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5月24日訊「褪色那麼厲害,這樣的筷子能用嗎?買了『雙槍』牌木筷,這回真的『中槍』了。」市民孟女士在微博上發出了這樣一條信息,上面附有一張泡在水裡的筷子的褪色圖片。不少網友看了後大為吃驚,沒想到平時用的筷子居然會有「色素」,這些色素吃到嘴裡安全嗎?
隨後,記者對超市裡的一些筷子做了相關實驗,發現孟女士確實「中獎」了,因為顏色褪得那麼深是個別現象。但有些筷子有少許褪色,並且一般都發生在顏色比較深的筷子身上。
紹興市文理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的專家指出,竹製品褪色除了和材質有關,加入微量化學試劑也會使其褪色,但只要添加符合國家標準,並無問題。不過,像孟女士這樣的筷子,浸泡幾分鐘就褪色那麼嚴重,肯定有質量問題,這樣的筷子不能用。
市民親歷:一碗泡過筷子的熱水變成了紅色
家住越城區皋埠鎮的孟女士,去年下半年在市區的歐尚超市買了一包「雙槍牌」筷子,前不久她拿出來用,一直沒有習慣浸泡筷子的她,這回突發奇想用熱水浸泡了一下,結果發現筷子嚴重褪色。
「筷子是未拆封的,並且我是用溫水泡的,褪色成這樣真的嚇死人!」孟女士說,筷子被浸泡過後,馬上呈現出上下截顏色完全不一樣的情況,嚇得她不敢再用。
孟女士告訴記者,筷子浸泡的時間不長,只有幾分鐘。後來她看筷子外包裝上的說明書,上面寫著用的是安全油漆,讓消費者放心使用。「但我還是不放心,安全油漆屬於什麼樣的油漆?是指可以食用的嗎?」
最後,孟女士還是將這把花10多元錢買來的筷子扔進了垃圾箱。
記者在孟女士發的微博圖片上看到,孟女士共放了3雙筷子浸在水裡,筷子的顏色是棕紅色的,而這水呈現出棕紅色。不少網友看到後紛紛表示,家裡的筷子也不安全了。一位叫「徐小捌」的網友說,他家裡用的也是這種筷子,高溫洗過後也有褪色現象。
記者在網上輸入「筷子掉色」這個關鍵詞後,居然發現很多不同城市的網友都在投訴和抱怨「雙槍」牌筷子很會掉色。看來這個牌子的筷子褪色確實很嚴重。
針對網上這麼多網友反映的褪色問題,記者看到有關媒體在對此進行採訪時,公司的工作人員是這樣解釋的,他們在市場上銷售的筷子,90%以上都是上漆的,而環保漆本身是安全無毒害的。至於上漆的材料工藝方面,我國還沒有相關的行業標準,他們目前參照的是歐洲、日本的行業標準。對於不上漆的筷,也要作碳化處理來消毒。
而對於褪色現象,工作人員表示,這可能是原材料鐵木褪下來的顏色,因為鐵木本身就是深色。「不用說筷子,除非鋼鐵,其他的東西,拿沸水煮上四遍,也很可能會褪色。」工作人員說,一雙筷子的售價不過幾元錢,如果他們將木材本身進行染色,再上漆銷售,成本太高,這個說法不靠譜。
記者調查:超市筷子種類很豐富,飯店很少用一次性竹筷
其實筷子褪色已經不是新鮮事了。3月18日,影視明星黃渤在微博上發出這樣一條信息:「飯店上了一次性筷子,外觀包裝均精美無挑,熱水中涮了幾下,刺鼻的味道馬上出來了,低頭一看,結果……這湯你敢喝嗎?不用一次性筷子不是環保是保命啊!」七雙一次性筷子涮出一杯「黃水」,黃渤的這條微博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其評論量和轉發量都達到了十幾萬。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市區城東供銷超市選購筷子,發現筷子的種類非常多,有工藝筷、五彩筷、銀筷等,而在顏色上則有白色、米色、黃色、棕色、紅棕色等,彩色也是豐富多彩。價格則從兩三元到二十幾元不等,款式以十雙一包為主。
超市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在眾多筷子中,價格適中的筷子最受市民歡迎,比如十元錢一包的那種。
記者看到,這些筷子隨著價格的高低,外表一看就能看出質量的優劣,價格高一點的筷子看上去油光發亮,光滑度比較好。而價格低一點的質量就不那麼好了,上面有點毛毛的,紋路也不是很整齊。
記者根據筷子顏色的深淺分別買了三種類別的筷子,價格從3元到8.5元不等。
隨後,記者又來到市區延安路上的一家小飯館裡,準備買幾雙一次性筷子。記者看到現在飯店裡很多都不用一次性竹筷了,而是用1元消毒碗筷代替,一次性筷子被扔在一旁的桌子上,飯店老闆讓記者隨便拿。
「我們都不用一次性筷子了,總覺得不衛生,質量不過關,以前有的消費者一看我們用的是一次性筷子,乾脆不進來吃飯了。」飯店老闆娘告訴記者,現在一次性筷子都差不多淘汰了,他們只有在送外賣時,在袋子裡會放上幾雙這樣的筷子。
記者實驗:不少筷子褪色不明顯
記者將買來的筷子分別作了標籤,3.5元/包的「好管家精明筷」標記為1號,3元/包的「益鶴五彩筷」為2號,8.5元的「好管家碳化工藝筷」為3號,一次性竹筷則是4號。
記者將這4種筷子各拿了兩雙,分別放進盛滿熱水的水杯裡,熱水的溫度大概為70℃。浸泡進去後,水裡開始出現小小的氣泡,浸泡10分鐘後,各個水杯的顏色基本沒有發生變化。
但半個小時過去後,記者將水放入白色的陶瓷碗,發現3號筷子和4號筷子的水發生了少許變化,顏色是淡淡的黃色。
記者看了一下幾雙筷子,超市買的三雙筷子,以2號筷子顏色為最淺,它浸泡過的水和白開水幾乎一模一樣;而1號筷子顏色排第二,它的顏色比2號筷子稍微深一點,但也幾乎不大看得出來;3號筷子的顏色為最深,是棕色筷子,有些許褪色;而4號的一次性筷子褪色最深,但沒有達到黃渤所說的那種褪色程度,仔細看,水面上會有淺淺的一層黃色。
價格最貴的筷子反而會褪色?記者當初買筷子時,以為越便宜的筷子可能越會有褪色現象,所以選的都是三四元的筷子,但實驗做出來後,卻是8.5元/包的筷子最會褪色。
孟女士的十幾元一包的筷子褪色程度更加嚴重。難道筷子的褪色和價格是成反比的?當然不是這樣的。記者對比了自己和孟女士的筷子,發現顏色越深的筷子,越容易褪色。
除去一次性筷子,在超市買的3種筷子中,3號筷子的顏色最深,為棕色,3種筷子只有它褪色了。而孟女士的筷子顏色比記者的還深,幾乎是紅棕色,褪下來的也是這樣的顏色。難道孟女士買的筷子真的被上過色嗎?
專家釋疑:
一般筷子掉色並無問題
嚴重的則不能使用
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聯繫了紹興文理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的專家胡老師。胡老師認為,竹木筷子浸泡在水裡久了,有褪色現象是比較正常的。「這同筷子本身的材質有關係,原料是木材或毛竹,筷子本身都含有木素質,遇水會溶解一部分,水略微變淺黃比較正常,對人體不會有害。」胡老師說,加上筷子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會加入一些微量的化學試劑,這樣的試劑可能會導致筷子掉色。
當記者向胡老師說明了孟女士的遭遇時,胡老師認為,如孟女士所說筷子浸泡幾分鐘水中就出現這樣深的顏色,說明這筷子的表面是處理過的,所以他建議孟女士不要再使用這種筷子。
「一般筷子都不可能會嚴重掉色,因為筷子的著色度不高,上顏色的話不大可能,這樣會增加成本。」胡老師說,根據記者的描述,孟女士購買的筷子是不正常的。
胡老師還告訴記者,在湖州市的安吉,那裡的一些竹製品,在加工過程中會使用微量的化學試劑,因此聞上去會有一股刺鼻的味道,但很快就會散發掉,同時也存在一些褪色現象。這樣的竹製品,只要它添加的化學試劑符合國家的標準,就沒有問題,對人體也是無害的。
記者了解到,對於筷子的生產和銷售,國家質檢總局制訂了嚴格的國家標準,像一次性筷子的微生物檢測國標規定,筷子的黴菌總數不得超過50cfu/g,大腸菌群、致病菌是「不得檢出」。另外,有些筷子會有刺鼻的氣味出現,這同筷子上的二氧化硫有關,二氧化硫具有漂白的作用。
按國家規定,竹質的一次性筷子允許用食品級的硫磺燻蒸漂白,但要求殘留在筷子上的二氧化硫浸出量不能超過600mg/kg。「把筷子泡在水裡,用是否掉色來判斷產品中二氧化硫是否超標,這種做法並不科學,這可能是其他因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