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可不知的【三年級計算問題】

2021-02-19 小樹Edu

三年級一開始,「計算」專題就突然闖入了所有人的視線。新知識(乘除法運算、巧算技巧等)的學習擴充了計算專題的學習,增加了難度,對孩子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天我們就來系統地說說計算那些事。

      在三年級,我們不斷強調計算的重要性,是有原因的。      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一提到數學,你能想到什麼?很多家長第一時間能想到的東西可能就是數,緊接著就會涉及到這些數之間的運算。所以我們可以看出計算是數學當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哪怕是以圖形為基礎的幾何,也會涉及到很多計算的問題。這一點是被大家普遍認可的。除此以外,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這十二年裡,你很難找到有哪一年是不講計算的,所以說,計算是我們持續學習的內容。

     計算能力的強弱會直接影響孩子數學的學習。舉一個例子,1張普通難度的試卷,默認有15道題,每道題至少涉及到1步計算,多了可能會有20步以上,那麼平均下來,1套卷子應該會有100步計算。算錯一步計算,少了扣一兩分,多了整道題目都不得分,所以想要考100分並不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情。大家可以想一下,孩子在最近一次的數考試中問題出在哪裡。丟單位的,算錯數的,看錯數的,說到底還是計算問題。

     計算是如此重要,我們想讓孩子學好計算,首先要先了解計算。     計算有四個特點。我們在發現孩子計算問題時常常覺得很難調整,就是因為這些特點導致的。

     第一個特點:就是上文提到的「計算是一個持續學習的過程」,從小學到高中,每一年每個學期都涉及到計算內容的學習。

      第二個特點,計算能力的提升是相對比較慢的,比如說孩子現在計算容易算錯,想讓計算準確率高一些,這就需要一個長期持續的學習過程來進行提升了。

      第三個特點,計算的門檻非常低,計算其實只是義務教育體系內的一個必備知識點,一個基本技能,不會有那麼大的難度,它的門檻非常低,人人都得學,人人都得會。正是因為這個特點,導致家長特別容易忽視它。計算是一個持續學習的過程,家長會認為,孩子一年級學的有點問題,沒關係,二年級能接著學;計算能力提升得慢,家長就會想,我們可以慢慢來;計算的門檻低,家長會忽視它的難度,覺的那個東西大家都在學,那我們是不是可以不把重心放在這。這三條導致大家潛意識裡就忽視了計算問題。

     針對三年級,孩子的計算學習過程中有這樣一些薄弱環節。

     第一個,三年級開始涉及到乘除法運算,對於孩子來說,估算這件事就開始要進入他的視線了,或者在他的意識裡面就要有這樣一個概念去輔助他進行計算練習了。所謂估算,是孩子要對數的大小有一個明確的概念,這不僅有利於孩子的計算過程,也有利於孩子的檢測環節。

      第二個,在運算的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進退位了。關於進退位,最重要的就是做標記的問題。如果不做標記,孩子很會很容易會漏掉它,這是計算習慣的問題。所以在有進退位的地方,老師們一直強調做好標記,做標記好,因為只有標記好了,我們才能夠正常的理解進退位。一般來說,我們都是先標記再計算,把眼睛看到的所有東西算進來,這是三年級同學的計算模式。

     第三個,一個老大難問題,也就是所謂的符號變換。符號變換說白了就是兩件事:一件事是添括號,一件事是去括號。家長在給孩子看題的時候常常就會想,為什麼那麼簡單的添去括號的環節,孩子就總忘總漏總不會?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孩子不理解添去括號的道理。我們之所以覺得添去括號是那麼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是因為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我們理解了添去括號背後的含義。所以說,我們想讓孩子在添去括號的地方不出問題,實際上考察的是孩子對加法和減法的含義是否真正地了解。

     舉個例子,連加為什麼不用變號,原因是先加誰後加誰實際上是一樣的。同樣的連減為什麼要變號,先吃三個包子再吃五個包子,那合起來就是一共是吃了八個包子,減兩個相當於把兩個合起來。我們要用生活中的例子去幫助孩子理解,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地明白添括號和去括號背後對應的實際含義。只講添去括號的方法和概念,對於孩子們來說實在是太抽象了。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計算的易錯點有哪些。

     如果讓大家用一個詞來形容孩子計算失誤的原因是什麼,那一般來說,家長們會想到的詞就是粗心、馬虎、不仔細,孩子的計算無外乎是由這些組成的,錯誤就是漏了一個數字,答案寫錯了地方,明明都會的題就是算錯了。

     但這些問題真的應該用粗心,馬虎,不認真這些詞來描述嗎,我不認可這樣的觀點。馬虎不是問題,而是家長找不到問題的時候給的一個解釋或者說是一個藉口。舉個例子,可能家長也非常緊張抄錯數這個事,但是家長根本就不知道為什麼會抄錯數,那怎麼辦呢,就用了一個很抽象的詞,也就是馬虎,來代替這個問題,實際上並沒有找到問題的本質。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馬虎是由以下幾個詞拼湊出來的,這幾個問題可能都是馬虎,但是實際上各有各的區別。第一個問題叫做心理排斥,第二個問題叫做習慣不好,第三個問題叫做方法不當,這三件事拼起來就叫做馬虎,下面我們分別來解釋一下。

第一件事叫心理排斥。三個問題就知道孩子到底排斥不排斥計算了。第一個問題,他喜歡計算嗎,就是喜歡算數嗎。第二個問題,他重視計算嗎,就是他是否覺得這個題我會做就行了,是是說會一步一步寫出來。第三個問題,他的注意力集中嗎,就是他能不能坐在那做一篇口算題卡。

我們再細下來把心理排斥說一下,為什麼大家都覺的計算枯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家長都會覺得計算很無聊。之所以大家都會覺得計算枯燥,是因為大家並沒有理解計算本身的含義。計算是幫助大家總結方法的,純的只是不動腦子的計算就好像在那裡抄字一樣,我罰你把名字寫100遍的時候,你的腦子是空白一片的,你當然覺得這個重複的過程是枯燥的。但是當你在做計算的時候腦子在動,在想一些邏輯,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舉個例子,比如說口算題卡中出了這樣一道題:98+76,如果你就是98+76,8+6得14,9+7得16,這樣一位一位的加進位,那你就會覺得這個東西你的腦子是不轉的。但如果你考慮98+76,98離100很近,76+100-2得174,那你會發現每一道題都是一個新鮮的類型,可以幫助你去思考,那你就不會覺得這個東西非常的枯燥無聊了。

第二個問題,關於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這裡請大家一定要摒棄我們的孩子就是注意力不集中這樣一個概念,這句話明顯不靠譜。舉兩個例子你就明白了,請考慮一下孩子在看動畫片的時候的注意力,請考慮一下孩子在打遊戲的時候的注意力,你會發現,根本沒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了。看個動畫片,每句臺詞他都能記下來,打個遊戲稍微有點區別他就能發現,所以說注意力不集中只是心理排斥的一個直觀體現。

第三個問題,為什麼孩子容易不重視計算,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獎罰都用了,為什麼他還是不重視計算。原因無外乎兩點,第一點,他不了解計算背後所對應的含義,換句話說,他認為計算就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工具,就跟你認字一樣,認識了就得了。第二點,他覺得計算太簡單了,他並沒有覺得這個東西對他其它方面的學習有多大的幫助。這兩點其實就是要改變孩子對計算的觀點。很多孩子不重視計算,是因為家長不重視計算,家長覺得方法比計算重要,會了方法,算式就是慢慢來,慢著慢著後來計算就不行了。

最後一個事,大量的重複練習的效果會好嗎,通過前三條的描述,大家會發現,我們需要的並不是大量的重複練習,我們需要的是有效率的進行練習。重複練習,只會讓孩子心理特別的排斥。

第二件事情是習慣不好。習慣不好的話也問三個問題就知道了。

第一個問題,他的書寫清晰嗎,注意這裡面是書寫清晰,而不是寫得好不好看,因為確實有些同學自己沒有辦法寫的非常的漂亮,但是認不認真是一個態度問題。

第二個問題,他的格式規範嗎,他存不存在著跳步的問題,存在不存在直接寫得數的行為。

第三個問題,他用草稿紙嗎,他是不用草稿紙還是在卷子上寫草稿,還是用草稿紙。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孩子字寫的好不好,不是一天練出來的,字寫的不好,也不是一天練出來的,想把字寫的非常醜也是非常困難的。改變習慣比養成習慣難。一個孩子亂著寫慣了,你要讓他按照正常的規範來書寫就很困難了。希望大家在三四年級還能養成一個好的習慣時候,一定要做好這件事。

第三件事情是方法不當,方法不當這件事情也有三個問題問給大家,

第一個問題,他會用巧算嗎,他學過巧算這個方法嗎。

第二個問題,他了解巧算背後的道理嗎,巧算背後的原理他能明白嗎,因為不明白原理的人只能生搬硬套,明白原理的人才能夠更好的使用。

第三條,他能夠靈活的使用巧算嗎。靈活的使用巧算就是他能不能在時時刻刻只要是涉及到計算的時候都能想到巧算這件事。巧算是針對特殊數字的快速計算,是一個不全面但是針對性很強提速很快、準確率很高的一個計算,可能沒有辦法做到每道題都用到巧算,比如說123×357那這種豎式,可能該列豎式就得列豎式,要學會靈活應用。巧算不等於巧算題,巧算題只是巧算的一部分,我們在做行程的時候,在做幾何的時候,在做其他題的時候都有或多或少的巧算思想在題目當中應用。一定要鼓勵孩子的靈光一閃,只有我們點點滴滴的鼓勵,才能幫助孩子明白巧算不只是巧算題。孩子在做應用題的時候,突然間跟爸爸媽媽說這道題這一步這樣算會很快,那這個時候你就要鼓勵他,而不是說這個無所謂,這個你會算就可以了。多多鼓勵孩子,幫助他的進步,點點滴滴的積累,最後的效果一定是不一樣的。

剛才提到了有關計算的一些問題,那我們接下來就看看應該怎麼解決呢。首先,我們要明白解決這些問題的核心在哪,就是孩子得願意算,孩子得願意算的源頭是興趣。

興趣是一切的開始,他有興趣他才願意做這件事,但請大家一定要注意,興趣不是保持一切的源頭,換句話說,興趣沒有辦法幫助你持續做一件事情。比如說你通過興趣可以彈鋼琴,但是可能因為鋼琴彈起來比較辛苦,中間放棄不彈了的孩子就成千上萬。但大家最開始彈鋼琴的原因是一樣的,就是這個東西好玩。同樣的,計算也是一樣的,學習也是一樣的,學習一開始,剛接觸你肯定覺得好玩兒,但你不可能覺得學習好玩兒一輩子,或者覺得學習好玩兒一輩子的人是少之又少。學習畢竟是枯燥的,非常考驗人。興趣能夠幫助我們進入到學習這件事情上來,但通過興趣,一定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孩子覺得我在這件事情上是有優越感的,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事,換句話說就是我是一個小學霸,那我就OK了。

接下來,我就要用成就感,就是我們所說的各種各樣的成績去幫助他確認這件事情,證明他確實在做這件事情比其他學生比其他同齡人要好,那他會怎麼樣,他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然後他就會更加有信心,他就會更願意去學,這就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否則就是,我學的很開心,學著學著可能家長要求不高,發現學著學著學得沒有那麼好,就沒什麼信心了,一考試又考不過別人,那自然而然就不願意接著學了,那樣就是一個惡性循環,這件事情大家一定要清楚。

解決上面的那些問題,是需要具體的實操過程的,分別的給大家一些建議。

第一個是注意力的問題,注意力的問題我個人建議是用舒爾特方格,是專門培養孩子注意力的一個東西,還有就是數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第二個是興趣問題,多鼓勵,懲只是一小方面,主要是獎,通過適當的表揚,不一定是要物質性質的,精神性質的其實就已經很好了,多去鼓勵多去表揚,去幫助孩子對這個事情產生興趣。因為孩子的年齡畢竟比較小,。其次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題型、巧妙的算法包括一些遊戲去幫助孩子了解數學的魅力,讓他去喜歡這個東西。換句話說就是時不時給他來點新鮮的,讓他去看一看,這個是很有幫助的。

第三個是基礎運算問題,這個就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多多練習,給家長和孩子們一些建議,對於計算我們的最終目的一定是又快又準,但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快和準是不能同時往上提升的,先要求正確率,再要求速度,不要兩者兼顧。

第四個是運算方法問題,這個問題的話就給大家一個簡單的邏輯,「整的肯定比散的好算,小的比大的好算,乘的比加的好算,公式肯定更好算」,什麼是整的、什麼是小的,怎麼樣變成乘,哪些是公式,那我們需要積累的就是運算方法,這些東西學了可能就知道,不學你可能壓根就不知道。

第五個是運算順序問題,話非常簡單,同級,從左往右;兩級,先二後一;有括號先括號。但是實際上,實操起來需要通過大量的脫式題目進行練習,這個就是要練。

最後是書寫習慣問題,每天的作業、筆記書寫必須規範,不達標一定要重寫,這塊一定要非常規範。養成習慣的過程要求一定要嚴格,大家不要緊張,其實僅僅需要堅持21天,21天就可以養成一個習慣。

我們總結一下,系統性的提升計算,

第一條就是一定要提升興趣,這句話是說給那些沒有興趣的孩子的。有些孩子通過了兩年到三年的數學學習,已經覺得數學相對比較枯燥,這個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要逼迫他繼續去枯燥,而是要喚醒他內心深處的興趣,這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第二條,注重思考,興趣跟思考一定是密不可分的,在他的思考範圍內,能想明白能想清楚,這就是提升興趣的一個方式方法。如果永遠不動腦子思考問題,他的興趣永遠提升不上去,讓孩子做有成就感有挑戰性的東西,他可能會提升興趣。小朋友們沒有不喜歡動腦子的。

第三條,在注重思考的同時,要積累方法,要把一些自己能積累起來的方法自己積累起來,這也是一個提升成就感和自信心的一個方式。

 

相關焦點

  • 一道三年級計算題,過程結果全對,老師卻打錯誤,看過答案後懂了
    按照進度要求,三年級的同學們現在已經學到了乘法的計算(兩位數乘以兩位數)。期間,老師為了幫同學們回顧複習第一單元所學的除法方面的內容與計算,便出了一道乘除法混合運算的題目。雖然這道題本身比較簡單,數字也比較常見,很多同學也能夠得出正確的結果來,但是當作業批改完以後,很多同學和家長都很不理解,明明這道題無論是從過程上還是結果上都沒問題啊,但為什麼老師會給打錯號呢?
  • 警惕小學「三年級」現象,二升三的重要階段,家長要正確教育孩子
    警惕小學「三年級」現象,二升三的重要階段,家長要正確教育孩子二年級,孩子能考90多分甚至滿分,怎麼到了三年級就總考70、80分了呢?而且,孩子從三年級開始還變得更讓人費心:壞習慣增多了、膽敢和大人頂嘴了……,其實就是因為「三年級是道坎,更是分水嶺。」各位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幫助孩子渡過難關。
  • 三年級數學脫式150道計算題 家長:太及時了,暑假必須好好練
    脫式計算即遞等式計算,在二年級學習豎式計算之後,會學習到混合運算等可以連續計算的式子,在計算混合運算時,通常是一步計算一個算式,但等號不能寫在原式上,要寫出每一步的過程,這就是脫式計算,也就是脫離豎式的計算。
  • 二年級升三年級:數學綜合計算題,共4000道,暑假練習,提高成績
    二年級升三年級:數學綜合計算題,共4000道,暑假練習,提高成績到了暑假,孩子如同放飛的野馬般玩耍,但是即便孩子玩得很開心,家長們也不要忘記孩子還有暑期作業的任務,要記得提醒孩子不要玩得忘乎所以。進入暑期,就以為新學期學生就要進行新的年級學習,學習難度也會隨之增加。一年級和二年級數學向來是數學基礎中的基礎,到了三年級之後,數學難度就開始增加。也有很多學生一年級和二年級數學成績很好,但是三年級之後數學成績就開始下降,甚至出現學不懂的情況。
  • 三年級數學期中考試反應了最嚴重的問題——孩子計算能力太差了!
    三年級數學期中考試成績出來了,好多學生反而在計算能力上一再翻車。應該又讓家長焦慮了! 本套試卷我不想一一的分析錯題了,要分析的話就是一個孩子一個孩子的分析,這樣艱巨的任務還是交給孩子自己和家長一起來分析!
  • 鞏固好三年級的乘法計算,做這張四年級的試卷,想不得滿分很難
    在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計算。學習這單元時正是疫情網課期間,有部份同學這部分的知識點掌握得不牢固,計算正確率不高。在暑假補課期間,家長要重點檢查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情況。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的算理通透了,那麼學習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計算,那是相當簡單的。乘法計算題正確率提高了,還愁得不到高分。
  • 一年級、二年級學霸,三年級學渣。警惕三年級學習陷阱
    她的家長找上來,讓我幫忙分析一下,如何改變這種情況,讓娃娃重新回到「優秀生」的軌道上來。 其實這個原因很簡單,娃娃掉進了三年級「陷阱」。、減法、乘法和除法,更重要的是,孩子面對的數學題目更加複雜,這需要孩子更強的計算能力。
  • 小學數學:三年級計算題匯總+列式計算合集!提升孩子專項能力!
    小學數學:三年級計算題匯總+列式計算合集!提升孩子專項能力!這學期的學習時間已經過半,而很多學校也都相應的組織了中期考試,對於學生們來說,中期考試非常重要的,可以檢驗自身的掌握情況,查漏補缺。馬上就要期中考試,就有非常多的學生家長問我要關於期中考試的複習資料和複習方法。今天,就有一個的家長在私下和我交流說:「老師,我家孩子現在讀三年級,但是孩子根本就沒有好好讀書的意思,整天調皮搗蛋,我們給他買的課外書也不讀,報了輔導班也不願意去,成績都要倒數了,我們家長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這不馬上又要中期考試了,所以想問老師要一些關於複習的資料。」
  • 特級教師:三年級下數學計算題,暑假天天練,新學期秒變計算天才
    特級教師:三年級下數學計算題,暑假天天練,新學期秒變計算天才計算是小學數學的核心內容,可以說,小學數學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在學習數學計算法則。學習的計算法則也是由簡單變難,學生的計算能力也隨著學習的知識而逐漸增強。
  • 三年級計算準確率不高?豎式筆算和心算需要同步提升
    一、二年級是心算和豎式筆算打基礎階段。20以內加減法,表內乘除法這些都是四則基礎運算的最基礎部分,三年級開始,隨著數域逐步擴展,計算要逐步轉向列豎式進行,這是一個習慣的轉變。很多孩子過度依賴口算,覺得列式麻煩,這樣往往準確率達不到100%。三年級上冊計算考察以萬以內加減法和兩位數乘一位數為主,開始分數的初步認知。乘法豎式為什麼要這樣計算?
  • 三年級家長的3個頭疼問題,語文老師幫你解決,輔導寫作和閱讀
    小學生一旦升入了三年級,不少學習問題隨之而來。有的老師把這些問題統稱為「三年級現象」,也就是到了三年級就會出現,屬於大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現象問題。家長也會很困惑:我們在一二年級明明做好了準備,可到了三年級還是被語文學習搞了個「措手不及」。
  • 三年級數學家長10問
    最近總有家長諮詢我,孩子都上三年級了,周長面積應用題總是做不對,眼看著孩子趕不上進度,很著急,怎麼辦?其實家長的孩子反映了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孩子不會背公式,背了公式記不住,記了公式不會用。在學數學的過程中,基本數學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公式,首先必須會背,其次會用,最後加深理解!
  • 三年級數學考試成績出來了,孩子考得不理想,家長擔心三年級現象
    親戚家的女孩子今年上三年級,期中考試數學考了88分。這在過去是從來沒有過的現象,一二年級就算不是滿分,但是也從來沒有掉過95分,可是現在居然考了88分。親戚非常焦慮,覺得這次成績不好,除了跟上半年沒有上學,二年級下冊的基礎打得不牢有關,還擔心這就是所謂的三年級現象。
  • 一道三年級數學題,沒頭緒家長撓破頭,有思路小學生10秒算出答案
    教育圈流傳著一句話:「一二年級差別不大,三四年級兩極分化,五六年級天上地下。」一二年級知識點少,家長和老師的監督和輔導非常有效,學生平均分在95分以上也是常事;到了三、四年級學生之間開始分化,很多老師把三年級比作一道坎,四年級比作一道坡,三四年級順利度過,以後孩子基本不用太愁了。
  • 三年級奧賽題,家長爭相收藏,快來看看吧
    三年級數學老師課餘時間給小學生寫了兩道奧賽題,家長知道後也是紛紛爭相收藏。是什麼類型的題讓家長爭相收藏,一起來看看吧:可能有的小學生讀題後發現:沒有被除數,也沒有除數,不知如何解答。用代入法直接代入:把(3)代入(1):3除數+除數=4524除數=452除數=113所以:被除數=452-113=339計算過程如圖
  • 三年級數學上冊豎式計算練習題 老師:這個一定要掌握好
    特別是三年級後,口算數值的加大,特別是三位數的加減和兩位數的乘除,要想算得又快又準,就需要豎式進行計算。三年級開始要學習多位數乘、除一位數。這樣就需要用豎式進行計算,在計算多位數乘以一位數時,需要注意:①多位數寫在上面,一位數寫在下面。②相同數位對齊。③用這個數分別去乘多位數的每一個數位上的數,從個位乘起,即從右往左乘。
  • 一道小學三年級的數學題目,家長:題目有問題 老師:沒毛病
    比如說前幾天的一道數學題,三個連續自然數相乘積等於504,求這三個數的和是多少?可能到初中以後,用初中以後的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如果去假設X,會出現3次方,但是我們說了這題是小學題目。既然是小學題目,自然就有小學知識範圍內的方法能把它解出來。
  • 數學老教師:三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匯總,家長收藏,開學要用
    數學老教師:三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匯總,家長收藏, 開學要用!小學三年級是非常關鍵的時期,知識難度相比一二年級有所增加,一二年級都是非常基礎的,只要孩子們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後作業,多數孩子考高分是沒什麼問題的。
  • 數學老教師:三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匯總,家長收藏,開學要用!
    數學老教師:三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匯總,家長收藏, 開學要用!小學三年級是非常關鍵的時期,知識難度相比一二年級有所增加,一二年級都是非常基礎的,只要孩子們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後作業,多數孩子考高分是沒什麼問題的。但是到了三年級,同學們在學習上就要下更多的功夫了,想要在五六年級依然保持優秀的成績,三四年級是關鍵。
  • 一二年級成績很好,三年級卻落後了,這些原因家長不得不知(一)
    一二年級成績優秀,三年級卻落後了雙雙是一位活潑可愛的男孩子,從小到大,大家都誇讚雙雙很聰明。比如說,雙雙才三歲半的時候,媽媽帶著雙雙到超市購物,雙雙就能將價目標籤上的字讀出來——「酒心巧克力」、「鮮牛奶」……周圍的促銷員聽著雙雙奶聲奶氣的聲音,怎麼也覺得這個孩子不像個小學生,可那流利的讀字架勢又分明是上過學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