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身為父母,我們自然希望孩子獨立、有責任心,可生活中,很多家長的做法卻完全違背了這樣的初衷。
孩子初次嘗試自己做事情的時候,一出現失誤,爸爸媽媽就火急火燎地讓他&34;,直接代勞。
還有的家長害怕孩子幫倒忙,連給他們嘗試的機會都沒有,從而事事包辦。然而,對孩子事事包辦,孩子會永遠學不會獨立。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兒子48歲,有碩士海歸的學歷,卻不肯走出家門工作,反而待在家啃老。老母親已經年有八旬,並且身患尿毒症,每月退休金3500元,有2000元都要用在治病上。
除了承擔自己的醫藥費,老母親還得照顧巨嬰兒子的生活起居,不僅供他吃喝,就連唯一的房產也署了他的名。
老母親全心全意的付出,換來的是一個長不大、學不會獨立的兒子。對此,母親也承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對:&34;
父母一片愛子之心真摯純粹,但愛孩子不是無條件地事事包辦,否則孩子學不會獨立,以後長大也多半沒出息,父母更是自討苦吃。養育孩子,育兒方法很重要,懂得教育娃,才能給孩子和自己更好的未來。
什麼是&34;?
&34;責任分散&34;人多不負責,責任不落實。&34;我不救,會有別人去救&34;我不做,別人會做&34;爸爸媽媽會幫我做的&34;責任分散效應&34;責任分散效應&34;領頭羊&34;我少做一點沒關係,其他小朋友會多做的&34;責任分散效應&3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34;這是我應該做的&34;從眾心理&34;責任分散效應&34;共情力&34;你這麼做,有誰會在乎呢?&34;這條小魚在乎,這條小魚在乎……"
有位媽媽生病頭暈,兒子沒等她起床就主動到廚房給自己妹妹準備吃的了,因為他知道媽媽不舒服。
共情力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行為是有價值的、有必要的,就算有其他人在場,他也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這樣的孩子有責任心、懂得感恩。
今日互動話題:你有對孩子事事包辦嗎?平時是怎麼培養孩子獨立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