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Lala 向我們投稿的一篇剖析電子產品宣傳的文章,作者以蘋果公司的 iPhone 4、iPod Touch 以及 iPad 為例,為我們分析了蘋果公司如何讓他們的產品宣傳更有吸引力。我們都知道蘋果公司在市場宣傳上一直非常出色,透過這篇投稿也許我們能解讀出其中一些端倪。如果您也有一些思考希望能夠通過 iShout 這個平臺來發聲,請通過郵件與我們聯繫。iShout 文章將在 ifanr 與您的個人網站同步發布。
最近,看了幾個知名品牌的產品宣傳點,發現其中大有學問,在此簡單分享出來(沒想到寫寫這麼多)。順便說一下,蘋果不愧是蘋果,哪怕在宣傳點提煉上也是做得最有道理的一家。
以上是 iPad 和 iPhone4 宣傳點的對比,能看出區別嗎?
iPad 作為一款幾乎是前無古人的產品,蘋果從功能、設計、應用程式三個方面對其進行介紹,每個方面又細化出很多小點。功能的重點是 Safari、Mail、照片和視頻,設計的重點是 IPS 屏、Multi-Touch、輕薄和續航時間,應用程式強調的是 App Store 裡上千個專為 iPad 打造的全新應用。看完這些,就算是對平板電腦一無所知的消費者也能大概了解到 iPad 是一款什麼樣的產品,有哪些特點,可以用來幹嘛。
而對於 iPhone 4 的介紹則簡單得多,不需要告訴消費者這款手機可以打電話,說說特別之處足矣。
也就是說,怎樣才能把產品說清楚取決於消費者的認知度,尤其是新品類和成熟品類存在的差別。新品類的介紹要全面,形成消費者的初步認知,成熟品類的普及功能點不要累述,只說區別。這是兩個極端,而介於兩者之間的成長期品類其介紹內容則相應的在兩者間過渡。
PS:也可以看看 iriver Story 的介紹,同樣全面,只是條理沒有很清晰地劃分開。
前面說過,對於成熟品類的產品只用提及不同之處,問題在於,「不同」 的衡量標準在哪裡。
這是 iPhone4 的宣傳點。
這是幾個月後發布的新一代 iPod Touch 的宣傳點。可以看出 FaceTime、Retina 顯示屏這兩點還在。但是,雙攝像頭和 Multi-Touch 卻只是放在設計方面的詳細介紹裡,也就是說通常在只允許出現重要宣傳點時它們是不會出現的。
一款產品的不同之處可以列出很多,只要不是該品類所全面普及的都算,但是其中有主次之分。對於獨創性的新技術,自然是不同之處,例如在 iPhone4 上首次研發的 FaceTime 和 Retina 顯示屏。對於不是第一次但是仍然很新很熱門的點也可以歸為不同之處(既然正熱當然要利用),例如 FaceTime 在 iPod Touch 上繼續宣傳。而對於雖然是產品的一個特點,但是該特點已經比較普遍,則可以放在很次之的位置,通常不提,例如雙攝像頭雖然不是必備配置但也很常見所以在 iPod Touch 宣傳點上的重要性很低。
蘋果的工藝一向登峰造極,iPhone4 亦是如此。iPhone4 所用的玻璃面板原用於製造直升飛機和高速列車的風窗玻璃,這種玻璃經化學方式加強處理,比塑料堅固 20 倍、硬 30 倍,極為耐用。這一十分優異的性能卻被放在設計方面的詳細介紹中,並不算最重要的宣傳點。
在整理出產品的不同之處以後,除了最基本的主次之分以外,能否刺激購買才是關鍵。正如蘋果在文案中所說 「幾十年來人們一直夢想能夠使用可視電話」,事實也證明 FaceTime 讓人心動,FaceTime 能夠刺激購買,而尖端工程玻璃則不能。
蘋果的境況很奇妙,它赫赫有名,定價策略卻深諳美國廣大中產階級之道。
iPad 發布會上,人們對不支持 flash、沒有攝像頭、不能多任務的抱怨就在賈伯斯宣布售價的那一刻暫停。
人們談起商品,談到的是性價比,包括性能和價格兩個方面。
然而,在我們的觀點中,我們的產品定價不低,價格沒有優勢,哪怕有定價夠低的產品,也會疑慮說價格將導致降低品牌檔次。或許我們還沒有達到蘋果的品牌高度,又或許我們沒有蘋果的自信,但總之,價格不應該是諱莫如深的話題。
本來我只是在關注產品宣傳點提煉的方法,直到看到下圖。
這是 HTC 天璽的一個宣傳點。其宣傳內容跟 iPhone4 的高清攝像其實沒有本質區別,但在看的時候卻差點被我無視,為什麼 iPhone4 在說的時候能引起我的注意 HTC 則不能? 於是,我粗略地總結了一下該怎麼說。
看文時代在向看圖時代轉變,人們更容易被圖片吸引,對於文字往往一掃而過。
拒絕畫蛇添足是指,在某個宣傳點的一句話簡述中只說最重點的功能。(這個最重點就是通過前文的不同之處和刺激購買篩選出來的)。
天璽同時說了圖片和視頻,圖片功能太過常見,這樣的用詞在一掃而過的瞬間很可能直接導致整段文字被忽視。而 iPhone4 只說高清攝像,使用手機也可以進行高清攝像了,不常見的功能抓住消費者的視線。
看文時代在向看圖時代轉變,人們更容易被圖片吸引,對於文字往往一掃而過。
避免拐彎抹角是指,在某個宣傳點的一句話簡述中直接點名功能點,讓人一目了然。
同樣是攝像,這兩種對功能點的宣傳文字在一掃而過的瞬間哪種更讓人明了,是 「高清攝像和剪輯」 還是 「捕捉精彩瞬間」?
既然已經確定了要宣傳某一點,就請說得更自信些吧。
同樣是視頻通話,為什麼第一段文字看完不痛不癢,第二段文字剛好撓到心中的興奮點?「幾十年來,人們一直夢想能夠使用可視電話。現在,iPhone4 令夢想成真。」,或許就是這樣的自信讓人心潮澎湃吧。
看文時代在向看圖時代轉變,人們更容易被圖片吸引,對於文字往往一掃而過。
傳統的 觀點中,圖片是用以輔助文字進行說明的。但如今,既然人們更容易為圖片駐目,何不將更多的空間留給圖片。
如果將重任交給圖片,就必須讓圖片更好地展示功能。怎麼樣才能更好地展示要根據具體功能確定,在此簡單的舉兩個例子。
在展示攝像功能時,產品屏幕中顯示出操作界面。否則,誰知道這是攝像,也許是圖片或者視頻呢。
視頻通話,既然是雙方的行為,當然是出現兩部手機更形象。
這是一個常被忽略的話題。讓我們先來看看以下一些產品屏幕中使用的畫面。
人物、笑容,歡樂的生活,幸福的生活,這就是畫面的情感效應。在需要用到日常生活畫面的時候,通常是在展示拍照、攝像、相冊、視話等功能時,多運用愉悅的、歡快的、明媚的、溫暖的帶有情感效應的畫面,更容易引起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