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中,易學習的戲份少之又少,可以說他完全就是一個配角,出現在劇中只是為了襯託李達康。
趙立春在漢東當省委書記的時候,易學習與李達康搭班子,在金山縣任職,易學習任縣委書記,李達康任縣長。
為了改善貧困縣城的落後面貌,他們開始集資修路。由於李達康的急於求成,在修路期間鬧出了人命;事後,易學習主動承擔責任,被降級調離了金山縣。大家都知道,要是沒有易學習替李達康頂雷,那麼漢東就少了一位改革大將。
但是,按照易學習的話說,他不是替李達康頂雷,而是為金山縣一百二十萬老百姓頂雷。
這樣一個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易學習,正是老百姓擁戴的人民公僕。
但是易學習做的另外一件事,完全可以用轟轟烈烈來形容---就是依法拆除趙瑞龍的湖上美食城。
時任呂州市開發區主任的易學習,因為趙瑞龍的湖上美食城汙染月牙湖沒有拆除,曾被人民群眾打耳光;當時,易學習就在人民群眾面前立下軍令狀,如果一年內不拆除湖上美食城他就辭職。
隨後,易學習一個電話打給北京趙立春,通報要依法拆除湖上美食城。大家都知道,此時的趙立春,可是副國級的幹部啊。易學習哪來那麼大的魄力!
最終,趙瑞龍的湖上美食城被易學習依法拆除,同時趙瑞龍還將拆遷補償款全部捐出,作為月牙湖的環境治理基金。
我們仔細回憶,在該劇正面人物中,易學習的職務最低,為什麼拆除美食城的不是省委書記沙瑞金,為什麼不是省委副書記高育良,而偏偏要易學習去完成這件事。
小編認為:「職務的高低不重要,地位的高低也不重要,只要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手裡拿著人民賦予的尚方寶劍,舉起正義的旗幟,一定能過關斬將,披荊斬棘。」
一座連省委副書記高育良都拆除不了的美食城,竟讓一個處級幹部易學習拆除了,這不正是對位高權重,不為民辦實事的幹部的一種諷刺嗎?
如果給正義一個支點,他勢必撬起世間所有的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