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燒五十年?中國空氣汙染治理的「煤」問題

2020-12-13 虎嗅APP

虎嗅註:


2005 年威廉 (William Latta) 來到了中國,他此行的目的是為一家法國能源巨頭物色收購目標。結果是,他創辦了自己的公司。


「當時我就知道清潔能源市場會開始發展,」 他說,「我相信能夠針對中國的汙染問題做些什麼,並創辦一家能夠帶來利潤的公司。」


他的公司使用一種稱為胺的氨衍生物 (ammonia derivatives) 來減少煤工廠煙筒中的汙染物,特別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這家公司和與之類似的一批公司在本世紀的第一個十年裡參與了一項對全球未來至關重要的工作:清理中國規模龐大且汙染嚴重的煤廠。


這是一個聲勢浩大、情況緊急的任務。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煤礦生產國和消費者,每年燃燒的煤數量大約是全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醫學雜誌《柳葉刀》最先發布的一項研究表明,中國每年因為空氣汙染導致死亡的人口有 120 萬。這個數據大概是達拉斯州每年死亡人口的總量,主要是因為煤汙染。空氣汙染讓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變得幾乎難以居住,中國國內巨大的煤廠已經掠奪了數百萬平方英裡的土地。


去年夏天,一輛拉煤的卡車行使在北京的街道上。(圖片作者:Han Jun Zeng)


這不是什麼新聞。但並不那麼為人所知的 (至少在西方世界裡) 是,一批公司已經在減少汙染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中國政府針對煤廠整治空氣汙染的努力正在取得成效。綠色和平組織的報告顯示,從 2013 到 2014 年,中國許多主要城市的汙染等級都在下降,2015 年第一季度下降幅度更是接近三分之一。中國政府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河北省 PM 2.5 的等級下降了 31%,北京城區也在這一範圍內。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天空——都是受煤霧影響最重的沿海大城市——雖然還沒有完全是藍色,但是已經變得不那麼灰了。而威廉的公司和他的對手們在成功的同時,也成了受害者。「我們的業務絕對在放緩——和去年相比業務規模將減少一半。」 他說道。


從更大的範圍來看,改進的效果來自政府出臺禁止家用燒煤取暖,以及關閉主要城市周圍小型重汙染煤廠的措施。同樣歸功於廣泛使用的洗刷器和其他已經在西方成為標準的防汙染技術。有數據預計顯示,中國目前接近 90% 的煤礦工廠已經實施了基本的汙染控制措施。「廢氣排放中的傳統汙染物一項,2020 年中國的標準等級將會與美國和歐洲達到同樣水平。」 他說。


這是一個重大的環保成就,在西方媒體當中並沒有獲得足夠的關注。同樣,這裡也存在一個更深層次的挑戰:不受防汙染科技影響的溫室氣體。如果我們將 2013 年之前中國的煤汙染清理措施看作第一階段的話,那麼現在我們正處於第二階段:煤變成了合成天然氣。繼續減少汙染的計劃需要中國採取更棘手的措施,比如碳排放收集,還有就是要大規模減少煤能源的使用。


「現在的問題是,二氧化碳怎麼辦?」


從煤到合成氣


2014 年筆者探訪了分布於和內蒙古交界附近的山西煤廠,在該地區,沿著長城遺址的山脊線下,有數百座汙染嚴重的小型煤廠,仍舊在為煤燃燒工業供應能源,每年排放到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達到數百萬噸。中央政府關閉東部和沿海地區煤廠的措施對這些內陸的小煤廠來說幾乎沒有影響。實際上,最近的「五年計劃」文件顯示,西部和北部的煤礦工業將會在下個十年迎來令人矚目的擴張。


2013 年 12 月衛星拍攝的中國北部地區空氣汙染圖片 (圖片來源:NASA)


在中國清理煤汙染的整個過程中,從 2000 年初開始到 2012 左右是脫硫技術階段 (desulfurization) ——限制傳統汙染物和 PM 2.5 的排放,這些都是直接致死的物質。而現在我們正處在氣化技術 (gasification) 階段。


這個階段指的是將固態煤變作合成氣的過程,後者由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組成。合成氣可以用來燃燒發電,或者生產石油化工產品。從環保角度來看,碳可以被收集並移除,儘管現在的合成氣工廠普遍不會這麼做。


雖然這不是什麼新技術——二戰中被切斷了石油供應的納粹曾經通過合成氣用煤製作液體燃料,在吉普車和坦克中使用——但現在已經被視為中國煤礦工業困擾之際迫切要採取的路線。中國政府已經宣布在內蒙古、山西和新疆計劃修建幾十個煤氣化工廠,預計將會生產用於汽車的液體燃料,用於石油化工的乙烯,以及其他工業產品。中國國家能源局表示,合成氣的產量 2020 年將達到 500 億立方米/年,這一數字是 2014 年的 25 倍。


政府的支持,外加對於合成氣衍生品持續上升的需求,自 2005 年起在神州大地掀起了一陣風潮,大國企紛紛激進擴張,興建「煤轉氣」工廠。但是在通用能源 (GE Power & Water) 中國區氣化產品市場負責人 Bobby Wang 看來,最初的這一輪爆發是「壯麗的失敗」 (epic failure)。早先的工廠清潔程度不夠高,生產的合成氣幾乎沒有市場,主要原因是缺少管道覆蓋網絡。


混亂過後是一種更加穩妥的發展節奏。現在中國的能源公司,包括主要的煤產品供應商在內,已經與美國公司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建造在財務上較為可行的工廠,生產供應的合成氣被用於發電和石油化工等領域。最終這些工廠中用來發電的鍋爐將會加入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技術 (IGCC, 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cycle),這是一種氣化、燃燒煤的最高效的方式。


但是位於中國乾旱的北部和西部省份的這些工廠當中,許多都將使用褐煤 (lignite),這是一種低質的 「棕色」煤,在中國和東南亞很常見。對於環保人士來說,這是一種汙染重、能量低的煤,他們認為應該留在土裡,放棄開採使用。而煤廠氣化技術的環保效果同樣遭到質疑:綠色和平組織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的煤轉氣項目在未來十年裡會向大氣排放數百萬噸二氧化碳,這將導致 2014 年習近平主席和歐巴馬總統籤署的關於氣候變化的協議目標無法實現。


除此之外,還有一大堆資金充裕的跨國研究機構和示範項目,也在試圖減少「煤轉氣」的碳排放。


中國政府已經禁止普通家庭燒煤取暖 (圖片作者:Francisco Anzola)

計劃為德州西部油田建設的項目就是其中之一,該項目獲得了美國能源部清潔煤能源計劃 (Clean Coal Power Initiative) 總計 4.5 億美元的資助,來自中國的國有企業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也參與了該項目的工程設計和建設。項目總計造價 17 億美元,建成後將成為最先進的煤工業工程。「這項工程最具創新之處在於,收集二氧化碳是整個過程的副產品,基本上是沒有成本的。」 威廉說。


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景,但是很可能還要過幾十年才會實現。現實情況是,大部分煤工的碳收集工程都已經停滯或放棄。華能煤電綠色 IGCC 煤廠位於天津,曾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個大規模碳收集煤廠項目,於 2009 年 7 月初正式開工建設,最終完工日期一再拖延並於最近縮小了規模。即便位於德州的項目最終成功,也只對於少數幾個地區有示範效果,最早完成投產也要到 2018 年。而最終,中國想要繼續控制汙染,最可能的方式可能還是要減少煤的使用。


令人意外的轉變


在美國,煤礦發電的比例已經下降到 40% 以下,並很可能繼續減少,因為廉價的天然氣能源已經很常見。而直到最近,關於中國減少煤礦使用的預期還是遙不可及。


令人意外的是,能源經濟和金融分析所 (Institute for Energy Economics and Financial Analysis) 的數據顯示,經濟放緩,以及清潔、低耗能工業帶來的改變,還有關閉小型無證煤廠的治理措施,讓中國 2014 年的煤消費量下跌了 2% —— 即便是在增長達到 7.4% 的情況下 (該數據十年來首次下跌)。五月份綠色和平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2015 年前四個月的煤消費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8%。如果今年能夠繼續保持這一發展趨勢,將會實現「有記錄以來所有國家當中煤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最大規模的 (年度同比) 下降」。正如美國頁巖氣 (shale gas) 革命所預示的,能源消費結構的劇烈變化會突然發生,且在預期之外。投入數十億美元發展昂貴的未來潔淨煤廠,在未來的能源歷史學家看來,可能是一種白白浪費錢 (good money after bad) 的做法。


「煤工業一直希望描繪的圖景是煤礦對於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美國某環保組織項目負責人布魯斯 (Bruce Nilles) 說道,「他們曾經這樣分析美國,結果現在其他能源技術的進展迅速。他們最後的一線希望就是盡力營造一種不可逆轉的氣氛,讓煤繼續在發展中國家再燒 50 年,尤其是在中國。但這是建立在一個錯誤前提之下的。」


相關焦點

  • 從京津冀PM2.5空氣汙染治理看「指標治理」的困境
    本文正是選取京津冀地區PM2.5空氣汙染治理這個具體的案例,試圖來觀察:指標治理如何被運用於解決空氣汙染問題?具體而言,指標如何生成,如何實施,如何監控,如何考核?同時,本文尤其關注的是,當指標被運用到諸如空氣汙染治理這樣新的議題時,它的績效如何,遭遇到何種治理的困境?
  • 威浪仕空氣源熱泵,推動泳池領域的「禁煤」治理進程
    據媒體12月15日報導,為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遼寧省遼陽市全面加強散煤治理,跟蹤檢查原始燃煤存量共計5200餘噸,現已全部清除。6月以來,遼陽市市場監督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隊出動執法人員300餘人次,跟蹤檢查5家煤場,煤場自行清除燃煤3700餘噸,執法人員強制清除燃煤1500噸。
  • e幫手新品上線,致力室內空氣汙染治理
    上海比戶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服務品牌「e幫手」,將於1月10日推出室內空氣汙染檢測與治理服務,進一步豐富家庭健康服務品類。 近年來,隨著各類室內空氣危害健康的事件發生,人們對室內空氣汙染關注程度逐年上升,根據《2019中國室內空氣汙染狀況白皮書》數據報告顯示,四川省室內空氣汙染不合格比例高達74%,9成以上的消費者對新裝修房屋的空氣汙染問題表示擔憂。
  • 【政策】環保部:《民用煤燃燒汙染綜合治理技術指南(試行)》等
    環境保護部2016年10月22日主送:各有關單位。民用煤燃燒汙染綜合治理技術指南(試行)第一章總則1.1編制目的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和《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更有效解決冬季灰霾頻發、空氣汙染嚴重的問題,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制定
  • 中國城市大氣汙染治理路線圖及典型案例分析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如同亞洲其他國家一樣,正面臨大氣汙染的挑戰。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大氣汙染防治,並迅速採取了行動。2013年9月,中國發布實施《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明確了2017年及今後更長一段時間內空氣品質改善目標,並確定了中國城市空氣品質改善路線圖。
  • 印度空氣汙染爆表,背後的問題和教訓是什麼?
    每年的11月起,正是印度一年中空氣汙染最嚴重的時期,而今年,印度的糟糕空氣似乎更「毒」了。  印度的空氣汙染有多嚴重?  上周六(2日)剛在「公共健康緊急狀態」下迎接德國總理默克爾,印度首都新德裡周日又迎來一波PM2.5空氣品質指數(AQI)「爆表」:多個地區達到999的量程最大值。根據換算,這相當於每人每天吸33.2根香菸。
  • 北京空氣汙染治理努力有目共睹 正不斷取得進展
    專訪:「北京空氣汙染治理正不斷取得進展」 ——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交流與新聞司司長賓德拉    新華社奈洛比7月25日電(記者趙卓昀)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交流與新聞司司長薩廷德·賓德拉25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北京空氣汙染治理工作正不斷取得進展,中國政府保護環境的決心值得肯定。
  • 旅日華人作家:中國空氣汙染應吸取日本教訓早治理
    旅日華人作家:中國空氣汙染應吸取日本教訓早治理 Writer says Japan can teach China about pollution
  • 中廣歐特斯空氣源熱泵深耕北方煤改電,助力「十四五」散煤治理
    本網12月17日訊 近日,《中國散煤綜合治理研究報告2020》正式發布,提到「十四五」期間中央資金需求範圍為246.6 億元~331.9 億元。《報告》稱,「十四五」期間,清潔取暖的技術經濟性仍然是關注重點,補貼政策應對重點技術給予傾斜,發揮政策引導作用,促進居民可承受、可持續性相對較好的技術得到推廣應用。
  • 淺談成都空氣汙染——原因、後果以及治理
    中國的網民常常諷刺部分留學生說留學生們總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然而現實是什麼呢?我認為這句話恰好在此能夠指出中國現在的汙染狀況。在這嚴重的霧霾之下,連太陽都看不清,和況月亮?連月亮都看不見,更何談其陰晴圓缺?在杜倫,至少月亮是看得見的,我們暫且不談它圓或不圓。由此可見,「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這句話應該諷刺的正是目前國內大城市嚴重的空氣汙染現狀。
  • 山西推進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 多措並舉改善空氣品質
    山西省政府新聞辦供圖   中新網太原10月21日電 (楊靜)「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向好,確保全年環境空氣品質目標的如期完成。這是今年秋冬大氣汙染綜合治理的總體目標。」
  • 中國的空氣汙染對光伏發電影響幾何?用數據告訴你真相
    研究人員分析了中國境內1960年至2015年期間119個觀測站的光照數據,用於估算這段時間內空氣汙染逐漸加重的過程,同時,太陽能電池板的安裝角度—它們是以何種角度傾斜以獲取太陽輻射的—也被納入了數據統計中,研究人員將空氣投射逐漸變弱的程度與工業排放數據相關聯,以此來量化空氣汙染在阻礙陽光照射方面的影響。研究人員發現,在調研的這55年期間,太陽輻照程度下降了11-15%。
  • 我國大氣汙染治理成效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讚譽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做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堅決向汙染宣戰,動員社會力量之廣、治理力度之強、空氣品質改善幅度之大前所未有。  大氣汙染治理舉措   針對近年來霧霾頻發的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對大氣汙染治理進行戰略部署,先後頒布實施《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我國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總體思路、基本目標和主要任務。
  • 安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安陽市治理揚塵汙染攻堅戰實施方案...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及有關單位:《安陽市治理揚塵汙染攻堅戰實施方案(2016—2017年)》《安陽市治理工業大氣汙染攻堅戰實施方案(2016—2017年)》《安陽市治理燃煤汙染攻堅戰實施方案(2016—2017年)》《安陽市治理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攻堅戰實施方案(2016—2017年)》《安陽市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治理機動車汙染攻堅戰實施方案
  • 中國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他所拍下的2000多張照片,成為記錄石家莊空氣品質變化的一面鏡子。「從2014年追蹤到現在,我總的感覺是汙染的天數越來越少,空氣品質越來越好,藍天白雲也越來越多。」王汝春將自己拍攝的這些照片製作成空氣品質變化柱狀圖,灰藍錯落的照片,直觀地呈現出石家莊的汙染天氣和優良天氣數量。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是我國大氣汙染治理的重點區域之一,始終處在藍天保衛戰的前線。
  • 即日起 保定市開展採暖季散煤汙染治理行動
    長城網12月11日訊(記者 王日成)從保定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保定市2020-2021採暖季劣質散煤管控衝鋒攻堅行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即日起到2021年3月15日,保定將在全市開展散煤汙染治理衝鋒行動。
  • 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甘州區推進大氣汙染治理工作綜述
    11月份開始,甘州區全面打響為期20天的大氣汙染「冬防」大會戰。通過大會戰、大攻堅,全區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均值下降27.5%,細顆粒物(PM2.5)濃度均值下降37.1%,「煙霧圍城」「煙霧蓋城」現象明顯好轉。空氣品質的改善,不僅僅體現為汙染指數監測數據的下降,甘州市民也有著深切的感受,越來越多的人曬藍天、曬美景,而且曬得更有自信。
  • 「降碳」已成大氣汙染治理「牛鼻子」
    臨近「十三五」末,大氣汙染防治迎來階段性收官,在談及治理現狀時,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如是說。賀克斌口中的「空軍」,是指當下備受關注的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為持續改善空氣品質,產業、能源、交通及用地結構調整是必須觸碰的難點,而它們的結構調整恰恰又與『減碳』緊密關聯。碳減排目標及碳中和願景,為進一步實施大氣汙染防治提供了現實可行性,藍天與低碳的目標應協同推進。
  • 今秋冬中央財政補貼退坡後清潔取暖迎考驗:如何嚴防散煤復燒
    日前,國務院召開今冬明春北方地區保暖保供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作出部署,隨後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赴河北省兩市調研,並強調嚴防散煤復燒。據生態環境部此前介紹,清潔取暖散煤治理是近幾年大氣汙染治理最難推進的工作之一。一方面,「煤改氣」「煤改電」對PM2.5下降貢獻率超1/3;另一方面,較高的改造成本也增加了農村居民的取暖負擔。
  • 整治燒烤餐飲業油煙汙染 向居民發放環保型引火煤 城關區多舉措...
    特別是自今年四月以來,該區按照省市打好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要求,持續推行生態環境部門檢測取證、交警部門現場處罰、運管部門督促整改的聯合監管執法模式,紮實開展道路機動車尾氣超標排放治理。截至目前,已完成機動車尾氣道路抽檢1099輛/臺次,其中處罰和督促整改超標車輛107輛/臺次,最大限度減少機動車造成的環境汙染,為持續改善區域空氣品質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