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2件事傷腎還會升尿蛋白,不重視小心被腎衰竭盯上

2020-12-19 騰訊網

腎臟腎小球的損傷主要表現為濾過膜通透性增加,致使本不該存在血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質漏出濾過膜,最終隨尿液排出體外形成了蛋白尿。這個過程是尿蛋白的過程,但同時也是腎臟損傷的過程。

濾過膜孔隙越來越大,尿蛋白不斷升高,也意味著受損的腎小球也越來越多。無疑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因此治療腎病必須控制尿蛋白水平,但同時保護腎小球也至關重要。

有些腎友治療過程中,往往遇到的比較棘手的事,就是尿蛋白降不下來,隨之腎功能惡化速度加快。

尿蛋白能否控制在較低水平,一方面受腎功能的影響,另一方面還存在一些外在因素,比如藥物的使用、飲食的管理等等,還有一些直接影響腎功能的穩定因素,也會間接影響到尿蛋白的穩定性。

其中有兩件事如果不當回事,尿蛋白必然很難穩定住!

血壓高了不及時降

高血壓會影響腎功能的穩定性,但看似與尿蛋白好像沒直接關係。如果你也有這種想法,那麼你的尿蛋白可能就會不穩定。

高血壓與尿蛋白都是腎功能受損後的典型的症狀,持續血壓升高會影響也會造成腎小球內動脈高壓,增強腎小球基底膜膜通透性,從而加速纖維化、硬化的發展。而腎小球的損傷,腎功能的纖維化,無疑都會直接造成尿蛋白加重。

因此控制血壓穩定就是控制尿蛋白穩定,二者相互影響。

當血壓升高後一定要及時藥物幹預,維持在130/80以下最好,對腎功能的影響最小,有利於尿蛋白水平持續穩定。

腎性高血壓一般發生在腎病中後期,比尿蛋白稍晚,因此大量蛋白尿的患者,要注意監測血壓的變化,做好預防工作。

感覺藥效不好頻繁換藥

針對腎病症候群類型的腎病降蛋白治療,大多會用到激素、免疫抑制劑類藥物,但根據具體病理類型、患者自身體質及藥物的敏感性,具體的用藥方案也有所差異。

有些患者比較著急,剛剛用了半個月藥,覺得不是很見效,就想著換藥。每次用藥不到一個月就連續換藥,結果導致尿蛋白不降反升。

需要注意的是,尿蛋白的發生是長期腎臟炎症反應的結果,降蛋白不只是單從轉陰那麼簡單,還需要對腎臟炎症進行控制,同時修復部分受損較輕的腎臟細胞,才能做到尿蛋白長期穩定不復發。因此需要長期堅持治療,不是十天半個月就能解決的那麼簡單的問題。

頻繁換藥會導致病情出現耐藥,而且停藥期間出現尿蛋白反彈,相當於白治,反而還會嚴重,後果非常嚴重,希望腎友們能認識到這一點。

降尿蛋白需要全面系統治療,結果才能更長久,而不應該「管中窺豹」,效果反而一般甚至不如意。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沒有尿蛋白,肌酐卻很高被查出腎衰竭?傷腎「元兇」意想不到
    判斷腎病功能情況的好壞,有三大關鍵性指標:尿蛋白、高血壓、血肌酐。如果腎病早期明確有大量蛋白尿漏出,且發生水腫、高血壓的症狀,基本判定腎功能受損,即發生腎病。血肌酐反應較滯後,一旦升高表明腎功能基本損傷一半,病情已發展到中期。
  • 28歲男性雙腎衰竭,醫生嘆息:這2件事做太多,鐵打的腎也受不了
    醫生不敢耽擱,立刻進行了相關的超聲檢查,卻發現小濤腎體積異常增大、腎皮質增厚;並且還存在尿隱血、尿蛋白,血肌酐也高出正常水平,已經出現腎衰竭。得知結果後,小濤一直在默默流淚,原本計劃馬上要結婚的他,此刻心裡的滋味可想而知。小濤嘀咕著:「年紀輕輕,這腎臟還沒用上,怎麼就衰竭了呢?」
  • 尿蛋白2+嚴重嗎?會腎衰竭嗎?腎內科醫生的解答讓人欣慰
    其中腎病早期,有部分腎友體檢時常發現尿液出現異常,尿蛋白呈現陽性,出現+號的頻率較多。尿蛋白的變化也就成為判斷腎病的「金指標」。那尿蛋白2+意味著什麼?不少腎友在病情開始的時候,常常伴有尿蛋白2+或3+的情況比較多,那是否意味著尿蛋白比較嚴重?腎衰竭的風險高不高?
  • 27歲男子查出腎衰竭,惋惜:4個傷腎習慣,年輕人都控制不住
    醫生通過相關儀器檢查,發現其腎體積異常增大、腎皮質增厚;並且還存在尿隱血、尿蛋白,血肌酐也高出正常水平。 小王不僅每天吃這種藥物,在飲食方面也毫無顧忌,經常凌晨還出去大吃大喝,最終導致了急性腎衰竭。 醫生惋惜:4個傷腎習慣,年輕人都控制不住 一、娛樂過度
  • 尿蛋白越低一定不會腎衰竭?腎友們最關心的問題都在這了
    那有些腎友們不禁問: 尿蛋白控制得好,就一定不會發生腎衰竭嗎? 嚴格控制尿蛋白,可顯著降低但不一定完全避免腎衰竭風險。尿蛋白是影響腎功能進展的獨立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還有一些其他重要因素,也會影響病情的發展。比如病理因素、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中後期的一系列併發症如電解質紊亂、還有用藥後反應效果、飲食管理等等因素。
  • 腎病最怕的不是終生用藥,而是這2件事,不注意腎衰竭會很快
    為保持腎功能的長久穩定,對於一些併發症的防治則需要長期服藥,以保證重要指標的穩定,如發生不可逆的高血壓後需要堅持服降壓藥,以延緩腎功能的損傷,還會用到中藥調理促進血液循環等。 長期用藥是維持病情穩定的一種方法,但有些腎友卻心裡發怵,覺得要是吃一輩子藥怎麼辦?
  • 尿蛋白1+、2+、3+都意味著什麼呢?
    2、到達尿蛋白2+的時候,會出現大量的泡沫和白色沉澱物此時,患者的病情加重了,腎臟損害也日益嚴重。有很多人說,用中藥治療已經起不到及時控制的作用,所以只能開始使用西藥,但用西藥來治療,只能達到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並不能從真正意義上實現腎臟的恢復。
  • 為啥腎衰竭病發率越來越高?醫生:3件事其實很傷腎,要避開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有病治治就行,但是腎衰竭可是很棘手的,如果病情控制不好的,最終會因此喪命。我們都知道腎臟在人體中的作用是不可替換的,起到生成尿液,代謝身體廢物以及毒素,參與內分泌,調節身體平衡等作用。但同時腎臟也是很較弱的,如果不小心保護很容易受到損傷。
  • 尿蛋白穩定的腎友都離不開4項措施!佔2個腎功能也不會太差
    尿蛋白是影響腎病早期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腎功能損傷早期階段把尿蛋白穩定住,就可以控制腎功能惡化的速度,腎衰竭的風險則明顯降低。很多人覺得早期早期尿蛋白僅有1+或2+,自己也沒什麼症狀,就不重視治療,等到腎病3期甚至4期,才開始降尿蛋白,其實已經晚了。腎病中後期的治療重點並不是降尿蛋白,而是重視腎功能的調理及降低體內毒素水平,所以控制尿蛋白水平要趁早。降低尿蛋白不是腎病治療的根本目的,持續保持在較低水平,來延緩腎衰竭才是重點。
  • 尿蛋白2+,複查竟是腎衰竭?原因何在
    之前體檢的時候,只是尿蛋白2+,其它的指標並也沒有什麼大問題,可這怎麼才過了兩三年,再檢查突然就是腎衰竭了? 這樣情況的患者,我們臨床上遇到過很多,看似「突然」來臨的腎衰竭,其實並不突然!
  • 腎友養成5個好習慣,能使尿蛋白更平穩,減緩腎臟「衰老」
    尤其腎病發生後出現尿蛋白、高血壓等症狀,更要重視日常一些不良的生活對病情的影響。 尿蛋白是腎病比較典型的症狀,與腎功能的好壞息息相關,維持的越低腎衰竭的風險越小。
  • 尿蛋白反彈 ≠ 復發!發現尿蛋白反彈,趕緊先做一件事
    甚至有幾位腎友都不諮詢醫生,在家裡拿試紙一測,自己直接就上調藥物劑量了,後來才被我發現。這樣盲目地調整藥物,是非常不理智的。尿蛋白反彈,是病情復發了嗎?不一定,可能不是。蛋白尿復發判斷標準:1.輕中度蛋白尿患者:24小時尿蛋白定量上升20%以上,並達到1克以上;2.腎病症候群(大量蛋白尿)患者:24小時尿蛋白定量上升至3.5克(成人)以上,且血漿白蛋白低於30克/升。
  • 腎友總是觸犯這4大禁忌,難怪離腎衰竭越來越近,及時止損
    腎病的發展總體上是比較慢的,病情較輕微的患者相對、更容易康復好轉,腎衰竭風險並不是很高。 但也有少部分人,治療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後雖然病情比之前有所好轉,但仍然差強人意,總是揪心病情會不會復發甚至加重。
  • 尿蛋白降不下來,全是醫生的責任?還有3種行為也加劇腎衰竭
    臨床上,中度及以上的腎性尿蛋白被視為導致腎功能急劇進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很多患者就因為尿蛋白遲遲降不下來,對自己的治療喪失了信心。有的腎病患者治療效果很好,尿蛋白轉陰,實現臨床治癒,預後定期復檢,避免腎衰竭問題不大;有的患者雖然治療效果沒達到預期,但病情控制住了,腎衰竭也就越來越遠;但也有腎友治療效果偏差,尿蛋白、肌酐等關鍵指標失控,透析在所難免…… ……細究其中的緣由,有患者自身疾病病理特點所致,比如某些腎病(膜增生性腎病
  • 尿蛋白1+、2+、3+都意味著什麼呢?現在明白還不遲
    到達尿蛋白2+的時候,會出現大量的泡沫和白色沉澱物 此時,患者的病情加重了,腎臟損害也日益嚴重。有很多人說,用中藥治療已經起不到及時控制的作用,所以只能開始使用西藥,但用西藥來治療,只能達到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並不能從真正意義上實現腎臟的恢復。
  • 肉眼血尿小心這類腎病,年輕人最常見!預防腎衰竭,注意3點
    而患這類腎病的人多為年輕人,基本在20-30歲之間,因此不得不讓我們更加重視預防。由於對腎病了解少,不少腎友在初次確診病情時,並不了解自己的病理類型,對於病情的防治做得不到位,導致治療不理想,反而耽誤病情。什麼是IgA腎病?發病前有哪些徵兆?
  • 29歲男子,查出腎衰竭,3件事做太多,腎承受不住,再難也要改
    這讓女方不能接受,悔婚不嫁了。 原本意氣風發的小偉,一下子頹廢下來,一直不能相信,自己如此年輕,怎麼就患上腎衰竭了呢? 在隨後的治療中,醫生了解了小偉的日常生活,指出:小偉之所以會罹患上腎衰竭,可能和他長期做三件事有關:
  • 尿蛋白總反覆,又不想做腎穿刺怎麼辦?注意2方面
    提到尿蛋白,首先會想到腎功能,尿蛋白持續不斷會加速腎功能的損傷,及時降下來對病情穩定更有益處。腎病治療的過程,兩項指標一直上演著相愛相殺的戲碼。雖然這個道理都懂,但有些腎友治療過程並不那麼順利,尿蛋白遲遲降不下來,或總是反覆,問題百出。
  • 腎友注意:臉色有4個異常暗示病情加重了!趕緊查查2項指標
    2、臉色暗淡無光澤。正常臉色看起來比較紅潤且亮堂,如果發現臉色看起來越來越無光澤甚至發暗、發黑,要注意預防腎衰竭的發生。腎病後期大量毒素蓄積在血液內無法排出來,長時間下去會有部分逐漸附著在皮膚表層。3、臉色蠟黃,口唇發白。這類面容通常是貧血的預兆。
  • 腎病尿蛋白量很少,一定不會腎衰竭嗎?答案耐人尋味
    尿蛋白既是反應腎功能的「金指標」,又是加劇腎衰竭的「禍首」之一。一般來說,尿蛋白越少,對腎功能影響較小,腎衰竭的風險也會隨之下降。尿蛋白定量持續維持在1g以下的患者,相對風險較小,如果長期維持在0.5g甚至0.3g以下,腎功能的進展速度會很慢,基本相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