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碼:下一次IT技術革命?

2020-12-13 和訊科技

國外已經跑出超10億美元獨角獸。

IT技術支撐了全球信息化浪潮,然而軟體開發效率卻難以像摩爾定律一樣快速提升,以至於成為瓶頸。

近幾年,低代碼領域發展迅速,賽道跑出了超10億美元估值的獨角獸OutSystems,巨頭企業AWS、Google、Microsoft、Oracle、西門子等也紛紛推出低代碼開發平臺或通過收購布局低代碼。國內也出現了一批低代碼創業公司,具備早期創投機會。

低代碼開發平臺,是指那些無需編碼或通過少量代碼就可以快速生成應用程式的工具,其一方面可以降低企業應用開發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將原有數月甚至數年的開發時間成倍縮短,從而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靈活迭代的價值。

36氪近日對十多家低代碼相關企業進行了採訪、調研、產品試用等,包括多家低代碼創業公司,用友、銷售易、北森等企業軟體和知名SaaS公司,OutSystems、Mendix等海外頭部公司等。最終撰寫了本文,部分核心信息包括:

低代碼開發方式,可將軟體開發效率提升數倍甚至10倍以上;

低代碼賽道正在熱起來,國外已經跑出超10億美元獨角獸,預計2020年平臺市場規模達155億美元;

低代碼賽道競爭的5個關鍵點剖析:平臺能力,商業模式、商務能力、生態建設、融資能力;

低代碼領域處於早期探索階段,入局創業尚不晚,創業公司估值大多在2億元內,有早期投資機會;

RPA、BPM、中臺、低代碼,背後是一個趨勢。

不寫代碼快速開發應用,將開發效率提升10倍

1、低代碼開發的概念和價值

我們先來通過幾個案例,來直觀感受下低代碼開發的價值:

OutSystems幫助施耐德電氣在20個月內推出了60款應用,將開發過程加速了2倍,僅在第一年就節省了650天的工作量。

ClickPaaS告訴36氪,某傳統化工內企業客戶,原先通過Oracle和SAP構建了整體信息化架構,包含CRM,DMS,OMS,ERP。業務模式發生變化後原先的方案需要重構,在Oracle和SAP上重構的方案原先實施公司報價在6個月,400萬元。通過ClickPaaS快速構建業務模型替換掉了CRM,DMS,OMS,只用了1個月,70萬元年租。

宜創科技告訴36氪,某地產中介搭建海外服務板塊系統,傳統開發方式需要12個人開發6個月,報價小几百萬元。宜創基於低代碼開發方式,4個人開發1個月完成交付,項目金額數十萬元。

效率提升的背後,都來源於低代碼這種新型的應用開發方式:開發者可以基於圖形化界面,通過拖拉拽、參數配置、邏輯規則定義、模板組件調用等方式,同時兼容代碼編寫模式,完成軟體應用構建,將開發效率提升數倍甚至10倍以上。

經常和低代碼一起提到的還有零代碼(無代碼),零代碼是指完全不寫代碼實現應用開發,其面向的開發場景往往較簡單。

特別說明一點,本文討論的低代碼開發平臺,是指廣義的低代碼開發平臺,包含了低代碼和零代碼,包含了支持低代碼快速開發的相關模塊,包括通用PaaS層、中間件、aPaaS層、iPaaS層、組件、模板等。

OutSystems的低代碼開發界面(圖片來源:OutSystems官網)

2、低代碼開發如何提高開發效率和降低成本?

效率方面,首先,通過圖形化拖拉拽的方式,替代原本編寫代碼的方式,能夠降低大量工作量。第二,編寫代碼的方式,往往會花很多時間在尋找代碼bug和解決bug上,低代碼因為很少需要直接寫代碼,因而有效的規避了代碼本身的bug問題。第三,支持將開發完的應用一鍵部署到多種環境,包括PC客戶端、web端、移動端,以及IOS、Android、H5、小程序等。第四,通過雲化的開發全流程協同、版本管理,可以提高協同效率。

除此之外,宜創科技CEO宜博還告訴36氪,傳統寫代碼開發,開發總時長的縮短與投入人力的增長並不是成正比的,傳統開發是緊耦合、串行開發模式,即開發者之間需要緊密配合、聯調等,很多開發環節需要等待上一環節完成。宜創低代碼開發平臺非常關鍵的一點是,底層核心技術從緊耦合的MySQL、Java等,變成了鬆耦合的NoSql、JavaScript等,從而實現了從串行開發到並行開發。

成本方面,軟體應用開發的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通常按「人天」或「人月」來衡量,可以按照這個公式來核算:開發成本=人員日均工資*人數*開發天數。效率的提升會直接成比例降低「人數、開發天數」的值,同時,低代碼開發模式降低了對開發者水平的要求,很多開發工作不需要那麼貴的高端開發人才來做了,這樣也降低了「人員日均工資」值,從而整體降低成本。

低代碼賽道國外已跑出獨角獸,2020年平臺市場規模達155億美元

低代碼開發在早期經常被看做「玩具」,難以在實際生產場景落地。近年來,隨著技術和市場的逐漸發展,低代碼開發領域也逐漸「熱」了起來。

2018年6月,低代碼開發平臺OutSystems獲 KKR 和高盛3.6 億美元融資,估值超過10億美元,成為獨角獸。其年營收遠高於1億美元,並且每年增長率超過70%。

2018年8月,西門子宣布以6億歐元收購低代碼應用開發領域的知名公司Mendix。

AWS、Google、Microsoft和Oracle等也於近些年紛紛推出各自的低代碼開發平臺。

再看國內,奧哲網絡、ClickPaaS、宜創科技、數式科技、輕流、搭搭雲等低代碼創業公司也於2018、2019年紛紛獲得投資。其中奧哲獲得阿里5000萬元A+輪投資,和高榕資本的億元級B輪投資。

2019年上半年,明道發布新產品明道雲,轉型成為零代碼開發平臺;APICloud發布了低代碼開發平臺Plus Mode。

市場規模上,Forrester的報告顯示,低代碼開發平臺的市場將從2015年的17億美金增長到2020年的155億美金,預計到2020年,75%的應用程式將在低代碼平臺中開發。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155億美元的市場估計僅指低代碼開發平臺的市場,而基於低代碼平臺提供服務的市場,並未計入其中。

兩類主流玩家:頭部SaaS企業,通用平臺企業

Gartner在2018年的報告中提出了hpaPaaS(高生產力應用程式平臺)的概念,即一個支持快速開發、部署、運行應用程式的雲平臺,核心能力聚焦在低代碼和零代碼開發。

下圖是Gartner在2018年報告中繪製的hpaPaaS魔力象限:

資料來源:Gartner報告

可以看到,右上角的「領導者」象限有四家公司:Salesforce、ServiceNow、OutSystems、Mendix,這四家公司也代表了全球低代碼開發平臺的兩類核心玩家:頭部SaaS企業和通用平臺企業。

1、頭部SaaS企業

頭部SaaS和應用軟體企業,做低代碼開發平臺的直接驅動力是:提高產品開發和定製化開發效率。長期驅動力是:建立平臺生態。

代表企業包括國外的SaaS龍頭Salesforce、ServiceNow等,國內的知名SaaS企業銷售易、北森,以及老牌應用軟體企業用友、金蝶等。

SaaS企業需要快速迭代產品,同時擴充更多產品線和功能,以覆蓋更廣泛的業務場景,涉及到大量產品開發工作。另一方面,中大型客戶往往會給SaaS企業帶來更可觀的營收,但是標準化的SaaS產品滿足不了大客戶的需求,SaaS企業需要針對每個大客戶進行大量定製化開發,淪為「項目公司」。

低代碼開發平臺則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降低SaaS和軟體企業的產品開發和定製化交付成本,提高整體效率。

頭部SaaS企業的低代碼開發平臺,參照Salesforce、ServiceNow的成功經驗,目前已有較清晰的發展路徑:

第一步,將平臺用於內部開發效率的提升,包括產品持續開發對待和定製化交付。

第二步,將平臺提供給客戶和集成商/代理商使用,讓客戶能夠基於平臺二次開發,持續滿足自身的業務迭代和個性化需求。讓集成商/代理商能夠基於平臺進行二次開發,滿足客戶的定製化需求,實現快速低成本交付。

第三步,將平臺開放給第三方應用開發商ISV,在平臺上構建新應用,藉助平臺的流量售賣給平臺客戶,從而突破SaaS企業自身的業務範圍,形成平臺應用生態。或直接將平臺售賣給ISV,獨立開發和交付ISV自己的應用軟體。

Salesforce已實現了第三步,典型案例是Veeva基於Salesforce的應用開發平臺Force.com,開發了針對醫療行業的CRM系統,目前市值已超過200億美元。

2、通用平臺企業

頭部SaaS企業是先有業務,然後造了低代碼開發平臺去支撐自己的業務擴張,以及更長遠的生態建設。通用平臺企業則是先把平臺工具造出來,然後提供給所有(理想情況)的應用程式開發場景使用。

低代碼開發平臺,對於頭部SaaS企業來說是工具,對於通用平臺企業來說是核心產品服務和新的商業模式,36氪希望關注到更多創業投資的新機會和新趨勢,限於篇幅,後文會把焦點放在通用平臺企業的研究分析上。

通用平臺的代表企業包括國外的OutSystems、Mendix等,國內的企業有奧哲網絡(氚雲)、ClickPaaS、宜創科技、炎黃盈動、數式科技、輕流、搭搭雲、黑帕雲、易度軟體等低代碼創業公司,以及APICloud、明道雲等延伸或轉型到低代碼領域的創業公司,以及大型企業旗下的業務模塊,如帆軟的簡道雲、阿里的宜搭等,還有Joget等正在拓展中國市場的海外公司。

如何進一步去分出通用平臺企業的差異呢?賽道的關鍵點有哪些?

我們通過多家企業走訪調研、產品試用和行業分析後,認為可以從以下五個維度去衡量平臺能力,商業模式、商務能力、生態建設、融資能力。

平臺能力決定了平臺能提供多大的應用價值(開發效率提升多少倍,成本降低多少倍);

商業模式決定了應用價值能轉化為多大的商業價值;

商務能力直接影響獲客(尤其是大客戶獲客)能力,決定了商業價值能被多大程度落地;

生態建設指的是平臺的教程、培訓、幫助支持和社區等體系的搭建,直接影響平臺的推廣速度、推廣成本和品牌;

融資能力很重要則是因為,優質的低代碼開發平臺研發是個高投入(數年、上億元)、高門檻的事情,前期需要持續燒錢,直到平臺商業化落地產生穩定營收。

後文我們會詳細分析下平臺能力和商業模式這兩個較複雜的關鍵點。

如何衡量低代碼開發平臺的平臺能力?

平臺能力核心決定了2件事情,也是低代碼開發平臺最核心的價值體現:能開發多廣泛場景和多複雜場景的應用;開發效率和開發成本能優化到什麼程度。

這兩點決定了低代碼企業的天花板有多高、產品落地性和競爭力有多強、是否具備大客戶複雜場景服務能力。

一個關鍵的問題來了:如何衡量平臺能力?

我們認為可以從兩個角度去衡量,一個是從平臺的技術路徑和架構去衡量,一個是通過平臺的應用效果衡量。

技術路徑方面,我們與國內多家通用低代碼開發平臺負責人,以及銷售易、北森、用友的平臺產品技術負責人進行了訪談交流,得出了以下結論:

大的層面,可以將低代碼開發平臺按照技術路徑架構分為兩類

一類是基於表單/引擎驅動的模式,通過建立多張表單,使用流程串聯,定義報表輸出方式,構建表單類輕應用。該類模式的技術壁壘不高,主要支持開發表單類應用,場景有一定局限性,主要服務中小客戶。

一類是基於aPaaS平臺的模式,包含多種具體的技術手段和路徑,例如模型驅動、代碼生成、可視化編程等,底層技術涉及雲原生、元數據、多租戶等。該類模式的技術壁壘較高,顆粒度更細,複雜度、靈活度更高,能夠支持廣泛場景的複雜應用開發,具備服務大客戶和中小客戶的能力。不過此類平臺往往很難進一步劃分出幾個清晰的技術流派,往往是每一家都有較大差異。

再來看另一個角度,通過平臺的應用效果衡量。

首先,可以直接看平臺的核心價值實現效果,即:

成功交付了多大規模的客戶。橫向廣度上能覆蓋多少行業、領域的應用開發場景,縱向深度上能開發多複雜的應用場景。

開發這些應用場景,能在多低的人天量完成,反應的是開發效率和開發成本能優化到什麼程度。

除此之外,銷售易CEO史彥澤和產品副總裁葉曉崢還補充了3點:(葉曉崢曾任Netsuite(現Oracle雲ERP)產品總監,曾在Siebel作為項目帶頭人構建了Siebel CRM應用引擎)

有多少ISV基於平臺進行原生應用開發,以及產生了多少應用數量,質量有多高。

對客戶數據量的處理能力(銷售易在單個租戶可以支撐億級)。

國際標準機構的認證,如Gartner高效開發平臺的推薦供應商名單等。

五大商業模式,尋找低代碼價值出口

低代碼開發平臺本質是個工具,產生「提高開發效率、降低開發成本」的核心應用價值。如何尋找最優質的價值出口,怎麼將這把「利器」轉化為可觀的商業價值,對於創業公司的成敗和未來體量都至關重要。

更具體的,其中涉及到選擇的行業和場景是否有足夠痛點,客戶的付費能力有多高以及付費通道是否通暢,利潤空間有多大,是否能夠規模化擴張,擴張的邊際成本是否足夠低,該模式的天花板有多高,是否能夠形成較高的壁壘等等。

經過調研分析,我們將低代碼開發通用平臺的商業模式,初步總結為以下5大類:

成為表單類輕應用開發平臺。包括輕量型的ERP、CRM、進銷存、項目管理、OA等應用的快速構建,好處是能較快較輕的切入市場,用戶使用門檻低,問題是支持開發的應用場景有限,大多服務中小企業,技術壁壘不高。

成為企業IT項目開發商。市面上有龐大的軟體外包開發公司,承接著龐大的企業IT項目建設的需求。既然自己有強大的工具,乾脆直接去承接企業外包開發需求,能夠比其他公司縮短數倍的開發時間,降低數倍的開發成本,從而在交付時間和報價上產生大幅度優勢,同時客戶還能基於平臺未來繼續快速構建應用。該模式的問題在於,需要具備大量客戶資源、熟悉客戶業務,在交付過程中,會涉及大量的諮詢工作,梳理客戶的業務流程。當然,先自己把規模做起來,後面成為有核心開發工具優勢的高生產力眾包平臺也是一種路徑。

賦能諮詢公司、集成商。不直接面對終端客戶做項目,而是針對直接服務終端客戶的諮詢公司、集成商、外包公司等,給他們提供低代碼開發平臺工具產生營收。這樣低代碼公司不用去爭搶自己積累較少的終端大客戶資源,不用花大量時間在客戶業務諮詢和需求梳理上,能較快的規模擴張,藉助渠道把平臺較快打入更多客戶,再延伸潛在的客戶服務。該模式下,平臺要足夠易用、降低使用門檻,且要做好培訓、支持體系的建設,讓渠道商有意願和容易使用。同時,渠道商的水平參差不齊,也會直接影響到平臺的落地效果,進而影響品牌形象。

賦能中大型SaaS企業。前文已分析,低代碼開發平臺能夠有效解決,SaaS企業在快速低成本開發迭代產品線和功能,響應大客戶定製化需求的痛點。頭部SaaS企業大概率會自己研發構建aPaaS平臺,規模次之的中大型SaaS企業,往往很難下決心投入長周期和高成本去自己構建,直接採購成熟的平臺融入自身是較優的辦法。不過這裡的很大問題在於,中國的SaaS企業,絕大多數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第一階段的獲客銷售問題還沒解決好,在構建aPaaS上可能決心不足。

成為企業中臺解決方案商。基於低代碼開發平臺,幫助企業構建完整業務中臺和數據中臺能力,快速、低成本完成企業所有業務應用的開發和迭代,同時靈活、快速響應外部變化。讓低代碼中臺成為企業信息化建設和智能化應用的入口,延伸出應用商城平臺等更大的想像空間。在當前中臺尚處於早期落地階段,該模式需要找到痛點最強的企業客戶,同時也會面臨已有中臺解決方案商的競爭。

以上5大類商業模式,還可以從另一個維度去考量推敲:是直接售賣平臺工具,還是基於工具售賣服務,以及售賣什麼服務。

低代碼創投機會:創業入局不晚,投資有早期機會

國內的低代碼開發通用平臺玩家,大多在2014年後啟動相關業務,整體發展非常早期,尚處於產品初步落地、商業化探索階段,營收大多在數百萬元、千萬元級別

目前奧哲網絡是國內低代碼領域發展規模靠前的企業,我們也做過詳細報導。奧哲成立於2010年,以BPM產品切入流程管理領域,2014年,推出公有雲BPM產品「氚雲」,2019年,推出「業務中臺」概念的低代碼平臺「雲樞」。

奧哲網絡2018年營收已過億元,其商業邏輯是,輕量級零代碼產品「氚雲」基於釘釘平臺獲取大量客戶流量,將一些有更多需求的中大型企業,引流至BPM和雲樞業務,賺取高客單價的業務收入。

對比國外的頭部企業,OutSystems目前在 25 個國家擁有 400 多家企業客戶,包括豐田,羅技,德勤,施耐德電氣和通用金融等,ARR(年度經常性收入)遠高於1億美元,並且每年增長率超過70%,估值超過10億美元。

相比之下,國內創業公司還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目前估值大多在2億元以內,數倍PS,存在較合理的早期投資機會,且大多低代碼創業公司都正在融資

創業機會方面,雖然aPaaS的技術門檻較高,需要創業團隊過往有多年的aPaaS經驗,並投入數年的平臺構建和打磨時間,但是低代碼開發市場目前在國內依然處於非常早期階段,需要技術產品和市場教育的進一步成熟,這就給了想進入該領域的創業公司寶貴的時間窗口,所以我們判斷依然有新入局創業公司的機會

RPA、BPM、中臺、低代碼,背後是一個趨勢

當我們觀察了BPM、RPA、中臺、低代碼這些似乎關聯性不大的技術服務後,發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關聯性和共通點。

這些技術服務其實都在響應一個共同的大趨勢:企業要打破信息系統孤島,快速迭代響應外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同時降本增效,提升內部生產力。

在這個大趨勢下:

傳統BPM基於企業已有的各個系統,通過代碼開發、接口對接的方式,構建一個貼合客戶業務流程的系統。

RPA則是規避了錯綜複雜的底層開發和對接,直接基於界面操作的手段,很取巧的完成大量「規則固定,重複性高」的工作,快速在各個系統孤島嫁接橋梁,形成新的業務流。

中臺則是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企業原有系統之上,搭建了數據和業務中臺,把這些企業各類數據、業務接口都整合好,由中臺統一向上輸出乾淨、有條理、標準化的數據和業務能力,更像是「中醫」療法。

低代碼則想進一步提高中臺的效率,通過開發效率的數倍提升,解決中臺落地時,項目制、模式重的問題。相比於BPM和RPA,低代碼除了解決已有系統的和打通串聯問題,還可以直接構建新應用,場景其實更廣。

當然,這並不是說未來一定是某一項技術的天下,在企業信息化發展參差不齊、市場應用場景廣闊複雜、技術持續發展演進的背景下,這些技術會以合適的方式組合融合,服務於合適的應用場景。

事實其實已經如此,奧哲的BPM業務通過低代碼技術快速開發交付;UiPath等RPA企業基於拖拉拽的圖形化操作方式設計RPA流程,其實就是特定場景的低代碼應用;數式網絡基於低代碼提供中臺解決方案;輕流也將RPA工具集成到了低代碼解決方案。

最終一切還是歸結到一個根本問題:為什麼客戶,在什麼場景,提供什麼核心價值,產生多大商業回報。技術歸根到底是工具,至於用什麼工具,其實從來不絕對。

結語

回歸冷靜,我們看到低代碼的發展依然處於早期探索階段,即便是全球最領先的公司OutSystems,成立於2001年,發展至今接近20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其實也並不是一個很亮眼的成績。

低代碼開發到底能適應多廣泛場景?做出多複雜應用?效率能提高1倍還是10倍?商業模式如何設計?賣工具產品還是賣服務?賣什麼服務?怎麼收費?市場什麼時候能真正起來?等等。這些問題都有待低代碼創業公司、企業、投資人等去摸索和解答。

我們先不去揣測終局,是否會誕生新的開發語言、應用生態、新的企業信息架構,我們更希望看到產業從業者能夠打磨好工具利器,真正紮根落地,解決問題,產生價值,而非炒概念、造熱點、吹泡沫。

我們期待著,在古老的軟體開發領域,能產生一次生產力大變革。

36氪本著伴隨產業一起成長的初衷,撰寫了本篇文章,由於時間、資源、視野有限,本文難免出現錯誤、片面等問題,歡迎各位指正交流。

我是36氪分析師陳紹元,持續關注低代碼領域的發展。歡迎與我交流行業或尋求報導,我的微信:963757163,添加後請註明公司、職位、姓名。

(責任編輯:王榮智 )

相關焦點

  • 探索人效革命 APICloud 布局低代碼開發
    為了一種全新的IT基礎系統,低代碼開發平臺正在快速的出現和普及。5月23日,APICloud在京舉辦新產品媒體發布會,發布會以「探索人效革命」為主題,依託本次公布的低代碼開發平臺與新產品,APICloud將進一步對To B行業的IT生產力進行賦能,全面開啟低代碼時代新篇章。
  • 低代碼驅動IT現代化的三種方式
    在集成方面,將現代技術與遺留系統結合也會破壞自定義編碼,使得集成不那麼理想,增加了成本,同時也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與技術進行後續管理。正是這種業務需求推動了低代碼革命。陷入大量定製代碼系統的企業如何及時更新其IT基礎架構,而又不會損失慘重呢?讓我們看一看低代碼的靈活性以及無代碼軟體驅動IT現代化的一些方式。
  • 商超零售又一次技術革命 AI改變零售未來
    原標題:商超零售又一次技術革命:AI生鮮視覺秤,省時省力更省錢   面對著線下零售格局激烈深刻的變化,逐漸走向數位化的商超模式與傳統商超模式都面臨著智能化升級的巨大機遇和全面挑戰,不轉型升級等同於沒有未來!
  • 低地上的新希望,誕生於殘暴統治下的,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
    此時的人們都沒有想到,資產階級革命的先聲不是在英國開始,也不是從法國誕生,而是在這片低地的土壤中被醞釀成熟。在1572年年底,奧蘭治的威廉被參與革命的12個省的代表們推舉為北方的總督,在他的帶領下,北方的群眾成功擊敗了西班牙的軍隊,迫使他們撤兵離開尼德蘭。
  • 國外低代碼平臺趟過那些坑,對國內低代碼企業有哪些啟示?
    在這樣的背景下,低代碼平臺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進而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低代碼平臺通過拖拽頁面的方式,實現了快速創建產品,這節省了大量技術研發人工的工作量,壓縮了產品研發時間,提高了產品開發效率,而且可以引入大量業務人員承擔部分甚至全部產品開發工作,逐漸成為企業降本增效、實現數位化的重要方式。
  • 劍靈革命提示SecurityALert代碼解決方法
    劍靈革命出現代碼其實怎麼辦?有的玩家下載安裝劍靈革命之後就會出現代碼提示,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出現代碼提示問題解決方法。 Security ALert代碼解決攻略 出現這個提示,是因為玩家下載了類似於葫蘆俠這樣的修改器。而遊戲是一款網遊,會自動檢查這個東西。當你打開的時候就會觸發遊戲的反作弊功能,導致出現安全警報。
  • 低代碼開發工具回報豐厚
    低代碼工具通過加速應用交付和減少開發工作量而正在成為支持業務轉型的關鍵戰略。 隨著組織開展數位化轉型工作,並且有很多組織希望加快新應用程式和服務的交付,低代碼開發工具日漸成為重要的IT組件。 低代碼開發平臺使程式設計師能夠用圖形化用戶界面和配置(而不是傳統的編程方法)來創建應用程式。
  • 不懂代碼也能開發應用?用友發布 YonBuilder 低代碼平臺
    無代碼/低代碼開發對公司來說,至少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解放程式設計師」,完成一些原本是程式設計師的工作,可以為公司省去一些人力成本;二是,機器編程工具可以幫助產品經理之類的非技術崗位人員,自行實現較為簡單的應用設計與開發,這也類似英特爾所說的「讓軟體創建民主化」。無代碼/低代碼開發已經不是新鮮的概念,但是上規模的商用還比較少見。
  • 歐盟「碳中和大陸」背景下的冶金技術革命
    劉獻東  前兩期(詳見《中國冶金報》2020年9月4日、9月11日2版)介紹了歐洲鋼鐵工業聯盟(Eurofer,歐鋼聯)為實現溫室氣體減排承諾而推進的2條主要技術路線(「智能碳使用」「碳直接避免」)的重點項目,本期探索歐盟「碳中和大陸」背景下,鋼鐵行業開啟冶金技術革命的實踐和成效。
  • 低代碼開發平臺未來會成為主要的軟體交付平臺嗎?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低代碼平臺的是否會成為未來主要的交付平臺。在此之前,我們再次對什麼是低代碼平臺做一次簡單闡述:什麼是低代碼平臺?在低代碼平臺,技術人員和業務專業人員可通過圖形界面(而不是傳統的計算機編程)來創建業務應用程式,通過拖拽式的UI組件及可視化模型來代替一部分甚至全部的編碼工作,而項目組件(如前、後端代碼和配置文件)則可根據標準化的工具自動生成。此外,低代碼平臺消除了創建框架、連接資料庫以及傳統開發中通常包含的其他任務的需求。
  • 低代碼時代已經到來,焦慮,孤獨的中年IT技術人員去哪裡?
    當我看到微軟CTO先生魏青先生連續發表了許多文章,說「低代碼/沒有代碼的時代已經到來」時,我非常贊成說「這是程式設計師在35歲時被淘汰的一個錯誤概念。魏青先生作為IT界的忠實粉絲,說話絕對有分量,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 智能革命背景下的疫情防控與國家治理
    【摘要】在智能革命的背景下,新科技可以廣泛應用於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提升了抗擊疫情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智能技術有效推動了中國的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然而仍有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    【關鍵詞】疫情防控 國家治理現代化 智能革命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和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新課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對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是一次重要檢驗。智能革命將成為21世紀上半葉人類社會最重要、最宏大的歷史背景,因此,疫情防控對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影響也需要放到這一背景下考察。
  • 低代碼能讓程序小白秒變編程大神?
    2月1日,葡萄城宣布為疫情相關的公共信息化建設項目免費提供開發工具,包括各類開發控制項、報表和商業智能軟體、低代碼開發平臺等。同時宣布,為所有與疫情相關的項目,提供不限工作時間的技術支持。因此,微軟CEO Nadella曾經在一次場合說Power Platform平臺將會是我們的「next big thing」。每個雲計算服務供應商都會在這一領域有所作為。阿里雲、谷歌雲、微軟雲等的開發範式就已經改成了雲原生的,隨著企業上雲比例的加大,雲原生應用將成為低代碼平臺的主戰場。
  • 迎接春天,ClickPaaS奏響低代碼三部曲
    回望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不僅讓遠程辦公、視頻會議、直播等數位化應用迅速得到普及應用,也讓低代碼、無代碼開發平臺迎來了特別關注。由於疫情的緊急性,很多政府部門或企事業單位需要在兩三周甚至一周、一兩天內迅速開發一些應對疫情的業務應用。用傳統開發模式,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神奇的低代碼、無代碼平臺讓這一切變成可能。
  • 黃曉勇:新常態下能源革命蓄勢待發
    在經濟增速換擋、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新常態下,推動能源革命勢在必行、刻不容緩。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同志指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能源革命蓄勢待發」。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習近平同志強調,「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是長期戰略,必須從當前做起,加快實施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
  • 低代碼開發是什麼,對IT行業有好處嗎?
    什麼是低代碼開發? 低代碼開發是一個通用術語,包括流程開發解決方案、低代碼應用程式開發和軟體開發工具。 低代碼開發解決方案提供了構建塊,IT用戶可以將其組裝到工作流和應用程式中。
  • 超市,零售業的一次革命
    超市的出現,就註定了它是零售業的一次革命,強烈衝擊著傳統的店鋪銷售,極大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從用力擠到輕鬆逛  這幾年不少合肥居民去買菜,已經不是到集貿市場,而今是去附近的超市了。  提著菜籃,在車水馬龍的路邊與菜販討價還價,幾年前還是百姓人家每天少不了的「功課」,不經意間,已變成了推著購物車在商品琳琅滿目的超市裡「遊逛」。
  • 低代碼並非神器,炎黃盈動AWS PaaS管理+IT雙輪驅動數位化轉型
    國內低代碼產品大多關注於解決工作組和部門級應用,擴展能力與靈活性受限。以炎黃盈動AWS PaaS為代表的面向企業級、可擴展需求極強的企業級低代碼產品屈指可數。  低代碼在技術上解決了應用的快速構建,BPM彌補了管理上的需求,通過將業務、應用、流程和數據的貫穿,實現以業務過程為載體的數位化過程分析。
  • 自建ERP系統,低代碼助製造業數位化轉型
    案例簡介武漢香食源商貿有限公司使用活字格低代碼開發平臺自主研發了包含400餘PC和手機頁面的大型ERP系統。實踐表明,以活字格為代表的低代碼技術可以降低軟體開發技術門檻並提升開發效率,讓中小企業也能自主構建信息化系統。
  • 年度最佳數字中臺技術創新獎——Linkflow(低代碼客戶數據中臺)
    年度最佳數字中臺技術創新獎——Linkflow(低代碼客戶數據中臺) 摘要:Linkflow憑藉低代碼客戶數據中臺(CDP),斬獲2019中國零售創新峰會「年度最佳數字中臺技術創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