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寶貝」什麼是脾虛、積食、脾胃不和?給孩子調脾胃時一定要分清

2020-11-07 遼瀋晚報V健康

脾虛、積食、脾胃不和是孩子最常見的幾大脾胃問題,它們其實並不是一回事,但各自之間又是互相重疊、互為因果的。

下面就來給大家具體介紹,幫家長更好地區分,及時對症調理,保護好孩子的脾胃。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脾胃的功能。

為什麼說「脾胃」是孩子的後天之本?

在中醫看來,脾胃是「後天之本」,並認為「養生要以脾胃為先」,將脾胃看作身體的基礎和軸心。脾胃到底起著怎樣的作用?

脾、胃之間的關係非常親密,如果把胃比作糧倉,脾就相當於運輸公司。胃負責收納食物及初步消化,脾負責更進一步的消化,並把轉化而成的營養輸送到全身各個部位。

寶寶出生後,成長發育過程中需要非常多的營養,這些營養主要藉助飲食而來,而飲食又必須靠脾胃轉化為氣血。

這就是脾胃對寶寶以及每個人的重要性。

為什麼說孩子的身體問題,是脾胃引起的?

孩子最容易出問題的有兩大系統,一個是呼吸系統,比如孩子常見的感冒、咳嗽、肺炎等外感類疾病;一個是消化系統,比如發育遲緩、身體瘦弱、便秘、腹瀉等問題。

這些問題無一不和脾胃有關。這就是中醫所講的,「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為什麼這麼說?

外感類疾病多是因為肺氣不固,外邪入侵。為什麼孩子會肺氣不固呢?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脾胃的強弱。脾屬土,肺屬金,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脾土生肺金」,也就是說:脾胃功能強大,才能讓肺系統功能強大,從而提高寶寶的後天抵抗力,減少孩子得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疾病的機會。

但是很多家長對孩子餵養不當,或者過於嬌慣,導致孩子挑食、偏食嚴重,飲食不規律,吃飯不知道節制,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零食、甜食不斷。這種情況不僅傷了脾胃,肺系統也會跟著遭殃,孩子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各種問題不斷。

什麼是脾虛?

脾虛是指身體吸收、運化食物的功能出了問題,進而導致身體抵抗能力變差。

孩子脾虛會導致什麼後果?

  • 不長個,身體瘦小。

脾虛導致營養吸收變差,不能滿足生長發育需求,會讓孩子不長個,吃再多也不長肉。

  • 身體沒勁兒,精神萎靡。

脾主四肢、主肌肉,四肢得不到足夠的營養,孩子會出現四肢消瘦、無力等問題。

  • 挑食、厭食、拒食

脾虛導致食物無力被消化,孩子很容易腹脹,進而導致胃口變差,挑食、不愛吃飯。

  • 體質差,容易感冒、咳嗽。

脾虛後營養跟不上,體質會很差,時間長了還會導致肺氣虛,造成反覆感冒、咳嗽等。

  • 頭髮無光澤、面色萎黃

「肺主皮毛」,皮毛是我們體表最重要的一道防衛系統,皮毛功能變弱,孩子會出現頭髮無 光澤、面色及皮膚萎黃等問題。

  • 愛流口水

中醫認為「脾在液為涎」,孩子脾虛會經常流口水。

  • 容易便秘或者腹瀉

脾氣虛,沒辦法把津液傳送給大腸,大腸會變得乾燥,孩子很容易便秘。孩子對食物不消化,還會導致一吃就拉。

  • 脾氣差

如果孩子出現上述脾虛的症狀,並且脾氣大,愛哭鬧,這可能是脾肺兩虛(土生金不足),金不克木,進而造成肝氣太過強勢,很容易發脾氣。

什麼是積食?

積食實際屬於脾胃虛弱中的一個類型。積食會導致脾胃虛弱,脾胃虛弱又會造成積食,二者之間常常互為因果。

  • 胃積

孩子的積食有的是積在胃裡,也就是說吃了太多食物,胃堵了,之後會不想吃飯,甚至嘔酸水。這種情況,通常吃點山楂(山楂可以克肉食)、蘿蔔(蘿蔔可以克麵食)就能消掉。

  • 脾積

孩子胃積時間長了,沒有及時消除,脾的功能慢慢地也跟著傷了,進而引發更嚴重的危害。這是經過一個長期過程形成的,到了這一步,孩子會表現出腹瀉或便秘、容易肚脹、四肢比較消瘦、不長個、愛生病等脾虛症狀。

胃積和脾積還有一個特徵:脾積的表現可能沒有胃積明顯,但危害更嚴重。

如果孩子積在胃,症狀可能比較突出,家長很容易發現,例如口臭、突然不愛吃飯,甚至嘔酸水等。但脾積是一個慢性的過程,在不知不覺中孩子會變得虛弱,抵抗力低下,雖然脾積沒有胃積明顯,但脾積對孩子的傷害往往更重。

什麼是脾胃不和?

在中醫看來,脾和胃是一個整體的概念,講脾不離胃,講胃不離脾,它們同屬於人體的消化系統。中醫的脾胃不和,主要指以下三種情況。

  • 脾胃之間不能協調

如果脾胃不和,比如說胃強脾弱,孩子一般胃口很好,特別能吃,但是脾弱,吃進去的食物就是不吸收。原本胃是負責接受食物的,脾是負責吸收的,能接受但不能吸收,向全身運化營養,就屬於脾胃不和。

  • 脾胃和其他臟器之間不能協調

脾胃不和還指脾胃和其他臟腑之間不能協調,比如肝氣不舒、情緒不好也會引起脾胃不和。

  • 脾胃和外界環境不協調

這種情況其實指的是我們常說的水土不服。我們突然去了某個地方,不適應當地的水土,很容易鬧肚子,這也叫脾胃不和。這屬於是脾胃跟外界環境不合。

歸根結底,脾虛、積食、脾胃不和對孩子身體危害都比較大。它們之間一般是這樣一個發展過程:孩子最初多是普通的胃積,慢慢地就發展脾積,進而造成脾虛、脾胃不和。

如果孩子脾胃出現問題,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普通的積食多屬於急症,很容易消,兩三天就能好,但脾虛是一種慢性疾病,必須一點一點地慢慢調理。

家長一定要注意分辨孩子處於什麼狀態,及時對症調理。

來源:網絡綜合,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經常積食、脾虛,日常做好3件事,調理脾胃不是難事
    婷婷是一個4歲半的小女孩兒,是婷婷媽在35歲時才生下的,雖然生婷婷時媽媽的年齡大了些,也比較危險,但因為當時開放了二胎政策,家人希望讓老大多個玩伴,家庭也能多份快樂和希望,所以就有了婷婷。因為婷婷是家中最小的,所以全家人都非常寵愛她,平時對她也都是有求必應,想吃什麼就給買什麼,零食飲料之類的幾乎是天天有,吃的小婷婷從小就胖乎乎的。
  • 小兒脾虛「清潔工」公布,不是山楂,常吃帶走積食不消化,脾胃好
    俗話說:「小兒積食百病生」,一般孩子積食了,都與脾胃不和逃不了干係,而且小孩子大多數的生病,也和脾胃相關。加之市面上的商品琳琅滿目,充滿有活力的零食飲料充斥這孩子們的生活,附帶著的高油高鹽高糖摧毀著孩子的的脾胃。
  • 長期喝粥能調脾胃嗎?有3個真相,家裡有脾虛的孩子,要了解清楚
    「孩子脾胃虛弱,到底能不能靠多喝粥來調脾胃?」前幾天收到一楊女士來信,說她的孩子最近開始不愛吃飯了,又比較瘦小,臉色也蠟黃,去檢查醫生說是脾虛了,去中醫那裡拿了一些中藥,想給孩子調理,但孩子不願意喝,聽說多喝粥能調理脾胃,這個月都給孩子喝粥,對於「生、冷、硬」的東西一律不吃,連水果也不怎麼吃了,生怕「傷脾胃」。
  • 孩子積食「根源」與這3物有關,若不忌口,脾胃扛不住,積食脾虛
    樺樺是家裡面的獨生子,家裡面所有人都寵著他,幾乎是想吃什麼都有求必應,家裡面的零食都滿了客廳的桌上。每次吃完飯,就開始吃零食,肚子總是鼓鼓的,父母擔心他吃太多傷脾胃易積食,就勸他少次零食,往往這個時候樺樺就會撒嬌,他一撒嬌,父母就投降了,任由他繼續吃。
  • 孩子積食後,這3種食物要忌口,若不注意,脾胃會「水洩不通」
    中醫兒科教授:積食的孩子,這3種食物要少吃,或讓脾胃「疲憊不堪」食物1:豆類食物豆類食物中含有蛋白質和多種纖維、礦物質等,深受許多家長的喜愛,而且豆類食物的烹飪方法也很多,殊不知豆類食物會給孩子脾胃增加比較大的負擔,而且豆類食物容易產氣,導致腹脹,導致消化不良更為嚴重,所以在給孩子吃這類食物時一定要注意消化水平
  • 孩子積食,面色黃,不長個?如何「吃」出健壯的脾胃呢?
    《黃帝內經》講:「口唇者,脾之官也」。、厭食、胃口不開,老要家長追著餵飯才肯勉強吃一點,這種食欲不振的表現,往往提示孩子脾胃出問題了。黃白色舌苔,又黏又厚,口中有口氣——積食舌體淡白,舌苔處有剝脫,斑駁不平像「地圖」——
  • 十個脾虛九個積食,孩子每天喝1水,逼走積食,擁有一個好脾胃
    俗話說:「十個脾虛,九個積食」,脾虛與積食之間就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如果一個孩子經常積食,抵抗力比較差,那麼他的脾胃一定是有很大的問題的。由於前段時間,夫妻倆都要出差,家裡的寶寶實在是沒人照顧。於是,兩人決定叫鄉下的奶奶來幫忙帶娃。沒想到出差才短短一個月不到,回來發現孩子完全是變了一個人,以前胃口很好,現在總是哭鬧不吃飯、睡覺也不踏實,還偶爾會咳嗽。去醫院檢查之後,醫生告訴她,孩子這是脾虛積食了。
  • 這3種食物,或是積食的「幫兇」,不想娃脾虛不長個,勸早點忌口
    「幫兇」,不想娃脾虛不長個,勸孩子早點忌口1、糖果類甜食糖果甜食基本所有的孩子都愛吃,但是糖果類甜膩食物在人體脾胃運化的時候很容易產生一些溼氣,孩子的脾胃運化能力本身就比較弱,所以吃這些甜食就會給脾胃帶來負擔,從而孩子就容易產生積食,導致脾虛不長個。
  • 比糖和鹽傷脾胃的調料,若娃天天吃,脾虛積食,孩子個頭矮小
    然而孩子脾胃虛弱,糖和鹽之類的都不應該多吃,不然會更加損傷孩子的脾胃功能。生活中有很多比糖和鹽還要傷害脾胃的調味料,家長們要少給孩子吃,不要造成孩子積食不消化還損傷脾胃。雞精味精這樣的調味料也不能忽視,部分家長做飯時會放雞精,做菜時溫度過高,有出現毒素的可能性。家長儘可能的請不要讓孩子經常吃加了雞精味精的這些菜,請不要加重孩子的脾胃的負擔,經常吃這種菜還會影響孩子的身高。
  • 孩子積食老不好?多半是脾虛,不想孩子積食,平時3種食物要少餵
    長時間下去就會導致積食的出現。因此,若孩子出現積食,一定要及時的控制孩子的食量。2、輕運動剛吃過飯後,不要一直待在室內,可以到處走走。並不是讓劇烈的運動,而是要稍微活動一下,儘可能的去促進腸胃的蠕動。另外,平時可以多帶孩子動動,有助於提高孩子自身的抵抗力,增強孩子的腸胃的消化能力,養護孩子的脾胃。
  • 孩子積食愛生病?多半是脾虛,調理孩子的脾胃,這3件事做少了!
    但是,孩子處於生長發育的階段,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供給人體,而孩子本身脾胃就不如成年人,自身負擔就比較大。脾的運化不足,就會導致孩子經常積食,而積食反過來就會進一步損害脾胃,影響到營養物質的供給,孩子就不能正常發育,肯定是要生病。孩子脾胃虛弱會有表現?
  • 孩子脾虛積食,不長個,這3類食物要少碰!健脾胃,沒事學學這3招
    這3種零食吃太多,對孩子脾胃的傷害很大,家長們要注意第1種:餅乾麵包類這類零食是最能充飢的了,但是要注意的是,這些零食是沒什麼營養的,反而很多麵包中都含有比較多的添加劑,會給孩子的脾胃帶來很大的壓力,傷害孩子脾胃的健康,這些食物孩子也難以運化,容易出現積食的現象
  • 脾胃「修復器」公布,娃沒事吃點,消除積食,給脾胃「加把勁兒」
    相信很多寶媽都有類似經歷,帶孩子去看醫生的時候,估計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孩子脾胃太虛弱了!孩子脾胃虛弱到底是什麼情況呢?眾多周知,寶寶在成長發育過程中,只有胃口好,吸收快,身高體重才能發育得快。然而,由於孩子年紀比較小,脾胃發育未成熟,尚處於稚嫩階段,因此很容易出現脾虛積食的情況。當然,孩子出現脾虛,除了本身的問題,很大一部分與家長的一些不科學的餵養方式有著直接的關係。
  • 積食的「掃蕩機」找到了,常給孩子吃,長個脾胃好
    後來閨蜜找時間去大醫院給孩子做了檢查,才發現孩子脾胃出了一些小問題,醫生表示,這主要是積食問題造成的,要知道積食問題可大可小,如果不能很好的處理,會讓孩子脾胃變差,但"十孩九積食",到底該怎麼辦呢?閨蜜愁壞了。當孩子出現積食,脾虛的情況時,孩子就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吸收能力也會變得很差,自然也會影響長個之類的,其實要想調理孩子脾胃問題,護理才是最為關鍵的。
  • 比鹽和辣還傷脾胃的調料,孩子天天吃,當心脾虛積食長不高
    我告訴表嫂,孩子可能是出現積食了,日常要注意飲食。表哥一家都是愛吃重油重鹽的食物,晚餐的菜裡面添加了很多雞精、醬油、香料等調味品。兒童的脾胃嬌嫩,消化能力也有限,飲食上要注意清淡,少油少鹽,忌辛辣,否則會損害兒童的脾胃功能。其實生活中有比糖和鹽更傷脾胃的調料。父母應該少給寶寶添加以下三種調料,否則會傷脾胃,使孩子難以消化食物。
  • 積食脾虛的孩子,看這3處不會說謊,預防積食,每位家長都要做到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在帶孩子的時候,家長也越來越重視給孩子的身體補充營養,但是需要家長特別注意的是,再給孩子補充營養的同時還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脾胃,現在的孩子很少又缺乏營養的,缺少的是一個健康的脾胃。中醫理論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小兒脾虛積食生百病。足以說明脾胃對孩子身體的重要性。
  • 毀掉孩子脾胃的「罪魁禍首」,是家長的3種習慣,娃積食又愛生病
    上個星期,趁著孩子還沒有開學,就帶他去小姑家玩。小姑家的寶貝女人與我家孩子一般大,叫音音,今年4歲半了。從一進門,我就感覺音音狀態不太好,面色暗黃,還帶著黑眼圈,嘴裡散發著一股酸臭味。吃飯的時候, 音音吃了一兩口就鬧著不吃了,小姑說了他兩句就開始哭了起來。小姑很無奈的跟我說,這幾天一直都這樣,不怎麼吃飯也就罷了,還老是哭鬧。
  • 孩子積食時,3種早餐再饞也要管住嘴,別等脾虛不長個了才著急
    鵬鵬年僅八歲,一年都沒有長個,鵬鵬媽媽非常著急,孩子沒少補鈣,為什麼孩子不成長?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醫生讓鵬鵬做了檢查,結果孩子是積食了,鵬鵬媽媽說,她有時會給孩子煮山楂水幫助消化,怎麼又脾虛了?一、孩子積食時,3種早餐再饞也要管住嘴,別等脾虛不長個了才著急1、豆漿油條儘管豆漿配油條確實十分好吃,而且也有營養,但吃多了對孩子的脾胃有影響,會導致孩子的脾臟虛弱,如果胃很不好,多吃還影響兒童智力的發展,豆漿的蛋白質分子很大,也含有一定的脂肪
  • 脾胃的「救星」被找到,不是山藥,若堅持給孩子喝養護脾胃積食清
    孩子積食時,身體會有3種「跡象」,佔1種,家長都要重視1、舌苔厚,口氣臭脾胃健康的孩子,舌苔很薄,並且紅潤,如果發現孩子舌苔厚白,口氣還有酸腐味,孩子八成以上是積食了。孩子的飲食,講究的是飲食均衡,身體所需的元素是很多,並不是吃啥就補啥,營養均衡,才能確保健康成長,再加上孩子的脾胃不完善,如果過多的補充營養,加重脾胃負擔,損傷脾胃,很容易反覆積食。
  • 小兒積食的「清理工」被找到,經常吃,趕跑積食,或能強健脾胃
    對於小孩的餵養,太多父母有著錯誤的認知,認為多讓他們吃,營養就足夠,如果生病了,那一定是因為飯吃得少,如果免疫力低,就會責怪孩子挑食,若是孩子調皮,父母劈頭蓋臉責罵,若是孩子大哭大鬧,父母更會急得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