, negative news stories that』ll sell papers; if it bleeds, it leads, as they say.
  • 你說的假新聞,和我說的是一回事麼?談談假新聞的定義
    原文以 Surveying fake news: Assessing university faculty’s fragmented definition of fake news and its impact on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為標題發布在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Educational Integrity
  • 如果你有Bad news帶給別人,這裡兩句套路你最好先背一下 ┑( ̄Д  ̄)┍
    今天lulu就教大家幾句當你有些壞消息要告訴別人時口語當中有這樣幾種套路你需要知道--套路分割線-->How to deliver bad news.或者break bad news to sb .如何給別人帶去壞消息?
  • 四個劍橋學霸教你用勇敢開口學英語
    所以淺藍英語推出了生活英語打卡營,從你熟悉的日常場景著手,教給你最實用的海外生活英語。更重要的是,打卡營中的學習內容就是外國人日常會用到的表達。舉個小小的例子,課本上教我們的打招呼方式已經變成了梗。How are you?I&39;m fine. Thank you.
  • 英語小故事:好消息和壞消息 Good News and Bad News
    One day, the general announced: "My men, I have some good news and some bad news for you. Which one would you like first?"   "The good news!" they all shouted.   "OK," said the General.
  • 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出版社與中國出版社合作推出更多新教材
    在2019 BIBF期間,牛津宣布啟動科學和STEM系列項目,首批將與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共同推出兩套針對幼兒和少兒的科學讀物,計劃將於2020年9月前面市。其中3-6歲幼兒系列主打親子科學融合課程,以原創繪本結合主題活動冊,融合自由遊戲(Free Play)及STEM 活動;6-12歲的少兒科學讀物,涉及生命科學、化學科學、物質科學、地球空間科學和人文科學。
  • Good News In A Bad World
    … I bring you good news that will bring great joy to all people. The Savior – yes, the Messiah, the Lord – has been born today in Bethlehem, the city of David!
  • 443.經濟學人-Bad news-4
    This month itpledged$1bn over three years to newspapers tocuratenews content for its site.
  • 「孫中山是韓國人」系假新聞
    如果不是韓國人的某些行為毀壞了聲譽,如果不是中國一些人對韓國人抱有成見,媒體也就難以達成製造轟動效應之目的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劉科發自北京  孫中山是韓國人?  「據韓國《朝鮮日報》報導,韓國成均館大學歷史系教授樸芬慶發表了一篇論文,其內容是說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有韓國血統。」
  • 劍橋大學將撤回已發offer,真的假的?
    最近,「劍橋大學表示將撤回今年offer」在留學圈傳開,一時間讓已經收到劍橋大學錄取信的同學忐忑不安。
  • 誰在製造假新聞?npr追蹤並採訪到了其中一位
    這些食療方法讓你一夜年輕 30 歲。99% 的人不知道,小龍蝦是侵華日軍用來處理屍體的!記得用左耳接電話,用右耳會直接傷害到大腦,請轉發給每一個你珍惜的家人朋友。……謠言無處不在。尤其前陣子美國大選期間,生產力爆棚、亢奮不已的假新聞團隊已然成了眾矢之的。
  • 谷歌發布tf.Transform微軟劍橋推出DeepCoder|AI研習社周刊
    首先是谷歌發布了全新的 tf.Transform 組件,大大簡化了機器學習中的數據預處理問題;同時,從去年秋天開始傳聞的GPU雲端加速服務也終於在谷歌雲平臺實現了;另外,微軟公司聯合劍橋大學在最近發布的論文中闡述了一個機器學習系統DeepCoder,擁有了基礎編程能力,為不會編程的人提供了製作簡易程序的可能。最後,我們推薦幾個本周內雷鋒網出品的「高能」開發者資源合集,祝各位周末愉快。
  • 人民日報時政新聞遊戲產品創新研究
    國內的新聞遊戲產品主要集中在時政新聞報導領域,尤其以《人民日報》在近年來推出的系列時政新聞遊戲產品最為引人注意。如《人民日報》圍繞八一建軍節創作的《快看吶!這是我的軍裝照》和2017年兩會時期的《兩會入場券2017》《全國兩會喊你加入群聊》《我的兩會秘密花園》等新聞遊戲產品都成為了現象級的傳播產品。
  • 教教你如何英文搭訕,簡單實用
    在街上,商場,學校,我們經常會遇到外國朋友,這時中國人往往想去和他們聊上幾句英文,提高口語,但是卻又比較靦腆,下面小編就來教一教你如何與外國人搭訕。的正確回答應該是「Not much」,你還可以加上一點你生活中正在發生的事情作為補充。如果有人說「How’s it going?」,你可以回答「Good」或者「Not so good」,然後解釋一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