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儘管彩票和賭博遊戲的獲勝概率很小,卻非常受到大眾的歡迎。這說明人類並不總是使用純粹的邏輯思維進行思考。
另外涉及主觀判斷的問題(你喜歡易烊千璽還是王俊凱)、未知信息過多(去法國的最佳航班是哪一班?)以及過於複雜而無法使用公式計算的問題(怎樣才能升職?)。這些需要我們使用更靈活的思考策略。
我們會發現,善於思考的人不僅知道如何利用有效的思考策略,還知道應該如何規避無效的策略或者偏差誤導。雖然並不能保證所有問題都得到正確的解決,但它們往往能讓我們朝著正確解決問題的方向而進發。
懂得逆推
一些問題頭緒太多,讓我們不知從何下手。解決這類問題的一個好辦法就是從問題的重點開始逆推,誰說我們必須從起點開始解決問題呢?逆推是一種及其有效的解決策略。比如下圖中迷宮可以從中央反推。
善於類比
如果一個新問題與你此前經歷過的問題相類似,那麼你或許可以利用以前所掌握的方法來解決當前的問題。訣竅就在於找到問題之間的相似性,或者在新老問題之間進行類比。正是將DNA分子的形狀類比於螺旋,才得以揭開基因密碼。
詳細拆分
把一個大問題拆分為若干小問題。大目標看起來更容易解決。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就是利用這種策略,把分機這個巨大課題拆分成了升力、動力、穩定性等小目標。
克服心理定式
心理定式是使用以往解決類似問題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傾向。不恰當的心理定式會導致判斷錯誤。
打破功能固著
一個熟悉物體的功能在你的頭腦中被過於強化,以至於你無法看到該物體的新功能。試想一下,雙手長度不夠直接把兩條繩子系在一起,如何在不把繩子扯下來的情況下,把他們系在一起呢?
拒絕證實偏差,懂得兼聽則明
假如你持有「星座學說很準確很科學」的牢固觀念。那麼,當你聽到關於「星座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偽科學」時,會做出怎樣的反應。你的反應很可能被證實偏差所左右。也就是說,你要麼對這則消息置若罔聞,不予理會;要麼就會以「雞蛋裡挑骨頭」的心態對待「與己不和」的觀點,並積極需求那些能夠支持自身觀點的信息。尤其是對待那些我們持有鮮明態度的問題。
規避後視偏差,不做事後諸葛亮
這個偏差被我們親切地稱為「事後諸葛亮」。這種扭曲的思維總是出現在某一件事發生後,或在人們高估自己的預測能力的時候。它的危害是妨礙了我們自己在錯誤中吸取教訓。畢竟,我們總是「早就知道是這樣」。於是,我們就忽略了認識到自己這一次的錯誤和在下一次提高判斷力的機會。
不做自我限制
我們或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因為我們確實會給自己施加不必要的限制。比如我們不適合做某某工作等等。試想一下,使用不多於四條直線把下圖中的9個點連起來,直線可交叉但不能原路返回。
減少代表性偏差,不以刻板印象為參考
如果你假定數學老師都是書呆子、心理學教授都是一本正經的,那麼你的判斷就受到了代表性偏差的影響。代表性偏差是由於我們對人、事物而做的簡單概括。一旦某個事物被歸了類,那麼它就會具有這一類成員所具有的全部特徵。也就是心理學上的刻板印象。雖然有時它不會產生嚴重的後果,但仍然有很多刻板印象和偏見會產生錯誤判斷。有興趣的夥伴可以讀一讀這篇文章心理學家:心存偏見的總是弱者!。
降低選擇的暴政所帶來的思考壓力
你是否曾經為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選擇而感到過困擾?過多的選擇會讓我們躊躇猶豫,難以抉擇。心理學家巴裡·施瓦茨將這一現象稱作選擇的暴政,它會給人來壓力,尤其是對那些覺得自己必須要做出正確或者最佳選擇的人。善於思考的人會服從滿意度原則,而不是最優原則。只要看到「足夠好」的那一個就到此為止,而持最優原則的人則會逼迫自己一定要做出最佳選擇。
善於思考的人懂得如何定義問題、選擇策略、使用何種方式解決問題。同時,他們對於判斷和決策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偏差也有所了解,並能致力於克服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