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報·新福建客戶端12月25日訊(記者 蘇依婕)記者從漳州市委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中共漳州市委關於制定漳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了2035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目標舉措,突出了「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這一主攻方向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這一戰略安排。
加快「三大三新」產業發展《建議》明確指出,要加快發展「三大三新」產業,就是大石化、大健康、大裝備「三大主導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一批百億龍頭企業、千億產業集群,力爭到2025年規模工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
據漳州市發改委主要負責人介紹,大石化產業突出以建設古雷世界一流、綠色生態石化基地為依託,加快打造大煉油、大乙烯、大芳烴、大倉儲全產業鏈條;加快原油商業儲備庫、地下水封洞庫和綜合保稅區等建設,集中打造石化貿易、商務平臺、研發創新平臺等三大平臺,加快形成古雷化工貿易、物流倉儲基地。
大健康產業重點從健康食品、生物醫藥中,衍生高附加值的功能保健食品、海洋生物製品、嬰童產品等,培育規模大、核心競爭力強的健康食品產業集團,扶持企業建設規範化原料基地,建設國內知名的大健康產業基地;以打造「中國女排娘家」基地為契機,加快發展體育健康用品。
大裝備產業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發展精密機械、通用機械、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智能裝備等產業,重點在漳浦建設國家級深遠海裝備製造產業示範區,發展海上風機裝備、海底電纜等海洋裝備全產業鏈,打造區域性大裝備產業集群。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突出增強自主創新和推進「應用+產業」,重點加快漳州軟體園、中科智谷、華晴衛星應用產業園等項目建設,積極布局區塊鏈產業鏈、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前沿領域,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新材料產業突出集聚化、規模化,發展特種玻璃製品、高性能防火材料、石墨烯、化工新材料等行業;發展高中檔用紙全產業鏈,與高端木業、包裝印刷等形成上下遊配套;推動鋼鐵產業向高品質鋼材料轉型升級,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新材料產業基地。
新能源產業突出以發展清潔能源為核心,重點加快漳州核電建設、雲霄抽水蓄能建設,加快開發漳州外海淺灘風電,努力打造國家級風電產業示範基地,布局海上風電制氫等氫能產業基地,打造東南沿海最大清潔能源基地。
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漳州市工信局主要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將是漳州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關鍵時期,將實施「大抓工業、抓大工業,建設工業新城」決策部署,通過產業梳理,找準產業鏈關鍵環節、核心配套、關鍵技術工藝等短板缺失,以達到補鏈延煉強鏈,實現強基固本,實現產業鏈高端化,提升產業價值和競爭力。
強化項目拉動、龍頭帶動。實實在在支持保障項目的落地、建設、投產,支持項目技改擴能,通過「扶、引、育」並舉,扶持一批產業龍頭,引辦一批產業龍頭項目,培育一批「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等企業,最大限度實現項目的拉動,龍頭的帶動效應。
強化集約推動,全力實施好《漳州市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方案,創新工業園區發展機制,推動「人、財、物」要素向園區聚集,提升園區集約化水平,加快培育一批功能完備、產業發展生態良好、宜居宜業的示範標杆園區。
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漳州市科技局主要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十四五」期間,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點圍繞「三大三新」產業全力構建支撐和引領現代產業技術發展的科技創新平臺,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加快形成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發展新格局。
一是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優勢企業,建設產業技術研究院,強化對「三大三新」產業發展方向的引領和關鍵技術突破的支撐,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平臺體系。
二是著力提升現有平臺創新水平,重點提升省級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企業工程技術中心、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平臺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支撐能力。推動省級技術轉移中心、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和產學研基地建設,深化與高水平高校合作、與我市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對接,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轉化為生產力。
三是謀劃布局高端創新平臺。圍繞全面建設創新型城市目標,主動對接福廈泉自創區和全省研發布局,爭取在我市布局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省創新實驗室等高水平研發平臺,積極引進大院、大所、大企業、大集團在漳共建或自建研發機構,加快漳州高新技術創業孵化基地和漳州臺商投資區科技企業孵化基地創建國家級科技孵化器進程,努力打造區域創新「高地」。
跨境電商將成漳州外貿進出口新增長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跨境電商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貿易新方式,是連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重要形式。
漳州市商務局主要負責人表示,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是漳州市近年來獲批的又一個國家級對外開放平臺載體。「十四五」期間,漳州將力爭全市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規模突破200億元,使跨境電商成為漳州外貿進出口新增長極。打造兩個平臺——建設集政務、商務、服務於一體的線上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實現「一次註冊、一網通看、一網通查、一網通辦」,為跨境電商企業與政府監管部門提供信息化支撐;打造線下園區,按照「一核兩翼多園」規劃布局,在中心城區打造跨境電商核心區,環廈門灣漳州區域、環東山灣重點布局跨境電商項目,全市範圍內建設多個跨境電商產業園區。引入龍頭企業,加快引進境內外知名跨境電商企業,培育完整的跨境電商產業鏈,爭取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新突破,實現跨境電商新通關模式全覆蓋。補齊人才短板,鼓勵海內外高端的跨境電商人才和團隊來漳工作創業,強化校企合作,推進產教融合,培育一批本地理論知識紮實、實操能力過硬的電商實用型人才。
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規劃《建議》,提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漳州市委臺港澳辦主要負責人表示,在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方面,將進一步發揮漳州對臺獨特優勢持續推動漳臺民間交流、拓展產業合作、優化服務體系,在深化漳臺各領域融合上邁出更大的步伐。
一是弘揚祖地文化,營造閩南「老家」味道,繼續挖掘閩南文化對臺傳承交流內涵,打造開漳聖王根親文化品牌、關帝文化、保生大帝文化等民間信仰文化品牌,熱忱歡迎廣大臺灣同胞回漳開展祖地尋根、祖廟交流、族譜對接,夯實親情融合基礎。二是深化產業融合,將持續提升涉臺園區建設水平,加快建設對臺產業融合新平臺,深化漳臺優勢產業合作,支持臺資企業強鏈補鏈和科技創新。著力幫助臺企拓展內銷市場,參與大陸「新基建」,引導臺商積極融入「雙循環」,共享大陸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