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27句投資定律:決定你收益的不是努力和能力,而是反人性

2020-12-14 騰訊網

光年FX:金融分析師、財經媒體人、業餘研究交易技術分析。掌握一手最新前沿科技資訊,向您分享最深度的行業洞見。以下內容來自Just2Trade捷仕。

拉爾夫·萬格

在萬格看來,收益和風險永遠是相伴而行的。

他的投資原則主要概括為4點:

1.投資於趨勢

作為趨勢投資領域的大師,沒有誰比萬格的觸角更敏銳。當大多數投資者還沒有意識到發生了什麼的時候,萬格已經走在了趨勢的前面。

不過他所謂的「趨勢」,並非指股票市場或股票價格趨勢,而是行業發展趨勢。比如萬格購買的休斯頓石油這隻股票,就與他當時對趨勢的預測正好吻合。

2.鍾情小公司

萬格喜歡尋找優秀的小公司,這種做法是有理論根據的。1972年,芝加哥大學教授羅爾夫 本茨提出小公司現象:

低市值公司股票的收益率超過了市場平均水平,即使經過風險的調整,也是如此。

萬格購買那些沒有完全實現其經濟價值的小公司的股票,然後等這些公司不斷成長,直到完全實現其經濟價值時再賣出。

他指出:

「在一個高速變化的世界裡,一家公司連續保持20年或30年的穩步增長並不是一個好的跡象:

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太小了,因為在此期間事情已經完全變樣了,無論你在30年前是靠什麼取得成功的,現在這些因素都已經失效了。

我認為通過集中對小公司進行投資,你更有可能把握住下一個趨勢,你應該走在趨勢的前面,而不是僅僅做一個趨勢跟隨者。」

3.喜歡「走極端」

萬格採用了「自上而下」的投資策略,他先從市場上那些看起來比較有吸引力的股票板塊著手,並將分析範圍限定在這些板塊中最好的幾隻股票。

他稱這種方法為魯賓斯坦法則。

一個股票板塊要麼值得大力投資,要麼不值得投一分錢。

一個值得投資的股票板塊必須能夠在5年或更長的時間裡保持其吸引力,萬格的投資組合換手率非常低——平均每年只有25%。

也就是說,他每年賣掉投資組合中1/8的股票,並買進同樣數量的其他股票。如果購買某隻股票的主要理由或「隱喻」仍然有效,那麼他會繼續持有它,由於換手率如此之低,橡子基金是交易費率最低的權益型基金之一。

其實也來源於小故事:

大藝術家阿圖 魯賓斯坦被邀請到倫敦,為一次鋼琴比賽打分。當比賽結束時,人們吃驚地發現他給大部分參賽者打的都是0分,極少數是20分,而沒有中間分數。

魯賓斯坦解釋:「他們要麼會演奏鋼琴,要麼不會。」

4.重視隱性消息

在尋找趨勢時,你既要重視顯性的消息,也不能忽視隱性的消息,因為正如福爾摩斯偵探小說中所寫的那樣,「汪汪叫的狗不咬人,咬人的狗都不叫」。

他關於「沒有新聞」的推理十分精彩。

他說,如果在一個冬天沒有關於老年人因為煤氣供應短缺而發生不幸的新聞,說明今年的燃料供給是很充分的,這表明燃料的價格很低,所以,對於航空公司、汽車旅館和迪斯尼樂園而言,這是好消息。

萬格對市場時機選擇的觀點:

這次,斑馬群是在一個峽谷中,獅子在很遠的峭壁邊打盹。

每匹斑馬都想大嚼一口獅子鼻子前面的鮮草,然後狼吞虎咽地在獅子撲過來之前,沿著一條小徑逃脫。

不幸的是,小徑太窄了。

事實上,在小徑某個狹窄的地方,斑馬會無助地擠成一團,成為獅子的美味大餐。

許多大機構認為它們可以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在一個流動性很差的市場上實現幾十億美元投資組合的快進快出,太不現實了。

這種策略只會導致市場的劇烈波動,顯示在價格圖表上,就是頻繁的寬幅震蕩,交易成本也隨之增加。

萬格的投資心得:

1.為共同基金做管理的投資組合經理通常喜歡湊向熱門股,即使錯了也是大家一起犯錯,這樣可以保護自己不受指責。而長期投資者與之相反。

2.在流動性很差的市場上進行擇時,很難成功。

3.投資好的小公司,小公司比大公司更有價值,在小公司成長為大公司之後將其拋出。

萬格的投資哲學有兩個要點:

1. 尋找好的小公司,這些公司比大公司更有投資價值。

2. 識別主要趨勢,併購買能在趨勢中受益的公司的股票。不過,萬格和T·羅·普賴斯有所不同,後者只尋找趨勢的領導者。

萬格積極尋找有潛力的小公司的做法是有一定理論依據的,這實際上是利用了芝加哥大學的羅爾夫·本茨於1978年提出的「小公司」現象。

本茨教授發現,低市值公司股票的收益率超過了市場平均水平,即使經過風險調整——考慮到小公司往往風險較高——也是如此。

萬格「想購買那些沒有完全實現其經濟價值的小公司的股票,然後等這些公司不斷成長直到完全實現其經濟價值再拋出,散戶往往會在小公司還沒有完全實現經濟價值時就拋出,並買進那些完全實現其經濟價值的成熟的公司,因此他們常常成為我們交易的對手方」。

為了發現有潛力的小公司,萬格從全國各地的能人異士以及較小的經紀人公司那裡廣泛收集信息。

他每年都給那些向他提供有用情報的人或機構送紅包,他將其稱為「紅A」獎金。

「許多機構的投資組合經理喜歡說華爾街的研究沒什麼用。」他說,「但他們每天還是要接三十幾個華爾街的電話。」

萬格檢驗一家公司是否為好公司的標準主要有三個:

增長潛力、財務狀況,以及基礎價值。

他將之稱為「三足鼎立」。

1.增長潛力體現在五個方面:

(1)公司產品的市場不斷擴大;(2)良好的產品設計;(3)有效率的生產;(4)強大的銷售;(5)合理的利潤率。

接著,萬格尋找那些具有優秀的管理層的公司,一家好公司的管理層應該懂得自己的行業,精於營銷和銷售,並對顧客有奉獻精神。

他偏好那些管理層持股比例高的公司,這樣管理層和外部股東利益才能更加一致。

2.萬格希望能確信公司的財務狀況良好:

負債低、營運資本充足、會計制度比較保守。

一份穩健的資產負債表可以保證公司盈利在增長的同時,現有股東的權益資本不會被稀釋。

3.最後,股價必須有吸引力。

萬格指出,機構投資者經常誤將一家公司和它的股票等同起來,好公司不一定有「好」股票——許多好公司的股價可能已經被市場高估了。

菲利普·卡雷特

卡雷特投資的十三條原則:

1.持有10隻以上的股票,而且這些股票必須能覆蓋5個不同行業。

2.每6個月對所持有的每種證券至少做一次重估。

3.必須保證佔總資產一半以上的證券出現盈利。

4.在分析任何股票時都要將收益作為最後才考慮的因素。

5.處理虧損的頭寸果斷,但有盈利的頭寸不要急於平倉。

6.不要把多於25%的資金投入到你還了解得不夠詳細的證券上。

7.像躲避瘟疫一樣躲避內部信息。

8.尋找事實,而不是別人的意見。

9.做證券估價時不要過分依賴那些呆板的公式。

10.當股市高位運行、利率上漲、經濟繁榮時,至少應把一半資金投在短期債券上。

11.儘量少借錢或只在股市低迷、利率很低或正在下跌、經濟不景氣時借錢。

12.要用適當比例的資金購買前景十分樂觀的公司的長期股票看漲期權。

13.管理層必須持有公司相當比例的股票。

馬裡奧·嘉貝利

馬裡奧·嘉貝利的投資基礎理念來自於班傑明·格雷厄姆和戴維·多德,並把巴菲特視為自己的導師,他使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去尋找被低估的股票,但被低估的股票很多,他更重視的是公司價值變化的「催化劑」。

馬裡奧致力尋找的催化劑,包括了商業環境的變更、法規的變動、公司管理層的變化,甚至公司創始人的離婚或死亡。

他的方法是首先對100家公司進行考察,發現其中的15家符合一般投資標準,再在其中尋找具備價值變動催化劑的目標公司。

馬裡奧尋找被低估的公司,但不是那種被市場無限期低估下去的公司,他要找到的是具備價格上漲的催化劑、從而不會被低估太久的目標公司。

嘉貝利的投資理念主要分為兩個步驟:

1.發現股票的內在價值

這是所有價值投資方式必須經歷的一步,確定公司的真實價值,比如公司的經濟價值、經營性質、投資環境、歷史收益以及目前的市盈率;

在計算企業風險報酬時,嘉貝利強調要考慮收益的波動以及新產品、新市場和外部經濟發展是如何影響公司的內在價值。

他會特別關注企業的行業地位、償付能力、現金流量、獲利能力、分紅記錄等,綜合多種因素評估一個企業的真實價值。

2.尋找促使公司價值變化的「催化劑」

嘉貝利認為,如果沒有什麼原因使企業擺脫這種低股價的話,它可能一直被低估;

只有當某些活躍因素出現後,被低估的價值才能充分發掘,因而投資管理人應該全情投入尋找這種影響企業價值的微觀經濟變量。

很多的投資者都是在生搬硬套價值投資理念,如果無法在前人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投資理念,很難在投資領域獲得成功。

無論是巴菲特還是嘉貝利,都是在價值投資理論基礎上,加入了更適合於自己和市場的東西,這樣才讓他們成為受人矚目的投資家。

相關焦點

  • 頂級85句投資定律:決定你收益的不是努力和能力,而是反人性
    6.這不是科學,你不可能模擬出13年前當你看見市場行情數據時的那種感覺,回溯測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如果你要是真的靠模型去交易,那就完全遵照模型說的去做,不管你認為那個模型有多聰明或者是多傻,這後來被證實是一個很正確的決定。
  • 頂級29句投資定律:決定你收益的不是努力和能力,而是反人性
    現在看英特爾微處理器,一切都是可預見的,本質是矽及軟體和存儲行業是攜手並進發展的。以軟體業為例,你只需更清晰地了解應用的本質,所有事物都是齊頭並進,互相滋養的。8.偉大的投資前提是假設這家初創公司所處領域的過去都是錯的,它在做的是否和過去的東西完全不一樣。願意承受高風險看上去最離譜的公司才是我的投資對象。
  • 頂尖投資大佬23個經典投資定律:成功的炒股都是反人性!
    人性的因素往往是與生俱來的,自律也許是投資者成功的法門,但又不得不承認人無法戰勝人性的弱點。 想要戰勝股市,不光要戰勝人性的弱點,有時還需要反人性。如今醫療成本越來越高,一旦有點什麼小病小災,一份保險就多一份保障,多一分抗風險能力。 4321的定律適用於大部分人,但每個人的生活千差萬別,最合理的資產配置一定是基於你個人的實際情況來調整的。
  • 世界頂級思維(四)反木桶定律才是你成功的關鍵
    為什麼本期文章要反一下常態呢?因為辯證的來說呢,木桶定律似乎越來越不適合當下人的發展,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努力去補短板,倒不如去無限擴大你的長板。| 反木桶定律美國管理學者彼得提出了木桶定律,他認為一個人要想成功一定要加長所有的短板,誠然他提出的理論確實有可借鑑之處,狄摩西尼(Demosthenes)——古希臘最偉大的政治家、演說家和雄辯家、希臘聯軍統帥,因口含石子在海邊練習演說
  • XVC胡博予:做投資,挺反人性的
    ,實際上在他看來投資和創業一樣,也是一件很反人性的事,因為要不斷糾正人性當中常識性的誤區。他投資過10個公司,30%血本無歸,30%能回本,40%能賺錢,這是一個好VC嗎?當然基於剛才的信息,好壞都不好說,因為真正有意義的,不是你投的項目有多少能賺錢,而是賺錢的項目能賺多少錢。 這裡說的其實就是我的業績。我在2011-2016年間投了10家早期的公司,有6家是虧錢的或者僅能回本。
  • 你的努力是次要的,二八定律揭示:成功靠的是洞悉本質和利用規律
    實際上難的不是發現二八定律,而是搞清楚為什麼20%的關鍵能決定80%的收益。就像一個人不想吃飯,但突然知道自己明天要死了,他一定會飽餐一頓,不做個餓死鬼。只有知道為什麼,理解其中的利害關係,二八定律才能真正為你所用,用最少的努力去提高人生效率,讓自己成為人生的贏家。
  • 控制人性的五大定律
    為什麼你總有做不完的工作?為什麼不到最後時刻,你總是懶得開工?為什麼工科生更相信上帝的存在?一些古怪的定律已經控制了我們的人性,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按照它們的安排行事。自然界是有規律的,諸如牛頓定律這樣的法則控制著自然界的運轉,我們對此毫無疑義。但是如果說我們的人性也受到了某些法則的控制,一些人可能就要表示懷疑了。
  • 巴菲特: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成功的投資都反人性!
    巴菲特有句著名的炒股論調「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成功的投資都是反人性的」。作為一個小散,本人不敢苟同。 首先我們要看清我們和巴菲特的不同。巴菲特的資金量相當龐大,作為我們小散資金量相當於大海裡的一滴水。巴菲特是擁有一個龐大的團隊,而我們小散是單兵作戰。
  • 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好壞,不是能力,而是這3樣東西
    鬼谷子提醒: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好壞,不是能力,而是這3樣東西!第一:察言觀色在這裡觀察言語和感覺並不僅僅是指觀察他人的表情和言語。所謂觀察言語,就是把握人性的關鍵。實際上,高情商具有非常重要的能力,即了解人的本性。只要我們了解人性,你就可以輕鬆地與站在你面前的任何人進行溝通。第二、安而後定一個人的精神不好。擺脫情緒對一個人的生活非常是有益的,當一個人達到這種狀態時,他不會為榮譽或羞恥而驚慌。其他人吹牛和大笑,他們不在乎。
  • 投資勝負手:你對於能力圈的理解決定了你的投資上限!
    「如果你不清楚界限在哪裡,就不能算是一種能力。如果你不知道你的能力範圍在哪裡,你就會身陷於災難之中。」 – 查理 芒格 不管你是剛接觸投資還是已經對投資特別熟悉,應該都聽過投資大師巴菲特的故事,而且對於「能力圈」這個概念應該都不陌生。
  • 「精準努力撬動財富自由」丨《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變現的能力》
    ——臨公子·《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變現的能力》作者丨謝丹儒來源丨最後一米陽光1.努力錯了方向,反而得不償失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庸才猛抄筆記,人才勤寫心得。」不是有句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過往我仗著好記性,確實沒將抄筆記當回事兒,但是隨著需要處理的信息越來越多,快節奏、多任務的生活和工作,不記筆記僅靠大腦去記憶實在不是件靠譜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從這件事上我學會了一點,那就是不斷的去完善自己記筆記的能力。
  • 《海龜交易法則》:逆人性投資
    海龜交易只是一個代號,它是著名的期貨投資大師理察•丹尼斯的學徒計劃。這個名字源於新加坡的海龜農場,意思是說如一張白紙的普通人只要經過訓練並嚴格按照交易規則執行,也會取得非常出色的投資收益。海龜計劃最終取得了成功,接受訓練的學徒中多數成為了新一代的大師,這裡面最出色的一個當屬本書的作者柯蒂斯•費思。
  • 「你以為努力就夠了嗎?」丨《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變現的能力》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你永遠賺不到,超出認知範圍外的錢。」擁有「先看見」的能力,就是提升認知,擴展認知的邊界,用《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變現的能力》中的話說,就是:學會以多維視角看待事物,挖掘到新的可能性。
  • 投資中的「二八定律」
    按照目前A股市場比較主流的交易統計結果來看,「一賺二平七虧損」的戰績比例能夠比較客觀的反映出中國投資者的投資能力和收益水平,甚至部分投資機構在基於不賠錢就等於賺錢的理論上給出的數據是
  • 凱豐投資|是什麼讓你的投資決策偏離正軌?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鐘擺從不停下,警惕恐懼與貪婪的循環》中,我們提到了投資者的心理和情緒波動就像是鐘擺,有人恐懼無措,也有人貪婪無度。隨著「鐘擺」一次次從一個端點向另一個端點擺動,無數人在恐懼和貪婪之間不斷循環。市場波動的根本原因是每個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收益預期不同,對於同一件經濟事件有著千萬種不同的解讀。
  • 理財投資最實用的法則之一——80定律
    摘要: 在面對如股票這類高收益高風險的理財產品時,投資人若正確運用80定律,投資決策會容易許多。經濟學家說,利用經濟學原理,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大部分問題。的確,經濟活動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以科學的理論法則來指導人們的經濟行為,會更具規劃性和戰略性。這一點,在人們的理財生活中體現的最為明顯。
  • 《人性的弱點》:人際交往能力決定了一個人的幸福感和自我價值!
    原創作者:念北姑娘;抄襲必究01.什麼是人性?什麼是人性?通俗的來講,人性就是人的本能,支配一個人行為最強大的原動力。你是否有過因為不滿意領導的工作安排而滿腹牢騷,覺得老闆偏心;因為和朋友的幾句玩笑發生不快,直至爭論不休。
  • 斜槓青年藍盈瑩:從讀《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變現的能力》開始
    而如果我們用這4小時去發展副業,去提升自身能力,那麼,我們即使丟了一份工作,也依舊可以生活照常運轉。這個世界上,投資自己才是最穩賺不賠的投資。其實真正拖垮我們的不是工作,而是我們付出的沉沒成本。Papi醬說自己只工作了半天就離職《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變現的能力》一書中寫道:「坐在辦公室的8小時,已經帶有很濃重的被迫色彩。許多人覺得,「賺錢太少」絕對是「被迫上班」的第一理由。可實際上,真正讓你不想上班的,恰恰是只賺到錢。
  •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分數,也不是努力,而是……
    他對這頭老牛肅然起敬,感覺它已經不再是動物,而是個真正的老兵!他決定給老牛正常的戰俘待遇,人類的戰爭,不應該成為它被虐殺的理由。 2. 特殊看守一個月過去了,騎士依然活著,這讓李斯特將軍十分惱怒。他把克魯伯少校叫到司令部,臭罵了一頓。少校辯解說:「將軍閣下,我和我的士兵都是有榮譽感的軍人,大家實在無法對一頭有戰功的動物下手。它溫馴平和,像個慈祥的老人,我們找不出殺死它的理由。」
  • 基金投資中常見的人性弱點:從眾心理
    我們時常能聽到一些樸素道理,比如要克服人性的恐懼與貪婪。這句話的含義很好理解,但真正戰勝自我並不容易。基金投資由於可以藉助於基金公司等專業機構的力量,對投資者的個人能力要求並不是很高。但投資者的個人情緒往往會左右投資決策。從某種意義上說,基金投資的最終收益,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投資者的個人情緒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