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思維謙遜:
努力發現自己對未知知識忽視的程度
簡單地介紹思維謙遜就是:
思維謙遜就是要認識到自己對未知知識的忽視程度。因此,思維謙遜要求個體清晰地認識到自我中心導致的自欺行為(認為自己比自己實際知道的要多)。這意味著個體要對自己的偏見和觀點的局限性有所了解。
與思維謙遜相反的就是思維自負,即認為自己知道了實際並不知道的事情。思維自負的人缺乏對自欺行為和觀點局限性的認識,他們常常聲稱了解自己其實並不了解的事情。思維自負的人常常也會成為自己偏見的受害者。
當我們談論思維自負時,並不一定就是指那些外表上看起來自以為是、高傲自大的人。
不幸的是: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知道其實並不了解的事情;我們都有錯誤的信念、偏見、錯覺和謬見。當這些錯誤信念受到挑戰的時候,我們都不願意承認自己的思維是「欺騙性的」。
我們總認為自己是謙虛的,但往往我們是很自負的。我們不但沒有意識到自己知識的局限性,還忽視和掩蓋這些局限性,這帶來了大量的痛苦和時間浪費。
思維謙遜對於成為公正的批判性思維者十分重要。要成為公正的思考者,就要了解自己缺乏哪些知識,這種了解可以讓我們從多方面提高我們的思維。它可以讓我們認識到偏見、錯誤信念和不良思維習慣能夠導致學習缺陷。
02 思維的勇氣:
培養自己敢於挑戰大眾信念的勇氣
具有思維勇氣就意味著個體能夠公正地面對各種意見、信念和觀點,即使這會讓你感到痛苦。它可以讓你準確公平地評判與你意見相左的信念。
思維的勇氣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幫助你判斷在社會大眾普遍接受的觀點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僅僅是主觀喜好的結果。具有思維勇氣的人知道有時候社會傳輸給我們的結論和信念也是錯誤的。
為了確定信息的準確性,一個人不能只是被動地、不加批判地接受所有東西。
要具有思維勇氣,要了解那些被社會認為是危險和荒謬的觀點常常包含著一些真理,而群體普遍認同的觀點也可能包含錯誤。要做到公正地思考,我們必須培養思維的勇氣,必須不畏懼不遵從大眾觀點可能受到的社會嚴厲懲罰。
與思維的勇氣相對的是思維的懦弱,是害怕自己與他人觀點不同。
如果缺乏思維勇氣,我們就不敢對那些我們認為是危險荒謬的意見、信念和觀點進行認真思考。
我們不應該以自己的個人信念來定義自己,界定自己最好的方法是根據形成信念的過程來做出關於自己的定義。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批判性思考者。
03 思維換位思考:
從他人的角度學習理解相反的觀點
現在讓我們來學習另一個公正思維的必要特質:思維同理心、換位思考。
思維的換位思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真正地理解他人的觀點。這要求我們準確地再現他人的觀點和推理,從他人的前提、假設和觀點進行推理。這一特質要求個體積極回憶自己堅持錯誤的情況,也要求個體有能力辨別在當前情況下也可能會犯類似的錯誤。
與思維換位思考相對的是思維的自我中心性,即以自我為中心來進行思考。當我們從自我中心的角度進行思考的時候,我們就不能理解他人的思想、感受和情感。
很不幸,自我中心傾向是我們思維的自然本性,我們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我們的痛苦、需要和希望都是最重要的,他人的需要無關緊要。
我們不會主動地從反對者的角度考慮問題,也不會主動從那些可能改變我們自己觀點的角度思考問題。
不能夠理解他人的觀點,又如何能夠公正地對待他人呢?
公正的思維需要努力置身於他人(或其他有知覺的動物)情景,思考他人觀點。這需要我們尊重那些孕育出不同觀點的背景和環境。人類思維的方式源於人們生活情景,源於不同的背景和情況。
如果我們不能從他人的角度出發準確地理解他人的觀點,我們就不能公正地評判他們的觀點和信念。但是,從他人的觀點思考問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是一項很難獲得的技能。
04 思維正直:
用同樣的標準評判他人和自己
思維正直是指尊重嚴謹的思維,用同樣的標準要求自己和他人。
例如,在尋求證據的時候,要求對手證據的標準,我們自己也應該做到。我們要經常練習為他人辯護,這要求我們承認自身思維和行動的不一致性,並識別出自身思維中的不一致。
思維正直的反面就是思維虛偽,是指一種不誠實、自相矛盾的思維狀態。因為思維的天性是自我中心的,是虛偽的,它會為我們不合理的思維和行為進行辯解,使之合理化。
自我內部需要塑造一個積極的形象,對於自我中心思想來說,誠實的表象是很重要的。
因此,我們常常將虛偽隱藏起來,即使我們要求他人的標準更加嚴格,我們也認為自己是公正的。即使我們聲稱遵守某些信念,但卻常常言行不一。
假如我對你說我們兩個的關係對我來說很重要,但是,你卻發現我在重要的事情中對你撒了謊。我表現得很虛偽。
然而,在自我中心思想中,我會為自己的撒謊行為進行合理化解釋,我會為自己辯解道:「她最好不知道這件事,這件事會讓她難過,也不利於我們關係的發展。畢竟這件事也不是那麼重要,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很明顯,如果我們用不一致的標準去評判自己和他人的思維,我們就無法公正地對待他人,虛偽的實質是不公。
如果我們不能認識到自己思想和行為之間的不一致性,我們就不能對自己的道德問題進行合理的推理,就會為了自身的利益歪曲其他的觀點。
05 思維自主:
重視思考的獨立性
思維自主意味著堅持用合理的標準進行思考。這意味著自己要對事物進行思考而不是不加判斷地接受別人的觀點。
思維自主的思考者在決定接受或者拒絕某觀點的時候不依賴於他人。只有證據證明他人的觀點是合理的時候,他們才會接受他人的觀點。
在形成觀點的過程中,批判性思考者不是被動地接受他人的觀點,而是自己積極主動地對環境和事件進行思考。他們拒絕不公正權威的影響,能夠認識到合理權威的貢獻。他們仔細地建立自己思維和行動的準則,而不是盲目地接受他人提供的準則。
與思維自主性相反的是思維遵從和思維依賴。思維自主是很難培養的,是因為無論是在知識領域、政治領域還是經濟領域,在很大程度上,人們總是被動地接受社會現實,自主性思考幾乎肯定不會得到社會權威認可的結論,只有簡單地遵從社會期望的思維和行為模式才能被社會接受。
因此,大多數人在思維和行為上都是因循守舊的,像鏡子一樣接受周圍人的價值和信念系統,缺少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動力,成為思維遵從的思考者。
只要人們不加批判地接受他人的文化價值觀,只要人們沒有經過自己分析就遵從別人的信念,人們的思維就不是自由的。
總結來講,真正杰出的思考者並不是孤立思維特質的產物。
沒有這些優秀思維特質的人,會不可避免地犯錯而自己卻時常覺察不到。這些人的思維特質是不嚴謹的,當他們無意識地去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觀點、相信那些可以令自己舒服的觀點、相信那些可以符合自身利益的觀點、相信那些滿足自己自私需求的觀點時,這些人就不是一個理性的批判性思考者了。
關於作者:理察·保羅,國際公認的批判性思維權威,美國「批判性思維國家高層理事會」主席,他建立了批判性思維中心、國家批判性思維論壇以及國家批判性思維學會,曾組織、主持過20次國際批判性思維大會。他建構了三因素批判性思維教學模式,即推理元素、智力標準和智力特質三要素,每一構成要素都有各自的內涵和外延。
琳達·埃爾德,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批判性思維中心理事、批判性思維基金會主席,在培養批判性思維方面有著獨樹一幟的理論,被推崇為批判性思維國際大會的主要發言人和批判性思維方面的權威人物。
來源:華章管理(ID:hzbook_gl),內容摘編自《批判性思維工具》,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公司出版,轉載請與我們取得授權。
↓↓↓
歷史世界博大精深,關注歷史百科號,帶您學習歷史,增長見識!↑↑↑長按二維碼 一鍵收藏